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第十六章 水利

第十六章 水利

作品名称:      作者:叶新和      发布时间:2022-07-07 21:59:42      字数:11930

  一
  
  
  一九七七年初冬,是张老庄村永远难忘的日子。
  
  冬日的晨曦,农家的炊烟,袅袅落落,朦朦胧胧。一会儿,一抹暖阳,终于吝啬地露出半张红润的脸庞,从山坳坳里探出半只朱砂红般的脑袋。连绵的大潜山山麓,依然巍峨屹立着,横看成岭侧成峰,朱砂红鲜艳的身躯,冷峻、豪迈、壮观;我从没有想过,也从没领略过朱砂红的暖色调,采日月之精华,引天地之正气。人们常说皖西人的性格中有一种朱砂红的血性,性格很硬;晚清重臣大潜山的刘铭传、张树声都是一尊铮铮硬汉子,有一种不屈服、不服输的铁骨侠气;张老庄人的性格也是这样的,犹如逶迤的大潜山山麓的韧性,犹如这冷艳朱砂红的巨大气场正在袭来,挡都挡不住,一往无前。
  一大早,我站在山盖盖槐树林的高处向远处眺望,青峰大坝上已插满了红旗。红旗招展,人群像蚂蚁一样晃来晃去,我顿时被这种恢宏的场面惊呆了。
  今天是青峰平塘水库举行动工典礼的日子!有重要领导将到现场剪彩。
  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兄弟纷纷地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坝上。大坝上红旗飘扬,一片火红的海洋。我也第一次看到这么排场的气氛。
  这里的老少爷们扛着铁锹、簸箕和箩筐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陆陆续续地奔赴到青峰平塘水库现场。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排着整齐的队伍,如战马嘶嘶,翘首等待青峰平塘水库动工大检阅。
  人们欢乐着,兴奋着,像激情被点燃似的,喇叭声嘶,尘土飞扬,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一会儿,一支文艺表演队伍来了,锣鼓喧天,震耳欲聋。乡亲们在大坝上扭动着秧歌,载歌载舞,笑容灿烂。每根兴奋的血管都贲张着,激荡着,大家欢欣鼓舞。
  一场群众表演马上开始了。
  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标识非常清晰,标识前有人举着牌子。父亲站在张老庄队伍的前面,吹着哨子,喊着张老庄队的男男女女们,快点站到所在的位置。一个村里,在这种隆重的场合下见面,大家相互寒暄,打着招呼。有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大喊着:“我们在哪里?”
  有人不停地挥舞着手臂:“我们在这里,快过来,就差你了……”那位大大咧咧的中年妇女晃晃悠悠地跑了过来。
  陈书记站在队伍前面简单地说了几句话:“同志们!今天张老庄队站在青峰大队的第一排,大家拿出精神,首先把队伍站直、站正了,把农具放到一边。一会儿,区里、公社、大队等领导参加水库动工典礼……”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欢声笑语在大坝上空激荡着。
  “青峰平塘水库大会战”马上拉开帷幕。
  官亭区周围各个公社、大队、生产队都已到齐,大大小小的旗帜遍布在堤坝上。
  一阵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雷动。大坝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高涨的热情,犹如滚滚的铁流,奔流不息。
  全区所有公社、大队、生产队的民工,近五千多人都聚集在水库大坝工地上。一幅幅“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等大幅标语非常耀眼夺目,大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豪迈。
  
