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作品名称:今宵酒醒何处 作者:青云之信 发布时间:2022-01-08 23:17:50 字数:4888
“参见王上。”
“苏卿免礼。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是,王上,请看此报。”苏彦双手呈上一份册子。
司马浩云打开册子,才看了两行,脸色就变了。
“此事当真?”司马浩云严肃地看着苏彦。
苏彦说道:“王上,臣于一个月前已收到相关信报,因事关重大,臣不敢擅专,令红英会细查。凉州自九月起至今,旱情已持续了三个月。除少数农户耕种了耐旱之物有些收成,多数百姓颗粒无收。凉州牧于十月上报朝廷,王上下旨开库赈灾,并且派了朝廷的赈灾大臣到凉州主持赈灾事宜。王上也下旨让周边各州开仓协助。但是,据红英会所查探到的消息,除了凉州城内百姓和城外周边村寨百姓能每五日到县衙领取一些口粮,勉强裹腹。其余偏远村寨,毫无所得,如今已是十村九荒。大量灾民涌入周边各州,甚至有人聚众于山林作响马的勾当。”
“但孤王收到的赈灾奏报说,凉州的灾情已得到控制。近日,户部和工部还一起为凉州做了一个兴修水利的提案,孤王已批准了此提案,令开春后就可以动工了。”
“王上,臣以为,赈灾之事有诸多蹊跷之处,还需细查。但当务之急,应立即控制凉州的灾情,切莫漫延。据闻,周边各州已开始人心浮动了。”
“孤王所发的赈灾粮和赈灾银比凉州所报之数多了一倍,加上周边各州的援助,早已超出所需。即便其中有贪腐之事,也不至于十村九荒吧?”
“王上,臣担心,这其中恐怕不仅仅是贪腐之事在作怪。”
“这是何意?”司马浩云一下子便明白了苏彦的意思。这么大量的粮食和银两,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失不见的。
“据红英会的调查,王上下发的银粮是分三批从京城发出的,押运使又把这三批银粮分小批运出,共计十数批,但最终到达凉州的只有其中的三四批。也许真正能到达凉州的银粮也不过是总数的十中之一。”
司马浩云严肃地看着苏彦:“此事红英会已调查了一个月了。苏卿今晚来见孤王,不会只是为了告诉孤王,凉州的百姓没有得到孤王的赈灾之粮吧。”
“王上圣明!臣两日前得到急报,红英会已查明其余十之八九的赈灾银粮的去向。臣这两日把红英会收集到的消息整理成册,主要的都在方才这份册子中。另外,臣已下令下属密切关注相关动向,随时待命。今夜,臣是特来请王上示下的。”
司马浩云又打开册子,很仔细地看了一遍。
“情况竟已如此严重了?周边各州为何不报?”司马浩云脸如寒霜。
“王上,据红英会的消息,青州和庐州均已派人到京城递交急报,若王上没有看到,想必是压在吏部了。另外,红英会的下属曾无意之中救下一名凉州官吏,他是凉州负责发放赈灾粮的一名小吏,他本想冒死进京面圣,直陈凉州之事,但刚出凉州城,就遭到蒙面人截杀。红英会已把此人安全送到京城。臣已于昨日与此人见过面了。他把凉州之事写成了奏报,托臣呈与王上。”说罢,苏彦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信笺,双手呈上。
司马浩云接了过来,却没有看,只是放在案上。他慢慢说道:“苏卿,你把你所了解到事情给孤王总结一下吧,你对此事怎么看的?”
“是,王上。臣以为,此次凉州的灾情,怕已被朝中重臣所操控。其一,赈灾粮银由朝廷分三批下发。当下发第一批时,臣按王上的旨意,让红英会暗中跟踪和护送,并且也给沿途的绿林好汉一个提醒。但银粮出京后,却在新阳镇上停留了两日,把银粮分成五批,隔日发出。红英会人手不足,只好各派一人跟着第一批和第五批,另外派人在去凉州的必经之路上的几个主要关要处守着,以备随时监察和接应。但是,只有第一批银粮送到了凉州,其余四批并没有按计划走那条最短的路线,不知所终了。”
“哦?第五批呢?”
