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盗贼之患
作品名称:山村沧桑 作者:霞中子 发布时间:2022-02-11 09:54:05 字数:4609
前面说到,梁公对他的两个孩子说:“现在咱们发家了,我们现在这两间房屋要屯积那么多的粮食,已显得拥挤不堪了,我决定明年再建两间坚固的房子。另外,我们发家了,盗贼们都在觊觎我们的财产,为了防御盗贼,我们还要建造坚固的围墙,把我们的家园包围起来,只留一个寨门进出即可。”
梁公的两个儿子元集、元华对父亲的主张都执支持的态度,他们都在认真细致地筹划着这两件大事,决定第二年夏季开工建房,冬季开工建筑围墙。因为春季忙于春种,秋季又忙于秋收,都是农忙季节,所以是要避开的。
梁公对儿子的响应非常满意,他说,“如今我见你们兄弟都有长进,我死就瞑目了。”梁公的这句话,应该是随便说说的,谁知竟一语成谶,第二年的春天,春种大忙刚过梁公就溘然长逝了。本来打算春种大忙一过就开工建房的,可是梁公过世,他们就忙于丧事,开大道场、修筑大坟墓,建房的事就无暇以顾,被耽搁下来了。
自从吞团西山坳上建了大庙——“三界庙”,这面山就被人们称之为“庙山”。梁公的大墓就建在庙山的山腰上。梁公墓在当时当地算是最大的。他的墓台用大石垒成直径约为两丈的圆盘,台高三尺,墓体就在墓台的中心。这墓台的后面林木森森、翠竹苍苍,颇有气势。
梁公过世后,元集元华两兄弟便重新讨论建房的问题。老大元集道:“父亲在世时,是想让我们兄弟永不分家,可是我们这一带人家,从来就没有过兄弟两家合睦相处到底的先例。我们兄弟各有妻子儿女,就算我们兄弟一母同胞、情同手足,愿意同住到底,然而我们各自的妻子儿女就难说了,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饮食居住爱好;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各有不同的治家理念。老父不在了,家庭的核心不在了,各种家规约束将渐被解除。我们两家同住一起,日久必然产生各种意见和摩擦,于是口舌争吵的事就很难免,就会出现妯娌反目的情况,这不但不能维系兄弟亲情,反而导致怨恨日深,形同陌路。所以说两家合住到底是不现实的。以其互相猜忌互相提防地勉强合住在一起,不如光明磊落地、明明白白地各过各的日子。各自分开生活,虽然形式上是分了家,但实际上亲情反而加固了。老弟,你说我说的这些话有些道理吗?”
元华听了道:“哥啊!你的话我都听明白了,哥说的句句在理,我同意分家。俗话说的好,‘父不在,长兄为父’,一切就听哥哥的安排好了。不过我们现在就这两间房子,又屯那么多粮食,又住那么多人,实在是太拥挤了。如果我们不分家,再起两间新房也还是不够住的。于我之见,我另找地方起房子。新房一起好,我们就分家,我搬到我的新房子住,咱们分开过日子才好。我相信,我的老婆和嫂子都会同意这样做的。”
元集听了元华的陈述,他对老弟的通情达理很是满意。在封建社会是非常注重孝悌之道的,周公家族是大家族,自然是讲究这些礼教的。元集又道:“若依传统的做法,分家时,长兄是要占有七成的份额的,但我作为老大,我有权进行分额的调整,不一定格守成规,但也不能破了规矩。我主张家产六四分成,只这两间祖屋我主张平分。这样吧,老弟,你我合力同心,咱们再建四间新房,你两间,我两间。你自己另找屋址,我们共同先把你的新房建好,你搬去新房住后,再在祖屋这里为我扩建两间。祖上这两间平分,你一间,我一间,你的一间留我使用,我用钱给你以补偿,这就公平合理了,你看好吗?”
