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第七章 因缘果报

第七章 因缘果报

作品名称: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出山记      作者:能慧      发布时间:2022-11-27 11:52:36      字数:5418

  三十四.你偶尔想过没有
  三十五.我此因缘种,唯独植人心
  三十六.三世因缘,一切在人由人
  三十七.贫僧也回问善知识
  三十八.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百年自在,还真莫过有手艺的人吧
  三十四.你偶尔想过没有
  冬夜堂屋间,熬火的树疙瘩伴着慧能正在练习、母亲也不时给示范的洞箫新曲在火塘里静静燃烧,而时断时续乐音里、明明暗暗光亮中,李有禄埋头不言不语似乎已有好一会儿了。
  看来,一家之主要么心里有事,要么将要说事。当然,一起围坐的母子有些反应过来后不仅知趣放下了乐器,更是言语悄声了……
  “乖孙儿哪,有个事,我和你娘思虑有些日子了。
  平日你上山打柴,下地照顾园子,虽都一把好手,但这个家,迟早要靠你来支撑吧。
  你想过没有,是不是该去学一门更好的营生?”
  打定了主意,老先生开口说话了。
  ——去学一门更好的营生?
  慧能听了,头一下有点儿发懵。
  他不仅从未想过这事,更压根儿没料外公会提这样的问题…… 
  山里地里,任情任性早成习惯的他,平日林里打柴,满眼满心四季山色享用不尽;下地干活儿,满眼满心瓜熟菜嫩谢天谢地。
  即便不经意情有所牵、心有所系,专致思索神游之余,也惟识字读书一时纠结而已。这一切萦怀过程之中,还真没更好营生念想一丝一毫出入来去间隙之地……
  ——“儿哪,外公说的这事,你偶尔想过没有?”
  做母亲的,当然不愿慧能一辈子都这么天晴一身汗,下雨一脚泥的去讨生活了。
  “工耕渔樵蜉蝣寄......
  外公,娘,打柴种地,不也养已养家好营生吗?”慧能稍稍定神之后,低头小声。
  虽也有所预料,但慧能的反问,一时还是叫李有禄父女几乎同时面面相觑……
  ——要是行瑫还在该多好啊!
  每每李老先生和李筱芸面对慧能有些力不从心时候,他们心里嘴里,自觉不自觉,都会有这么一声长长叹息。那叹息虽是有吐内里思念更纠结,却也多会叹来懂事的小慧能默默百依百顺……
  “乖孙儿哪,工耕渔樵,你父亲也是把做工排在第一位的吧。
  你是知道的,除了经商外,一劁、二补、三打铁,这乡下日子过得最好的,也就手艺人了。
  我和你娘想来想去,我们多少有点儿本钱,房子也宽敞,以你脑子和身体,去镇上学学打铁手艺,一定会有出息的。
  将来,在家开个铺子,既方便周围村子人,又使有了更好立身之本。我百年之后,你们日子,不管是我,还是你早逝父亲,都一定少些牵挂呀!”
  屋里屋外,一片寂静。火塘里的树疙瘩,一闪一闪无声燃烧着,好象也在于人默默有期……
  “什么时候去?”
  慧能低着头,好一会儿才似乎自言自语。
  “过了年,开了春吧!”
  老先生又长长叹了口气。
  
  ——人生而不同命运天差地远,此百年际遇大定,如何不叫人于中深问、于中深究
  三十五.我此因缘种,唯独植人心
  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间一个集日,在镇上学徒已是月余的慧能受师母指派,一大早去买时令蔬菜种子。刚入市场,便听见前面不远角落传来人似咏似唱大声吆喝:
  “卖种子呢!
