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学校的模范儿童
作品名称:四明女侠——肖东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2-03-04 12:08:59 字数:3836
野外。白天。
放学了,董鹤棣和弟弟背着书包在一直走,董鹤棣把一只右手的食指竖着,一面走路一面不时看看她那只右手食指,一直高高地举着走。
在放路上的同学们问她:“你的这个指头怎么了?”董鹤棣说:“上星期六打扫课堂卫生时,我在擦桌子时不小心被一棵铁钉触了一下把指头触破了,有点痛,到现在还没好。”同学听了点点头。
实际上鹤棣右手食指被生锈的铁钉触过已经发炎了,指头发红而且肿胀,因为痛得厉害,她上课去时就把右手那个指头竖着,走在上学回家路上也把指头竖着走路。人家看见她很奇怪:“这孩子怎么这么一直伸着一只手指走路呢?”
当阿妈看到了问她:“阿菊,你怎么老是竖着那只手指头?”
鹤棣告诉阿妈说:“我指头有点痛。”阿妈抓过她的右手看她那个指头,肿胀得像个小萝卜,头里还发亮。阿妈见了疼爱地对鹤棣说:“你手指肿得这么厉害就不要再去读书了。”
鹤棣说:“阿妈,不要紧的,我在家休息一天就要耽误一天课了。再说我不去读书弟弟一个人走路我不放心。”她还是竖着那个患指继续带着弟弟去读书。后来阿爸知道了,给她在田头弄点草药来弄烂了敷在她的那只发炎的指头上、用块布把那指头包起来才逐渐好起来。但是她读书一天没有耽误过。
课堂。白天。
时间过得很快,一忽肖东和她弟弟已经读到三年级。
虞老师说:“根据学校提议,我们全校今年要评出几个模范儿童。同学们看看,我们班级哪个同学可以评为模范儿童?模范儿童的标准是一要学习成绩好,二要品德好,三要与同学关系好。你们看看根据这三个要求,谁可以评为模范儿童?”
一个同学举手说:“我提议董鹤棣可以评模范儿童。”
虞老师问:“你说说董鹤棣为什么可以评模范儿童?”
邵杏菊说:“董鹤棣不但自己用功学习,还帮助别的同学学习;别的同学有不懂的地方,问她她总是详细地告诉人家。我学算术比较差,我有时不懂就去问董鹤棣,董鹤棣总是耐心细心地告诉我。”
又有一个同学说:“有一次我写字时石笔没有了,董鹤棣听了对我说:‘我有备用的。’她主动拿出一支石笔来给我用。”
又有一个同学说:“她学习成绩也是最好的,语文算术常常考100分,最差也有90多分。”
虞老师听了点点头说:“董鹤棣还有什么优点?”
有一个同学说:“她带着我们打扫课堂,她还抢着替老师擦黑板,有时还带着我们去打扫校园。”
这时邻村的一个男同学董明武说:“董鹤棣同学对同学很热情,最肯帮助人。有一次,我下午生病了,浑身发冷伏在课桌上,老师叫我回去休息,董鹤棣就对老师说:‘我来陪他回家。’她一直陪我到我家里。但是她陪我时她弟弟也只得跟着她走了,她和弟弟都少上了一节课,只好第二天去问人家。她为了陪我回家就不顾自己掉课。后来我在一个月里,发冷发热虐疾病又发了好几次,我犯病了董鹤棣每次都主动陪我回家。她和她弟弟的功课耽误了好几课。我妈妈都很感激她,我妈说:‘我家和鹤棣无亲无故,她这样照顾你,这孩子真是难得。’我阿妈过意不去,把要送我爸爸去田头的点心——炒年糕给他们姐弟俩吃一点,董鹤棣调头就走了,还说:‘我和董明武是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她这样的一连再再连三地陪我回家,不怕耽误自己和弟弟的功课,我对她真是感激!她这样帮助人的精神真可贵,我觉得像她这样好的同学应该评为模范儿童。”