“王上,第五批离开新阳镇后,走了一条很迂回的路线,在岳州境内的一个小山沟里和一队官军汇合了,银粮便转交给了那队官军。但红英会的人不慎露了行迹,反被追捕,差点丢了性命,也失去了那批银粮的踪迹。而留在凉州守候的兄弟一直都没有看到后来的几批银粮。”
“那时,苏卿为何不报?”司马浩云盯着苏彦。
“王上,臣不确定此事的幕后操弄之人究竟是谁,臣计划查到线索之后再一并上报。后来,朝廷的第二批赈灾银粮也下发了。臣令红英会,此次务必派人手跟踪每一小批的银粮的去向。另外,也要核查之前的银粮的去向。”苏彦又停了下来,似乎在思索如何说明接下来的事情。
司马浩云没有催促,静静地等他说下去。要知道,暗中追踪运送赈灾银粮的车队绝非易事,每一队都是由官军护送的,何况,这些车队很有可能另有所图。
“第二批的情况与之前又有所不同。第二批银粮出京之后走的是水路,沿途各州都派官兵护送,到青州后上岸,改走陆路。在青州用了五日才把所有的船货卸下。在此期间,赈灾粮分批发出,以五车为一批,陆陆续续,共发了八次,因为青州还支援了十车救灾物资,与赈灾粮一起,分为几批发出。红英会这一次留了心,每批都派了两人跟踪,还派人装作赶车的车夫,混进车队里,沿途在过夜之处留下印记,以备后面的兄弟跟进。但是,真正送到凉州的只有五车粮和五车物资,其余的都不知踪影,而跟着的红英会兄弟也没有了踪影。”苏彦沉痛地说道,“臣等认为,他们大概已在途中被害了。包括其他那些民夫,至今也没有一个回去的,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司马浩云说道:“那时,苏卿就该上报孤王了!”
苏彦说道:“王上,臣也考虑过是否就此上报,但是,臣手上没有实据,也无人证,臣不能无凭无据,王上也无法凭此定案。臣以为,这么大的运转力,绝不可能一人而为之。臣必须要找到突破点,找到真正的幕后之人。”
“所以,你就等第三次的赈灾粮?”
“是的,王上。臣知道还有第三次,所以决心要在这一次找到真相。”
“孤王这两个月收到的都是凉州灾情已然控制的捷报。”司马浩云冷笑道,“而凤卿和苏卿也没有给孤王其他报告。孤王还准备在上元佳节擢升那些赈灾有功的大臣。”
苏彦连忙跪在地上,说道:“请王上恕罪!臣此前也以为阅风楼会有所察觉,必然会报与王上,而臣不便从中插手,加上臣手中并无实据或人证。后来,臣发现阅风楼并没有向王上禀报,臣担心,凤翎可能已被蒙蔽于此事之外。因此,臣不敢轻举妄动,若无十分把握,臣不敢向王上妄报。”
“那么,如今你已拿到实据了?”
“是的,王上,臣不仅有真凭实据,臣还有人证。”
“很好,起来吧,说下去。”
“是,王上。臣针对第三次赈灾粮,派出了红英会的所有追踪高手,并且,臣也得到了一些江湖朋友的帮助。臣已查明,那些消失了的赈灾银粮,除了少数被凉州牧扣在手上,以及凉州官衙中的贪官截留了部分之外,大部分都已被分散藏于凉州周边的深山里,还有官兵把守。”
“什么?”司马浩云大吃一惊,这是什么意思?
“据红英会的调查,守卫的官兵并不知道所藏之粮的用途和来源,只是听命行事。”
“那么,守兵隶属何处?”司马浩云脸都黑了。
苏彦的脸色也是铁青的:“回王上,那些守兵隶属宁州。”
司马浩云严肃地盯着苏彦,半晌,慢慢说道:“苏彦,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私调兵马,跨州行事,这种举措,往往是意味着要起兵谋逆的准备。
“王上,臣知道。臣于前日收到急报时,臣也不敢相信!事关重大,臣请王上下旨,让臣亲自去查实!”
司马浩云有点惊讶地看着苏彦,他没有想到苏彦竟然在这种时候请求出京查探。同时,他又觉得很欣慰,因为这至少说明两件事:一、在苏彦的心中,素儿不是他唯一关心的人,还有楚国的百姓;二、苏彦很关心司马浩云的江山稳固。当然,还有一件事,苏彦相信司马浩云能好好保护素素。
司马浩云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苏彦,你一个人去恐怕也是不够的。”
“王上,臣已与几位江湖好友说好了,他们会助臣一臂之力的。”事情紧急,苏彦昨日主动去找白长老等人商议,因为他相信,若虚谷不会坐视不理的。
“好,苏彦听旨。”
“臣在。”苏彦马上跪下。
“孤王命你为凉州特使,查办一切与凉州灾情相关的事务。孤王赐你金牌一面,见金牌如见孤王,可调遣凉州军以应不时之需,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臣谨遵王命!”
“另外,孤王命上官天宏为苏卿的副特使,再调十名大内侍卫为尔等护卫,协助行事。”
“是,臣谢主隆恩!”
