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说电影以及那些有关的事情>说电影以及有关的那些事情(14 、 15)

说电影以及有关的那些事情(14 、 15)

作品名称:说电影以及那些有关的事情      作者:许建胜      发布时间:2012-10-14 10:34:23      字数:4192

3、列宁在十月(下)

  因为这两部电影,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成为中国观众叫得最顺口的外国名字。同时,影片也突出表达了斯大林与列宁亲密战友的关系和铁定接班人的地位:十月革命前夕,列宁返回彼得堡就一再强调“最要紧的是见到斯大林同志”;在胜利后的斯莫尔尼宫大会上,斯大林紧紧站在列宁身后,理所当然的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这些都使我们对于斯大林作为列宁接班人的个人历史和高大形象深信不疑。然而,很多年以后才明白,原来真实的情况并非电影中表现的那样。综合有关资料表明:在缔造红军和率领红军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斯大林并不是仅次于列宁的主导角色,充其量是若干高层领袖中的普通一员;而在电影中被斥责为“无耻叛徒”的季洛维也夫、加米涅夫,还有托洛茨基,都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并在斯大林之上,他们只是斯大林个人的政治对手而已。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时任彼得堡苏维埃大会主席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直接指挥起义队伍;武装起义之后,加米涅夫也当选为全俄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列宁逝世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与斯大林结为三驾马车,排挤地位较高、能力较强的托洛茨基;打垮托洛茨基后,斯大林又腾出手来,给身边的两位同志一个回马枪。此时,季诺维也夫才如梦初醒,想要再与托洛茨基联手,但为时已晚。结果,三位老革命都被其亲密战友斯大林所害。
  有意思的是,十月革命时资产阶级临时政权的首脑克伦斯基曾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十月革命过去八十多年后,克伦斯基的一位校友、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另一位毕业生普京当上了俄罗斯总统。普京虽然曾经是苏联的一名克格勃中校军官,但此时已经脱胎换骨,绝口不提列宁同志及其布尔什维克。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1943年,三十九岁的编剧卡普列尔和斯大林十七岁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双双陷入情网,只是斯大林对这位为他树碑立传的犹太人并不感冒,为拆散这对情侣,把卡普列尔流放到西伯利亚关了整整十年,直到斯大林去世后才恢复自由。
  抛开历史的真相,单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这两部影片来说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中的许多情节、许多人物、许多台词和经典的场面都深深地融入到中国老百姓的精神血液之中。“小姐们都昏过去了”,“让列宁同志先走”,“耳朵,耳朵就是普通的耳朵”,“同志们,他干嘛老缠着我啊? ”,当然还有那句流传最广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等经典台词,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经常会出现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还有,曾经在一部小说里看到一则轶事,足见电影《列宁在十月》的影响和普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某川剧剧团无剧目可演,就向“八个革命样板戏”学习,在老川剧的套路上排练了川剧样板戏《列宁在十月》。其大概意思如下:
  锣鼓起。(列宁上)
  列宁:我,弗拉基米尔——(帮腔):伊里奇啊――就是列宁呀。
  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大家都喊我是列宁。
  苏维埃的主席不好当,
  沙皇的势力呈凶狂,
  革命的武装起波浪。
  布哈林最近对我有意见,
  那托络斯基想把我啊,来丢翻。(帮腔):丢不翻啊!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上)
  克鲁普斯卡娅:托络斯基起了打猫儿心肠,
  他的腰杆上别了一把左轮枪。
  夫君为革命腹背受敌,
  怕只怕,十月的炮火啊还没有打响,
  夫君他就被那暗箭来射伤。(帮腔):暗箭难防啊,何况还有左轮枪!
  克鲁斯卡娅:相公!
  列宁:娘子!
  克鲁斯卡娅:听说列相公有难,夫人特来探过端详啊!
  列宁:斯卡娅娘子,没得事没得事。革命关头,哪里还顾得上儿女情长。赶快回去!
  克鲁斯卡娅:相公,万万当心!
  列宁:快走快走!我马上还要和斯大林同志商量革命大计。
  克鲁斯卡娅:好,相公!万万当心啊!相公!
  列宁:娘子!(帮腔):生离死别啊,革命夫妻不好当啊!
  (克鲁斯卡娅下。斯大林上)
  斯大林:老夫约瑟夫,听说大王有难,将军前来抽起。(帮腔):抽不起啊。
  列宁:叫一声约瑟夫孤的好兄弟,
  有件事朕同你细说端的,
  打冬宫咱还要从长计议,
  切不可闹意气误了战机。
  冬宫内到处有许多裸体,
  全都是大理石雕刻成的。
  斯大林:尊一声敬爱的--(帮腔):弗拉基米尔.依里奇,
  三日前本将军已传话下去,
  打冬宫不准毁坏文物古迹,
  开枪不能朝着壁上的裸体,
  那都是老沙皇留给我们无产阶级的!(帮腔):是我们无产阶级的!
  (两人握手)
  列宁:攻打冬宫的日子,就定在腊月初七!(帮腔):是阴历啊,不是阳历!
  (待续)
  、英雄儿女(上)
  七十年代初,据说是为纪念抗美援朝二十周年,有关方面特别挑选了《英雄儿女》、《奇袭》、《打击侵略者》和《铁道卫士》等四部老电影重映。《英雄儿女》由毛烽、武兆堤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武兆堤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4年
