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天辟地>第12章登楼立志陈潭秋

第12章登楼立志陈潭秋

作品名称:开天辟地      作者:绿叶草根      发布时间:2012-11-26 18:39:56      字数:4777

  一、登楼立志
  长江从雪山走来,沿途撒下一些美丽的城市,其中有一座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城名武汉。从武汉乘船东下,航行95公里,便到了湖北黄冈县。黄冈东北有座烽粼粼。巴河西岸陈策楼,全村七八十户人家。都姓陈。村中央,有一座三层阁楼。
  陈潭秋(189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曾化名徐杰,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回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陈潭秋的祖父陈畴,曾经在清朝乙亥年(公元1875)的乡试中,被录取为湖北第6名举人。他考取了举人不做官,回到乡下教蒙馆,平平淡淡度过一生,乃是当地名流。祖父生前买了三十多亩水田。父亲陈受之,字厚怙,身体不好,靠母亲龚莲馨织布种菜,操持家业。官兵、豪绅不断催粮逼税,家庭人口又多,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潭秋兄弟八人,姐妹二人,他是老七。五哥树三与潭秋关系最好。
  由于父亲多病,兄弟姐妹多在上学,所以父辈家道中落,但还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学,并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陈荫林大学毕业时,家中田地已所剩无几了。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后不幸逝世。陈树三十分关心陈潭秋的学业和成长,亲手将潭秋头上的长辫子剪去,送他到族办的聚星学校读书,并且再三教育弟弟,不要死读书,要善观察,勤思考。陈树三常给陈潭秋讲些革命故事,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清政府压榨人民的罪行,讲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革命志士的斗争生涯,使潭秋从小便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陈树三还对陈潭秋说:“你的名字叫陈澄,就是要澄清浑浊世界的意思,你长大后,要努力去澄清这个世道。”
  1911年,潭秋15岁了。
  腊月的一天中午,天色阴沉,北风呼啸,眼看就要下雪了。潭秋来到团风镇上,准备买点文具纸张回去,忽然看见许多人像潮水一样涌向江边。
  潭秋跑去一看,镇上的豪绅、粮食老板齐志报正在斥责一个卖报的白发老爷爷,说他叫卖报纸把给他扛运粮包的码头工人吸引过去,耽误了工作,就要把报纸抱去丢入大江。白发老爷爷拼命说好话,齐老板就是不依,几个乡下人,胆怯地去向齐老板求情,齐老板不但不答应,举起拳头就打报翁,打得报翁嘴角溜血。
  潭秋几步冲过去:“住手,不准打人!你讲不讲理?”
  齐老板和人们一惊,见来人个子不高,身穿蓝布短袄,头戴青呢新帽,圆脸盘,浓眉毛,一双眼睛明亮有神。他一到,就和齐老展开了说理斗争:“(昂头挺胸愤怒地)齐老板,你要这么多报纸做什么?”
  “(满不在乎)丢下大江!看哪个还敢在这里捣蛋!”
  “人家卖报是为了生活,你丢人家的报纸,就是丢人家的命啊!你为什么这样没良心呢?”
  “他一袋报纸,哪里抵得到我损失的工钱?”
  “可是,你家的粮食堆得像山一样啊!”
  “小少爷,你回去总问问你娘老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晓得不?比如讲,你愿不愿把新帽扔进江里!(手指大江)。”
  “(把毯帽丢进大江,众与齐老板大惊)我才不像你呢!你知道吗?爷爷卖的《大江报》是讲武昌起义的,你晓得武昌起义么?你晓得成立了革命军政府么?我劝先生不要打骂民众!”
  齐老板吓得拔脚就走。
  “卖报!卖报!《大江报》!武昌起义,就要攻到南京了……”潭秋帮着报翁很快就把报纸卖完了。
  潭秋回到家,母亲和全家人都在哭:一个陌生人报信,五哥陈树三因为在聚星小学教了几年书,又去武昌工业学校读书,在武昌秘密参加了同盟会,成了职业革命者,奔走于武汉、南京之间,做联络宣传工作。十天前,不幸被反动分子暗杀。
  晴天霹雳,心肝碎裂。五哥给潭秋、荫林剪辩子,不让清朝瘟官抓住辩子使唤汉人;五哥教潭秋下围棋、学打仗;五哥给弟妹们买毛笔、买布帽。这么好的哥哥,怎么能死呢?
