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眼里的老子>我眼里的老子之六十一

我眼里的老子之六十一

作品名称:我眼里的老子      作者:沧海云帆      发布时间:2022-01-24 21:34:41      字数:3259

  我眼里的老子之六十一
  
  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应该如何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呢?是应该遵从一般动物之间的丛林法则呢,还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该另有相处之道呢?当下的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生杀予夺每天都在上演,个别大国总是凭借自己的军事、经济、科技的强悍力量,对弱小的国家行使霸权,无底线地进行欺凌,这种只顾自己贪与乐,不顾别人死与活的无道义可言的霸凌主义,让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和平的力量同仇敌忾,同心谴责。当然,生活中那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人,也同样为正义和良善者所不齿。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我们有自己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和主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更是和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确立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先哲李耳老人家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提出了他对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与小国之间如何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政治主张——“大邦者下流”。能提出这样的主张,在这个小小寰球上也应该是前无古人的了。这个政治主张写在他五千言的第六十一章里,我们不妨再次如以往静下心来,一探究竟。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这里的“邦”,有的版本里为“国”,我们通常也连在一起说“邦国”。“下流”,看到这两个字,我们千万不可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卑鄙无耻,或者流氓行为。这里的含义为江河的下游,或者说低洼处。“牝”,雌性的,这里作雌柔讲。“交”这里是汇聚、交汇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大国就像江河下游那样,处在天下雌柔低洼的位置,使天下百川能够交汇聚集在这里。
  李耳老人家首先拿“大邦者下流”立论,那就是大国应该做到处下、守柔,也就是说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不能动不动就向小国、弱国秀肌肉、耍横,应该虚怀若谷,包容接纳,要有气度、有胸襟,主动放低自己的身量,让那些“涓涓细流”顺应天性、自然而然汇聚到你的身边。这是李耳老同志对大国的主张和要求。“大邦者下流”表达的含义不仅是虚静谦下或柔弱不争的抽象道理,其所包含的深层思考,乃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及和平相处的理念,并把这种关系上升到一种辩证的思维和哲学的理解:老子的谦下不争并不是无所作为或者自我放弃,更不是无原则的调和或逃避现实,而恰恰是针对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利益争端和暴力冲突。他倡导这种守柔、不争的思想观念,其目的在于消弭人类由欲望膨胀和占有冲动而引发的矛盾、冲突乃至战争。
  有了立论,当然还要具体论证,这样才可以以理服人。李耳老君对这种说理模式无疑是娴熟得不能再娴熟了,因此,他紧接着就展开了具体论证。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对于“牝”和“牡”,记得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进行了释义,这二字简单地说就是雌雄、公母,这里分别表示“柔”和“刚”;“静”这里为安静、静定的意思。“下”这里是谦让、谦下的意思。现在还有一些地方说谦虚为谦下的。“取”有的人理解为取信,有的人说是通假字,通“聚”。我本人比较赞同取信的理解。这句话按照我的理解可以解释为:雌柔常常用静定胜过雄强,就是因为它静定而又处下的缘故。所以大国来谦让容忍小国,就能取信于小国;小国来谦让顺从大国,就能取信于大国。因此有的用谦让来取得信任,有的用谦让而被信任。这段话用“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来论证大国应该谦让包容小国,小国也应该谦让顺从大国,大国和小国之间要谋求和睦相处。别说人类相互之间,就是自然界“大”包容忍让“小”的现象也比比皆是。我们在《动物世界》的电视节目里常常可以看到,即便凶狠威猛的河马、鳄鱼的身上也经常会有小鸟落脚,我们看到河马或者鳄鱼对小鸟并没有秀肌肉驱离或者吞噬,甚至小鳄鱼爬到河马的背上晒太阳,河马也丝毫不在乎。这都说明就是遵从丛林法则的自然界的一般动物,也有大让小或者容忍小的现象存在。普通动物尚能如此,那么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呢?我想,无需赘言。
  真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老子。关于“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这句话,也有人说,这个“静”字被解老的王弼改错了。他的根据是李耳老君的五千言其实就是对《周易》的一种阐释解说,这个六十一章对应的是“归妹”卦,说的是嫁女的事,“静”本该是“靓”字,按照这种说法,“牝常以静胜牡”就成了“牝常以靓胜牡”,意思就是女性常常因为靓丽才能赢得男人的欢心,靠靓丽才能够成为男人的老婆。因为女人尽管靓丽,但是成了别人的老婆仍然是没有地位的,所以叫“以靓为下”。这样的解释倒也挺别致新颖,然而是不是李耳老君写五千言的初衷,那就另当别论了。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这里的“兼畜人”就是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也就是大国兼并小国,领导小国;“入事人”指侍奉别人,这里指小国侍奉大国。这句话因为对一个词汇的理解的不同,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把“不过欲”作为一个词汇来看待,那就是不过分地想如何如何。按照这种理解,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投靠依附大国。另一种解释是把“不过”作为一个词来看待,这里是“只、仅仅”的意思。按照这种理解,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大国只是想兼并统治小国,小国只是想投靠依附大国。你看,这道答案二选一的选择题,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不瞒你说,我也是为此抓耳挠腮了很长时间,查阅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资料,并且反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后才依据下文的“夫两者各得其所欲”这句话,认定“大国只是想兼并统治小国,小国只是想投靠依附大国”的解释比较贴切。李耳老先生,我这里也不得不对你抱怨一声,你也太能难为人了。
  前面李耳老君经过一番论述,说透了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与小国之间关系的道理,那就是大国和小国要相互谦让,大国要能包容小国,小国要乖一些,不要去挑逗刺激大国。大国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小国就会自然归附。小国要能谦让顺从,大国才能包容,作为小国的坚强后盾。这一章写到这里,又到了要和读者们说再见的时候了,所以,还是赶紧请太上老君李耳老同志作结吧。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要让双方都能满足各自的愿望,大国尤其应该做出谦下的姿态。有句俗话说得好,“要想好,大让小”,大的让着小的,这样才符合中国人的道德准则和要求,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做人、做事原则。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都是这样。做老大的,不管什么事,都要站到洼处,事事让着小的,时时想着吃亏,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如果时时处处大事小事都算计别人,想着沾光,你能拿什么说服别人,让别人听从你的号令呢?到最后也只能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很简单,因为你不能处下,不能忍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至上,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谁还想着和你亲近呢?看看现在那个奉行霸权主义国家的“懂王”总统的遭遇,也许会让我们更加明白李耳老人家本章“大邦者下流”的立论和“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的结论。
  最后还是忍不住想替李耳老人家说几句公道话。有学者说,老子讲的大国领导小国,小国奉承大国,是希望小国大国维持春秋时期的情况,不要改变。他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分散割据状态。这是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的。我仍然感觉这种观点制造的是一顶非常沉重的帽子,他无情地罩在李耳老人家的头上,极不合适。一者,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国和小国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大国领导小国,小国侍奉大国是一种历史的现实。放眼今天的世界格局,仍然如此。二者,春秋末期,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小国自保,战争接连不断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灾难。李耳老人家所期望的是国与国之间能够相安无事,和平相处。尤其是大国、强国应该谦下包容,不可自恃强大而欺凌弱小。从此看来,李耳老人家的用心只是反映百姓们的愿望,让百姓减轻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估计他也许压根就没有希望小国大国维持春秋时期的情况不要改变,没有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分散割据状态的企图。也许是我们晚生后辈自己想多了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