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南向北归>24、出租

24、出租

作品名称:南向北归      作者:尔玛天空      发布时间:2021-11-27 21:20:30      字数:4895

  父亲再次离开故乡的目标明确,一心只为钱。但是我相信,为我结婚筹钱只是父亲的借口,根本的原因在于父亲那颗漂泊躁动的心以及对外面世界永远的渴望。当然也可以看作是父亲对付母亲的手段,证明父亲已经真正成熟。毕竟快五十岁了,从不惑到知天命,对人生有了许多感悟,开始真正认识理解了这个世界。在乡亲们的眼里,父亲值得羡慕,十多岁去当兵,30年来走遍大江南北,两个儿子,每月有固定工资,谁拥有这样一生都应当知足。可是父亲却不同,快五十岁了却决定再次外出,乡亲们无法理解,总是调侃父亲:
  “有钱人就是狠,越有越想有。你这样好过,还要去找钱,让我们还过不过哦!”
  “有啥钱?有就不去了,没钱用才去找嘛。”父亲笑着说:“你们是有钱不露白,我们是外面崩面子家里搅浆子,随时操不转,常常是磨子压着手。”
  “饿鬼叫饱鬼也叫。算算你一家,四个人有三个都拿工资,几家收入都抵不过,还没钱用啊!”
  “多有多打发少有少安排。现在钱不值钱,八方都要钱,不够用不够用!”
  “也是哦,钱是越来越难找却越来越好用。上趟街手一散,几十元就没了。”
  “就是嘛,还不晓得以后会咋样,趁着年轻跑得跳得,多找几个是正经。等到动不得走不得,才好安心过日子。”
  “有见识的人就是想得远。毛主席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这是在想几十年后的事哦。”大家也就围绕着钱和未来发展,说得天花乱坠,对父亲挣钱的劲头钦佩不已。
  现在回想起来,可以清楚的发现一种内在精神一直在家族中流传。爷爷当年想也不想,就跟着队伍出发离开故乡,走向不知道的远方。父亲从学校回家务农,一门心思要离乡当兵。民师下放后,我不愿意回村也不想去汽修厂,一心要外出闯荡。这种拼搏抗争自我加压的生活,沿着一家三代传承流转,直到地震后,在我身上集中爆发出来,支撑我战胜各种苦难重建新的人生。
  父亲的驾照和经历含金量很高,先是轻轻松松在石泉谋到一个部门开车,工资一个月一百二。可是刚干了不到半年,父亲辞职不干了,抱怨说:“单位小规矩多,把我当没见过世面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不如厂里自在安逸。一个月一百多,又不是美元,受他那个气,不干了!”
  “端人碗服人管。又不是在家里该听的还得听。你是去挣钱,又不是去争气。管他那么多,挣钱是根本。其他的有你啥事,闲事不管走路伸展。”母亲劝父亲。
  “是这个道理。就是看不惯,我又不是吃不起饭,就图个快活,我才不管他。”父亲不听母亲那一套:“又不是非在他锅里舀饭吃,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了金钢钻还怕揽不到瓷器活。外头的名堂你不懂。”
  母亲笑着,不同父亲争执,随了他的意。父亲在家休息了没几天,又一次离开石家沟,走得更远,去了涪城。在战友的帮助下,开起了出租。三个月后父亲回家来,交给母亲一大卷钱,说老板一个月开的工资上千元,惊得母亲半天缓不过神。父亲刚从厂里回到家,把年久失修的几间吊脚楼,重新换柱子、椽子,新装了厢板,几个木匠辛辛苦苦干了两个月,才花费不到两千元。地主院子远房二爷梁崇廉,新修了三间房,据说也只用了一两千,就建成了石家沟最漂亮的吊脚楼。(相关故事详见咪咕•阅读《左邻右舍》)母亲万万想不到,父亲开一个月车,就可以挣上千块,一年就成了万元户,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的价值,语言行为也就温柔和顺起来。
  事实上,父亲原本也不敢期望拿多高的工资,要知道自己在厂里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一百多。但三个月出租跑下来,父亲算得清清楚楚,一个月最少也不会低于五千块,除去工资、加油和维修费,得大头的还是车老板。老板儿无事可干,早上睡到自然醒,街上选家肥肠米粉店,吃过早饭就在街上闲走。午饭一般要喝二两,下午就约人打麻将。傍晚六点,驾驶员准时定点给他交钱。父亲每天数着白花花的钞票,自己一千块也就拿得心安理得。开出租真是一门好生意,只可惜没七八万本钱买顶子,要不然自己弄一辆车更划算。
  在巨额的金钱面前,母亲开始认识到自己错了,心甘情愿地又一次过上了两地分居的日子。偶尔也到涪城去,陪父亲住上几天,忙忙地又回到山上,抱怨说:“他出车去了,还是我一个人。人生地不熟,路也找不到,又不敢到处跑,认不到人,说话的都莫得。还是山上好,人熟地熟,到哪儿都热闹。”少了母亲的说教,父亲一个人,出完车,忙完手中的活,无处消遣,又回到了厂里上班的日子。手边有了大把的钞票,比在厂里更自在,一大帮开出租的朋友,呼来唤去,喝酒打牌,其乐融融。
  