  最后一次和五哥哥相处,是在陈策楼上。楼东南有座小院,丹桂入秋飘香,二门高悬“文魁首”横匾,是村里人为他祖父考中举人作纪念的。
  五哥启发潭秋:“你为什么叫陈澄,字潭秋?”“爹取的嘛!“爹给你取名的深意,就是要澄清这个浑浊的世界。”“那么,潭秋就是秋之水,清澈明亮,我要为人正直,一生为民。”
  五哥赞扬了潭秋,又说“陈策”就是宣传讲述救国救民的政策、策略。说到这里,五哥写出一句上联考潭秋:
  (树三上联)陈策楼上谁陈策?
  (潭秋下联)救民山前我救民。
  父亲正好上来,看到兄弟二人的对联,笑了:“好啊,你们要是能救国救民,才算有出息呢!……”
  想到这里,潭秋跑下巴河,大声呼喊:“五哥,五——哥——!”
  五哥是从这里坐船去远方的,但是永远喊不应了。
  五哥之死,使父亲也气得吐血而死。反动分子要了父兄两条命!
  “我要报仇!”潭秋第二天就辞别了家人,顶风冒雪,到武昌城读书去了。他要继续走五哥的道路,他要革命。
  二、江城怒潮
  陈潭秋自小读书勤奋,文思敏捷,在小学就一直是优等生,为本班同学所赞许。濮阳孙啸千在聚星任教时,对潭秋和荫林奖励备至。这位先生离开聚星时还将潭秋和荫林两兄弟带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免费就读。
  陈潭秋考取了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在五哥的学生和好友李西屏那里看了很多革命书籍,有《革命军》、《猛回头》,更有《新青年》等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武汉时,潭秋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读书已经两年了。他看了许多译成中文的马列主义小册子,还能看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李西屏离开武昌后,他又结识了恽代英等革命同志。他和革命青年一起办“贩卖部”表面上卖糕台,实际上卖进步书刊,还办了借书证,秘密借阅当时的“禁书”。
  1919年五四运动的火种飞到武汉,江城立刻燃起了冲天大火。
  中华大学的恽代英与陈潭秋联络,要举行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游行。开头,有人提年纪大一点的高笏之去向校长提要求,高是校长的走狗,不但不提要求,反而告密,反而接受校长指示,堵住教室,不让同学们出去。陈潭秋拳头一挥,大喊:
  “卖国贼的走狗,揍他!”
  高笏之吓得抱头鼠窜。
  同学们看着潭秋。他说:“校长不准,我们自己游行!”他先组织发动,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走上了街头。他先把队伍带到武昌昙华林中华大学校园内。一个北京学界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北京五四运动的情况。潭秋带头高呼:“打倒卖国贼!“收回山东、青岛主权!”同学们齐声呼喊,吼声震天动地。
  一连二十几天,潭秋带领武昌高师的同学参加了武汉学联成立大会,在司门口、阅马场等交通要道游行宣传,向市民介绍北京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情形,宣读《北京学生宣言》,检查商店,抵制日货,还在大街小巷刷标语。别的学校和各行各业的群众都参加了行动。武汉三镇到处是旗帜、标语和口号声,一片沸腾。
  湖北督军、日帝走狗王占元,当人民掀起爱国运动的时候,竟无耻地接受日本天皇颁发的勋章,还高呼“天皇万岁”。06.01,督军府里张灯结彩,准备举行日本天皇授勋仪式,为了报效主子的“恩典”,王占元出动两师兵力和大批武警,包围了主要的大中学校,大街小巷都实行戒严。
  武汉学联通知,这一天全市总罢课并游行,但是许多学生都被围困在学校里。
  武昌高师的门被上了锁,潭秋和同学们推倒围墙冲出去,上了街,反动军警端着剌刀,威逼游行队伍解散。潭秋习惯地折了根树枝,在手中挥舞着,发表反帝反军阀演讲。同志们围成一圈保护他。
  听众听了潭秋的演说,被他的爱国激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时反动军警对爱国学生乱打乱剌,有的被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被抓走。工人、市民、店员和学生一起同反动军警搏斗。
  又斗争了十多天,江城怒涛越来越高,怒潮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怒潮结合在一起,冲得反动统治治摇摇欲坠。北京军阀政府不得释放被捕学生,撤销卖国贼曹汝霖的职务,并宣告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声援五四运动斗争胜利后,武汉学联组织代表团去南京、上海等地参观,陈潭秋被选为代表之一。在上海他结识了比他大十岁的革命者董必武。董必武中等身材,脸长方、眼和善,两撇充满智慧的小胡子。两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潭秋多么想和董必武始终在一起啊!