  种因缘,得果报。
  买也可,卖也可,
  不买不卖听也可、看也可,
  都是因缘,都得果报……”
  ——去不去看看......正犹豫时,身旁一人行进之中对一同的说到:
  “这和尚异想天开,竞拿满地石子和枯枝败叶来做佛法买卖……”
  本不想耽搁的慧能听到之后一下改变了主意……
  叫卖之处,已是人头攒动。
  慧能挤进一看,一年轻和尚面前地上左边一字排开的,是一溜干干净净小石子,下压一纸条——贫僧一文起售;
  右边一堆枯枝败叶也下压一纸条——施主一文售起;
  而中间所画大圆圈里什么也没有的纸条更是赫然写着——万万金买卖什么法实相。
  围观人群中,
  有指指点点嘻笑议论的;
  有凝目盯着地上、盯着和尚满脸迷惑的;
  有无我无人埋头沉思的;
  更有挤进来看看便又挤出一走了之的……
  ——“天地之间,六道分明。
  三世因果,祸福自成。
  种善得善,恶必报应。
  天堂地狱,来去由人。
  此生空过,后悔无尽。”
  只见和尚高声吟咏之后又恢谐朗言:
  “左边善种,右边恶因。
  机缘切莫错过,施主早拿主意呀!”
  “和尚,你这东西,是种田里,还是种地里?”
  有人戏谑发问,众人哄笑,也有附和……
  “我此因缘种,唯独植人心。”
  和尚双手合十,应答庄严。
  “那收获什么?”
  人问得有些认真了。
  “收获自己呀!”
  和尚一点儿也没玩笑成6分。
  “和尚,能不能说明白点儿?”有人大声。
  “‘欲知过去因,见其现在果;
  欲知未来果,观其现在因。’
  施主今生所受,即前世因缘果报。
  施主欲求来生一切,当植善于心,必能如愿遂顺。”
  “请教师父,谁能证明今生所受是因前世?”一沉思者开口诘问。
  “施主。天地之间,同样为人,但人美丑、智愚、贫富、贵贱等等,却生而不同,一生命运,更天差地远。
  请问施主,此百年际遇大定之数,谁又能证明不是前世因果?”
  “人是不能证明,但师父你也拿不出令人信服证据吧。所谓因缘果报,是不是可以说是虚妄之辞?”
  “施主。世人智慧有高下,所知所见有先后。
  我们古人有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因缘果报于佛菩萨,不但可观掌中,也能现于眼前。
  贫僧修为有限,虽一时不能同观同见,但佛说却也我们社会人生多不如意最好慰藉、最大希冀吧?”
  “何以见得?”
  诘者声音,渐显心诚了。
  “请施主想想。
  人施善于己,或报之无力,愿好人定有好报,是不是有慰其心?
  施善于人,人因此感恩而生善善之心,是不是有慰己心?
  人为非作歹,天网恢恢,终将恶报,是不是有慰天下人人之心?”
  连续三个反问之后,和尚停了下来,笑眯眯地环视人群……
  
  ——百年之身,却无不遍及之心,或乃人皆遗憾之根
  三十六.三世因缘,一切在人由人
  “师父,因缘果报,当然人望人期。
  可人仅百年,去如灯灭,
  那善恶三世,至多人一点儿念想吧。”
  面对和尚自信,一人看似质问,实则感慨由心。
  “各位施主!”和尚听了,却是陡然高声:“不说自古国人深信灵魂不灭,视死如生。单就百年多有难了心愿而言,仅此一生,一切便灰飞烟灭,是不是太令人遗憾了?”
  “不遗憾又能怎样?”众人哄笑之中一人诘问。
  “各位施主。
  所谓佛法,即人活法。
  其法要义,就是启人教人百年不留根本遗憾。”
  “请师父详言。”
  有人已为切切了。
  “各位施主。
  先知先觉佛祖开示我们,说生命之流,不仅轮回不已,更是流转在己。
  而六道之中,生人最为难得、最为珍贵。”
  “生人最苦,何是最为难得,还最为珍贵?”一人于之断然!
  “各位施主。
  六道之中,
  是不是唯人最有一己意志,
  是不是唯人最能按自己意志行事还最可能有达目的?”
