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天辟地>第27章送往迎来

第27章送往迎来

作品名称:开天辟地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3-01-20 17:03:41      字数:6985

  第27章送往迎来
   一、湘中人杰
  赴法勤工俭学最初是由在法国留学的吴玉章和蔡元培等人提出来的,倡导者中,还有吴稚晖、李石曾、张继、汪精卫。他们创办了一个留法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并组织华法教育会主持这件事,号召国内青年到法国去,用“半工半读”的方法求学,这对湖南的广大进步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热烈希望深为大家敬佩的毛泽东能出来引导并促成此举。蔡和森写信请毛泽东入京主持这项工作。毛泽东向来主张,要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会友应有计划地去俄国,或去法国,或留北京,以研究当前世界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各国实情,加以选择,采纳,为中国所用。基于这个思想认识,毛泽东同意了大家的要求,并动身往北京、上海行动。
  两年左右的时间内,毛泽东为促成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南北奔走。他在青年中,被认为是“教品力学之人……朝夕与处,时有受益”。
  1918.06学会讨论了赴法勤工俭学和会友向外发展的问题。
  这时,扬昌济先生已赴京,新民学会会员大多从一师毕业。绝大多数人想继续升学,但又苦于缺钱,因为即使法国政府也乐意来中国招募工人,正是赴法勤工俭学的好机会。去法国,可以直接研究马列主义,研究世界革命,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赴法勤工俭学事宜,确定由蔡和森、萧子升负责联系。不久,蔡和森赴京,通过杨昌济介绍,很快就找到了蔡元培、李石曾,并拜会了李大钊、章士钊等人,然后写信给毛泽东,传达杨昌济意见,希望他赴京,一面主持勤工俭学事宜,一面入北大学习。
  毛泽东为实践新民学会关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宗旨,主张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或去俄国,或去法国或留北京,以博采众长,为中国所有。
  由于毛泽东、萧子升在湖南积极发动组织,许多人踊跃报名。秋高气爽,枫叶初红。1917.08.19,毛、萧等率领湖南青年第一批二十五人入京,其中近一半为新民学会会员。他们之中有李维汉、李铸、罗学瓒、张昆弟、向警矛、蔡和森、蔡畅等。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的著名教育家、已经四十三岁的徐特立也在其中。与此同时,向警予、蔡畅发起组织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赴法勤工俭学中的一支生力军。
  毛、萧一行到北京后,组织学会会员十多人,在北大文科大楼分别邀请蔡元培、陶孟和、胡适座谈,所谈多为学术及人生观问题,使会员们有所启发触动。第一批和以后几批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各地青年,共分为三个预备班,分别在保定、蠡县和北京学习法文、数学等。毛泽东决心留在国内,作为学会后方负责人。新民学会会员去法国有蔡和森、萧子升等18人。
  毛泽东未去法国,后来提出赴俄亦未成行,但他终身不悔。他认为每到一处留学,所得有限;凡有志于中国革命队伍的人,应遍游世界,不能堆积于一地;人类文明分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他要扎根祖国大地来实行对中国的改造。作为总后方负责人,各处来的信息他都可综合、可比较,可按中国的国情加以选择,他觉得这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最经济的办法。全国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先后约有1600多人,以湖南和四川两省的青年最为踊跃。
  为了帮助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筹措旅费,扬昌济、章士钊大力协助毛泽东、蔡和森,为他们四处奔波。
  章士钊,字行严,湖南长沙人,1882年生,1907年留学英国,入苏格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及逻辑学。曾因《苏报》案入狱,此时在北洋政府里任国会议员、教育总长等职。其夫人吴弱男,曾当过孙中山秘书,亦赞成由章士钊出面相帮。
