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侗族的铜鼓、芦笙、歌舞
作品名称:龙凤隐 作者:远星汉 发布时间:2021-08-30 10:12:45 字数:3714
高台上想起了一阵锣鼓声,看样子比赛就要开始了。这时高台上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开始说“开台话”,他说:“双江父老乡亲们,侗族兄弟姐妹们,其他各族稀客们,大家好!为了使我们的‘苦酒节’过得更欢乐,更有意思,我们双江与溪口两个侗族市镇举行‘嘎老’比赛。‘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让我们尽情的唱吧!”
接着走上一位年轻姑娘报节目:“第一支歌,由双方嘎老队演唱《迎客歌》和《赞鼓楼》。”
这是两首主客两队互相赞颂对方的礼节歌曲,由主客双方歌队演唱。主人一方的《迎客歌》唱完后,客队要接着唱《赞鼓楼》,以表示对主人一方的赞颂。也可以双方交替进行,现在演唱开始了。
牛腿琴的琴声响起,双方男队里面的十位歌手有八位都拿着一把琵琶,可以边弹边唱,另外两人吹笛子。女队的十位歌手一边唱一边富有节奏地拍着手板,一开始气氛就显得热烈。
由于这是开头的礼节歌曲,韵律比较平稳,但气氛特别热烈,歌声掌声琴声笛声同时响起,整个鼓楼大厅沉浸在友谊的欢聚之中。
歌声琴声笛声一时停了下来,变成了两队队员的热烈拥抱。开头的礼节歌曲结束了,报节目的姑娘又在台上报节目:“第二支歌,《心中念郎》,由溪口嘎老队演唱。”处于礼节,把溪口队放在了前面。
悠扬的笛声仿佛从天外传来,越来越近,忽而又仿佛由近处传向远方,这样忽远忽近,一波又一波地几番回环。随着笛声的起伏,女队的歌声唱起,“呜啦~~啦~~哩勒~~,唻啦唻啦唻~~~~喂呜喂呜喂~~~~喂,嗨唻啦啦~~~~嗨啦啦啦嗨~~~~”开始那那歌声比较平稳,仿佛有姑娘在到处找寻心爱的情人,那歌声逐渐升高,最后那声音升高到仿佛在半天云霄:“呜啦~~啦~~哩勒~~,唻啦唻啦唻~~~~喂呜喂呜喂~~~~喂,嗨唻啦啦 ~~~~嗨啦啦啦嗨~~~~”
环儿和三妹子都笑起来,这歌声虽然无比的优美,但是我们别说是一句歌词,就是一个字也听不懂,满口的“唔哩哇啦呜哩哇啦”的。这时坐在一起的侗族姑娘说话了:
“这歌词的意思是,一位侗族姑娘跟她心爱的情侣很久没有见面了。这一天,姑娘实在等急了,就独自来到他们经常约会的地方。她等呀等,可心爱的郎君就是不见踪影,于是她开始不停地呼唤、呼唤……开始声音不太高,可她的心里越来越激动,呼唤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最后那声音就像从云端里传来一般,那声音从大地上,从山谷间,从高高的山巅,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萦绕在姑娘的耳际……”
“侗族妹妹,你能说出那歌词吗?”环儿问。
“其实这歌词我们侗族人都明白,因为我们侗族人唱歌用的是我们侗族人的语言,所以你们听不懂。听我用汉话说给你们听听吧:
“亲爱的,我的哥哥,我的郎君,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你快来吧!你快来吧!妹时时刻刻都想着你,妹已经等不及了,哥哥你快来吧!你快来吧!妹在这里等你呢,在我们从前约会的地方等你呢,妹妹已经等不及了,哥哥你快来吧!你快来吧……”
“好感人好感人哟!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们侗族人说话跟我们汉族人没多大差别,可是唱歌我们就听不懂,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侗族人从小都要学会说两种话,一种是侗族话,一种是汉族话。平日里在自己侗寨跟自己侗族人说话都是说侗族话,一旦遇有大的庆典,有兄弟民族参加,我们为了交际方便,一律说汉族话,所以我们跟你们说话全是说汉族话,但是我们唱歌一律用侗族话唱,因为我们用汉族话唱歌唱不好。”
“原来是这样……”大家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报节目的姑娘又说话了:
“第三支歌,《蝉歌》,由双江嘎老队演唱。”
这时双江嘎老队的两位男歌手吹起了草笛。这草笛制作材料为芦苇草、禾杆草或竹子,有一个簧片,开有七个音孔, 为侗族的乐器之一。侗族“草笛歌”就是由草笛伴奏而得名.。此时三位歌手用草笛生动地模仿出蝉鸣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时高时低,时缓时急,声音成一串一串的,那声音要用文字来描述实在太难,只好由我们聪明的看官自己去体验感悟了。
但要懂得这《蝉歌》的歌词倒不难,坐在一起的侗族姑娘是最好的翻译者,就听得她轻声念道:
“走进山间,却听不到鸟儿鸣,只有蝉儿在哭娘亲;蝉儿哭娘亲,好伤心、好伤心;在那秋天的枫树尖,枫树的尖上有蝉儿哭泣,叹我年华已逝,青春又老,得不到情郎疼爱,实在叫我好伤心,好伤心……”
嘎老队的演唱极为生动,侗族姑娘口中轻轻念出的歌词令人忘情,这时候的环儿和三妹子被弄得两头不能兼顾,可把她们急坏了!