元华听了道:“哥哥如此区处最为公允和大度了,为弟感激不尽。哥哥仁慈如此,为弟岂有什么可说的?就这么定好了。我的新房建成之日,便我我们兄弟分家之时。目前我们暂且维持原来的状况哦。”
“那是自然的。”元集又说,“从现在起,我们就着手准备了。”
“嗯!好的。”元华说。
话说那一年,从夏季开始,兄弟俩一但空闲就合作伐木采石,慢慢做好建房的材料准备。元集对元华说:“老弟呀!你还不赶早找道公或找地理先生帮你寻找你的新房址吗?房址定好了,我们心中才有底啊!房址定了我们才好将材料运到那儿去堆放呀!免得到时再搬而做重复工咧!你若懒得到别屯去找道公、找地理先生,那就请我们屯的老道公国茂公吧!他虽然很老了,但他继承了江公的衣钵,得到江公的真传,这方面他却是个行家里手,名称在外呢。”
“哥说的是。不过,我们屯就这点地盘,闭着眼睛都能走到任何地方的,哪个地方合适建房子我们难道不知道吗?请他看?我们还不得请他吃饭、给他钱吗?不必要了,多此一举的事,我自己选地好了。”
元华自选的房址是在“外谷”靠里的缓坡的半坡之上,且靠近北边。其屋向南,与社庙之门相对。国茂公是老道公,他也精通地理风水,他知道阳宅之门与神庙之门相对是犯大忌的,但他不好点破。他不点破有三个理由:一,建房这么大的事都不找他看一下方向,大家同住一个屯,又是五福之内同宗共祖,又是他们的祖父辈,还是老道公,竟然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很心寒。国茂公此时已是八十多岁了,他理解,一般财大气粗的人家都是看不起别人和非常任性的。二,也许元集元华他们已经请别的道公去看过了的,别的道公就选定那个方向了,若是他再说三道四,就变成与别的道公抬杠、拆人家的台,这是同行的大忌。三,对于地理方面的理论,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你认为是错的,也许别人却认为是对的,他没有必要跟人家理论这种与他并无关系的事,何必自找麻烦呢?
那年到了冬天,元集元华兄弟俩就雇了好多工匠劳力,大兴土木,干得轰轰烈烈。他们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四间新房终于建好了。
新房建好后,元集元华兄弟便分了家,从此元华一家就离开祖屋,迁到吞团“外谷”去住了。这时元集一家独自住在吞团“内谷”的南山脚下,他拥有四间房的大屋子,其中祖屋两间、新建的两间。远远望去,很有富家之气象。
却说那时代正值清光绪中晚期,国家政治危机四伏,社会极不安宁,人民生活贫困,穷人很多,盗贼经常出没。吞团屯与那一带其它山屯一样,夜间常有盗贼活动。那些盗贼有些是来自外地的,有的则是附近村屯的。他们经常穿着黑色的衣服,蒙着头,夜间行盗。他们有时是三四个一伙的,有时是单独行动的。他们夜间摸进屯子,偷鸡摸狗,见到稍微有用的东西,只要容易拿到的就偷走。但有时他们也铤而走险,撬门钻洞,进入人家行窃。这些盗贼精极了,他们白天装做过路的,事先进行侦察和采点,夜间就来行动。
再说元集元华分家之后,元华之家就在“外谷”了。虽说元华是老二,所分得的家产比他哥元集少很多,但他们家祖上的周公原是富户,所以其家产也是可观的。自从元华到“外谷”安家居住之后,“外谷”就有三家人家了。虽然如此,但是元华之家与同在“外谷”的元良元琴之家相距较远,于是就显得孤零。
一天晚上,两个盗贼合伙从东边摸进吞团屯来。他们先到了“外谷”,其中一个说:“喂!老哥,我们这半年才来这里,怎么就多出一个新人家来?大概是外地迁来的吧!我们且去那儿看看哦。”另一位道:“老弟,你是不知道的,那是梁公的二儿子元华的家,他刚分家出来,在此住下不久的。”
“哦,这我却不知道。”贼弟道,“厉害,这才半年就起了一座这么好的房子!”
“你以为是我们这样的穷人呀!人家才用三个月就建好了。”贼兄道,“他们家有的是钱,雇几十号工匠的天天做工,当然就快了。你这半年来,都跟了哪些个头领去哪发财,我也是不知道的呀!”
