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天辟地>第19章王尽美与邓恩铭

第19章王尽美与邓恩铭

作品名称:开天辟地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2-12-05 00:06:32      字数:7446

  1920.04,维经斯基等由北京去上海,因翻译杨明斋是山东人,他们便中途在济南作了停留,同王尽善、邓恩铭等见了面,并谈到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问题。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陈独秀写信给山东王尽美、邓恩铭,要他们在山东组建党组织。王、邓二人立即着手建党工作。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中,有一个少年老成的同志,就是王尽美。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山东省莒县枳沟镇大北杏村(现属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登载了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弊,启发青年觉悟。
  1921年春,他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尽善尽美唯解放”,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
  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
  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6月,为适应工人运动发展需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建立,王尽美任主任。7月,他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会后,他同邓中夏、毛泽东等人共同起草《劳动法大纲》,成为这一时期党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按照党的指示,他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身份,积极领导开展工人运动。10月,在他直接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历经9天,取得斗争胜利。紧接着,他作为总同盟罢工指挥部重要成员之一,参加领导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斗争。同年11月,他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
  1923年1月,他领导建立京奉铁路总工会及山海关分会,任总工会秘书。同年2月,被反动军警逮捕,后被工人营救获释。继续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
  党的三大后,王尽美根据党的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于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去北京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国民会议运动讲演大会。归途中,在天津饭店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并被孙中山委以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这期间,他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奔波于济南、青州、潍县、青岛等地,指导开展促成国民会议运动,积极建立与发展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并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组织,使山东党的工作迅速发展。同年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王尽美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
  1925年春节前夕,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进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他与邓恩铭等一起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全线、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并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4月,他去青岛与邓恩铭等一起领导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签订了9项复工条件。同年6月,因肺病复发,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家乡养病,后到青岛治疗。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逝世,终年27岁。
  坐落在诸城县、莒县、日照三县交界处的北杏村,山清水秀。银带般的潍河,蜿蜒起伏的沂山山脉,一望无际的昌潍平原,在落日余辉下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又美丽的图画。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4日,东鲁英萃王尽美就诞生在这依山傍水的村子里。
  王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世代当佃农。尽美出生前四个月,其父病故,家庭生活更为艰难。王尽美虽天资聪明,好学上进,但家庭无力供他上学,八岁那年在本村王姓地主家当“陪读”后以优异成绩免费转入本村一小学,12岁勉强读完小学,之后便在家从事劳作,直到20岁。1918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一师预科班。
  王尽美自幼聪颖好学,曾给地主家陪读,后于枳沟镇高小毕业,在家务农2年。农暇刻苦自学,酷爱进步书刊,关心国家大事,较早萌发了民主主义思想与救国救民的志向。
  王尽美能书善写,能做一手好文章,在少年时代便以善写文章而誉驰全县。30年代,国民党政府编撰的旧县志上对王尽美的刻苦好学和超人智慧有一段专门记载,说他“自幼砥砺学行,四书没读完,就能作议论。”
  王尽美擅长赋诗填词,俨然一位蜚声革命界的“诗人”。
  王尽美写诗直抒胸臆,激励自己为中国革命奋斗不止。十月革命以后,中国正酝酿着新的革命高潮,少怀远大志向的王尽美亦觉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气息。他决定远离家乡,到文化发达、消息灵通的大城市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年春末夏初的一个早晨,王尽美背起简单的行装,依依不舍地告别饱经风霜的祖母、母亲和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踌躇满志地奔赴济南。临行前挥毫作诗,以抒情怀。诗曰:“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表达了自己在踏上新的人生征途之际,对不平等社会的无比愤懑和改造现实社会的远大志向。
