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老子 之二十九
作品名称:我眼里的老子 作者:沧海云帆 发布时间:2021-12-20 21:11:15 字数:3039
我眼里的老子之二十九
世事真是奇怪,有时费尽了心思去做的事,却往往没有好的结果,而没有花费功夫上心而为的事,却结出了喜人的果实。正如一句俗语所云:“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对花看似殷勤的举动,往往因为着急而拔苗助长,或者水肥施之过多,反倒使上心的花儿不能随其天性而生长。对柳看是散漫的行为,却因暗随了柳的天性而使柳能够顺遂其天性而生长。从这里可以知晓,物各有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其欲“有为”而逆其天,不若“无为”而顺其性。庸常事如此,那么为政治国是否与之同理呢?我们还是要到李聃老仙那里讨教一番吧。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一,有的人把它翻译为:想取得天下而驾驭它,我知道那是办不到的。其二,有的人翻译为:想治理天下并取得成功,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其三,还有的人理解为:卿相想夺取天下而自为君王,我看这件事是做不得的。对于这几种理解,我们且不说谁对谁错,就以历史事实加以验证,先说第一种,从历史上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许多朝代,取得天下并且能够很好驾驭坐稳天下的,不乏其人。所以说取得天下并驾驭它,不是办不到,而是完全可以办到,就看你如何去办了。再说第二种,且从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看,光武中兴、康乾盛世等那么多“盛世”和“中兴”,你能说想治理国家并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吗?完全可能,就看你如何治理了。那么第三种呢?就是宫廷政变,臣子篡位呗,这个古今中外都有,并且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别说卿相,就是农民起义都可以推翻以往的政权,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从这一点说,好像这种卿相夺权做不得的说法似乎也站不住脚呢。
既然这些说法都不可取,那么,这句话还有新的说法吗?当然有。“将欲取天下而为之”的“取”字,在这里不能理解为“取得”,而是“治理”的意思。“而为之”的“为”,不能理解为“有所作为”,而是一种主动干预或强制的手段。那么,上面的整句话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这句话,大家仍然是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天下”一词,几乎没有悬念。而有的人把“神器”理解为崇高的大容器;把“不可为”理解为不能使用暴力;把“不可执”理解为不可争夺。窃以为,“神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神圣的或者高贵的事物。“不可为”可以理解为不可勉强作为。“不可执”可以理解为不可强力把控。那么,这句话是否可以解释为:天下是神圣的,不能够勉强作为,更不能强力把控。“不可为”不是不能有所作为,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可执”是说施政不能靠暴力控制,否则,将会适得其反。“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把握得住细节和火候。中国历朝历代,只要懂得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朝代和政权,都能够长治久安;否则,以暴政统治天下者,最后政息朝亡。唐太宗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登基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为李氏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牢固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更是把立党的宗旨定义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所以才保证了长期平稳执政,且保持综合国力在全世界快速稳步提升。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两句话,是接上句而来,也很好理解。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民众的意志而勉强作为就会招致失败,强力控制和统治就会失去天下。因此,圣明的君王不妄为妄作,所以不会招致失败,不强力统治,所以不会失去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失民心者当然就会失天下。因为你不顺应民心民意,人民就不会拥护你,也会因为民不聊生而揭竿而起推翻你。君王治国如此,一区一地,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也莫不如此啊。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这句话,也是李耳老夫子最有文采的话。你看他用了诸如排比、比喻、枚举、描摹等多种修辞手法,力争把枯燥的理论用语写得生动活泼。本人在读马克思所写的哲学著作时,也有这种体会,用语颇具文采,让人读而不厌。也有的人说,“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这是老子用的道德功“吐纳术”的一组术语。它是论证人体气血之间的关系的。“或行或随”,是强调以意导气,气血相随,根据气血运行的具体环节施加意念。“或嘘或吹”:嘘,缓慢吐气用以温血;吹,快速吐气用以降温。“或强或羸”:气与血具有相互推动作用。强是武火,羸是文火,以气运血,有时要强,有时要弱,始终小心谨慎,把握火候,灵活运用。“或载或隳”:隳,《老子》通行本作“隳”,或作“堕”,“隳”和“载”不合对,“堕”则不合韵,“隳”“堕”疑为“坠”之误。血能载气,也能衰气。血之与气,具有濡养、运载的作用,血盛则气畅,血脱则气无以附,可导致气脱、阳亡。无论怎么讲,李耳老仙都是用生动形象的用语说明了事物特征的多样性。但是,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就又显示出了较大差别了。“或行或随”有人解释为“有前行有后随”,有人解释为“有的积极有的悠闲”,有人解释为“有的站着走有的爬着走”。我倒觉得“有的前行有的后随”的解释比较合适一些。“或嘘或吹”有人解释为“有轻嘘有急吹”,有人解释为“有的热情有的冷淡”,有人解释为“有的体温高有的体温低”。我倒觉得“有轻嘘有急吹”比较合适一些。“或强或羸”,唯有这一句,大家的解释基本是一致的,即为“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或载或隳”有的人解释为“有的安居有的危殆”,有的人解释为“有的本分有的危险”,有的人解释为“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水里游”,有的人解释为“有聚合就有散解”,有的人解释为“有的自爱有的自弃”。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有褒有贬”的解释。那么这句话总起来说,是否可解释为“世间万物有先有后,有缓有急,有强有弱,有好有坏”呢?有待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吧。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句话需要把握“甚”“奢”“泰”三个词的内涵。“甚”者,过分也,也有人作为“严苛”一说。不道的统治者实行极端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对人民极尽掠夺、压迫之能事,是欺人太甚。圣人去甚,是心怀仁德。“奢”者,奢侈也,也有人作为“争胜”一说。不道的统治者,最大限度地剥削人民来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生活,是醉生梦死。圣人去奢,是心怀俭德。
“泰”者,极端也,也有人作为“骄纵”一说。不道的统治者骄横恣肆,惟我独尊,是无视人民。圣人去泰,是心怀谦下之德。所以,“去甚,去奢,去泰”,是圣人之治。
这里,我就不再是剑走偏锋了,还是从众一把为好。我且把这句话解释为:因此,圣人远离过分、奢侈和极端。
一言以蔽之:此章可以看作李耳老仙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己有。前边的章节已经强调过。事实上,李耳老仙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