  铁塔最高处悬挂着:“为人民服务”“奋战一百天”“青峰平塘水库大会战”等一幅幅巨幅标语。
  随着主席台上全书记发令枪的一声令下,一片片欢呼声,如川流不息的洪流,一齐袭向水库大坝。
  工地上再次响彻一片欢声雷动,如潮水一般。一场龙腾虎跃般的水库大会战打响了。
  那天公社张书记、大队王书记、村里陈书记、各生产队长,包括我的父亲都悉数参加了那场盛大动工典礼。
  男女老少们像潮水般从大坝上涌入坝底,一个个拿起铁锹,挑着簸箕,推着小车,拉着板车争先恐后地奋战着,奔跑着,呐喊着,你追我赶,一个也不甘落后。
  有的推着独轮小车,有的用箩筐抬着土方,一趟一趟地,从水库的坝底把一筐一筐的土石方往坝上运去。有的像“愚公移山”的传说一样的豪迈,用箕畚挖泥土,不畏艰难,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纷纷出现在大坝工地上的劳动现场。
  上坡时一起和着抬土的小调:
  “一二一……哎嗨!”“一二一……哎嗨!”“一二一呦,哎嗨!一二三四呦,哎嗨!”“一二三四哟,哎嗨……”“爬上坡呦,哎嗨……”
  ……
  伴随村民们一阵阵吆喝声和心潮激荡的旋律。一场兴修水利的伟大工程就这样如火如荼地拉开序幕。
  眼前突然气温骤变,天色暗淡起来,瑟瑟冷风倏忽袭来,有人惊叫要下雪了。
  一会儿,纷纷扬扬,果真下起片片絮状飞雪。
  这是一场雨雪,大雪飞到半空,就被大家的热情很快融化了,化成幸福的雨。
  斜雨寒风,伴随洋洋洒洒的雪花,纷纷扬扬地向人群中飘洒过来,只是还没来得及触摸落到脸颊就化了。
  人群中的年轻人大呼小叫地奔跑着,大坝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气氛非常高涨,好不热闹。
  大喇叭里不时传来公社女播音员清脆嘹亮的声音:“现在播报,现在播报……”播报工地上激动人心的好人好事。一幅幅战斗檄文在广播喇叭中播送着,化为一股暖流,流入人们的心田……
  张老庄、平塘、下畈、尧塘及朱家圩村,以及远处东岗和西岗等村庄都陆陆续续地安排了农民工开始入住。
  下午四、五点钟,陈书记刚从公社开完会回来,满心欢喜地传达上面的特大喜讯。
  “青峰平塘水库大会战”新闻稿已播报到省广播电台,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
  回来的途中,陈书记寻思着张老庄村这些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简直太大、太快了,陈书记的脑筋一下子还没转过弯。他做梦也没想到张老庄将要修建一座大型水库,而且就在这个冬季动工,这完全超出了陈书记的想象。梦想瞬间变成现实多少有些令陈书记措手不及……
  对青峰张老庄村来说,真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老庄村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却在陈书记这代人发生了。其实,这也是陈书记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这种变化确实太突然,没想到陈书记晚年还能赶上这么美好的时候。
  陈书记叹了一口气,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唉!老骥伏枥,他还能有机会带领全村人干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想着想着,陈书记忍不住自己偷笑起来。
  已近傍晚。陈书记开完会往回走,仍习惯性双手抄在身后,弓着稍有点驼背的腰板,沿着刚修建的乡村土马路,哼着家乡庐剧小调,慢吞吞地往回赶去。不时地望着周围的行人,熟悉的打一声招呼。
  半途中,碰到女婿张校长推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吃力地行走在上坡的道上,朝前走。
  村里人很少见过自行车。张校长骑着自行车有一些年头,是那年大学毕业时张书记特地买给小儿子的礼物。那时永久牌自行车厂家限量生产,非常紧俏。公社张书记托了上海的亲戚勉强购到。七转八转由省城大姐带了回来,骑到我们村子当天,全村人都跑过来看这稀罕的东西。
  张校长省城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农村中学。从公社大院到中学还有相当一段里程。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派上用场。
  后来张校长调到青峰小学,离公社大院更远了,幸亏有这辆自行车来回往返。
  在乡村九九八十弯的公路上,每次看到张校长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像一匹飞速的骏马在广袤的山野里驰骋。张校长潇洒的英姿,袒露着一身海军蓝的胸怀,一路上吹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口哨,让多少年轻的教师们羡慕不已。张校长是我们村庄最幸福的人。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从官亭的集镇上回来。瞧见张校长蹬着车,小芝坐在车后,笑着用一只手亲热地搂着他的腰,嗔怪地让张老师慢点。小芝的脸上荡漾着无比幸福的笑容,唱着《甜蜜的事业》这支甜蜜的歌,浪漫极了。
  确实,自从张校长有了父亲送的一辆自行车,路上让他便捷多了。
  陈书记开完会往回走。迎面遇到女婿张校长正推着自行车,挡住去路。张校长要回公社看他父母亲。
  当张校长看见了自己的岳父,急忙推车停靠到路边,与岳父陈书记打着招呼:“爸爸,你从公社回来?”
  “是的,刚从公社开完会。你是干吗?回家吗?”
  “是的,爸,俺回去看我老父亲老母亲。他们岁数大了,好久没见,挺想的,回去看看。”“噢,应该的,回去代我向你爸妈问好。”
  “好的,爸爸。”
  “等忙完这阵子,两家老人一起聚聚,好久没和你爸喝酒啰!”
  “好的,一定带去您的问候。”
  “两个娃上学还好吗?”
  “小芝带着孩子,爸。”
  “回去我让老伴看看孩子。”
  “好的,谢谢爸爸!爸爸,没事,那我先走呐……”
  “好的,走路慢点……”
  “好的,爸爸,再见!”
  “再见!再见……”
  说完,女婿一溜烟跨上自行车,匆匆地蹬车离开了。
  
