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吉潭圩红军遭袭 朱军长痛失爱妻
作品名称:开创的一代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2-01-12 14:39:38 字数:3647
朱军长当即让军参谋长朱云卿命令部队原地待命,并通知全军营以上干部火速赶到王家祠开会,研究战斗部署。按照作战方案,红四军兵分三路:三十一团及军部特务营占领麻子坳东侧山头设伏;二十八团三营在麻子坳西侧制高点占领阵地,一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敌退路,二营在敌人来路上诱敌进入伏击圈,并占领有利阵地,阻击敌人前进,掩护主力展开;军独立营和直属队为预备队,随军部行动。
干部会议结束后,红四军前委秘书长江华向毛政委反映说,有些连队早已断粮,已经两餐没有吃东西了。大柏地许多老百姓家中有米有油,有些老百姓家中甚至还准备好了过年的鸡鸭鱼肉和米酒。因为这里的老百姓对工农军不了解,听到有军队前来,可能要打仗,全都离家躲到山上去了。红军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用老百姓的东西,再说部队早已没有了经费,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买吃的,除夕之夜仍然饥肠辘辘。战士们说,饿着肚子打仗,不是滋味。许多人骂骂咧咧,情绪很大。
毛政委听了,觉得是个问题。江华便提出建议:“能不能让部队先借用村中老百姓的食物,但一定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如数归还。”毛政委回答说:“你去通知部队吧,只好如此了。”非常时刻,毛政委网开一面,同意向老百姓借粮救急。部队吃了一顿饱饭,战斗情绪立时高涨起来。
大年初一的上午,工农军各部按命令分头行动。伏击战于大年初一发起。下午二时左右,追敌刘士毅第十五旅先头部队在黄柏与大柏地交界处附近,与红四军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肖子敬和营党代表胡克俭率领的诱敌部队接上了火。红二十八团二营官兵与敌军打一阵退一阵,佯装败退,有意将敌人引入大柏地杏坑村附近的麻子坳红军布下的口袋。战斗打得非常激烈,营党代表胡克俭壮烈牺牲。当晚,敌我双方处于对峙状态。二月十一日上午九时左右,敌人全部钻进红四军的伏击圈。朱军长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大柏地峡谷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战斗异常激烈。紧要关头,朱军长亲自带队冲在前头,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政委,这时也提枪带着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
却说工农军与刘任夫国军正在麻子坳进行血与火的拼杀,毛政委与朱军长都亲临前沿指挥,好一场厮杀!正是:
枪弹嗖嗖,炮声隆隆。生死一念间,男儿逞英雄。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丈夫本自重横行,铁衣远戍何所惧。战士军前半死生,杀气三时作阵云。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自古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上面这一首打油诗,乃老夫撮合古人诗句而成,各位读者朋友不要见笑。老夫写到此处,有所感怀,而又苦于挤不出好诗句,于是偷懒,将古人诗句略加撮合,聊表感叹之情。
却说战斗至中午胜利结束。清点战果,敌刘任夫第十五旅二十九团和三十团全部被歼。红军毙敌伤敌三百多人,俘敌八百多人,缴枪八百余支。刘任夫残部狼狈逃回赣州。另一支追敌李文彬第二十一旅闻讯,龟缩在会昌、于都一线,不敢再追。红军打扫战场,将缴获的好枪留下,坏枪统统丢入小河深潭中。
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彻底扭转了红四军自下罗萧山转战赣南一个多月来的失败情绪,变被动为主动,重振了红四军雄风。时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主任的陈世俊,后来描绘这次战斗说:“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
战斗结束以后,工农军在原地休息一夜。正月初三,部队离开大柏地,向宁都县城进发。当天,大柏地老百姓从山上回到家中,发现家中准备过年的食物都给吃光了,顿时怒火大发,骂声不断。之后,大家掀开锅盖、米缸盖一看,只见里面都留着一张纸条,上面说明红军不得已吃了什么什么食物,价值多少,但因红军经费紧缺,一时付不了钱,以后一定如数归还,嘱咐房主人妥善保管好纸条,以作日后还钱凭据。人们都不敢相信,说世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军队呀?可留下的纸条又说得明明白白,大家只好将信将疑。
三个月以后,红四军由宁都县城向福建进军,重返大柏地。毛政委没有忘记红军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他亲自召集大柏地群众开大会,向大家说明当时红军被迫向老百姓借粮借菜的情况,表示衷心感谢。部队当场向老百姓兑现所欠的款项。有的老表原来不相信红军的承诺,已经把欠条撕毁或丢弃了,但这时只要说个数目,红军照数给款,分文不少。大柏地的老百姓非常高兴,都说红军确实是自己的队伍,有借有还,红军真是好军队。