  25、办厂
  
  俗话说到了哪个坡就唱那首歌。父亲外出打工,原本只为多挣几个钱,哪知道事情的发展却由不得自己,开着开着就把自己开成了专业的出租人,天天想的都是如何选择出车线路,如何增加收入。开出租车是人休息车不休息,一辆车两位师傅,白班夜班轮着跑。白班生意好,一天至少也有两三佰元收入,线路跑对了,也有可能上五百。夜班收入要少得多,生意一般在上半夜,到下半夜基本是在一些特殊的点位守客,常常也就百来块钱,经验丰富的可以拉到两百多。如果运气好,遇着一个长途,跑一趟也就把一晚上的钱挣了。
  虽说父亲四十多岁工作了大半辈子,实际上人很单纯,没有花花肠子。从进入部队开始,就响应领袖号召,听从单位安排,干一行爱一行,做一样钻一样,是颗真正的镙丝钉。父亲开上出租,跑着跑着就把工作当作了事业,一门心思研究线路研究客人研究季节天气,就跑出了门道,白班是白班的线路,夜班有夜班的轨道。三个月试用期间,就以老板对收入满不满意为目标,每天力争自己交的钱比别人多出几十元,顺利地与老板签了约。后来就与同行比,力争收入在中等偏上,无论如何保证一天收入不低于五百元。父亲一接上车,就给自己一天的工作定目标。如果是接白班,夜班的师傅只交一百,他就决定一天无论如何不少于四百。如果接的是夜班,白班师傅交了三百,他就定两百。老板后来就将一天的收入定了个基数,超出部分让师傅按比例分成,刺激师傅们多拉快跑。和父亲搭档的师傅也是个争强好胜的狠角色,憋着劲儿同父亲比赛。两人上交的钱总是不断上涨,工资虽然节节攀升,老板儿却在旁边掩着嘴偷偷的笑。
  白花花的钞票经自己的手,不停的交给老板,父亲羡慕得不得了。觉得拥有一两台车,一年收入几大万,就像家里开了座金矿,让生活充满无限的可能。父亲就想着自己能不能有一天也能当老板,啥事不干天天坐着收钞票。如果真有那一天,父亲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像现在的老板,无事可干打麻将,一定要做点一辈子想做又没做的事情。父亲从当兵到返乡的二十多年,天天同汽车打交道,对汽车每一颗零件都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父亲天天想着谋划着,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工作,实现梦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买一台车,搞一辆出租车顶子,需要七八万。自己一年下来虽然要挣一万多,但要积累够买车买顶子的钱,自己就老了。又不愿意赊钱贷账,只得谋划一次叹息一次。不停地动着脑筋,父亲发现车子越来越多,车辆维修的业务越来越好;而且好多修理厂的技术员儿都是半路出家,技术不好,态度恶劣,收费偏贵,这是值得探索开发的好生意。
  父亲在部队虽说是汽车兵,可汽修兵的事也没少做,小修大修都拿得起放得下。人都是逼出来的。在茫茫戈壁,如果自己没点儿能耐,车子在路上抛了锚,解决不了,只能呆在驾驶室里忍冻挨饿,哪里也不敢去。白天,一望无际,了无人烟,闲得人发疯。夜晚,繁星点点,寂廖空旷,四周常常能看到几十双闪烁的狼眼,胆小的会吓得腿肚子抽筋。汽车兵同汽修兵,常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你教我我教你,相互配合支持,才能跑得更远。六十年代的初中生,在部队算是文化人,别人听不懂的课,看不了的图,常常都来找父亲解释,父亲把解放牌汽车的维修手册背得滚瓜烂熟。转业到厂里,父亲的车一般都是自己维修维护,如果遇着大修,也常常不离左右,同维修人员一起,把车子的里里外外,搞得一清二楚。每次去修车,看那些二不挂五的维修工,这里敲敲,那里打打,半天找不到问题,父亲就恨得牙痒痒,真想一脚踢过去。每次同出租车同行谈起维修,大家都异口同声讨伐维修厂。
  “态度鐅,架子大,求他挣钱样!”
  “那倒在其次,关键耽误时间影响收入!”
  “能晚上保养白天照跑,就安逸了!”
  “一般都是小修,不复杂,自己开家厂就方便了!”父亲有感而发。
  “对对,老梁,你不跑车去开厂,我们都到你那里维修保养!”
  “就是就是,保险比开车挣得多。你看这些厂,心好黑哦!”