  二
  
  
  陈书记从公社开完会,沿着乡村土公路往回走。迎面遇到自己的女婿张校长推车回去。说了几句话,女婿骑车走了。
  望到女婿渐行渐远的背影。陈书记陷入长久的深思之中……
  是啊!想到二女儿小芝与张校长一家一晃有一些年头;想到公社的亲家张书记;还有仍被关押之中的现行反革命江大爷;也想到抗美援朝退伍军人的涂叔叔,想到许多许多……这些年张老庄所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每年的水灾、旱情,一直是陈书记的一块心病,这些年让他吃不下,睡不好。
  张老庄的老百姓何时才能熬到尽头?何时才能让老百姓过上不饿肚子的安稳日子?想到这里,陈书记又暗暗自责起来。
  临近冬季,邻居涂叔叔家又断粮了。
  那天,放学回来,迎面从村西口遇见涂妈妈刚从豆腐店拿豆腐渣回来。
  涂妈妈见了我,大老远跟我打招呼:“晓明,放学回来啦?”
  “是的。涂妈妈。”我跟着小红一样喊着涂妈妈。
  “小红这几天在家吗?”
  “在家呀,晓明。”
  我又问:“哪天周末,我要去找他玩啊。”
  “哦,小红这两天在家,过两天天冷,可能又要出去讨饭了……”
  “噢……”
  我的心猛地“咯噔”一下,突然地沉了一下……
  ……
  涂叔叔家小红与我同龄,小时候经常一起玩耍。我们爬房子,捉麻雀,下田野,掏黄鳝,搬石峡的蜈蚣,到雪地里抓野兔子……
  记得上初中时,小红数学成绩突出,还当了一段数学课代表。后来,家境困难中途辍学。
  涂叔叔家生活的艰难我是知道的。想起许多与小红在一起的往事……
  有一年中秋晚上,月亮的影子没见着,大山盖上空旷旷的,天地混沌,漆黑一遍。刚吃过晚饭,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朝张老庄的山盖盖上奔去。
  在山盖盖上玩起点火把的游戏,我们用一根竹竿挑起火把,在篝火旁绕着圈,吼叫着,嬉笑着。大家大呼小叫的,你追我赶。只见篝火通明,火光四射。山盖盖上飘荡着一阵阵欢笑声。那火把在天空中闪烁着,照耀着,冒出的火星,金灿灿的,像一个个“火太阳”,近火把旁的熏烤,还真有些灼热燎人。
  有人开始喊起来:“喂喂,都过来,谁能握上今晚的火把?谁能握上火把?谁就是今晚的山大王啰。”大家争先恐后,涂叔叔家小红最强壮,他第一个抢到火把,我们一阵哈哈大笑跟在涂大王屁股后面,手握着“火太阳”,在广袤的山盖盖上疯狂地奔跑着,嬉闹着。只听见火把燃烧时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响。一根根燃烧的火把吐出耀眼的火焰,像一条条火龙在天空中漫天飞舞,美轮美奂。天地间瞬间火红火红的,火红的火把画出一条条斑斓绚丽的彩虹。
  玩着玩着,大家也玩累了。
