第22——24章
作品名称:冀南惊雷 作者:高满京 发布时间:2023-01-10 13:32:44 字数:4149
二十二
最近,巨鹿县的分粮斗争搞得轰轰烈烈,广大农民都扬眉吐气,过上了好日子。而地主豪绅则都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整个巨鹿县成了一片“红色基地”。鉴于此,冀南特委决定,在巨鹿县建立第一个“北方苏维埃村”。
这天夜里,郭森在张郭庄召开巨鹿中心县委扩大会议,研究将这个称号授与哪个村。郭森还邀请了冀南特委的李华生、张霖之、于光汉、王光华等人参加会议。
会议已经开始。大家正在热烈的讨论。
……
张子衡:“我认为,这个称号应该授与吉陈庄村。”
郭森:“你说说理由。”
张子衡说:“首先,这个村的群众基础好,周围的环境也不错。再者,我们的武器维修点和训练基地都在这村。这里几乎成了我们的活动中心。所以,我认为这个称号,非吉陈庄莫属。”
“我赞成老张的意见。”张霖之长期居住在吉陈庄村,对张子衡的意见深有同感。
于光汉:“我也同意。”
郭森转向李华生等特委负责人:“你们的意见呢?”
李华生点点头:“我同意。”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郭森一挥手:“那就这样定啦。”
……
这一天,特委领导人李华生、于光汉、王光华、郭森、薛振彦等,都到吉陈庄视察工作。
张霖之首先将几位领导人领到了军事训练基地。
基地设在村外一个宽阔的操场里。士兵们有的练习射击,有的练习投弹,有的练习刺杀。张霖之对李华生说:“李书记,去给大家指导一下吧。”
李华生摆摆手:“别惊动他们了。让大家安心训练吧。”
张霖之:“好吧。”
几位领导人在旁边观摩了一番,就回村了。
张霖之又将大家领到村里的武器维修点。维修点设在“十字大街”旁边的一座大院里。走进大院,看到维修人员都在忙碌着。李华生向一个正在修理长枪的小伙子走去。小伙子慌忙停住手,站起身来。李华生和霭地说:“不要停,继续忙你的。”
小伙子重新坐下,继续干活。
李华生看着小伙子麻利地摆弄着零件,轻声问:“这支枪哪儿坏啦?”
小伙子说:“撞针坏啦。不过,毛病不大,修修还能用。”
李华生:“修好后在哪儿测试?”
小伙子往外一指:“在操场上做试验。试验通过后,就可以交回游击队了。”
李华生满意地点点头。
……
从维修点出来,张霖之又把大家领到了财务室。正在忙碌的会计和保管员,都站起来欢迎大家。
张霖之对会计说:“你向首长汇报一下,最近收缴抗日救国捐的情况。”
会计拿出帐本,边看边说:“截止到现在,共收缴了银元五千五百元,粮食十二万斤,长枪一百多支,盒子枪十五把。目前,还在继续收缴。群众缴纳抗日救国捐的积极性很高,估计还会收到很多。”
李华生喜出望外:“太好啦!这些东西我们要很好地利用。首先要交给省委和北方局一部分,以解首长的燃眉之急。同时,还要支援滏西游击队一部分。滏西游击队对我们帮助很大,现在我们手头富裕了,不能忘了他们。”
张霖之连连点头:“好,我马上安排。”
……
二十三
苏新豹轻轻走进东旧城村的一家小饭馆。
饭馆里空间不大,靠墙摆着几张长方桌,有几个顾客坐在桌边吃饭。一个小伙计走到苏新豹面前:“先生,你吃点什么?”
苏新豹说:“一斤焖饼。”
“好嘞!”小伙计转身向里面喊:“一斤焖饼。”
苏新豹环视一周,然后走到一张桌子旁边,对一个正坐在桌边吃饭的青年,轻声问:“可以坐在这里吗?”
青年说:“可以。”
苏新豹走过去,坐在那青年对面。他掏出旱烟袋,装上烟末,点着抽了几口,轻声问:“听我们的侦察员说,你要见我?”
