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十一)
作品名称: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 作者:许建胜 发布时间:2012-09-14 12:55:51 字数:3669
五、迎春
1983年2月12日,那一天是农历1982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并向全国实况播出。晚会由黄一鹤、邓在军执导,邀请许多艺术家出场表演精彩节目,欢乐、喜庆、祥和、团圆的气氛弥漫在晚会现场和广大电视观众面前,尽管当时即使黑白电视也不普及,但是仍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阶层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后,每年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都连续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有二十六年了。所以,这一年“春晚”的举办在中国的娱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首先,它改变了人们过年的传统内容。过去,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过年就是穿新衣、吃水饺、放鞭炮、拜大年;现在,天天穿新衣,水饺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鞭炮也懒得放了,拜年更是发个短信就行了,而最期盼的就是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尽管大多数观众看过之后都感觉多少有些失望,但骂过之后明年还接着看,就像看中国足球似的。对了,没有“春晚”之前是怎么守岁的?小时候,是早早穿上新衣服躺在热乎乎的炕上听大人们谈古论今、家长里短;在连队,是聚在活动室搞套圈、猜谜语、表演小节目;在机关,是在宿舍里抽烟、打扑克、下军旗。而有了“春晚”之后,大家的守岁内容就九九归一了。其次,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火箭发射器。“春晚”使一些人“嗖”的一声就由地面飞上了天空,由小腕变成了大腕,由歌手变成了歌星,套用央视一位白姓名嘴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是一条狗,上了春晚也会变成名狗”;同时,“春晚”也使大量的歌曲、小品等优秀作品真正的一夜之间传遍全国乃至全球。这些在后面的文字中都可以看到不乏经典的范例。再次,它为以后的“春晚”构建了基本的框架。这一届“春晚”,设立了主持人并由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共同主持并专门设计了串联词,改变了过去举办的晚会只设报幕员的模式;节目内容有歌舞、戏剧、喜剧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武术、朗诵等几大类,还有猜谜语;晚会现场专门设置了几部热线电话,观众可以通过打电话点播节目、发表意见。后来的“春晚”基本是按照这一框架来策划的,只不过越来越完善而已。这一届“春晚”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节目有两个:一个是刘晓庆给父母拜年,当时我想如果我也能以这样的方式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拜年那该多好啊;另一个是王景愚的小品《吃鸡》,不用台词只凭动作就把吃鸡的有趣细节表演得惟妙惟肖。当然,马季和赵炎、姜昆和李文华、侯宝林和郭全宝的相声也令我笑得前仰后合;李谷一的《乡恋》《知音》、郑绪岚的《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等歌曲也成为经典的流行歌曲。
到了第二届即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其主题确定为团结、爱国、健康、欢乐。晚会上,李谷一、姜昆合作的湖南花鼓戏小段《刘海砍樵》清新欢快,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和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让人忍俊不禁,殷秀梅演唱的《党啊亲爱的妈妈》、沈小岑演唱的《请到天涯海角来》和《妈妈教我一支歌》、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和《回娘家》、于淑珍演唱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泉水叮咚》、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更是被以后众多晚会作为结束曲来演唱。但这些都还不算是这届“春晚”的最大亮点,其最大的亮点是,与当时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相呼应,中央电视台首次邀请港台演员来参加“春晚”,从而把香港歌星奚秀兰、张明敏推到了全国观众的面前。奚秀兰载歌载舞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等四首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小伙儿壮如山”,歌声似一缕清凉的风吹进了国人的心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后的2008年,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欢乐中国行——走进惠州》的大型演唱会上,奚秀兰闪亮登场演唱《阿里山的姑娘》,不变的歌声,不变的动作,不变的长发,改变的是已不再年轻的容颜和不再苗条的身材。
