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眼里的老子>我眼里的老子之二十七、之二十八

我眼里的老子之二十七、之二十八

作品名称:我眼里的老子      作者:沧海云帆      发布时间:2021-12-17 23:36:24      字数:5149

  我眼里的老子之二十七
  
  境界真不是一个随便说说就可以提升的词儿,它从低到高有多个层次,想提升境界,你需要下真功夫,有真性情,还需要有真悟性,如此这般,天长日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可以进入化境,也即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譬如文字高手就可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李聃老人家,你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五善”的作为,就是一种“止于至善”的境界吧?我使劲想,也想不出再有出其右之情形了。“善行无辙迹”,就我们所见,即使高明的驾驭者,也难做到车马舟船驶过无痕呀,“车辚辚,马萧萧”,它总是或少或多,或重或轻,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吧?即使飞檐走壁的人,只要走动,总也会留下痕迹的。可是你老仙却说善于行走就不会留下车辙和痕迹,这神功要到哪里去寻呢?
  接着你又说“善言无瑕谪”,会说话就不会留下话把儿。诚然,讲话是需要艺术的,会说话的人,就会切中肯綮,周全自如,句句走心,让你舒服透顶,点头称是,叹服不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巧舌如簧,也难做到八面玲珑呀,想无懈可击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呢。我这样一说,你老仙肯定认为我是在强词夺理,会认为我的认知境界不高,你也许会不屑地瞥我一眼,然后在心中说,凡俗小子,老夫不屑与你辩驳,然后头也不回,飘然而去。我也只能隔空望着你的背影,渗出满背的汗水,然后不无自责地叹息道:少废话,还是好好修炼吧!
  紧接着你又说道:“善数不用筹策。”善于计算不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这“筹策”一词的含义,为计算的器具。我知道的用于算数的最早的工具就是算盘,不知道李耳老仙所在的春秋时期用的是什么器具?李耳老仙说,善于计算的人,人家是不需要工具的。我小时候,看过史丰收的速算法,的确比较佩服。那时候还没有计算机,史丰收的速算法就是用手指充当计算工具,成千上万的数字,掐指一算,速度比用算盘要快许多。可他毕竟还是用了自身先天的工具,这和李耳老仙所说的“善算不用筹策”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这里的“关楗”是拴销的意思。李耳老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关闭门窗不用栓销也无法打开它。这又是高手中的高手,如我辈的凡夫俗子,都想着弄一个栓销牢靠的门窗,小贼才不至于轻易入室行盗,才可以心里踏实,哪里敢奢望“无关楗而不可开”的效果呢?老聃先生,你这么一句话,会让我们望门兴叹,怎么才可以不要门栓,把门闭上别人开不开呢?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绳约”者,绳索也。李耳老人家继续说,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却不能解开它。我想不出不用绳索该如何捆绑,除非会魔法,可是你用了绳索来捆扎,那就是凡俗之人的行为做派了,那还成称得上“善结”呢?
  到了这里我就更加地莫名其妙了。如何才能达到李耳老仙所谓的“五善”境界呢?如果时空能够逆行倒流,我是真的想去找他好好请教请教呢。此时此刻,也许李耳老人家在天庭的仙界正为我的不开窍而生气吧?他也许看到我苦思冥想而不得的可怜样,会告诉我谜底。他会捋一捋既长且白的胡子,然后对我说,傻小子,干吗非在低层次上徘徊思考呢?最好的行就是不行,最好的言就是不言,最好的算就是不算,最好的闭就是不闭,最好的结,就是不结。所谓的筹策、关楗、绳约等等,这些都是人为的工具,用来限制人群,束缚人心,越是想利用它们,争端就越多,诈伪就越甚呀,所以善言、善行、善结的人不去用它。凡事都要顺遂自然,恰到好处,做成事却不留下人为干预的痕迹才算高明呀。听到这里,我一定会朝着李耳老人家深深作揖鞠躬,以示恍然大悟。原来,您老人家还是通过上面的五个事例,来论证阐明你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道理呀。
  那么,什么人有老聃说的“五善”的本事呢?贤德的人——圣人。老子紧接着上面的“五善”话语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句话里的“袭明”是遵循道的规律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解释为:故而圣人总是善于救助人,因此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拯救物,因此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叫循道而为。当然这圣人和梁山好汉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打抱不平的救人方式不同,圣人是用顺应自然的道的理念来救人救物的。这也许和我们所说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吻合,用走心的方式方法,引导人、感化人、帮助人。
  上面老聃讲述了圣人善于救人、善于救物的修为,他们是善于做人的人,所以他们就有师表作用。老人家于是接着阐述道:“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专家学者们可以说是又有了分歧,或者叫花开数朵。有的人把“善人者”解释为善人,也就是好人,把“不善人”解释为坏人。这种解释,孤陋寡闻的我凭一孔之见,觉得似乎与老聃老人家前面的阐述有悖,如此这般,也就成了圣人既是好人,其他人皆是坏人了。愚以为,此处“善人者”即依道而行的人,可解释为善于做人的人,“不善人者”离道之人,可解释为不善于做人的人。关于这句话里的“资”字,有的人理解为资本、财富,有的人理解为借鉴,我结合上下文揣摩了半天,感觉还是作为“资助”解释更合适。因此,按照鄙人的理解,这句话就可以解释为:所以善于做人的人,是不善于做人的人的老师;不善于做人的人,是善于做人的人资助的对象。你看看,这样是不是就把圣人的师表作用显示出来了?我这样想,也只能自圆其说,也不一定就符合李耳老仙的原意,如属胡言乱语之列,也万望在仙界的李耳老人家及方家大神们海涵。
  老子上面强调了“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可是有的人会耍小聪明,不以为然,他老人家早预料到了,故而接着警告道:“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喜爱他的资助对象,虽然貌似聪明,实乃大糊涂虫,这就是既关键又玄妙的道理。这里李耳老人家强调了“师”和“资”应取的态度,作为被资助者要尊重师者,也就是“贵其师”,师者要喜爱被资助者,也就是“爱其资”,这样才利于社会的和谐团结,社会才能进步,这就叫抓住了“要妙”之处。果真能如此,那李耳老人家所在的春秋社会,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理不爽,务必谨记!
  