虞老师:“嗯,好,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同学们大声地说:“董鹤棣同学当模范儿童我们都同意。”
“我们这许多同学中就董鹤棣学习最好;她当当班长还总是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擦黑板;也最肯帮助别人。她应该评为模范儿童。”
虞老师:“那好,我们就把董鹤棣同学报上去,作为我们学年级的模范儿童。”
董鹤棣家。白天。
傍晚放学回家。她把书包放下就帮助妈妈喂鸡、喂鸭、喂猪,打扫猪栏鸡栅。
在鸡棚里“呱呱呱”董鹤棣拿了一筐萆谷在喂鸡。
在猪圈里“喁喁喁”,鹤棣帮助妈妈喂猪。吃好夜饭后帮阿妈洗碗。
田野里。白天。
董鹤棣放学回家,就提着一只竹篮在田野里挑荠菜挑马兰,挑来荠菜、马兰给家里当下饭;有时提着竹篮去割小鸡草,割来小鸡草,把细长的小鸡草剪碎喂小鸡。
稻田里。秋天。
农忙时董鹤棣和二姐帮助父亲割晚稻,她在晚稻田中一起一伏一起一伏地在稻田中割过不歇,割得手起了疱,手心发痛,割得腰都直不起来。她想站着休息一会,她望望阿爸和割稻客捧着稻把在稻桶上使劲地“哎哎”地打,恐怕阿爸打完了赶不上割,她又弯身去继续“刹刹”赶紧割。
晒谷场。白天。
在摊着一长块一长块的篾簟上稻谷的晒谷场上,鹤棣头戴一顶小草帽坐在晒谷场边,手拿一根长竹竿帮助阿妈看邻居家的鸡和天上鸟来吃谷。看邻居家的鸡来到晒场上吃谷,她提着一根竹棒就“呵呵”地叫呼着赶鸡;看麻雀从屋顶上飞下来偷谷吃,她就叫呼着赶麻雀。
鹤棣就是这样度过农忙假的。
课堂。白天。
董鹤棣和弟弟正坐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上课。
董鹤棣话外音:暑假过后我和弟弟继续去学校里上课。在家里劳动了一个暑假,我穿着着鞋袜,来到学校的课堂里上课,感到干干燥燥清清爽爽好像又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听老师讲课也特别清楚,特别能领会了。在上学和放学路上,我看到许多和我一样的孩子还在田野里放牛割草,他们爹妈因种种原因没有叫他们读书。我和弟弟能上学读书,感到真幸福!我要感谢阿爸阿妈。让我跟着弟弟读了四年书,我也初识文化,也能看书看报了和写信了。只是我在学校读书也读不长了。听大部分同学们说,初小毕业他们就不读了,因为读高小要到茅山小学去,不但路远了,学费也要多了。我估计我爸不会让我再读了,要读只能留一个,让我弟弟去继续读高小。
课堂。白天。
又一个白天。课堂上校长虞老师说:“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你们已经读完了四年初小。下学期就该读五年级了,也就是要读高年级了。你们要读高小的可以在这里报名,老师代你们报上去。你们自己一个个去联系不方便,我们代你们去联系。高小有两种选择,一是茅山小学;一是姜山小学。”
大部分同学摇摇头说:“不上高小了。家里大人没有这个力量。”
虞老师问董鹤棣:“你和你弟弟打不打算到茅山去读高小?”
鹤棣说:“我爸不会让我读了,让我弟弟继续读上去。因为弟弟还小。我可以帮助家里干活了,我再读家里负担太重了。”
虞校长听了点点头,明白董鹤棣爸爸有点重男轻女思想,也可能家里负担较重。做老师的也没有办法一时能说服每个家长让他们的孩子都去读高小,各有各的困难。
虞校长问鹤棣:“你不读书了后回家干什么去呢?”