  大约夜间十一点多钟,有人惊讶地大叫起来,说:“快来看,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我们猛地回头,果真月亮穿过云层,怯生生地面含月晕,像一个新娘,或明或暗羞涩涩地从云朵里掠过,没有一颗星星。一会儿天际清澈起来,一轮满月悬在空中。月亮走,我也走。大家跟着月亮欢呼着,雀跃着。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银闪闪的,好不惬意。
  这时我们确实累了,饿了。有人想到找地方弄吃的。
  突然间,有人提议去摘陈书记家果园的梨子,这可开个小灶。
  大家随声附和着,少年时像这样的“坏”事也没少做过。陈书记家后院子有大片的果树,果园被壕沟围着,果木正挂果成熟。已是秋果收获的季节。
  在壕沟的外围,我们窥探了好一阵子。从家里拿来空书包准备下手。借着朦胧的月色,再瞧一下周围的环境,好像壕沟周围已戒备地扔进一些刺条和树枝等杂物,以防有人偷渡过来。主人在靠近竹园与围墙的角落还搭好了一张临时的床,床的上面可见一张白色的蚊帐密密地垂挂着。帐门密封着,隐隐约约看见蚊帐的帐钩上挂着黑色的外套和白色的衬衫。一看,就明白是陈书记那件标志性的衣服。我低声告诉同伴:“看清楚了,今晚陈书记在看果园。”
  我们越过壕沟,兵分两路,鬼鬼祟祟地分头行动起来。
  一溜烟“嗖嗖”地我们爬上树梢,借着月影,树叶婆娑发出沙沙声音。我们小心翼翼地摘着梨子直往书包里塞。一会儿工夫书包塞得满满的。
  恍惚间,看见陈书记掀开了蚊帐,露出一双圆圆的肩膀。下床时,左右找自己帐钩上的衣服。一会儿听到陈书记撒尿的声音,静悄悄的夜色中显得特别响亮,仿佛惊醒了夜空的星星。
  原以为我们被发现了,心头一紧,观察了一会好像没有。陈书记解完手又上床睡了。我们虚惊了一场。正在这时,涂叔叔家小红不小心,一紧张,从树上“哐当”地跌落下来,“哎呀”叫了一声。
  “谁呀!谁呀!”陈书记听到有响声,大声喊道,“快来人啊!快来人啊!有人偷梨子!有人偷梨……”
  陈家大黄狗也跟着“汪汪、汪汪”地叫个不停。从来没听到这么大动静,我们吓得战战兢兢,屁滚尿流。只听见小红果断地喊道:“快撤!快撤!”我们这才奔逸绝尘般地快速撤退,翻过壕沟的栅栏,朝远处黑暗的田地里飞奔过去。
  西边的天际黑洞洞的,像被重墨涂染似的。突然间,黑洞里出现一道亮闪闪的光电,轰隆隆,轰隆隆的一阵雷霆巨鸣,下起了倾盆大暴雨。哗啦啦的,我们都淋成落汤鸡,窘迫极了,好在深夜没人看见。
  紧接着“噼啪啪”更令人惧怕的一声惊雷,夹着一道黑色的闪电,划过空旷的夜空。借着闪电的亮光,我们灰溜溜地折回,跑到陈书记家的茅棚里,躲一会雨,挤在狭小的坑道旁。
  雨渐渐小了,我们也管不了许多,嘀咕着,真倒霉。毛坑里臭烘烘的气味,一齐袭来,耳畔里蚊蝇嗡嗡作响,交替地叫着,一派狼狈不堪的样子。这是我们与蚊蝇相遇最尴尬的窘境。
  ……
  
