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十二)

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十二)

作品名称:与流行歌曲有关的记忆      作者:许建胜      发布时间:2012-09-14 12:52:15      字数:4208

  在此期间,青年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榜样:张海迪和聂卫平。张海迪,1955年生于济南,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使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直至拿到硕士学位并成为一名作家。她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1983年3月,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海迪不甘心命运的摆布、以灿烂的笑容面对困难、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震撼和打动了一代青年,并成为他们战胜逆境的激励力量。
  聂卫平,1952年生于北京,九岁开始学棋,十岁便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围棋赛上夺冠。“文革”时期下放黑龙江插队,1972年回到北京。1974年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聂卫平战胜了连胜六场锐气逼人的宫本直毅九段而初露锋芒;1976年在中日围棋对抗赛中,率团访日的聂卫平战胜当时日本超一流选手石田芳夫九段,以六胜一负的成绩在围棋强国日本刮起“聂旋风”;之后,愈发强劲的“聂旋风”席卷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连任数届中国队主将,屡屡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蝉联三届擂主立下大功,其个人在出场的四届比赛里创下了十一连胜的记录。聂卫平比赛期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均无不关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生也因其捷报频传而游行庆祝,聂卫平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英雄人物”,并引发全国众多儿童学围棋的热潮。
  在此期间,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吸引众人眼球的不仅有大阅兵中着新式军服亮相的陆海空三军将士和各种新式武器装备,而且还有突然从游行队伍中亮出的“小平,您好”的标语。领袖的名字取代职务,“您好”取代“万岁”,这是思想的解放,这是时代的进步。“小平,您好”这句话感情真挚,就像是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亲朋好友的问候,真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邓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表达了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认同、对我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无比热爱和崇敬。
  邓小平,一个小个子的历史巨人。他于1904年8月出生在四川广安,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同张云逸等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但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又随中央红军长征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刘伯承一起带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后又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与刘伯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领导了剿匪和进军西藏促进和平解放的工作。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后又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协助中央主席、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他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收到显著的成效。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又在之后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此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这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设计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他大力支持和推动农村改革,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指出“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他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他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并在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并且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本来,他想在香港回归后去那里看一看,但他最终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于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邓小平绵里藏针,坚忍不拔,三起三落,永不言弃。他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拨正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并掌握着它沿着正确的航线驶向幸福的彼岸。他与毛泽东一样,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把中国人民由毛泽东时代带进了“新时期”。他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了禁锢在人们身上的一切条条框框;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都逐渐的过上了小康生活或准小康生活。他言简意赅,讲求实际,“不讨论,不争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他非常低调,坚决反对搞个人崇拜,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春天的故事》可能是唯一一首歌颂邓小平的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邓小平的伟大和高瞻远瞩。特别是当人们还在沿着原有习惯的轨道思维和行走时,当几十年形成的理论还在深深浸淫着人们的大脑时,当长期以来堆砌起来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大厦瞬间坍塌时,邓小平的思想、言论和他的所作所为,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惊讶、迷惑、甚至反感就毫不奇怪了。诸如“老大(工人)靠了边,老二(农民)分了田,老九(知识分子)上了天,不三不四赚了钱”的顺口溜就有着相当的流行市场。那些成天为温饱问题而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那些油头粉面的暴发户们心生妒嫉、极度不满:为什么他们就有钱了?为什么先富起来的是他们?这是什么世道?的确,那些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的档次也确实是参差不齐,有许多人在传统观念里他们是属于那种不务正业者;而那些一夜暴富的人们也不满意,他们不满意人们看自己时的那种眼神,好象自己兜里的钱是偷来似的,他们不满意自己的社会地位,总觉得是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于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就骂娘”的现象屡见不鲜。于是,一种被称为“朦胧诗”的新生儿也诞生了。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在此前后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它们普遍使用以意象表达思想内容的手法,反映对社会和人性的追求和反思,作品普遍追求个人化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争论,当然包括赞颂的和批评的。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文革”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现在看来,存在就是合理的,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和艺术价值不容怀疑,有一些诗作即使现在读起来也仍深具魅力,如北岛的《宣告》中“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杨炼的《诺日朗》中“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舒婷的《神女峰》中“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等等,当年称得上传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和时代背景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如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语已成为对一切不齿行为的赠言和所有悲壮者的精神武器。遗憾的是,持通行证者越来越多,写墓志铭者日渐稀少。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当然领取了通行证,但同时又被书写了墓志铭。看来这个世界有点乱。(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