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作品名称:人约黄昏后 作者:独钓清波 发布时间:2022-04-24 18:29:58 字数:3364
宾馆外边的灯都息了,窗玻璃上的一道道雨泪隐藏在暗黑中。
刚才秀珍忽然向我提起那天的两个孩子,还说她之所以同意和李江结婚,和那俩孩子还有一定的关系,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秀珍好像吊我胃口一样,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站起身来把窗帘全都拉上,伸手打开床头灯,屋里立刻被柔和的光塞满了。
“你说的那孩子到底是谁家的啊?”我急切地问道。
“陈大厚家的。”秀珍平静地告诉我。
“谁家的?陈大厚家的!”我吃了一惊。
“对,是陈大厚家的。”
“什么情况,陈大厚还有那么大的儿子?快和我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他和李江这一对冤家是怎么和好的。”
秀珍倒了两杯茶,问我困不困,我摇摇头,她便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李江和点儿长开车去了当年下乡的柳絮屯,虽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中国的农村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个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的小山村,真的像被风吹到山沟里的柳絮一样,被大山遮的严严实实,屯子里的人们依旧住在低矮的草房里,过着好像与世隔绝的生活。
村里也曾想让大家种来钱快的瓜果梨桃,但是那条破烂不堪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烂泥梗,马车和人都出不去,所以柳絮屯还像个讨饭的叫花子一样,蹲在太阳底下的背阴处,眼馋地吧嗒着嘴看别人家吃鱼吃肉,自己却无可奈何。村干部也曾经向上级部门反映过情况,请求上级帮忙批点儿钱把路修修,但是已经过去了十几年,那条路依旧是那条路,屯子里的人还是屯子里的人,唯一变化的就是屯子里的光棍儿多了女人少了。
李江来到柳絮屯,找到了当年的生产队队长,讲明他想要资助几个家庭实在困难的孩子上学,如果孩子们能考上大学,他就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
老队长一听激动地一拍大腿:“你可真是大善人啊,你等着,我现在就上村委会给公社领导打电话。”
李江赶紧拦住老队长:“队长,我这次来是为了报答屯子里的乡亲们,对当年我这个无知的莽汉犯下的错误给予的宽容和谅解,我是来谢恩的,我不想和上边有什么瓜葛。”
“那哪行啊,你做了天大的好事儿,咋的也得让领导们知道啊。”
“队长,你就听我的吧,上边一旦知道了,这事儿就不好办了。”
“有啥不好办的?”老队长疑惑地看着李江。
点儿长说话了:“队长,你不明白,要是他们知道了,有关部门就该插手了,到时候给塞几个他们说的贫困户,那咱屯子的孩子咋办?再说了,他们说的贫困户我们也信不过呀。”
“哎呀,我咋把这事儿给忘了呢。”老队长一拍脑袋道,“不成,不成,你说得对,不能告诉他们,上次有人要出钱给学校修房子,结果活拉地让那些瘪犊子给气跑了。”
“你看看,是这么回事儿吧,所以咱们谁也不告诉,就是屯子里的人知道的也越少越好。”李江嘱咐道。
李江在村长的介绍下,又在屯子里私下了解,最后认定了十二家贫困户,李江和村小学校校长谈好,每年李江把孩子的学杂费寄给校长,由校长给统一办理,那些上中学的学生费用,也委托校长去帮忙办理,他不和那些孩子的家长打交道,并且嘱咐校长办这些事尽量要保密,不要说出他的名字,免得给他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事办妥后,李江又出钱把村小学校的门窗桌椅换了,把房盖儿也重新修缮了一遍,校长感动的差一点儿给李江跪下。
“这么大的事儿能瞒住吗?一传出去,李江家的门槛还不被踩烂了。”我插了一句。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来二去的这件事儿就传了出去。县里的领导、乡里的领导,纷纷打电话给李江,还不远万里地找到酒店,请李江上他们县里做报告,还动员李江到县里乡里投资,建粮食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李江全部给回绝了,说他只想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上学,其他的从没有想过,他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几次下来,那些领导也泄了气就拉倒了。
现在李江的海鲜大酒店和农家院饭店的服务员,大都是柳絮屯或是那一左一右屯子里的年轻人,还有老猫那个修配厂里也有那里的孩子。李江说太大的事儿他帮不了,但是只要他能做到的,就一定帮那里的乡亲们办。”
“真是没有想到啊,当年那个油嘴滑舌不被看好的李江,竟然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我等自愧不如啊!”我感叹地说道。
“现在的柳絮屯虽然还没有真正地富裕起来,一年的收入还很低,但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不再像从前那样穷的叮当响了。”
“那里的路修了吗?现在我一想起那土路还觉得呛的脑袋疼呢。”
“修了,前几年,政府出资给那里修了简易公路,乡亲们种的东西也能拉到市场上去卖了。”
“是吗,那可真不错,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好了,农民富起来是早晚的事。”我忽然想起了李江资助的那些学生,就接着问道,“李江资助的那些学生咋样了?”