青年点点头:“我是阎疃民团局的教练齐全祥。我们民团局的全体官兵,一致要求弃暗投明,加入你们的队伍。”
苏新豹点点头,接着又问:“你们共有多少人枪?”
齐全祥:“十五个人。两把盒子,十支长枪。共十二条枪。”
苏新豹说:“我立刻向上级汇报。上级批准后,我再通知你。”
齐教练:“我要求参加你们的分粮斗争。”
苏新豹说:“这也要上级批准。你等我们的消息吧。”
“好。”
……
西旧城村,济民粮店。
苏新豹匆匆走进一个比较偏僻的房间。房间不大,里面坐着郭森、王光华、张霖之、薛振彦、张子衡等人。坐在一条长板凳上的薛振彦,往里挪了挪,给苏新豹腾出一点地方,说:“坐吧。”
苏新豹走过去坐下。
郭森:“你说说与齐全祥接头的情况。”
苏新豹:“据齐全祥说,阎疃民团局大部分官兵,都要求加入我们的队伍。就等着首长批准啦。”
王光华说:“我们现在的形势非常好。我建议,先不让他们起义,让他们做我们的眼线,给我们提供情报。”
张子衡点着头说:“对,我赞成老王的意见。让他们潜伏在那边,比加入我们发挥的作用更大。”
郭森点点头,转向大家:“你们的意见呢?”
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那好。就这样定啦。”郭森又转向苏新豹:“你马上把我们的意见告诉齐全祥。”
苏新豹说:“他们还要求参加我们的分粮斗争。”
郭森:“我们的分粮斗争早已公开。可以批准。”
苏新豹高兴地“好,我马上通知他。”
巨鹿县城,国民政府驻地。
王文珍和甄福喜匆匆走进县长张俊甲的办公室。王文珍一进屋,便急切地说:“县长,不好啦!阎疃民团局的齐全祥准备投靠共产党,要造反啦。”
张俊甲面色严峻地:“我也接到密报,有两个民团局准备反水。”
甄福喜惊讶地:“那这就是第三个啦?”
张俊甲点点头:“最近,共产党、游击队活动非常猖獗,我们快压制不住了。现在,我决定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尽快解散准备反水的民团局;二是赶紧把这里的情况上报中央政府,由蒋委员长派军队来解决。”说完,将目光转向王文珍,征询他的意见。
王文珍立刻大声说:“我同意。不上报不行啦。”
张俊甲一挥手:“好!不光我们上报,还要让南宫、广宗、平乡、威县、新河一起上报。争取让蒋委员长尽快派军队来。”
甄福喜高兴地:“太好啦!”
张俊甲转向王文珍:“我写一封信,你立刻派人送给周围的几个县。”
王文珍:“好!”
……
“郭书记,不好啦!张俊甲、王文珍他们要解散阎疃民团局。”苏新豹一步跨进郭森的住处。齐全祥紧跟在他身后。
“这是真的?”郭森惊讶地问。
苏新豹转向齐全祥:“你给郭书记介绍介绍。”
“好。”齐全祥清了清嗓子,介绍说:“我们参加分粮的事,不知怎么被张俊甲、王文珍他们知道了。他们今天上午发来命令,要解散我们的民团局。”
王光华问:“命令是怎么说的?”
齐全祥从衣袋里掏出“命令”,大声念道:“惊悉阎疃民团局受赤匪迷惑,已经投降共军。因此,国民政府决定,立即解散阎疃民团局。武器弹药和一切物资全部收回。”
王光华懊悔地:“当初,直接宣布起义就好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郭森问:“兵士的情绪怎么样?”
齐全祥:“士兵的情绪不太稳定。有的主张立刻起义,投奔光明;有的主张服从政府的命令,把武器上交。”
王光华:“现在起义,你估计能带来多少人?”