  五四运动爆发,山东学生随即行动。05.07济南学生举行示威,沿途高呼“收回青岛及股济路”等口号。接着成立了山东学联。05.24实行总罢课。王尽美以省一师北国分校代表的身份,联络济南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开展街头宣传活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王尽美还经常给群众教唱自己编写的爱国歌曲,其中一首是:
  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到身边。
  日本强盗似狼贫,硬立民政官。
  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
  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
  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
  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
  保护我山东,反对卖国二十条。
  堂堂中华,炎黄裔胃,主权最神圣。
  王尽美领导省一师学生闹学潮。率领革命群众砸了亲日的《但言报》馆。这年夏天,他回到家乡,组织救国十人团,成立反日会,抵制日货,反对卖国特务,随后,各省的救国十人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
  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王尽美和邓恩铭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站在了斗争的前列。他们在斗争中相识,一起领导学生宣传演讲、罢课游行,一起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一起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成为了济南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他们并肩战斗,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风雨同舟的革命战友。
  五四运动后,王尽美与邓恩铭一道传播马克思主义,联络山东省立一中、省立一师,育英中学和工专、商专等学校的进步学生15人,于1919.017.21成立了励新学会。王尽美、邓恩铭于同年9月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初,他们又成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之后,王尽美、邓恩铭双双出席了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王尽美回济南,担任中共山东支部书记,以后扩大为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中共山东区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王尽美皆任书记职务。在他的领导下,青岛、张店、淄博、益都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从而有力地领导和促进了山东的工人运动这、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及统一战线等各项工作。
  1920年11月,王尽美联络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在组织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1921年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他们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1.07.22,中共一大代表十三名,陆续来到上海。其中年龄最小的邓恩铭,又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时年十九岁。
  生长于贵州少数民族山乡的邓恩铭,在建党之初能成为代表世界最先进思想的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在当时开天辟地的一代先驱者中也是少有的特殊人物。这位水族优秀儿子走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贫寒区域,到了有外国租界的山东半岛,虽然看到了体现近代化的工厂和建筑,本人一时也成为“侄少爷”,却也同时目睹了惊人的巨大贫富反差。当地日本工厂的情况,正如他在调查报告中所述——“厂中并无吃饭之休息时间,一面摇铃一面吃饭。‘中国奴’、‘亡国奴’是日监工平常辱骂工人之名词,殴打工人则拳足交加”,“冬天则捉工人之颈,置之冷水管之下而淋之,必至鼻破血流,浑身结冰而后已,此则尤为日厂之特刑。”正是这种特定的环境,使他在“不平则鸣”的激情中走到了五四运动的呐喊行列中。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与所见的阶级和民族压迫相结合,这更坚定了他唤醒苦难麻木的工人进行自身解放斗争的意志。靠着信念的力量,他以青春的激情参加了党的“一大”,在南湖红船上举拳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此后从学校、工矿、监狱直至慷慨走上刑场,都以满腔赤诚实践了这一誓言。
  邓恩铭(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尧,化名黄伯云、丁友民、丁佑民、丁又铭、尧钦、建勋等,贵州荔波人,男,1901.01.05生于贵州省荔波县北部水埔村板本寨水族杆栏式祖屋中,一个水族劳动人民家庭。1905年随父亲邓国琮迁往荔波县城北街(即今向阳路21号邓恩铭烈士故居)居住。1917年秋,邓恩铭投奔在山东做事的堂叔,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中共一大代表,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青年时期到山东求学,1920年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去苏联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国际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任青岛市委书记,1925年领导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1928年秋因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牺牲于济南,时年30岁。
  邓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离荔波县城二十千米的水埔。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里人口多,生活无着,邓父只好把一亩九分地留给了四叔,举家搬到荔波。最初,邓的父母磨豆腐、采集中草药维持生活,后又与人合伙开了一个不大的卖中药和糖的双号小铺。幼小的邓跟随父母颠沛流离,含辛茹苦。
  邓幼年靠亲友资助求学。6岁上私塾,10岁进入到荔泉书院读书。由于刻苦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善于团结同学。1917年秋毕业后,到山东投奔过继给黄家当县官的二叔黄泽沛(曾在益都、淄川、沂水等地做官)。并由二叔资助,于1918年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他就坚定地当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水族喜爱歌唱,总是即景生情,遇事而歌,随编随唱;邓受到影响,也可随口编唱民歌。邓听祖母讲了水族英雄潘新简领导咸丰起义的故事。义军曾攻下荔坡县城,杀了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还委派了县长、建立了政权。邓随即写下两首民歌:
  