“滋事体大,务必小心行事。”
“是,王上,臣明白。”苏彦说道,“王上,臣以为,宁州军必不敢单独行事,朝中定有人与之勾结,互通消息。此次赈灾的官员之中,说不定就有其同伙,否则,不可能会瞒天过海,把那么多赈灾钱粮转移他处而不会引起同行者的怀疑。”
司马浩云点点头,脸色沉重,因为他想到的更多。
“主上,臣还有事禀报。”
“说吧。”
“王上,臣以为,最近在京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也许都与凉州之事有关联。京中的事件,看似毫无头绪,也许,正是要我等迷于其中,而忽略了在凉州所策划的阴谋。”
“嗯,有道理。”
“臣以为,若逆臣真的胆大包天竟敢谋逆,起事之日必定会选在王上册封王后之日。彼时举国欢庆,京城也难免会有疏于防范之处。而京中逆臣与之里应外合,我等必然会措手不及。”
“如果,他们策动凉州灾民闹事,然后再以镇压为名而出兵,正可迷惑周边州府。”司马浩云慢慢说道。
“正是如此。如今凉州灾民已群情激愤,聚众于山林中闹事者不在少数,等到一定时候,有心之人煽动之下,必然会闹出大事。”
“官军镇压闹事之民不难,但必然会造成很多无辜百姓因此而丧生,家破人亡,到那时,即便闹事者被镇压下去了,民怨却是无法镇压下去的,民心背离,孤王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若此时出现一位‘明君’,那么,孤王的朝廷便岌岌可危了。”司马浩云冷静地说道,“这个计划不错,只不过,他们是选择早已潜回京城手无寸铁的慎王,还是远在宁州手握重兵的沐王呢?”
“王上,臣以为,慎王与沐王未必是互相勾连的,也许,他们也只是被利用的棋子。”
“你要说慎王是棋子,孤王不反对。但是,沐王是不可能甘愿做棋子的。”
“但若慎王先一步得到朝中重臣所拥护,沐王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顺势起兵了。到那时,楚国必定大乱。”
“也许,那也是计划中的一步呢?沐王不可能顶着谋逆之名而起兵,否则,即便他夺了孤王的江山,也名不正言不顺。但若以‘清君侧’为名而出兵,那么,孤王必然感激他救黎民于水火而‘让贤’了。”司马浩云淡淡道。
苏彦心中一懔,对啊,这是个好办法,到那时,司马浩云就不得不退位“让贤”了。
司马浩云忽然心中一动,问:“对了,他们要煽动灾民闹事,必然会编造一些传言,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苏彦脸有难色,迟疑了一会,说道:“都是不太好听的话,王上还是不要听的好,没的生气影响龙体。”
司马浩云摆摆手:“说吧。”
苏彦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传言,王上宠信奸佞之臣,整日与宠妃饮酒作乐,不问朝政,不顾民生,对于凉州的灾情不闻不问,至灾民百姓于不顾,诸如此类的废话。”
司马浩云淡淡一笑:“怎么不编点有新意的?真无趣。宠妃必然是阎氏了,那么,奸佞之臣又是谁?”
苏彦只好苦笑:“其中就有凤翎与臣。”
司马浩云不禁哈哈大笑:“说得好,若没有你们,那就太假了。”
苏彦有点哭笑不得,这位大哥的意思似乎也认为他们是“佞臣”?
“好吧,既是如此,孤王就派出尔等‘奸佞之臣’到凉州好好会一会他们。”
“王上准备派出凤翎?”苏彦有点吃惊。首先,他和凤翎两人在如今这种形势下,不适合同时离京;其次,凤子乔如今还不确定是否与凉州事件有关联,派出凤翎实在有点冒险。
“孤王准备派出凤翎为钦差大臣,去凉州安抚民众,并且对凉州上下官员进行赈灾嘉奖。”司马浩云微笑道。
“王上,若凤翎与臣都离京,恐怕……”
司马浩云摆摆手:“无妨。你和天宏明日立刻起程,莫要惊动他人,尽快赶到凉州。凤翎会晚些时候出发,孤王希望他上元节后便起程。当然,孤王还要与凤翎详细商讨一下。对了,你知道如何与凤翎联络的吧?”
“是,王上,臣知道阅风楼的方法。另外,臣也会随时把消息发回京城。臣会派人送到泰安堂,吴乐每日都到泰安堂取件。若需呈与王上,吴乐会直接交给元总管的。吴乐也负责在京中传信之责,若王上有吩咐,请交与吴乐。”
“好。”
“王上,臣离京之后,京里的一切,王上要多费心了!”
司马浩云明白他的意思,点点头,说道:“苏卿,你与天宏要多加小心。因为,孤王不会给你们‘明旨’的。”
苏彦淡淡一笑:“臣明白,请王上放心!臣等一定不会有负圣望。”
“另外,孤王将传信与镇南大将军凤晓,让他安排人手到凉州交界处,随时支援你们。你到了凉州之后,务必先与永州军取得联系。”
“是,王上,臣明白了。”
司马浩云是要永州军为苏彦的坚强后盾,但是,镇守永州的是凤晓,他会听谁的命令?苏彦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