而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更是以一曲《我的中国心》感动了亿万观众,风靡大江南北。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张明敏1956年生人,是香港的一名民歌歌手,因为他擅长演唱具有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素有“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之前,在香港不如奚秀兰等人有名,大陆观众更是对他一无所知。然而,在十亿人的大舞台上,一个生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青年,“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其浓烈的爱国热情能不让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亿万观众感动吗?这首歌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各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实际上,在奚秀兰、张明敏挺进大陆之前,香港的电视连续剧就已捷足先登了。第一部在内地热播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是在1983年引进的,其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唱得使人热血沸腾,从而带来了粤语流行曲的浪潮,带动了一大批人十分费力地上下翻动着舌头用疑似粤语唱起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正是由于对香港花花世界的向往和粤语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亲和力,使它成为大陆几十种方言中流传最广的。同时,扮演霍元甲的黄元申和扮演陈真的梁小龙那种额头前留有整齐的刘海、后面长及脖子的发型很快便流行于青年人中,被众人称为“锅盖头”。当时,看到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瞬间,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邀请黄元申来扮演毛泽东呢?无论是他的长相还是他的气质都与三四十岁的毛泽东十分的相似,后来才知道好像他出家了。另一部在大陆热播的香港电视连续剧是由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射雕英雄传》,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仅是郭靖在那一轮落日中弯弓射雕的英姿,而且还有一飞冲天的大侠金庸,更有由甄妮和罗文演唱的主题曲《铁血丹心》,歌曲充分运用男女声对唱的优势,把“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的侠胆豪情同“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完美结合。人和人的脸各不相同,人和人的心却息息相通,可能世间每个男人都追求“射雕引弓塞外奔弛,笑傲此生无厌倦”;可能世间每个女子都向往“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令人遗憾的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女主角翁美玲在《射雕英雄传》热播后的不久就打开煤气永远闭上了她那美丽的眼睛,而在自己出殡的当天,她才得到了她最爱的男人在丧礼上给她亡妻的名分。接下来便是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通过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学生演变成为呼风唤雨的黑道枭雄的故事,演绎了大陆的年轻人很少接触到的江湖爱恨、快意恩仇,而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也倾倒了无数少女,引来一批时尚少男在炎热的夏天也头戴礼帽、脖围围巾、身披风衣作孔雀开屏状,也引来满大街都是“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把粤语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此期间,掀起的另一个高潮就是“下海”潮。改革开放几年之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他们有靠继承海外遗产、留洋打工富起来的,有利用计划内与市场上的差价倒腾紧缺商品富起来的,也有靠一个茶叶蛋一个茶叶蛋、一个烧饼一个烧饼辛勤劳动富起来的,路子不同,但殊途同归,这些人银行的账户或者存折上、也可能是在床底下的破鞋盒子里或者屋子的那个犄角旮旯里都有那么十万八万块钱,看上了彩电并装上了录像机,用上了冰箱甚至空调,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成为普通百姓羡慕的对象。于是,自认为有点本事的、或尽管没有本事但却有胆量的、或既没有本事又没有胆量但在单位干得憋气的,都纷纷从国有单位或集体单位辞职脱下衣服,一头扎进商业活动的海洋中扑腾起来,当然有的捞到了大鱼大虾成了暴发户,有的沉沉浮浮苦苦挣扎,有的则被海水呛了个半死不活。
在此期间,人们突然对性来了兴趣,兴起了一股“性学热”,大量的《性学》、《性医学》、《性知识手册》等纷纷登上各地的书架、躺在大街小巷的书摊里;“第三者插足”、“婚外恋”、“情人”、“性生活”等新名词不断冒出,“毛片儿”东遛西窜;洁本《金瓶梅》被删去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个字,只印一千册,处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购买;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讲述了从劳改队相识的“我”与“她”在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书中赤裸裸的描写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那点事,既有细节又有感受。
在此期间,上海青年朱建华以二米三九的成绩第三次打破男子跳高的世界纪录,成为当时世界上跳得最高的人;江苏姑娘栾菊杰在第二十三届世界杯女子花剑决赛中夺得冠军,“扬眉剑出鞘”,为中国击剑运动夺得第一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安徽小伙许海峰一枪打破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举夺得十五块金牌;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198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最后一战上,由曾雪麟执教的拥有李华筠、贾秀全、柳海光等一代足坛枭雄的中国队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主场输给了郭家明挂帅的中国香港队,从而引发了球迷大规模的骚乱,即著名的“五一九足球事件”,于是就有了刘心武的纪实性小说《五一九长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