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开创的一代>第 29章 国军十万临罗萧 红军冒雪齐备战

第 29章 国军十万临罗萧 红军冒雪齐备战

作品名称:开创的一代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2-01-12 15:31:34      字数:4529

  让我们再来看看罗萧山的情况。罗萧山,犹如一根锋利的鱼刺,卡在龙城蒋总司令的喉头,这鱼刺一天不拔去,他就一天不得安生。而更让他头痛的是,试着拔了两次,不但没有拔出来,反而扎得更深了。一开始,蒋总司令也曾经以为,朱毛只不过是趁他打盹的间隙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在山沟沟里寻个安身之处,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也不足为患;湘赣两省把朱毛说得神乎其神,无非是想向他多要点剿匪经费而已。然而,经过前两次的较量,他已不敢稍存小视之心了。
  二八年的冬天,蒋总司令一边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周旋,一边又腾出一只手,关注着在罗萧山闹得热火朝天的朱毛。权衡再三,蒋总司令决定长痛不如短痛,调遣了大量兵力,把一排排长枪短炮齐齐对准了弹丸之地的罗萧山。
  二九年初,由湖南何云樵任代总指挥的“会剿”总部在江西萍乡成立。对于第三次联合“会剿”罗萧山的兵力部署、“会剿”计划、“会剿”日期安排等事项作了具体部署。接着,湖南鲁涤平、何键又致电朱益之,磋商第三次会剿计划。朱益之立即派雷屏周为代表,到湖南谒见鲁无烦,将一切会剿办法,详切规定等带回洪城,取得朱益之的同意。并由朱益之领衔,呈请中央特派何云樵为湘赣会剿临时指挥官,所有两省会剿部队,统归指挥。会剿经费,两省各自担任。此次会剿计划,对于信号、旗帜、路线、动作规定甚详,大致如下:会剿部队:赣省为四旅,湘省为六团。赣省部队:已经朱益之派定第五师十四旅周泽源、第十五旅刘任夫、第七师二十一旅杨池生、第十二师三十五旅韦杆;湘省部队:经鲁无烦派定何云樵部二团、吴尚部三团、第二军一团。总共湘赣两省会剿兵力为四旅六团,人数在三万以上。
  关于会剿计划:刘任夫、杨池生两旅,由安丰向大小五井进剿;韦杵、周泽源二旅,由永宁向罗萧山进剿;何键部两团,由桂东向江西大小五井进剿;吴尚部三团,由茶、攸向江西罗萧山进剿;第二军之一团,则由醴泉向阴山县推进,为吴尚旅预备队。
  关于会剿日期:由何云樵临时规定。各会剿部队,统一规定在十一月十日前集中,听候命令。何云樵为布置会剿计划,亲往桂东前线视察。同时电告吴尚及时赴茶、攸指挥部队。吴尚本来想让副旅长熊震前往,由于鲁无烦何云樵一再敦促,已答应马上赴茶攸督剿。至于会剿经费,已由鲁无烦下令于三日内筹齐伙食费大洋六万元,又令财政厅拨款临时费用四万元。
  其实,两省“会剿”的兵力远不止四旅六团三万余人,而是达十个旅二十八个团之众。
  一月十四日,红四军主力部队从罗萧山的瓦岗坪和行洲等地出发,分两路踏上了进军赣南的征途。虽然红四军不打算惊动当地的老百姓,但他们离开罗萧山的那天早晨,还是有许多人冒着凛冽的山风来为红军送行。有歌为证: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心间。问一声红军哥哥:几时人马再回山?三送红军到拿山,山上苞谷金灿灿,苞谷种子红军种,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红了天。五送红军过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鸿雁能够捎书信,鸿雁飞到天涯海角,嘱咐咱,红军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七送红军五斗江,江上船儿穿梭忙,千军万马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回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红军的手,心像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早日传捷报。十送红军望月亭,望月亭上搭高台。台高十丈百玉柱,雕龙画风放光彩。