贼弟道:“哎!一言难尽呐!麻的!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那些当头的只给我吃些泔汤潲水,我还差点儿丢了性命呢!呗!从此我再也不跟他们混了。哎!既是从梁公家分出来的,那肯定肥了,我们就去那儿看看吧。”
“不不不!老弟你是知道的,兄弟分家,历来都是老大拿大头的!真正肥的是里头的元集呢!我们还是去‘借’元集家的吧。”
于是,两贼悄悄摸到元集家边。他们刚到牛栏边,一条大狗即向他们冲来,发出低沉的雷鸣声。兄弟俩做贼惯了,经验丰富,他们是有备而来的。贼兄从衣兜里掏出一根肉骨头立即向狗扔了过去,那狗立即奔去叼住,然后转移到一片无草的石板地贪婪地啃着,后来两贼做什么动作,那狗就全然不管了。
两贼先是察看屋子四面有没有什么薄弱的地方。看过,没有。他们再看看地面层的牲畜栏,只见栏里面有两头黄牛和一群山羊,还有几笼鸡。两贼极有经验,他们知道若牵牛赶羊,它们见不是主人是不会顺从的,若硬着驱赶它们,它们就会乱叫起来,要处理它们是挺费事的,不如扛走鸡笼来得方便,因为鸡在晚上眼盲,随便摇动它们都不会叫的。于是贼兄向贼弟暗示了一下,他们就动手撬开栏门的关锁,进得栏内,然后又向牛羊们施了魔法,使它们安静。随后,两贼各扛一笼鸡就悄悄溜走了。
天亮了,元集发现被盗便大声大气骂骂咧咧起来,他故意让“内谷”的人家全都听到。他的骂声挺有艺术的,其中隐含着连本屯人也一同被怀疑的味道。人们是听得出来的,所以干脆都一声不吭,装做没听见,更没有人愿意与他搭腔和了解一下他被盗的具体情况。
元集只好去“外谷”他老弟那里说被盗这件事,元华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啊?我们父亲说过的,我们家以前遭盗的也有好多回了,而别的村屯和我们屯其他人家,也不是都一样遭过盗贼之害的吗?我们以后多多提防就是了。”元集道:“我来跟你说此事,目的不仅仅是报知案情而已,而是要与你商量如何防盗的事情的。我们父亲在世时不是说过要建围墙的事吗?如今他老人家过世了,他没有实现他的理想,这就需要我们兄弟联合起来实施这个计划了。”
元华道:“当初老父在世,他的计划是在祖屋那儿建围墙的。当时他也想不到我们后来会分家。如今哥哥你继居祖屋,我另居于此,哥你要建围墙那是你自己考虑的事啦,我却不好说什么哩。”
元集道:“不,老弟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不光我那边建围墙,你这里也要建啊!我们兄弟合力同心,互相帮忙,把我们两家的围墙都建好。去年起新屋时,我们先起好你家的再起我家的,这回建围墙应该调换过来,先起我那边的,后建你这边的,但费用独立核算,你看行不?”
元华听了,有些不悦道:“哥啊!你那边背靠大山,有险可据,而我这四面空旷,建起来工程就很大,耗资就很多,加上这两年年景又不好,佃户们都欠了好多租,我却舍不得花巨资来建围墙的呢。哥你家底多厚,地势又好,那你要建就建吧,我支持你,帮助你,好吗?”
“那你不建围墙又怎样防盗呢?”元集道,“人家也知道你是梁公家分出来的,目标大,盗贼能让你安稳度日吗?你家在这地方又是单家独户的,我却替你担心呢!”
“哥哥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只要多养几条狗,再买两把火枪就成了。我倒要看看这几个蟊贼能把天翻了不成?他就不怕枪沙子?”元华激愤道。
“随你了,老弟!你的家你自己作主吧。”元集说完回去了。
元集说干就干,他经过十多天的设计和准备,建围墙的工程就开工了。他又雇了几十个工匠,终日采石、运石、垒石,叮叮噹噹,有点秦时修筑长城的味道。他们就这样干了一个月,这道周长三四百米的石围墙就修好了。这道石围墙高约一丈,就地势而建,起伏蜿蜒,将元集的房屋围在中间,这对于防御盗贼入侵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围墙里面的空间能有六七亩地的面积,将他家的晒场、果园和菜园也都包围在内。自从围墙建好之后,元集家的安全感确实大大增加了。
这两年来元集家又建新房又建围墙的,消耗了大量的钱财,加上年景不好,租收不上来,他也没办法。吞团的土地都是旱地和山地,每逢旱年,收获也只有三四成,从此他的家境就远不比当年的风光了。
自从元集家建了石围墙之后,盗贼们的视线就转移到元华这边来了。尽管这时吞团屯还有元三、国茂、元琴、元良等家,但这些家在经济上都远不比元集元华的,正所谓“瘦死的骆驮比马大。”盗贼们只会选择比较富有的、比较容易得手的人家下手,所以元华家就成了盗贼们今后“光顾”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