  我眼里的老子之二十八
  
  时令已是中秋,两天阴雨,让天气比此前凉爽了许多。我从容地坐下来,又开始做自我感觉最快乐的事情——和李耳老人家神交。我再次通过他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论述,来体会老人家退让不争、处下归真的思想。当然,李耳老仙是说的为人处世法则,更准确地说,他是论述的“圣人”为政治国的思想原则。当然,这个原则如果放在做学问上,是万万使不得的。你千万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也不能“知其荣,守其辱”,在治学上必须是雄雌分明、白黑分明、荣辱分明,观点明确,毫厘不爽,决不能装糊涂,处无为呀。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里的“知”是知道、了解、明白。“守”是坚守、固守。“雄”是主动、争先、刚劲、强大;“雌”是被动、阴退、趋低柔弱。“溪”是溪涧、溪沟。“常德”是永恒的德行。“离”是偏离、背弃。有道的人在明白了争“雄”是怎么回事后,心甘情愿地去守“雌”,像普天之下的溪水一样顺柔而自然。像溪水一样的至柔,就不会偏离永恒的德行,就重新回到婴儿般本真自然的状态。关于李耳老仙“婴儿”的话题,此处,我倒想多说几句。你看他在他的五千言的著作里,多次提到“婴儿”的状态,那么,具体讲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他老人家给出了答案。“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这段话,我试着用现在的话说给你:德行修养深厚的人,如同初生的婴儿。蜂蝎、毒蛇不螫咬他,猛兽、恶鸟不扑抓他。筋骨柔弱但拳头握得结结实实,不懂得两性的交合而小鸡鸡却会自然翘起,先天的精气极为充足;整天哭叫喉咙始终不嘶哑,这是和气淳厚的缘故。这就该是李耳老人家所谓的婴儿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是纯阳天性而自然呀?没有后天的任何影响。这句话的落脚点,我认为是在“不争”上。“不争”才能积蓄精、气、神,避免在无谓的争夺上消耗;“不争”能得到比“争”更多百倍的实际利益;“不争”才能让财富、人才、资源归附;“不争”才符合“道”,符合“常德”——永恒的德行。就会回归到“婴儿”的状态。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白”有的人认为是洁白的意思,我和大多数人认为是清楚、明白的意思,谁都希望自己是个“明白人”;“黑”有的人认为是污黑的意思,我还是和大多数人认为是混沌、糊涂的意思,谁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成“糊涂虫”。“知其白,守其黑”就是有道的人在把一切都从根源上都看得清清楚楚以后,表面上反而呈现一副懵懂昏沉的样子。也就是说这种糊涂是假糊涂。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所谓的“难得糊涂”,它是一种非常高深的生存哲学。
  领导人要懂得装糊涂,这叫“韬晦”,这是极高明的御下手段。你不能什么都那么清楚、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要是太清楚明白了,别人就没法跟着你混了。不是原则的事,你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看到了,装着没有看到才行。你自己显得糊涂,才有下属显才干的机会,也才能真正看清什么人是什么样。这是不是世俗说的“老滑头”呢?见仁见智吧。