  涂妈妈不住地唉声叹气说:“家里又没粮吃了,唉,日子咋过啊……”
  望着涂妈妈远去的背影,她家吃豆腐渣已有一段日子。母亲说到她家确实困难,孩子多,又都正长身体,个个都是饭墩子。涂妈妈每天为吃饭犯愁,家里有上顿断下顿。涂妈妈家里的光景像筛子一样到处是窟窿眼。这次拿豆腐渣还是陈书记找到大队打的招呼。
  母亲又给涂妈妈家借了一些米,以解燃眉之急。其实我们家米也不多了。
  村里还有好几户人家也快断粮。村里每人每年的口粮有限,也才几十斤、一百斤不到,有的早早要饭去了。
  一次,陈家大院正开着会。
  陈书记听说谁家又断粮,心情一下沉重起来。
  早几天,父亲告诉母亲,现在困难时期,家里一日三餐也改为两顿。半夜里时常被饿醒,我嚷着让母亲再改回三顿吧,母亲却让我问我爸去,父亲怎么也不肯,还狠狠地训斥我一顿。
  祖祖辈辈的张老庄人,那片山盖盖田地又少,种出来的庄稼入不敷出,全靠老天爷恩赐。遇到恶劣的自然灾害,老百姓更苦不堪言,这就是张老庄的“宿命”。
  