  章士钊别无他法,只能去找湖南旅京人士熊希龄、范源濂商妥,把他们手中掌握的一笔前清户部应退还湖南的粮、盐税超额余款的利息提了出来。
  杨昌济给章士钊写了一封信,让毛泽东、蔡和森二人携信去拜会章士钊,信上说:“二人是海内的人才,前程远大,君不欲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章士钊知毛泽东、蔡和森均是爱国青年,超群出众,便把两万元银洋交给毛泽东、蔡和森二人,从面使湘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得以顺利成行。
  章士钊、杨昌济对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热情赞助,使广大留学青年十分感激,也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赞扬。多年后,毛泽东仍对章士钊涌泉以报。
  毛泽东到北京只有工作的份,没有钱吃饭,生活十分清苦,急于谋个职业。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终身之师李大钊。李大钊安排他到图书馆当助理员。在这里,毛泽东接触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他经常向李大钊求教,阅读马克思著作和李大钊宣传马列主义的文章。
  毛泽东为赴法勤工俭学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他却留在了国内。蔡和森多么希望毛泽东与他们同去法国,毛泽东给他讲了很多理由,使蔡和森不得不为之佩服。
  毛泽东:“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非往一个什么地方去的道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痴迷。中国出过洋的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明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对于我自己来说,对国内的情况还了解得不透彻,从国外学来的就无从依附,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我暂不出国,对个人的好处是,看译本比原本快得多,可于较短的时间内求得较多的知识。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我们似应先研究我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我们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这层工夫,如果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得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现在做了,一来无如方才所说的困难,二来又可携带些经验到西洋去,考察时可资比较。”
  蔡和森听完毛泽东的滔滔宏论,依依不舍地告别毛泽东走了。
  毛泽东留在国内了。
  毛泽东留在国内,总领赴法赴俄赴欧各路人马,为他们担任总联络、大后方,实际上已居运动指挥中心,不显山不显水地领袖群伦,已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开国领袖的坚实基础。除了毛泽东,哪个中国人能对自己的祖国认识得如此透彻?历史证明:毛泽东留在国内,极为正确,极有先见之明。
  这使得他通晓国情,领导中国人民大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不过,有一利必有一弊,毛泽东留在国内,就没有获得了解外国、了解世界的感性知识,以致20世纪60年代不仅未能利用滞留在香港的国际资本搞现代化建设,反面发动文大革命使中国经济滑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人民有幸,毛泽东的这一局限,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手笔来进行了全方位的有成效的弥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开国领袖,历史总是以螺旋型发展、前进,邓小平以及其后的领导人不仅继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事业,而且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既通晓国情、又通晓球情的卓越领导者。邓小平两度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绝非偶然。
  