  “师父说得是。”一人应声之中,不少“也是,也是”跟着首肯。
  “所以,各位施主,人修天升天,修人生人,修福得福,为恶必坠地狱,受罚畜生。一切一切,全在人一己心念、一生作为。
  所谓最为难得、最为珍贵,就在人今生不管际遇如何,因此都有了一个能按自己意愿去改变命运千载良机。
  各位施主想想,生人是不是最为难得、最为珍贵?
  而这一切在己由己三世因缘果报,是不是我们百年最好慰藉,社会因此如意最大希冀?”
  “果真如此,当然是人生大慰和世间希望所在了。
  但师父所言,是已既定了生有轮回更因缘果报,可谁知自己前世来生,谁又能证明这就是因缘果报?”
  诘者究问之中,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
  和尚听了,有些无奈笑笑,然后诚恳以言:“善知识所论,确非三言两语可理出个头绪。
  但贫僧要说的是,佛法也是一法,其于社会人生相关问题,就是这么认为的。
  而此中识见,于世道人心不仅独具慧眼,是不是其功其德于世美好,更是无可争议?”
  “也是。”
  那人想了想,似乎有所认可了。
  “贫僧也想回问善知识,”和尚更是趁热打铁:
  “其一,这世上是不是害人者往往易为人害,悭吝者往往易招人怨。而乐善好施的人往往有难有事之时,是不是更易得人真心相助,这可不可以说就是现世因缘果报?
  其二,人乐善好施或人所不齿,是不是更多只能从这个人本身去寻求原因,是不是也可以说人生来就这么个人?
  请善知识想想,若以此推论,谓人有前世来生,且由因缘果报,是不是还真非妄言妄语?”
  “有点儿道理呀!”……
  众人听了,纷纷称是之中,和尚又紧接大声:“各位施主。
  假如没三世轮回恶趣、果报不爽天理,这世上恶人恶行,是不是就会更加恃无忌惮,而好人善人,或更难安身立命的吧?
  请施主想想,那人期人畏三世因缘果报,是不是我们这苦难人生最好慰藉,是不是我们世间太多不如人意最大希冀?”
  和尚讲到这里,众人无不拍手称快,并纷纷掏钱购买善因石子。而和尚忙碌之中又高声吆喝了:
  “种善因善,心为法本。
  三世因缘,一切在人由人……”
  
  ——因缘果报说到底,即谓做人做事都应当承担起自己那份于世道人心责任罢了
  三十七.贫僧也回问善知识
  心为法本,一切在人由人……
  听到这里,慧能心里一动——
  道以天地为炉为冶,人于其中万般无奈,而佛法却将人的命运及世间前途归属人心、归结一己……
  ——“师父,我有不明,恳请指教?”
  此刻,一书生模样年轻人大声打断了和尚吆喝,场面顿时又安静了下来。
  “善知识请讲。”和尚把手里铜钱和石子放到地上抬头起身。
  “经言:‘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又谓‘千劫所作,极重罪业,如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重罪,悉皆灭尽’。
  请教师父,我们是信果报不爽呢,还是信作恶尽管作恶,只要事后一念悔意,便可心安,更不受报应?
  再请教师父,此是业果铁定呢,还是因缘果报虚妄;此是为好人善人传播福音呢,还是在为作恶解脱大开方便之门?”
  “问得好!”和尚听了,带头叫好,然后紧盯书生:
  “贫僧也回问善知识,人悔过的那个心,是不是也从前作恶的那个心,更而今为善的那个心?”
  书生一想,世间为善作恶及悔过,不同之人或同一人者,的确都在人一心一念,于是点头称是。
  “贫僧再问善知识,世上无数小恶,是否都人不经意所为?
  这世上如果没有小恶不经意参与、放纵,甚至将一己责任一推了之,又会有多少大恶能够发生、能够造成?
  这些小恶大恶于恶而言,其恶又有何异?”
  书生想了想,作恶的势力、犯恶的军队等等等等,其恶所作所为,的确相生相成。如从恶果而言,那为恶性质还真不好区分,于是也只好称是。
  “贫僧还问善知识,人的智慧、性情、欲求、际遇等等千差万别且因缘复杂,因此这世道人心大恶小恶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谁又能完全理得清、分得明?”