  三
  
  张老庄村的命运掌握在张老庄人自己的手中。
  政府终于下定决心要修建青峰平塘水库,而且这次行动非常迅速果断。
  这个决策已酝酿很久。我听说都好几年了,耳朵都听出老茧子。现在终于变为现实。
  听到这个消息,张老庄人逢人就说,无不欢欣鼓舞。
  人们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春风化雨的好讯息,盼来了青峰平塘水库真的要修建了。
  修建青峰平塘水库,确实让张老庄村一下振作起来。
  张老庄村也确实需要一剂强心针来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真没想到,好事这么快就来了,挡都挡不住。
  张老庄村首先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全书记!一个人懂得感恩,就会带来命运旳转圜。我们感恩所有的遇见,我们遇到了一位有远见、有担当、有作为的共产党好干部——我们区委全书记,是全书记彻底改变张老庄的命运,彻底打破张老庄几代人命中注定的“宿命”。
  这修水库对张老庄人来说是多么幸运啊!如果不是区里全书记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帮我们村指引明灯,怎么有张老庄村美好的未来啊?!人们盼望了多少个猴年马月才盼到今天啊!仿佛走在无边的冰天雪地里,突然遇到一盆炭火,感到无比温暖。张老庄人感觉又好像在做梦。
  想到这里,陈书记对老领导全书记充满无比崇敬和感激之情。
  陈书记是一位德高望重,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基层干部;几十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那次区委全书记在动工大会上讲话,点名让陈书记担任青峰平塘水库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他是够资格的——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是穷苦大众出身,对这块土地充满着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他感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使命光荣,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使命。
  陈书记担任青峰平塘水库工程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老伴带头劝他:“老头,我们还能活多少年?黄土埋到脖子啦!”但陈书记倔强的牛脾气,全村人都知道,认准的事十条牛都拉不回来。他知道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该做。倒是陈书记二女婿张校长非常理解岳父。最懂陈书记。
  张校长调来青峰小学任教时间也不短,贫穷落后是张老庄村最大的痛处。村里很多适龄儿童辍学,让他十分痛心。孩子上不起学,村民没有尊严没有希望地活着,这么多年从没有改变。这贫穷与读书多少有很大关系,这是农村与城市最根本的区别。
  张校长也非常熟悉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他跟岳父这么多年学种田扛耙,非常理解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
  这些年张老庄村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苦不堪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里确实需要修建一座大型水库,变害为利,彻底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
  张校长首先做通妻子的工作,让妻子小芝回家和岳母说说,只要岳母思想做通,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张校长是陈书记最坚定的支持者,最懂陈书记的心思。
  一个周末的晚上,张校长把岳父、岳母请到家里。张校长亲自掌勺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他烧了一盘板栗烧鸡,端到桌上喊道:“小芝,你尝尝这道菜味道咋样?是我母亲亲手教我的。”说着张校长从厨房拿了一双干净筷子,夹了一个鸡块送到小芝嘴边。小芝尝了尝味道正好,连夸:“我亲爱的大厨张老师,好厨艺……”张校长夫妻的甜蜜全村出了名。张校长接连又炒了几个大菜上桌。恰好陈书记和陈妈妈到了,张校长做完最后一个菌菇汤准备吃饭。张校长解下围裙招呼岳父岳母上座。陈书记看着女婿烧的满桌好菜,眼睛眯得更小,竖起大拇指连夸女婿厨艺好,女婿能干,小芝有福。
  张校长招呼一家人准备吃饭。张校长拿出自己储藏多年的老酒帮岳父斟满,与岳父陈书记频频举杯,两人喝个痛快。张校长边给岳母夹菜,边笑着说:“俺妈,您可要支持俺爸爸的工作,爸爸是在为村子做最大的事情,所以我们全家都要支持他啊!”岳母高兴地说:“我们不是不支持你爸!他也要照顾好自己啊!它一拼命就忘乎所以了。”陈书记只管喝酒吃菜,一旁笑眯眯不说话。老伴十分心疼陈书记可以理解,担心老伴身体吃不消,毕竟岁月不饶人。
  那天晚上陈书记酒又喝高了。回到家,一倒床就呼呼大睡,睡得真香。
  
  青峰平塘水库工程指挥部就设在陈家大院内。
  临近黑枣树旁的那顶晃眼的蓝色帐篷,每到晚上灯火通明,时常传来陈书记大嗓门讲话的声音。工程指挥部还在陈家大院安排了两个村的农民工们暂时居住。
  十来个临时搭建的蓝色帆布帐篷矗立在院子中央,非常引人注目。
  吃过晚饭,生产队长和村干部都到陈家大院开紧急会议,传达公社最新青峰平塘水库进展的会议精神。
  陈书记现在担任青峰平塘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身份变了,责任更大。他要协调几个乡的生产进度和工程安排,还要穿梭在区、公社及工地的现场。他的心永远与老百姓连在一起。
  在陈家大院,陈书记依然穿着他那件标志性对襟黑色外套,里面露出洁白的衬衫,一只手托着那把景德镇小茶壶;另一只手不停地抽着烟,食指和中指的指甲已被长期灼热的烟气熏得通黄。灯光下的帐篷里烟雾袅绕。
  朦朦胧胧地瞧见陈书记憔悴的脸庞和倦怠的眼神——他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只听见陈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仍在陈家大院浩瀚的星空上回荡……
  