  每次说到维修保养,大家最后总鼓动父亲承头,建一家汽修厂。说得多了,父亲真的心动起来,每次去修车,也就有意识地用心观察。大多汽修厂使用的都是简单的工具,很容易购买。没有一家维修厂像部队和兵工厂,拥有拆胎机、平衡机、四轮定位仪、举升机等现代化的维修设备,大都用手工机械。生意好的维修厂,主要是拥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修理工,能快速认定问题,及时处理好维修好。
  “开厂不复杂。”父亲找到涪城的几个同自己一样,退养在家,无事可干的战友,劝说他们一起办厂创业:“设备工具不复杂,用不着学部队学公家。有钱就买大设备,无钱就想土办法。无举升机,就挖地沟,立根桩子挂个滑轮,一样能干活。”
  “搞了几十年,都是内行,技术设备不用讲,关键是钱,钱从哪来?”
  “大家凑点嘛,积少成多!”
  “再简单,也要上万块。还要配件,又是钱。哪拿得出来这么多哦!”
  “还要找场地,租房子。”
  “可以找郊区的空学校废厂房,价钱便宜。”
  “办不办手续?办手续麻烦得很!”
  “办啥手续哦。好多修理厂都没得手续,莫人管。”
  “莫手续,有人装怪,天天查你,啷个办?”
  几个战友在一起喝了几台酒,说得天花乱坠,仍然只当成闲话,没有人真正下决心。事情总是这样,没人带头行动,大家就只当作思路想法,天天在脑袋里美化修饰,就是落不了地。父亲喜欢城里热闹有朝气,生活自在方便,不愿再回到山上去过那种天天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盘算着几亩地几头猪的日子。父亲铁了心决定自己干。父亲估算着,买设备、租厂房投资不大;配件可以同汽配门市商量,要用才去拿,收了钱再结账,不用压资金;最重要的是找几个牢靠的修理工,不但要技术好,关键是肯吃苦,几个战友都不错,但不清楚给多少钱一个月较合适。父亲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从此在开出租的同时,留心起周边的空屋厂房;修车时就有意打听着货源价格,技工待遇;通过战友,找到了部队时的几个转业后分到公社农机厂,拿着几十元一个月工资的汽修兵,听父亲说,请他们来,一个月工资上千元,都很积极。
  谋划了两年,八九年八一建军节,父亲投资的修理厂终于开业。因为是一帮退伍军人干的事,就叫老兵汽修厂。场地租用的是城郊乡一所废弃小学,占地十多亩。父亲拿出三万元,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两位战友各出一万,各占百分之二十股份。懂技术的一共五个人,三位老板再加两个汽修兵战友。两位汽修兵各带来两个学徒,共计九个人。父亲负责分工派活,对外联络。母亲也被动员来专门负责煮饭服务,整个厂里算来刚好十个人。后来父亲很得意,说办厂成功是天意,你看技术人员是九个,这叫九九长寿,全厂共有十个人,就叫十全十美。这样子,生意做不好都难!开业当天,40多辆出租车,齐刷刷到场祝贺,场面壮观,影响巨大。当天就接了三辆维修车辆,开门大吉。
  父亲的判断异常正确,汽修厂因为技术过硬,服务快捷,收费合理,口碑逐渐树立起来。先是出租车到这里维修,后来四周其他的车辆也开始过来。到了九零年的六月,越来越多的顾客上门,只好扩大规模,又请了几位师傅。父亲成了老板,一位每月领着国家工资的私营业主。
  用爷爷的话说:“你爸是吃家饭屙野屎,拿着共产党的钱,啥事不做,一心只往自己包里挣钱。政策好啊!政府家大业大,是以往的地主老财早就撵了他!”
  父亲的说法却不同:“我是为国家做贡献!献了青春献子孙,钱少不够用自己想办法,不给政府找麻烦!”
  确实如此,父亲为了汽修厂,整天忙碌杂乱,跑前跑后,忙得脚不粘地。母亲却有别的看法,常常感慨:“你爸年轻时,尽干瞎事,如果把稳做实,不去乱整,学同时进厂的老工人,表现好评个劳模或先进,弄个农转非,一家人转了户口,你们两兄弟都有着落,哪用得着这样子操心挣钱。虽说政策好,挣了不少钱,可人受累啊!你不晓得,三万块是好大的阵仗,担了好多心害了好多怕!现在想起,气都还出不匀。”我无话可说,但也觉得有意思,寒假暑假也常常到厂里去,这儿看看那儿雀雀,充满新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