接下来演唱的歌曲有《嘎吉哟》、《祖公立寨》、《布谷之歌》、《人与山》、《雁鹅在叹息》、《风雨桥上的恋歌》、《知了歌》、《三月歌》、《小山羊》……歌是一曲接着一曲,每一曲都动听,每一曲都精彩。不知不觉,已经是深更半夜了。
环儿身边的侗族姑娘还在轻轻念着《小山羊》的歌词:
“小山羊呀满山跑,吃饱了青草咩咩叫。碧绿的牧场宽又大,羊儿真不少,羊儿真不少。放羊的娃娃年纪小,吹起木叶呜呜叫。编一支歌儿逗小羊,羊儿蹦蹦跳,羊儿蹦蹦跳……”
关于铜鼓,壮族有这样的传说:古时有个青年到龙潭去放鸭子,眨眼之间人和鸭子都失踪了。他的父亲提刀去找,忽然看见一个青面獠牙的妖怪凶恶地看着他,旁边还站着四五个小妖怪。这时老父亲又看见儿子和鸭子都已经被妖怪弄死,尸体就摆在妖怪的面前,于是老父亲奋力向妖怪扑过去,但那老妖怪动作快,被它跑到了,老父亲愤怒地将小妖怪全部杀死,放火烧了妖怪的房子。老妖怪斗不过老人,就暗暗地从龙潭挖了一个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老人。当水流到床下洞口时, 却被一口铜锅挡住了。老妖怪施毒计也没斗过老人,只得败阵而逃,此后再不敢兴灾作祸了。老人见铜锅可以降妖,便造了很多一样的铜锅,并把自己的身上插上翅膀,到处去铲除邪恶,用铜锅预防灾祸,每到一处,就安放一口铜锅做镇寨之宝。最后所有的铜锅都用完了,可那位老人也不知何处去了。壮家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丘田里找到了他,可他已经不省人事了。这时有人敲响铜锅,人们踏着咚咚的乐声,跳起欢快的舞蹈,呼唤着老人的名字,老人终于醒了过来。后来,人们将铜锅改为铜鼓,用来做跳舞时的乐器使用。
侗族老人讲完了以上的故事,用手指着前面那市镇说道:“这地方就叫‘铜鼓’,那古老的故事据说发生在桂北的龙胜、三江一带,那里是壮族人的居住地,后来这铜鼓传到了侗族人这里,这一带的侗族人最先使用铜鼓,所以侗族人把这里叫着‘铜鼓寨’,后来就干脆叫着‘铜鼓’了。”
前面又有一座风雨桥,现在大家对这风雨桥已经不再陌生了。基叔一行人的马车从外侧的畜生过道上走了过去,前面,一个颇具规模的市镇出现在大家面前。“铜鼓镇到了!大家看,那一群鼓楼,比起双江镇气派不小呢。”
“不知道这里又有什么好戏看?”
“看铜鼓呢?这地名就叫着铜鼓,恐怕就是看铜鼓的戏吧?”
“那也不一定,这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就是丰富多彩,谁知道这里又有什么花样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眨眼之间已经走近城门口,大家举目观看那城门里面的一群鼓楼,一共五座,其中中间一座最高,也有十一二层,跟双江镇差不多。
“几位客官从哪里来?这是我们侗族的鼓楼,听说过吗?”城门口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问道。
“我们从龙标过来的,昨天在双江那边玩了一天,就在鼓楼里看嘎老比赛,好热闹呢。”环儿说道。
老者仔细看看环儿,心想这女子好漂亮,说话也甜润,于是满脸堆笑道:“我们铜鼓昨天也搞嘎老比赛,可惜你们来迟了一点,没赶上我们铜鼓的嘎老比赛,我们铜鼓的嘎老比赛好热闹呢,奥,昨天是我们侗族的‘苦酒节’,周围十几个侗寨都来了,可惜你们没赶上。”老者那表情很为这些龙标来的客人惋惜。
忽然,城内响起了鼓声,不对,这声音有点像鼓声,但又有点像敲击金属的声音,还有一种特殊的音乐声,大家有点奇怪,仔细地琢磨着那声音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乐器。这时那老者又发话了:“那有点像鼓声又有点像铜锣声的东西就是铜鼓,我们这里的地名不是叫铜鼓吗?就是爱敲打铜鼓;还有那‘呜呜呜’叫的是芦笙,芦笙你们看见过吗?这么大,这么长,用竹子做的,下面一节是楠竹,吹起来‘呜呜呜’的叫,声音很大。”
“过两天就是芦笙节,现在正在排练呢。”旁边一位姑娘说道。
说话间,六人在一位年轻后生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鼓楼门前,他们需要先安顿下来,然后安安心心地去看芦笙的排练。现在他们正在鼓楼里做短时间的休息,一位三十来岁的侗族男子跟五哥七哥谈得火热,他们首先谈到鼓楼,再就是风雨桥,嘎老比赛,再就是铜鼓、芦笙、琵琶、木叶笛……
芦笙排练的场地在一座鼓楼附近的平地里。从鼓楼里一起来排练场的几位侗族兄妹正忙于跟几位龙标来的客人不停地做介绍:
“你们看,好多人呢,天气好的时候就在外面平地里,有时候还要到附近的山上去搞排练或者搞表演;天气不好就在鼓楼里面进行。”
“听人说你们侗族同胞喜欢跳芦笙舞蹈?”环儿问身边的一位侗族姑娘。
令人想不到的是,那位侗族姑娘竟然在大家面前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一边跳一边说:“这样,这样,这样……这就是芦笙舞。”基叔六位都被她逗得大笑。那位姑娘又继续说:“我们侗族人不论男女都会跳芦笙舞,谁要是不会跳芦笙舞或者芦笙舞跳得不好,那就……”姑娘说到这里,有点羞涩地停了下来。
“那就怎样?就找不到如意情侣吗?”环儿开玩笑地问。
“差不多吧,大概是这样。”侗族姑娘大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