  书生似乎有点被问懵了,于是有些迷茫地说到:
  “请师父为之开示?”
  “善知识,贫僧以为。
  对复杂世道人心,佛法持别强调善恶必报,万劫不亡,不但是对大恶小恶、主恶从恶一切恶的共同震慑,更是在提醒众生,大恶小恶都是恶,只要是恶,必将有报,从而于中彰显做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那份于世道人心责任,这是不是阻止并减少世间大恶小恶最深且最为实际用心?”
  书生听到这里,似乎有所恍然,和尚于是紧接:“善知识冰鉴,大恶多有大恶更为复杂因缘。对已生大恶,除给人悔过自新机会,使其转化为非常善因之外,请问这世上还有没有比这更为实际根本改变及拯救办法?”
  书生想了想不无感慨:
  “于恶除自担其果、自受其报外,再给自我赎罪机会,或许还真就减少罪恶,增加善行最好出路了。”
  “善知识说得是。
  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不换的是他那个回头醒悟之心更改过为善志意吧?
  因为,人为恶为善,都在一心。只要心念一转,其弃恶所明,是不是比常人来得更为澄澈;那为善之力,是不是比常人来得更为强大、更为坚轫?
  此之为善,是不是便是一切重罪有除非常因缘;此中忏悔,佛法可不可以、应不应该为其解脱大开方便之门?”
  和尚说到这里,书生已是心服口服,众人更是连连叫好。因此,和尚又趁风使帆,朗声高言:
  “各位施主!
  因缘生法,善恶报应不爽;
  业力相随,福祸自作自当。
  于恶一念回头,虽可有除重罪,但为人当自心作主,不以恶小而为之、从之、纵之;不以善微而弃之、轻之、漫之……”
  ——“和尚,果报自有定数,因缘岂可买卖?”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从哪儿来一游方僧人这时挤在了人前,突然发难……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或佛法全部奥秘
  三十八.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因缘生法,果报当然有其定数。
  而世事之中,因缘是不是可以买卖,或有别论。
  但世间出世间,法法所生所成,又哪一法离得开人现实权衡更主观志意抉择......
  年轻俗讲和尚一看诘者为同道中人,便针锋相对了:
  “佛法即世法,买卖亦因缘。”
  “因缘善恶,无有止尽;
  报应不爽,永在轮回。
  和尚,请问你这实相如何买卖?”
  看来,年纪稍长游方僧人方才所言只一个由头,此问着落,才其真正意兴。
  “和尚如何买,贫僧就如何卖!”
  不知为何,俗讲和尚见问买卖诸法实相,精神一下陡来。而游方僧人听了也不言语,上前一步用脚不仅将地上所有石子铜钱及枯枝败叶悉皆横扫,且于众人一片惊愕之中直面俗讲和尚:“善恶本无,果报何有?”
  俗讲和尚见之先是一愣,闻问却旋即两眼放光了:
  “究竟轮回,心灭心生。”
  “心生亦如梦如幻?”游方僧人进一步追问。
  “妙处却有自在因缘。”俗讲和尚理直气壮。
  “因缘或成病,自在何处寻?”游方僧人刨根究底。
  “无住生真心,逍遥度此生。”俗讲和尚坦诚示人。
  “‘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
  相论至此,游方僧人似遇知音,那语气一转之中,反为对方圆成所论了。而俗讲和尚更是心领神会,于此识见也是由衷赞叹: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说时迟,那时快,游方僧人再前一步,紧紧捉住俗讲和尚双手目不转睛: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俗讲和尚更是喜形于色,激动不已:“‘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话音刚落,俩人一起仰天纵声大笑,有如故交久别重逢,更似新知相识恨晚,于是相携边说边笑离开人群飘然而去……
  俩比丘早不见了踪影,众人这才如梦方醒——
  有的摇头笑骂:这两个疯和尚;
  有的回过神来,手疾眼快去拾地上铜钱;
  有的怅然若失,立在原处,久久不愿离去……
  而慧能望着和尚消失方向,神情更是有些迷离,因为此情此境,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