  领导要懂得装糊涂,那么一般人就更要懂得装糊涂了。因为你一是不能显得比领导还精明,二是不能显得比别人聪明能干,“枪打出头鸟”,你如果太抢眼,那就有你的好看了,你会给自己惹祸啊!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千万别说出来,也不能表现过头。一味地显摆既显得你没层次,又会给自己招灾惹祸;就算是必要的显露也马上要把功劳转移,别让它集中在自己身上,可以让领导、同事甚至下属分享。你要是留心一下某些单位的总结和一些先进人物的典型发言,就明白了。他们一开始,总是要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级领导的关系支持,自己领导的正确指引,同事的帮助和合作等等。功和过,福和祸,都是随时随地会互相转化的,这一点不可不知啊!
  这样“知白而守黑”,你才能“为天下式”——成为天下的表率。你的“德行”才会“不忒”——纯正起来。“忒”是差错的意思。这样不断地韬光养晦下去,你就能够回归到“无极”的状态。“无极”是比“太极”还要早的状态,因为无极生太极,是无阴也无阳的一个状态,是混沌一体的状态,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是“道”的基本态。“无极”的状态没有一切有形的迹象,但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可以从中产生出来。它是寿命无限、变化无限、功用无限,一切都不可限量的状态。
  李耳老仙,我不想也不懂装糊涂,更做不到“知其白守其黑”,如果我能做到你教导的,我就不会因为太直白,不知道混社会的门道而吃亏了。总之,我倒觉得,如果大家都“知其白守其黑”,装糊涂,老好人甚至老滑头,并且这样的人还要“为天下式”,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了呢。当然,你会为我的无理质疑而大怒,甚至因为我的歪解想踹我两脚。也许你的本意是从要人谦虚来说的,虽然自己对万事万物都明察秋毫,却表现出一无所知的样子,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强加于人,不过于计较他人的缺失,这样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成为天下的表率。我这样一说,你也许可以略微消消气了吧?对我的无知,望赎罪。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荣”除了“宠”的意思,还有“发达兴旺”的意思;“辱”除了受辱的意思,还有平淡、寂寞、低贱的意思。“知其荣,守其辱”就是明白荣辱的世俗规则和道的意义以后,自觉地身处低下——甘于淡泊、甘于寂寞、甘于卑微。
  这样,他才是“为天下谷”,成为这样的谷地,处于低洼之处。不争功名利禄,安贫乐道,形不足而神足,华不足而精足。这样自甘淡泊、自居卑下,就能使自己的“德行”保持充足,回归到自然本初的“朴”的状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器”是器物。“官长”是百官之长,“大制”是道的意思,“割”是分割。“朴”如果分化就成为失去了它的纯真质朴的“器”,圣人把自然纯真当做统帅灵魂的官长,所以道是不能割裂分散的。
  天已经黑了,我坐这里三个多小时基本没有动弹,在反反复复揣摩李耳老人家的每一句话的内涵,总是想从字里行间企图挖掘出本来的涵义,然则何其难也。所以,到这里我也只能草草收兵,一言以蔽之:本章李耳老仙用“三知三守”来主张尚柔、退让的思想原则,认为这样才能不离“常德”,反璞归真,主张用这种朴真治理国家,而不可割裂大道。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