“啊,那些孩子没有辜负李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上了大专,有的毕业后回乡当了老师,有的留在城里创业当上了小老板。”
“哎呦,李江真是功不可没啊。”
“可不是咋的,这些学生在大城市里见过世面,思想可比他们的爹妈厉害多了,听说有一个农大毕业的回乡承包了一座山,又是种果树,又是养林蛙,听说还在山上养野猪,没几年就发财了。”
“那是啊,农民的思想怎么能跟大学生的思想比呢。”
“对对,没法比,李江说,现在的柳絮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家庭已经盖起了砖瓦房,就连需要资助的学生和刚开始比,已经少了快一半儿啦。”
“那李江当年许下的心愿,快完成了,这真是个一不图名二不图利的,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我由衷地赞叹道。
“那哪能呢,李江说只要他还在,只要柳絮屯还有需要他帮助的,他绝不会停下来,他不要名,也不要利,只是为了报答那里的乡亲们。”
我被感动了,这虽然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体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那些明星大腕儿相比,这个小人物一点也不逊色。
“秀芳,你睡了吗?”秀珍可能见我半天没说话,以为我睡着了。
“没有,你要是不困就接着讲。”我答应道。
秀珍接着道:“柳絮屯的生活好了,但是那里的人们,尤其是得到过李江帮助的那些家庭,他们没有忘记李江,每当有员工回家探亲,回来的时候总是忘不了给李江带土特产回来,夏天带苞米、香瓜、蔬菜;冬天带黏豆包,小鸡儿,大鹅什么的,李江想不收都不行。李江又把这些东西分给他那几个哥们儿,或者干脆就送到后厨用作员工的工作餐,你说,李江对别人都那么好,他对我能差吗?”
“那不会错的,就凭他等你这些年,就足以说明他心里一直有你。”
黑暗之中,我感觉到秀珍一定是满脸幸福的表情。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上半辈子我俩不能成为夫妻,就是给后半辈子留着的,要不能那么巧咱俩刚见面,他就找到你又碰到我了吗?怎么就那么巧合?我想这可能就是天意,可能就是前生今世定下来姻缘吧,或许是月老通过你这根儿红线,把我俩连到一起的,你就是我俩的红娘啊!”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从不相信什么缘分,只相信人与人之间需要经常在一起沟通互相了解,这样才会产生感情,无论男女都是这样,但今天听秀珍这一通为什么,我在心里也不得不称奇,难道真的有前生今世的缘分存在?
秀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遐想空间,接着往下讲。
李江帮助穷孩子上学的事儿,也传到了陈大厚的耳朵里。陈大厚在快到四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外地的一个寡妇,寡妇带着一个小男孩儿。那时陈大厚的叔伯姐夫已经退休了,他在公社的人缘儿本就不怎么样,何况靠山没了呢,他姐夫前脚退休,他后脚就被辞退了。回家的他一天天无所事事,地也不好好种,仗着他爸妈身体好,也不指着他干活儿,所以他又恢复了从前的本性,整天东游西逛招猫逗狗。说来也怪了,也不知他怎么就捡了个媳妇,有捡钱捡物的,真没听说过还有捡着媳妇的。不过自从娶了媳妇,他就起早贪黑一心一地过日子了。陈大厚人不坏,对寡妇带来的孩子非常好,那孩子也懂事儿一口一个爸地叫他,把他乐得嘴都合不上,没事儿就让孩子骑在脖子上满街溜达,逢人就说他有儿子了,别人讥讽他,他也不在乎,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的。
一转眼,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这时候陈大厚家的日子开始捉襟见肘起来,因为寡妇是外来户,所以她和她的孩子是没有地种的,只能靠陈大厚他家里三口人的地维持生活。这个女人是个要强的人,自从嫁给了陈大厚,她是一心一意地跟陈大厚过日子,春天自己开荒种自留地,夏天到山上采山货,冬天跟着村里的老爷们儿到河里穿冰窟窿抓鱼。日子虽苦倒也顺畅。
“陈大厚可算得上是老来得福啊。”我不禁也为陈大厚高兴起来。
“可人有旦夕祸福啊!也许陈大厚命该如此。”秀珍突然话锋一转。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儿了?”我不禁紧张起来,为秀珍后边的话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