  
  四
  
  全书记那次青峰平塘水库动工大会上激动人心的讲话,像打鸡血似的,至今仍鼓舞着这里的人们。这一回好像久旱逢甘霖一样,终于让这里的老百姓看到生活的曙光。
  兴修青峰平塘水库确实是一件大事。
  张老庄的老少爷们把所有的热情和希望都寄托在水利工程上。个个斗志昂扬,好像憋着一辈子没处使的干劲,所有的焦躁烦闷终于找到一个暴涨的出口,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老百姓心底暗暗滋生起来。
  听水利专家说,如果青峰平塘水库能早日建成,将大大地缓解这里水灾和旱情。
  这个水库初步规划的水库容量约五千多万立方米,属大型水库,可以拦截汛期来自大潜山麓上游所有大大小小洪水的汇流,充分调度每年雨季水库的库容。即使汛期高峰时期,也可以合理指导水库泄洪,保护好上游和下游大片良田的庄稼安全。
  如果遇到干旱少雨季节,也可以发挥二级电灌站的输送功能,把水库储备的水源灌溉到农田,缓解农作物的旱情。彻底解决丘陵山区水利的根本问题,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从区里、公社、到生产大队,陈书记多次传达建设青峰平塘水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区委全书记曾在大会上举例说:六十年代,为了引来红旗渠,十万开山者,绝壁穿石,在太行山硬生生地挖掘出一条红旗渠来,这个伟大创举激励着几代中国人。红旗渠的精神,也将会在我们这里继续发扬光大。
  公社、大队及生产队的村民都积极响应起来,很快把响应变成实际行动。
  村里的大喇叭天天播报着各村的名字、出工的人数和次数。在大喇叭声中,青峰大队及张老庄村出现的频率最高、最多,这个时候最需要张老庄村拿出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眼下最紧迫的任务需要尽快弄到一批大型抽水机、挖掘机及手扶拖拉机等大型机械到水库工地上来。
  有的土石方光靠劳动力是远远不够的,非常需要一些大型机械来帮忙解决。陈书记已协调了一些大型设备,准备这几天将会派到大坝水库工地上来。
  已是冬季。一大早,水库大坝上早已人山人海,每个人像《林海雪原》杨子荣打虎的雪人似的,帽檐上结着一层白霜。
  前几天,大坝的任务,已下发到各公社、大队的书记手里。
  公社的书记连夜开了会,又把任务分摊到大队、生产队,甚至落实到每家每户。
  刚布置的任务有的村子开始嚷嚷起来,有的村分配吃了亏,闹腾到工程指挥部来了,要求重新分配。为了鼓舞激励大家的士气,有的嚷嚷也有道理。最终指挥部权衡利弊,听取了大家的意见,重新分配。
  那天由陈书记带队,公社组织各村的会计和工作人员,亲临工地现场,督查重新分配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工作人员拿来石灰和皮尺,有人监管重新丈量工地的实际分摊面积,特别叮嘱几位爱嚷嚷的村干部,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工作人员在前几天边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分配,调整新的分配方案。
  其实,坝底一些沉积很深的淤泥。土石方很难估计,这坝底无形的土方明显比其他地方吃亏很多,难怪有的村子开始嚷起来。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村与村之间差一点打起架来,被负责人员及时劝助。
  如果不是陈书记在场,还真的分不下去,协调不下去。陈书记还是有一定感召力的。
  坝底低洼处仍有几千平方米的积水面积,公社调来了几部大型抽水泵,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着。通过水泵昼夜作业,库底的积水抽到岸堤的灌溉渠上,不时地听到水泵“隆隆”的抽水声,直到抽干。
  那天省城陈书记亲家领导由分管水利的秦副县长和区委全书记陪同,也莅临水库现场考察。中午,还与农民兄弟一道吃的大坝上送的便饭。大伙都夸陈书记亲家是个好干部,他们吃完便饭匆匆赶往县城去了。
  这段日子,陈书记大女儿陈之荷忙前忙后,也没少帮忙。省城陈之荷有家乡情结。为支援家乡的水库建设,她不辞辛劳,亲自陪陈书记找到当时省拖拉机总厂的领导,开了绿灯,优先购置一批大型机械设备,使这些设备能够及时进入施工现场。
  有了大型机械的介入,工地的气氛一下子高涨了许多,仿佛一场殊死的恶战,将见分晓。挖掘机、拖拉机、推土机等装备一起冲进工地,大型机械齐头并进,一盏盏大型探照灯在忙碌的工地上闪烁着,如同白昼;挖掘机快速把挖掘的泥土翻上拖拉机后,一趟一趟地拖走,从坝底把土石方运到坝顶上;推土机碾着坝上的泥土……顿时工地上机声隆隆,一阵阵嘈杂的喧嚣声,震耳欲聋,响彻上空。有了大型设备,工地上农民工们通宵达旦,挖掘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也大大地提升了工程的效率。
  不到一月,水库大坝已完成预期的大部分工程。青峰平塘水库已初具大水库的模样……太阳的余晖洒落在水库大坝上,丘陵的黄土泥沙仍金光闪闪,让人感到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
  夜幕已经降临,远远近近的晚霞渐渐地躲到大潜山山麓的后面,厚重的山门关上天边最后一缕余韵。
  农民工已散工端着碗吃晚饭去了,有的早早来到张老庄的山盖盖上。公社放映队早已在张老庄空旷的山盖盖上搭起了一个大戏台,准备着晚上放映的露天电影。
  进入隆冬,冷月当空,星汉灿烂。
  山盖盖上已聚集一大群人。有的早已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紧紧地裹着,双手躲在棉衣的袖笼里,生怕被冷风钻进衣缝里。有的戴上厚的毡帽,耐心地等待着一场好看的电影放映。
  放映员调试着放映机的探照灯,一道道白亮亮的光线投照到大的宽荧屏幕上。霎时,整个村庄光怪陆离,一下亮堂起来。
  至今还记得宽荧幕上,放映着《洪湖赤卫队》《地道战》及《红色娘子军》等经典电影的场景。有时村工宣队还会安排一些其他文艺节目,到舞台上热热身,暖暖场。小朋友们有时拿着板凳躲到屏幕的后面,七嘴八舌谈论着少时的趣事,别有一番风味。
  