  但是,他要参加武昌高师的毕业考试,董必武在上海还有几个月的工作。
  两人相约12个月后,在武汉共同创办学校闹革命,握手良久,依依惜别。
  三、拜工农为师
  武昌高师学校当局害怕觉悟了的学生,决定这一届学生提前毕业。潭秋把毕业生组织起来,每天派两个代表找教育厅厅长路孝植抗议,要他明令废除师范生毕业找工作要托私人关系、要给当官的送礼这些陋习,但路孝植天天这藏那躲,不见踪影。
  潭秋又对同学们说,自己办校。要使自己办好学校,就要先拜工农为师。
  他穿上农民服装,和农民一起劳动,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想法。他把五哥生前创办的聚星小学作了改革,不读四书五经,在教师中发动自编课本,在课本中宣传革命道理。
  过一段时间,他又到工人中去,拜工人为师,同码头工人一起扛包、打包。不久,他和另外两个青年一道,写了调查报告《汉口苦力状况》,以“刘云生”的笔名,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一期上。
  1919年冬天,董必武从上海回来了,第二年春天,他和董必武等人共同办起了“武汉中学”。他和董必武不仅参加学校董事会,负责组织领导工作,还亲自授课,董必武教国文,他教英语,实际上都教马列革命道理,不久,他和同学钱亦石又办了一所“共进中学”。每次上课,他都举例然后联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进行生动、具体的分析。同学们听他的课,都觉得能懂好记。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围着他谈心论天下。有的老师也要求他“过点门道”。他谦虚地说:“这些都是工农老师教给我的,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
  为了维护教育改革,促进知识分子接近工农,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农群众中去,董必武又和陈潭秋等人创办了湖北职业教育研究会和湖北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出版了《新教育》杂志。他们发动武汉中学及其他各校师生,在社会上办起了带工学校、武昌女子补习班、识字班、平民学校等,还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在农村举办各种农民夜校。
  这些学校全部实行义务教育,使广大工农子弟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接受了革命思想,为以后工农运动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董必武、陈潭秋还领导武汉小组成员深入到工厂、铁路、码头搞社会调查,同他们广交朋友同,向他们宣传马列、提高他们的觉悟并在他们这中培养先进分子,为发展工人运动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武器和阵地
  1920年9月的一个夜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派刘伯垂同志到武汉帮助建党。
  这晚上,在武汉抚院街董必武家中举行第一次会议。潭秋一进门,董必武就高兴地和他握手,两人会心的笑了。
  董必武向他介绍了刘伯垂,这位青年同志身材不高,头戴礼帽,身穿蓝青色长袍,说话文质彬彬,潭秋热情地和他握手。
  一会儿,张眉宣、包惠僧(湖北黄冈人)、刘子通、郑凯卿、赵子健、赵子俊、张国恩等人都来了,大家轻轻鼓起掌来。
  刘伯垂点点头,开始报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经过和组织体系,并诵读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大家听得心里热乎乎的。
  会上议定,租武昌多公祠5号为小组临时机关部,挂刘芬(刘伯垂的化名)律师事务所的牌子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散会时,刘伯垂分发了一些新翻译出版的马列书籍给大家看。
  这年11月,上海小组发来了刚刚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潭秋联络刘子通、黄负生等人创办了报纸《武汉星期评论》。
  白天,他在武汉中学教授英语、做高年级主任工作,还在湖北女子师范等校兼课。晚上,他除了备课,还为《武汉星期评论》等报刊写文章。
  他在武汉的工作很出色,但他永远不知道满足。暑假、寒假,他又把马列武器输送到家乡黄冈,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阵地。
  潭秋说:“我们要把武器发给全国同胞,要把阵地扩大到960万平方公里!”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