  种田之人吃不饱,统治之人穿不好,
  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
  下大雨,大河涨,大水淹到白岩脚。
  大水淹住龙脑壳,鲤鱼虾子跑不脱。
  
  邓写了念给祖母听。祖母听了,笑着说:“写得好,写得好!贪官、恶霸是龙脑壳,他们的脚脚手手就是鲤鱼、虾子。”
  邓说:“我们老少合得到心。”
  祖孙二人笑成一团,笑出了眼泪。
  这首歌谣,很快在同学中流传来来,震动了邓恩铭的老师高梓仲。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极为痛恨的高老师,寄希望于青年一代。高老师把邓恩铭请到家中,奉为上宾,允许他随便翻阅他家的满架书籍,并与他谈古论今,还教邓恩铭写诗作画、学习雕刻和祖传的嵌银手艺。
  16岁那年,邓小学毕业,便离开贵州到了山东投奔黄家二叔,将离开家乡时,他又给祖母念了一首他即兴写下的诗歌:
  
  南雁北飞,去不思归。
  志在苍生,不顾安危。
  生不足惜,死不足悲。
  头颅热血,不朽永垂。
  
  1917年8月,16岁的邓恩铭从荔波县城出发,步行经九阡、周覃、三洞、中和、水龙、牛场,过三郎渡口抵三都县城,然后弃陆行舟,在三合大码头雇船顺都柳江而下,过榕江、从江至广西柳州启岸,再经梧州、香港、上海、南京,水陆兼程辗转一个多月,才抵达山东济南市投靠一远房亲戚。一路艰辛自不待说。来到向往已久的泉城济南,看到萧瑟的秋风中,穷人乞食流浪,富人作威作福,比家乡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达济南后,即考取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邓恩铭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以寻找救国的道路。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他带领本校同学参加了济南各界召开的国耻纪念大会,又组织同学参加济南学界统一罢课的行动。06.10,他带领同学冲出校门,冲破军警的封锁,向日本人比较集中的商埠进发,劝说商界罢市,抵制日货。07.21,他们打击反动报纸《昌言报》报馆,08.03又结队前往督军署请愿,进一步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
  在共同的斗争中,他同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他与王尽美组织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宣传、演讲、罢课、游行等活动,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们联络进步青年学生,于1920年11月21日组织了进步团体“励新学会”。邓恩铭被选为学会领导成员之一。学会出版了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他经常在《励新》半月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旧礼教、旧教育等社会现状。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王尽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
  1920年秋,王尽美、邓恩铭2人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紧接着又组织了另一个学术团体励新学会,研究和传播革命思潮,王尽美、邓恩铭领导这两个团体开展活动,随时注意同李大钊联系,王尽美经常去北京,直接向李大钊请教,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组织各项事宜,邓恩铭还代表山东的学生界到北京、天津参观学习,同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有了来往。
  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登载了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弊,启发青年觉悟。
  1920年底,他同王尽美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在一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绍苏维埃俄国的书刊。
  1921年春,王尽美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尽善尽美唯解放”,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
  中共一大闭幕以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在党中央派来的代表的指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支部,党员有10余人,王尽美任书记。
  王尽美不仅写诗畅抒胸怀,而且写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宜传革命思想。有一次,他到省立一中伙房中去,同伙房工人攀谈。在攀谈中,王尽美了解到炊事员老王由于家庭困苦而终日忧愁,于是就循循善诱地给他讲解苏联穷人如何翻身作主人的道理,并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这给了老王极大的精神鼓励,为其僵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王尽美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纪念王尽美对他的教诲,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意思是一个人思想开放了,以恢宏的气魄去奋斗,万事皆会成功。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国十月革命。邓恩铭投身革命活动,受到家庭的反对和阻拦。其父写信要他好好读书,争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邓恩铭写信给父亲,说自己已经以身许国,有负双亲之期望。
  后来,励新学会发生分化,部分成员倾向民主主义。邓恩铭、王尽美确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吸取外地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的经验,在济南教育会挂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大牌子。来自济南名校的十多名会员经常阅读马列著作和介绍苏俄情况的报刊。每周六聚会一次,讨论马克思主义,气氛非常热烈。邓恩铭每次都发言,每次发言必有提纲,是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和核心成员之一。
  1921年9月,又同王尽美等发起建立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发展到五六十人。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属的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工运工作。
  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会后留在苏联参观考察,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1922年邓恩铭到莫斯科后,他在那里留下终生最难忘的印象,是实行每日面包分配标准——红军士兵2磅,工人1.5磅,机关人员1磅,共产党员3/4磅。就此,他明确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出的表率作用,后来始终以此来要求自己。
  他从苏联回到山东后,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山东工人运动的发动。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邓恩铭都拒绝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表达了他在革命道路上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他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当时,山东党组织把工人运动的重点放在济南、青岛、淄博等工矿区。在他的努力下,淄博矿区很快建立了工会组织,以后又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洪山矿区党支部。
  同年底,邓恩铭赴青岛,以教学、办报等职业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秘密组织,先后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在青岛工作期间,他经常身着短裤短褂,化装成工人,深入工厂车间、铁路车站和职工家庭,启发工人觉悟,建立工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斗争,曾先后以四方机车厂和纱厂为中心,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中共“二大”以后,遵照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邓恩铭在淄博煤矿区住了下来,亲自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工人运动形势,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