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话说朱军长和毛政委率红四军一下山,彭得华顿感肩上重似千斤。他与党代表唐大元一道,主持召开了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的联席会议。会议就红五军的防守作了如下部署:第五纵队纵队长李灿、党代表刘宗义带领一大队在徐彦刚率领的莲花赤卫队配合下守卫黄牯岭哨口;第十大队在彭包才、李克如的率领下坚守八面山和双马石;黄龙率十二大队守卫金狮面;王佐率三十二团守卫朱砂冲、行洲、下庄。守卫桐木岭、白银湖、梨坪一线的,是彭得华的爱将贺国中。贺国中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后来调入彭得华部所在团任湘军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教育长。协助彭得华、唐大元发动了昌江起义。彭得华曾称贺国中是“虎将”,
  这时候已经到了腊月中旬,罗萧山下起了百年未遇的大雪,连续四十天纷纷扬扬的大雪把罗萧山埋入茫茫的白色之中。腊月十六日,步步进逼的湘赣国军推进到了以瓦岗坪为中心的根据地五大哨口的外围,向所有的红军工事发起了猛烈进攻。五大哨口,每个哨口都修有四五道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那种竹钉不是一般的竹钉,而是用谷壳炒过,用马尿浸过,又用桐油浇过,既坚硬又锋利,凡踩上者,其肉必烂。第二道是五尺宽、五尺深的壕沟。第三道是竹、木编成的篱笆,上面削尖,埋在土里。第四道是运动壕,运动壕前留有炮眼,上面堆有四五尺厚的土。有的哨口还加一道滚木垒石。
  大战前夕,红五军将工事又加高了一些,这时,天寒地冻,已取不到土了,战士们便将水泼到工事上,一会儿,水便结成了坚硬的冰块,然后,再泼上一层……
  我们构筑阵地都是就地取材,没有铁丝网、地雷,就砍些有刺的树枝堆在阵地前沿,再钉上几排尖尖的短竹钉,构成阵地前沿的障碍。南方军阀队伍都是穿草鞋,踩到树刺和竹钉上就要大吃苦头。山上很冷,我们没有棉衣棉被,身穿单衣,脚穿草鞋,晚上睡觉,中间烧一堆火,身上盖些稻草。有的同志用夹被装上稻草,就要算是最漂亮的被子了。
  罗萧山的工农军冒着纷纷大雪加紧修筑防御工事。罗萧山雪大雾也大。在桐木岭、白银湖一带,十多丈以外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大雾、大雪在给红军的防守带来困难的同时,也给国军的进攻造成困难。但是,国军有优良的武器,人没上去,就用迫击炮、山炮、重机枪往上砸,往上扫。
  腊月十六日,国军以优势兵力对黄牯岭、八面山、桐木岭三大哨口发起猛攻。平时,红军在黄牯岭的常住兵力有一个连,但是现在国军大兵压境,黄牯岭的第五军只有八百人,红五军也没法再抽出兵力去补充黄牯岭了。和其他的四个哨口一样,李灿和徐彦刚也是在冰天雪地里带领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战斗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开始打,整整打了一个星期。前两天天晴,第三天天气突然变了,雾很大,什么也看不见。到腊月二十三日,黄牯岭的战士们已经打退了国军几十次进攻,但是阵地仍然没有丢。就在这时候,吴尚的部队用二百块银洋在永宁的斜源村买通了一个叫陈开恩的无业游民带路,沿着黄牯岭后面的一条小溪,攀过悬崖峭壁,突然杀向红军的背后。敌人爬的爬,挖路的挖路,边走边砍,冲上来的敌人越来越多,工农军终于抵不住了,只得向三堡会方向撤退。
  彭军长接到黄牯岭告急的报告,心里一惊,急忙组织起在瓦岗坪的红军学校的学员,又到小寨医院召集了几十名轻伤员,于第二日清晨向黄牯岭赶去。彭得华和李灿、徐彦刚采用两面夹击的办法,决心收复哨口,然而,敌人的兵力越聚越多,而红五军的伤亡却不断增加。就在红五军夺回一个山头,正准备向另一个山头进攻时,有战士来报:“八面山和桐木岭失守了!”彭军长长叹一声,急忙从黄牯岭赶回瓦岗坪,组织人马全力以赴地抵挡着疯狂的敌人。可是,与不断增加的敌人相比,红五军的力量实在太小、太小了……最后,幸存的红五军指战员被迫步步后退,集中到了瓦岗坪。