  五
  
  十二月中旬,霜降一过,空寂的山村草木枯萎、万物凋零。赤裸的山盖盖再也没有一点遮掩,可看到放牛娃在远处山坡烧荒的痕迹,山盖盖上的槐树林早已掉光了叶子,像一位垂暮的老者,枝杈随风飘荡着,只剩下树梢上几处孤零零的喜鹊窝。
  远远近近的庄稼地里,黑乎乎那片被收割过的稻稞茬子,早已被村民又燃烧起来。稻茬子冒出的阵阵浓烟,随风飘动,黑溜溜地直往上蹿,蹿向云霄弥漫着半边天际。有的村民开始一犁紧跟一犁耕作起来,把草木灰翻到犁沟里去。这燃烧后的草木灰可以充当第二年春耕的肥料了。
  打谷场上堆起了一堆堆大大小小的草垛,像小山丘似的。在通往牛棚旁孤零零的一杆水泥柱上,一群麻雀正瑟瑟缩缩地卷缩在电线杆上,或叽叽唧唧,或窃窃私语。有的突然飞远了,一会儿又折了回来,等待寒冬即将来临。
  天已渐冷,气温骤降,地面和池塘上已结了一层薄冰。有孩童在敲打冰块玩耍。
  人们早已穿上过冬的棉衣,有的戴上厚厚的绒帽,畏畏缩缩地蹲在墙垛底下,晒着暖阳。村里的孩子们趁着霜冻,戴着棉帽和手套,一个个护得严严实实的,早早地提着一只粪筐到村外或邻村去拾猪粪、狗粪和牛粪,准备明年备耕的农肥。
  隆冬的清早,陈书记早早地来到青峰平塘水库的大坝现场。
  一眼望去,“风萧萧兮易水寒”。陈书记戴着一顶崭新绿色的棉军帽,这是几年前在部队的儿子探亲时送他的新军帽,厚厚的两扇毛茸茸耳道,非常暖和。这顶军帽一直放在老旧的那只木头箱底下,这只木箱是陈家祖传的,已传了五代,是很沉的檀木箱子,密封防蛀很好。陈书记一直把军帽放在箱底,没舍得拿出来。第一次看陈书记戴上新军帽,颇有几分军人气质,很威武,看上去几分凛然;稍微有点拘谨,有点不习惯。他搓着自己快冻僵的双手,不停地哈着热气,跺着脚,抬眼望着那片模糊的村庄。一夜间,屋顶已洒满了一层白霜,像银装的世界,闪烁烁的。陈书记面向旭日东升的方向望去,一束暖阳非常刺眼地晃了陈书记不大的眼睛。远处大潜山山峦如黛,恍恍惚惚地被袅袅的炊烟萦绕着似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绚丽多彩。
  近前,一坨坨早已结成霜冻的淤泥堆积在大坝上,陈书记踏着厚重的鞋跟,踩踏在泥土上面,发出咔嚓咔嚓踩踏的声音。
  一会,几辆推土机正轰轰隆隆地碾过霜冻的大坝路面,发出“哐咚,哐咚”被碾压的声响,这大坝的泥土早就没了脾气,早已被驯服躺平。
  陈书记摘下白色棉布手套,抖了抖手套上的灰尘,拂了拂冻僵的双手,猛地吹了吹,不自主地往裤口袋里掏着鼓鼓囊囊的东西,费了老半天,才从棉衣口袋掏出剩下的半包香烟,抽出一支“嚓嚓”没点着,忙用手掌罩着,又猛地“嚓嚓”两下,终于点燃了。猛吸几口,像打了鸡血似的,脸上的皱褶把不大的眼睛挤得更小。只见冷风呼呼地吹着,烟头泛红,越红越旺,燃烧的灰烬直落,像火山岩变成沉沉的暮云。陈书记吐出一口上扬的白烟,蒸汽与烟雾交融,又像火山喷发熄灭后的灰烬似的,喷出一串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渐渐散去,越远越淡……
  大坝上冷风凛冽,红旗招展,发出“嗖嗖”的哨笛声,仿佛早上集结冲锋号的号角;仿佛陈书记正指挥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殊死决战,刹那间,一名驰骋沙场、叱咤风云的勇者,冲在最前方;仿佛闻到嘶嘶的马鸣声,“嘚嘚得”的马蹄声……
  陈书记忙从一阵沉思中醒来,不自主地会意地笑了,径直地朝大坝下面走去。
  张老庄生产队的男女老少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平塘大坝的坝堤上,投入那天的战斗。
  大坝工程已进行一个多月。快要过年,各村动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坝上聚集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轰隆隆的大型机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坝上悬挂着十几幅大红标语,在冬日暖阳的辉映下,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前段日子,仿佛又多了几幅青年突击队的标语。咱们青年有力量,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突击队员投入最后的决战。
  大坝工程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临近春节的腊七腊八,各队都不甘落后,纷纷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和“铁姑娘突击队”。有的开始加班加点地赶超工程进度。
  我家姐姐和陈书记家二女儿也被村里动员进了“铁姑娘突击队”。她们的脸庞被凛冽的寒风吹得黑黝黝的锃亮,双手冻得皲裂,开着长长的口子,还磨出血水,仅上一些凡士林继续奋战在激情燃烧的工地上。
  陈书记走进“青年突击队”和“铁姑娘突击队”的队伍中。一眼望见自己的二女儿也在铁姑娘突击队队伍当中。小芝早已从一位温婉高挑的美丽姑娘,蜕变成一位能顶“半边天”的女汉子。小芝遗传了陈书记的优秀基因,她的倔强、坚强、不服输的韧性很像陈书记的品质。这些年小芝也经历不少生活的磨练和洗礼,比过去成熟许多。两个孩子的拖累已经“折磨”得小芝不再有从前的矫情了,青春已折磨殆尽,这就是人生阅历。但小芝收获到爱情和婚姻,与张校长相濡以沫,小芝是幸福的。
  一晃张校长来张老庄村也有十几个年头,一双儿女也渐渐大了,上了小学。自从小芝与张校长结婚过后,他们夫妻俩没少吃苦,没少受累,好在村子由陈书记掌舵支撑着,同甘共苦熬过来了。
  那年张老庄村迎来兴修平塘水库大决战,全村人义不容辞,小芝也加入“铁姑娘突击队”,大家群策群力,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常年水涝干旱的重大灾害问题。
  陈书记大步流星地拿起铁锹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的洪流之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