鹤棣说:“我就在家帮阿爸在田头做些农活吧,看牛,割草,有空在家帮阿妈喂喂鸡鸭。”
虞校长听了深叹一口气望着她说:“可惜了,董鹤棣你书读得那样好,如果高小读上去,你会很有出息的。”
鹤棣懂事地说:“我家吃饭人多,只靠我阿爸一人种田,生活困难。我爸是背着债种田的,欠人家很多钱,到年底人家会来讨债过年都过不了,只能这样了,两个人读书读不起了。爸妈能让我读四年书对我已经够好了,我上街已经能看招牌字,我也能看看简单的书报了。我两个姐姐都没过书呢。”
虞校长听了点点头,感到别看董鹤棣年纪小,这孩子她还挺懂事,挺理解大人的,真是难得。
鄞东田野。春天。
开满小红花小白花的草籽田,已变成一块块水汪汪的大水田,这是耙平了的镜子似的水田,在一拳头水深的下面是水田。经过精耕细作已经被耙得像浆糊状的水田已经可以插种稻苗了。在河塘边那像一块块绿毯子似的密密地长成半尺高的碧绿的秧苗,现在已经可以把这些秧苗移植到大田中去了。
秧田。夜晚。
在一根插在田塍上竹棒上挂着一盏灯笼的半明半暗的秧田上,十三岁的小女孩——鹤棣和她的阿爸、与一个十五六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她的大姐和二姐就在这;;绿油油的毯子似的秧田里拔秧苗。拔秧为什么要在晚上拔?这是为使明天一早就可插秧,让秧苗离开泥土时间越短越好,使秧苗插到大田里去成活得更快。插秧时间是分秒必争的。
鹤棣和大人一样赤着脚裤管卷到大腿上坐在低矮的一头贴在秧田上的小板凳上,就像蹲在秧田上似的,和阿爸、姐姐一起在半明不暗的秧田里弯着背两手使劲地拔着秧苗。拔了一会感到两只手已经抓满了,她就把两手秧苗合成一个秧稞,随手把事先准备好系在腰上的稻草拉了几根把秧苗扎紧成一个秧稞放在一旁空田上。
坐在她后面小凳上也在拔秧苗的阿爸拿过鹤棣拔的那个秧稞不放心地看了看说:“鹤棣,你拔的什么秧呀,乱七八糟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还拔断了,这样的秧苗怎么插?插下去能有几根活?”他觉得自己事先没有告诉鹤棣怎么样拔好秧苗。
鹤棣红着脸羞愧地望着阿爸,阿爸把她的秧稞解开,把秧苗在他手里摊开来,把拔断的秧苗捡出来扔掉,然后再把整好的秧苗重新扎过。阿爸告诉鹤棣说:“拔秧时身体要弯得低一些,两只手把手掌在秧田里放平了再拔。要拧手拔,手指不要直接抓秧苗,要抓着秧苗的根部拧手往后拉,把秧苗从根上拉起来,这样秧苗才能拔得整齐,也不会把秧苗拔断了。”
鹤棣看了说:“嗳,我知道了。”鹤棣就按阿爸讲的放低手掌拧手拔,果然这样拔起来的秧苗整齐多了,也没有拔断的了。
阿爸告诉她:“秧拔得满手了就把秧苗扎成一个秧稞。扎秧稞用两根稻草在秧棵中间围着秧苗,左手按着稻草的一头,右手拉紧稻草的另一头塞进秧稞中间,然后再轻轻一拉,秧稞就扎紧了。这样扔到大田中间要插秧时,拉过秧稞,右手轻轻一拉秧稞上的稻草,稻草松开来秧稞子就散开来,左手托着秧苗,右手抓过秧苗就可以插了。”
鹤棣照样扎了一个。
爸爸拿起来看了一下高兴地说:“嗳,有点像了,不过扎得还太松了些,要扎得紧一点,太松了扔到田里就散了。但也不能扎得太紧,扎得太紧会扎伤秧苗。就这样拔这样扎。你现在刚起头学,不能贪快,拔一个是一个。”肖东“嗯”了一声,高兴地继续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