齐全祥:“如果在以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选择起义。现在,政府的命令一下来,士兵的思想开始动摇,顶多能带来百分之四十。武器也只能带来百分之四十。”
王光华:“这就不错了。”
郭森果断地:“你回去立即宣布起义,能带来多少人,算多少人。”
齐全祥:“是。”
回到局里,齐全祥立刻带领部分官兵,举行起义。随后,便带着队伍来到吉陈庄,加入了游击队。
二十四
南京,总统府。
陈布雷轻轻走进蒋介石办公处,将一封电报逞给蒋介石:“总裁,冀南平乡县发来求救电报。”
蒋介石接过电报:“这是第几封啦?”
陈布雷说:“第五封啦。前四封是巨鹿、任县、南宫、广宗县发来的。”
蒋介石气愤地:“三天之内,连发五封求救电报。看来冀南的赤匪已经猖狂到了极点。我们必须派军队镇压了。”他随即向陈布雷吩咐:“我说你记。”
“好。”陈布雷赶紧掏出纸和笔,坐在桌边准备记录。
蒋介石特意放慢速度:“宋哲元:
最近,冀南各县纷纷来电,报告那里赤匪猖獗,暴民泛滥,已经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现在,我限你三个月之内,剿灭冀南的赤匪。如若拖延,军法处置。”
陈布雷麻利地记录完最后一句。
蒋介石:“复述一遍。”
陈布雷将所记内容复述一遍。
蒋介石提高声音:“立即发出。”
陈布雷:“是。”
西旧城村,济民粮店。
于光汉领着一个中年人,快步走进粮店一个偏僻的房间。房间内,李华生、张霖之、郭森、王光华等特委负责人,正围坐在一张方桌周围研究工作。于光汉笑着说:“我给你们带来一个棉花商温老客。”
大家定睛一看,他领来的是河北省委书记高文华,化名老温。高文华的打扮确实象一位阔气的商人,尤其是他戴的那顶“将军盔”的帽子,是当时绅士们的时兴货。
大家连忙都站起身来。郭森激动地说:“高书记,欢迎你来视察工作。”
王光华也激动地:“请高书记作指示?”
高文华坐在一个高凳子上,和霭地说:“你们先汇报一下最近的工作。”
郭森立刻开始汇报:“最近,游击队发展很快,分粮斗争也搞得如火如荼。截止到十二月中旬,‘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已经发展到十六个支队,一千一百余人,九百二十支枪。其中,巨鹿县就拥有三个支队,五百多人。巨鹿县和南宫、威县、平乡、广宗的部分地区,都变成了红色游击区。”
高文华非常兴奋:“你们的暴动很成功,我和省委都很高兴。省委指示你们:在‘中国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并改名为‘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第一军第一师。”
李华生站起身,激动地:“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
“坐下。”高文华一按李华生的肩膀,又接着说:“你们上交的一千块银元,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可真是‘雪里送炭’哪!”
李华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高文华:“最近这段时间,正是省委经费困难时期,而且还有七八十名经过‘一二九’运动组织起来的同志,滞留在我们省委等待分配工作。当时把我愁得……如坐针毡。你们的钱一到,问题都解决了。”
张霖之欣慰地:“能为省委解决燃眉之急,我们很高兴。”
高文华又认真地:“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可是亲身体验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
王光华钦佩地:“半年前你为党筹集经费,卖掉了自己四岁的亲生儿子。你虽然一直保密,但当时我就在省委工作,对此事很清楚。所以,我经常拿这件事,对我周围的人进行教育。”
薛振彦好奇地:“为了党的组织经费,卖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你们难道不心疼吗?”
高文华无奈地:“都是自己的亲骨肉,能不心疼吗?为此事,我爱人贾琏偷偷哭了一晚上。”
薛振彦:“她也同意卖掉亲生儿子?”
高文华:“这个主意,就是她提出来的。她当时主管省委的财政,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再说,为了党的利益,命都可以豁出去,卖掉儿子,又算得了什么!”
大家都频频点头,表示钦佩。
张霖之:“早知道省委这么困难,我们再多上交一些。”
高文华:“这就不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