  黄牯岭和八面山失守以后,红军桐木岭的守军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八面山是罗萧山五大哨口中最高的一个,海拔一千四百八十四米,比黄牯岭还高出一百多米。这里地处江西与湖南两省的交界线上,控制着湖南清泉县通往罗萧山的唯一一条小路。站在八面山上,极目远眺,脚下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腊月十六日,湖南“国军”吴尚派三个团同时进攻黄牯岭和八面山。守卫在八面山哨口上的是彭包才和李克如率领的不到二百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敌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火力优势,迫击炮和山炮轮番往山头上轰炸,工事被一次次炸毁。最后,红军战士只好用睡觉用的稻草、被褥铺在工事上,并浇上水,使其冻成冰墙,继续坚守在哨口上。彭军长还告诉战士们一个好办法,用棕皮绷在工事上。敌人兵力虽多,因受地形限制,不可能同时上来。大部队不行时,敌人就采取每天来一个营的办法,轮换着打。工农军在这里坚守了一个多星期,后来敌人攻占了八面山阵地,并直接到了大寨。我们向瓦岗坪集中的去路被敌人截断了,通向瓦岗坪的那几个口子的吊桥没有搭起来,只好从荆竹山方向出去,向赣南转移。
  贺国中纵队在桐木岭下的白银湖坚守了七天七夜。他们在纵队长贺国中同志的带领下,每天上午出操。做工事,下午背粮食,晚上还要削十个做障碍的竹钉。纵队长贺国中同战士们一起筑工事,他是黄埔军校高级班的学生,懂得筑城学,一面做工事,一面给战士们讲筑城常识。桐木岭哨口最后失守了。到了腊月二十三日,黄牯岭、八面山相继失守,根据地被占领。
  面对强敌几路夹击的现实,彭得华果断地决定执行五军军委与边界特委原定的战略方案,跳出敌人密集的包围圈,向赣南转移。然而,经过这场生死之战,红五军能收集起来的也只有八大队、九大队、特务大队和十大队的余部。后来得知,李灿和徐彦刚带领的一大队及莲花赤卫队虽与彭军长隔山相望,但终被强大的敌人隔断,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灿、徐彦刚带着幸存的战士用绑腿布和衣服撕成的布条结成长绳,从黄牯岭的悬崖上吊下去,转移到永宁一带打游击,后来与何长工部会合。而守在金狮面的十二大队最终下落不明。
  在这种情况下,彭军长和王佐在瓦岗坪集中了各哨口的红军和医院的伤病员,然后指挥部队于十九日从瓦岗坪撤到下庄,准备从朱砂冲那边冲出去。但前面的路被敌人堵住了,彭军长在下庄把部队停下来。这天下午,天开始下起大雪了。彭军长和王佐就在田菜坪这个村召开大会,参加大会的除了红军之外,还有安丰县县委、县政府的人员,有赤卫大队、区赤卫中队、清泉县赤卫大队和我们少年先锋队以及红军的伤病员等近二千人。整个村子都坐满了人,人和枪密密麻麻的一片。彭军长骑在一匹大黑马上讲话。他说:
  “原来决定我们留守后方,但敌人现在打进来了。现在要守哨口是困难的,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我们下决心杀开一条路冲出去,以后找机会我们再回来。”
  这个会开的时间不长,会后,决定王佐带领红四军三十二团分散在罗萧山上打游击,彭军长带部队向安丰大汾方向突围。突围之前,为了保守行动秘密,把那些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在下庄的新屋田里用梭镖捅死了。
  除夕那天,彭德怀和唐大元带着剩余的不多人马,踏着茫茫积雪,沿着荆竹山、大汾,向赣南方向突围。清泉县政府赤卫大队第三中队在前面带路,少年先锋队走在红五军伤病员、县委、县政府机关的后面,安丰县赤卫大队二中队和清泉县赤卫大队断后。突围的路线是:由下庄田菜坪到河口,再通河西陇,攀上了老罗萧山村,然后到荆竹山的火烧冈,在那里过了夜。二十日清晨工农军又继续往前走,翻过大坳背到达上烟、长坪村,经过樟坑,从石门岭的山脚下来到竹坑就天黑了,工农军在竹坑又住了一晚。两天一晚的急行军,有时走的是羊肠小道,有时要攀登悬崖峭壁,有时要翻越高山峻岭,真是荆棘载途,道路艰难。许多人的衣服撕破了,皮肤划破了,鲜血直流。特别是从突围那天开始就没吃一点东西,又饿又累,走累了真想坐下来歇一下,但一想到冲破敌人的包围,保存革命的力量,大家又一股劲地往前走。竹坑住了一晚后,第二天早上又开始向凉山方向前进。
  要知道工农军能否突破重围求得生存发展,请看下一章。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