  二、卓越的使者
  
  1921年春,张太雷受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上海小组的重托,赴苏联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任书记,成为第一个派赴共产国际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不仅频繁往返,不仅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传递苏俄的消息,给共产国际远东局报告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情形,而且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力求从事更多的国际性工作,让全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共产主义事业。
  张太雷(1898.6—1927.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结下了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1920年10月,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接着组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与北京的李大钊、张国焘和上海的李达、李汉俊等商谈,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张太雷为大会筹备组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提交马林修改。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四届侯补中央委员、五届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1920年春,他与邓中夏主持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并经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给工人讲课,到工人家里访问,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批骨干。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张太雷等人起草的团纲、团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张太雷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年6月6日,张太雷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现于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使者。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讲坛上,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他是少数见过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他担任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秘书,并以他无穷的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重,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张太雷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1921年8月,张太雷回国,为刚刚参加完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翻译。陪同马林与陈独秀讨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初步决定了在民主革命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方案。不久,张太雷陪马林会见孙中山,力促并最终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他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国共合作有着特殊贡献。他参与过中共领袖、共产国际代表、苏俄使者同孙中山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重要会谈。他作为孙中山指派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出色地完成赴苏考察任务。他对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多有建树。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他参与起草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文件、理论文章和战斗檄文。在国共两党举办的各种讲习班和训练班上,他先后讲授《少年中国》、《第三国际》、《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民族问题》、《目前时局与党的策略》等,还曾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革命问题》。他在《前锋》、《向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今仍熠熠生辉。李大钊先生称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张太雷文集》(后人编纂)共收入张太雷1921月7月—1927年10月牺牲前的文章、演说等102篇,约23万字,书未附有《张太雷年谱》,是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历史的重要资料。邓小平题写了书名。
  张太雷是革命危急关头党的核心领导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张太雷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会上他与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李立三、任弼时等一起,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支持毛泽东关于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的正确主张。在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中央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内的第一个红色政权。1927年12月11日黎明时分,广州起义爆发不久,他身穿戎装,系着红领带,在刚刚攻占的公安局大楼上竖起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大旗,并当选代理苏维埃政府主席。12月12日,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悼张太雷同志》,其中写道:“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的工作,他的坚决与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他死时,觉着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源泉!”
  英雄已逝,英魂长存。如同一声巨雷从天边滚过,张太雷以他卓越的才华、高昂的热情和年轻的生命,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显示出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无比的力量。他辞世已近83年,但今天重读他的战斗业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巨雷”的震撼。
  话题拉回张太雷的祖上。
  张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高祖为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事母至孝,兄弟友爱,时人仰慕,称张府为“仁让堂”。地方志上有传。他的曾祖以经商致富,秉性仁厚,为赈灾捐赠了大量钱粮,朝廷奖以翰林院孔目衔。祖父是五品候选知府,祖母贤淑,精于书算,持家严谨,为人所敬。他父亲亮采虽为县邑庠生(秀才),但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操小手工业的岳父薛锦元家。
  张太雷于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西门外西仓街薛天兴皮行的后院里,原名曾让,字泰来,学名张复,自号长铗,投身革命后又名椿年、春木,后改名太雷以铭志,寓意震醒痴顽、打击强暴,立志化作“巨雷”,冲散阴霾,改造社会,。自小家境贫寒,8岁丧父,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1911年夏天,张太雷以优秀的成绩从西郊小学毕业,顺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6年月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法政科,1920年毕业。在校时名张曾让。他与我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乡,曾是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好友,他还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1921年3月,张太雷赴苏联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东方局任中国科书记,临行前给妻子陆静华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想最好能自己独立生活,不要人家能操纵我的生活。所以我立志要到外国去求一点高深学问,谋自己独立的生活。我先前本也有做官发财的心念,但是我现在觉悟:富贵是一种害人的东西"。
  他又说:"你可以趁这个时期中用一点功。你一定要进学堂的,你第一要选择你所最擅长的功课,学习了可以使你独立。我想你学剌绣及图画一定是好的。刺绣学那新式的刺绣,如绣花卉人物、山水之类。图画学了是最有乐趣的。你还要学一点普通常识,尤其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是要研究的,国文只要多读新的白话文。可以多看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还要多看杂志与报纸,常州局前街新群书社有卖。你不要拿我的话忘记了。我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很好,那时我们多快活呵,那时我们应大家互相庆祝了。我希望能如此!"
  张太雷奇情壮丽的一生有如他的名字,雷霆般声光灿烂,顶天立地。斯人去。风采在,业绩留。人民不会忘记他,青年们不会忘记他。
  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怀念。
  1921.05,张太雷参加了筹备朝鲜共产党成立大会的组织局,并被选进大会主席团,代表中共致辞。6月,他又出席共产国际三大,成为出现于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中共使者。
  作为红色的使者,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红色职工国际代表尼科尔尼基来到中国,同李大钊、李达、陈独秀等人多次商议,最后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又担任翻译,陪同马林与陈独秀举行多次会谈。
  他陪同马林赴桂林访问孙中山后,又在1922春参加与美英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相抗衡的远东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并为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作为中共的使者,参加了大会的筹备工作,负责起草了要求五洲各国民族的革命组织选派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的呼吁书,并和各国革命活动家共同负责起草大会召开的方案以及大会宣言《告东方各民族书》。与此同时,他又肩负共产国际的秘密使命,前往日本,与日本的革命组织取得联系。完成任务后回中国,又到各城市邀请有关革命团体选派代表出席会议。
  他亲自拟定代表们越境赴苏路线,确定秘密接头地点,周密考虑了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因素和应变措施。老天不负苦心人,代表们在张太雷的帮助、支持下,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层层封锁,顺利到达目的地。会后,赤色职工国际成立大会和青年国际二大相继在莫斯科召开,他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出席会议,并当选为青年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
  此后,他又把千千万万的革命青年引上民族解放的征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