  出品。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从医院跑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孤军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得知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原来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助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习。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与王文清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
  《英雄儿女》这部影片在原小说提供的故事框架上,着重充实了王成的故事,突出了这个英雄战士的成长过程以及对广大志愿军战士的影响,并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人物关系情感的渲染和炮火连天的战场气氛的营造,展现了一幅既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又充满了人间亲情的宏大画卷。特别是影片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由刘世龙饰演的王成舍身成仁、英勇杀敌,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和手握爆破筒、伟岸屹立于硝烟弥漫的阵地上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几代电影观众。事实上,刘世龙出演王成这个角色,当时并不被长影厂的领导十分看好。时年三十三岁的他相貌朴实,身材中等,显然和想象中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相去甚远。然而,武兆堤导演却认为:刘世龙的参军、入党和打仗的战火经历,完全符合王成这个人物形象,所以力排众异,坚决要他扮演片中这位出场不多、中途牺牲却性格突出、影响全剧的战斗英雄。果然,刘世龙扮演的王成十分令人信服,他的豪迈气概,他的英雄壮举,甚至他的兄妹情深,都在不到二十分钟的表演中淋漓展现。由刘尚娴饰演的王芳清纯漂亮、活泼可爱,既是王成之后的另一位英雄,更是影片后半段的核心关键人物。据说,《英雄儿女》剧组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演员时,二十二岁的刘尚娴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一天,导演谢晋到北京电影学院挑选演员,正巧赶上刘尚娴去道具库借道具,一个照面,谢晋便认定眼前这个有点羞涩的姑娘是王芳最合适的人选,便告诉了武兆堤和毛烽。但因为只是擦肩而过,所以当时连名字也没有问,他们只好挨个屋找。当他们走进一间女生宿舍时,看到一个姑娘正在往床上放东西。武兆堤和毛烽眼前一亮,谢晋也看清正是那位姑娘,从而成就了人见人爱的“战地黄花”。而由田方饰演的王文清则从骨子里透出部队高级政工干部的气质,内敛又不乏激情,威严又饱含慈祥。后来我才知道,实际上在现实中他也确实是个领导干部,是共产党领导下早期从事戏剧电影工作的老革命文艺战士,先后参与筹建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最后官至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一职。他的爱人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他的儿子是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之一的田壮壮。
  我看这部影片大概是1973年的春天,正上高一。看完以后,同学们便掀起了学唱《英雄赞歌》的热潮。“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每当唱到这里,特别是随着那段朗诵:“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因为他寄托了对朝鲜人民无限的爱,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王成、王芳、王文清、王复标等英雄人物的身影,胸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汹涌澎湃的革命激情,也暗下决心要把自己锻炼成“毛泽东的战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而在三十多年后,当我看了一部所谓的大片《英雄》后,脑子里却空空如也,怎么也闹不清楚影片里的人物为什么会被称为英雄。
  《奇袭》和《打击侵略者》也都是描写志愿军抗美援朝故事的,两部影片都说的是“奇袭”。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60年拍摄的《奇袭》是讲述朝鲜战场上二次战役中奇袭康平桥的故事,是根据真实战例创作的。对于这一战例,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8军王牌战将》和赵臆鸿的《38军传奇——梁兴初与万岁军征战纪实》两本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简单说来,就是梁兴初派三十八军侦察科长张魁印率侦察兵、工兵、翻译等携带电台组成侦察支队,化装成李承晚伪军穿插到敌后,炸毁伪七师南逃的必经之路武陵桥,使朝鲜战场二次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另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65年拍摄的《打击侵略者》则是讲述奇袭白虎团的故事。该片是根据宋之的话剧《保卫和平》改编的。1953年,为了打乱美、李伪军的作战计划,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团长崔凯奉命带领一个加强营执行穿插任务。在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敌人的炮弹打着了潜伏区的蒿草,执行潜伏任务的丁大勇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的灼烧下纹丝不动。他们在朝鲜人民军地下工作者尹玉善的协助下,出其不意地歼灭了伪军王牌部队白虎团的指挥所,救出了被捕的朝鲜游击队长金哲奎和其他朝鲜群众。之后,他们又插入鹰峰,截断敌军退路。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崔凯身负重伤,阵地上只剩下丁大勇、尹玉善和金哲奎三人,在弹尽粮绝的危急关头,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赶到,把敌人消灭在鹰峰脚下。影片中由张良饰演的志愿军战士丁大勇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以坚强的毅力战胜被大火烧伤的疼痛的情节,明显取自人们熟悉的英雄邱少云的事迹。而扮演我志愿军李军长的李炎,其身上确实有着我军高级领导干部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