再说李文彬和刘任夫虽然在大柏地吃了败仗,但是他们并不死心,继续跟踪尾追。部队沿鼋矗粤边界日夜兼行,于一月三十日到达定南龙塘圩,与赣南红二十六纵队会合。朱军长命红二十六纵队到安远、寻乌边界游击,牵制敌人。配合红四军攻打安远县城。红四军幸得中共安远县委关于敌人已在安远太平圩设下伏击圈的情报,立即改变计划,转入寻乌县境。二月一日,红四军冒着严寒,从寻乌昌蒲出发向东疾进。傍晚时分,部队到达了吉滔圳的一个小山村,距吉潭圩东三里。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有几亩的狭长田垄,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祠堂、围屋和民房都座落在小河两边的项山脚下。部队决定在此宿营。刘任夫探知工农军的前进方向,密令第一团团长肖致平在寻邬一带分路伏击堵截,并调集五个营的主力增援,结果与工农军在吉潭圩遭遇。朱军长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了激战。
在这危急时刻,朱军长的妻子伍若兰为了保护朱军长和毛政委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领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军长和毛政委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伍若兰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敌人把她押解到赣州,刘任夫还电告蒋总司令邀功请赏,并想从她的口中得到红军的机密。敌人问:“朱代珍和毛咏芝都在哪里?”伍若兰回答:“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又问:“你为什么当土匪?”伍若兰怒斥道:“真正的土匪是你们!你们害怕森批分子,我就是森批分子!是革命者!我们就是要消灭你们这伙反动派!”敌人用绳子吊她,用杠子压,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都未能动摇伍若兰的革命信念。她说:“革命一定会成功,你们一定要灭亡!”“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
铮铮话语,气壮山河,惊得敌人目瞪口呆。一九二九年二月八日,年仅二十六岁的一代女英豪被惨杀于赣州的卫府里。凶恶的敌人还把伍若兰同志的首级挂在赣州城门示众。
伍若兰牺牲后,朱军长万分悲痛,七尺男儿也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朱军长对指战员们称赞说:“她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农民组织者,是一个又会搞宣传,又会打仗,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难得女子,也是我朱建德的好妻子。”
朱军长向指战员们说起爱妻伍若兰的身世。伍若兰于一九零六年三月生于湖南耒阳县,比朱军长小二十岁。伍若兰生在教师家庭,一九二六年冬天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同年加入中国森批组织。一九二八年春参加湘南暴动,认识朱军长,并跟朱军长结婚,后随朱军长奔赴罗萧山。曾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
朱军长还说,长沙马日事变后,伍若兰遭到耒阳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她不惧风险,坚持地下斗争,几次危急关头,都在亲友和群众的掩护下脱险。一九二八年二月十九日,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伍若兰当选为妇女界联合会主席。她泼辣的工作作风,出色的组织能力,广博的知识,深受朱军长的赞赏和喜爱,经县委同志介绍,同朱军长结为夫妻,并随红军上了罗萧山。参加红军后,她不仅细心照顾朱军长的日常生活,而且积极地协助丈夫做红军政治工作。调到军部政治部任宣传队长后,不辞辛劳,带着宣传队深入到村开展分田运动。塘南村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反动气焰嚣张,她紧紧依靠贫苦农民,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惩处了村里作恶多端的大土豪劣绅,受到湘赣边区工农兵政府的通报表扬。她认真钻研军事技术,常请朱军长教她射击、投弹、刺杀等。她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掌握很快,能双手打枪,百发百中。在红军里不光是一位优秀的宣传员,而且有“双枪女将”的美名。古代的女将射箭可百步穿杨,而革命的巾帼伍若兰,左右手打枪能百步穿孔。她说过,我准备在战斗中右手被打伤,左手能照样杀敌,这就是我苦练左右手射击的原因。新七溪岭战斗中有她的成绩,黄牯岭保卫战中有她洪亮的杀声。率领战士参加保卫罗萧山根据地的斗争,红四军向赣南进军途中,同战士一道行军打仗,鼓舞了全军将士。
三师同学和战友段子英对战友们说:“伍若兰工作大胆又耐心,有条又有理,能说会写,讲起话来声音很宏亮,行书字写得很流利。朱军长夸奖她还是个‘作家’。”段子英还说,伍若兰身为军部的宣传干部,又是军长的妻子,对革命工作,凡事都带头干,为人处事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更不摆任何架子。她行军有马不骑,总是把马让给病号和体弱的同志,自己穿着草鞋同战士一道步行。深入群众谈心,了解情况,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她怀的第一个胎儿,就是在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四军下山的行军途中流产的。
写到此处,老夫有一首打油诗赞伍若兰:
古有花木兰,今有伍若兰。木兰从军替老父,若兰当兵为大众。木兰关山度如飞,若兰湘赣留足迹。木兰壮士十年归,若兰赣城慨就义。木兰千古传美名,若兰万世亦永垂。
要知道工农军又会遇上什么战斗,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