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怀顺王>第七十二章 芝龙入海

第七十二章 芝龙入海

作品名称:怀顺王      作者:纸鼠      发布时间:2021-07-22 22:56:39      字数:4937

  日落,黄昏。手拿徐光启赠予的《圣经》之耿仲明,带着庞大的东江镇船队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离开了人间仙境之上海县城,继续南下。至于在若干年后参与了清军“毁灭申城”行动的少年耿继茂,拿着徐光启送给他的三菱镜,不断回望渐行渐远的上海县,依恋不舍。
  
  白天作客徐家的袁崇焕晚上住进了难兄难弟孙元化的“孙府”,他与一众袁氏亲随在上海呆了几天后,才选择走陆路回广东东莞。
  
  在离开徐光启的家中前,事前通过葡人胡安做足关于“耶稣会”相关功课的耿仲明,当着虔诚天主教徒孙元化的面,掏出了事前准备好的五十两黄金,对年迈的徐光启说:
  
  “这是晚辈对‘圣母玛利亚祈祷所’的一点捐赠,望徐先生笑纳!”
  
  当时的徐光启迟疑片刻后,对“孺子可教”的耿氏父子面露微笑,遂以“圣母玛利亚祈祷所”负责人的身份笑纳了耿仲明的“教会捐助”。这一幕,被坐在不远处的袁崇焕看在眼里。
  
  “如果你能深入对方的领域,专业地与之对话,你就可以得到对方的欣赏以及认同。找到共同点,建立起一座桥梁,体现出你们的交集,‘友谊’开始。”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
  
  原来,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详细记载了关于番薯的种植、储藏、加工方法。在耿仲明把番薯引种长山群岛之前,徐光启已经动用其社会影响力在上海一带向广大农户推广种植番薯。相传,徐光启曾经专门写过通俗易懂的《番薯疏》(今天已失传),指导上海的老百姓种番薯。
  
  徐光启对东江镇将领耿仲明在辽东海岛成功引种番薯一事,倍感惊喜,对耿仲明此人刮目相看。
  
  ......
  
  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初,东江镇的采购船队到达台湾海峡的福建近海区域时,舰长耿仲明发现他们无法继续南下了。
  
  这一切,因为一个故人。
  
  郑一官,汉族,福建泉州人,出生于1604年的农历三月,号“飞虹”,天主教徒,有勇有谋,相传掌握了六门语言。
  
  曾跟假扮“锦衣卫”的耿仲明在1624年见过一面之郑一官,与福建省的大小地方官员曾经有过一段愉快的“蜜月期”;然而,随着赏识郑一官的原福建巡抚南居益于1625年春天调离福建,到北京担任工部右侍朗,郑一官在福建官场遭遇到重大的挫折。
  
  继任福建巡抚的朱钦相很看不起海盗出身、招安为官的郑一官,新任巡抚不接受郑一官的贿赂,而且处处打压年轻的郑一官,限制郑一官部众的中国货物收购渠道。善于观看风向的福建各级地方官员唯恐受其牵连,纷纷疏远了郑一官。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朱钦相的外公外婆家在隆庆年间遭遇过海盗的洗劫,他痛恨海盗。
  
  转眼到了1625年秋天,“中国船长”李旦在日本去世,老死异乡。作为李旦的义子,虚龄22岁的郑一官东渡日本凭吊李旦。结果,福建巡抚朱钦相借此机会向大明朝廷参了郑一官一本,指责其未经请假,擅离职守。
  
  一不做,二不休。凭吊完李旦后,早已窝了一肚子恶气的郑一官带着手下的部众割据澎湖,于公元1626年的春天公开竖起了反旗,史称“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很快聚众过万人。
  
  公元1626年夏,福建大旱。熟知福建情况的郑一官利用人心浮动的绝佳机会,率领手下的亡命之徒大举进犯福建沿海地区,厦门、漳浦、金门、泉州等地在短时间内全部沦陷,早已腐败透顶的福建地方官兵不堪一击。
  
  年级轻轻的郑一官非常聪明,他在福建沿海地区公开打出了“劫富济贫”的旗帜,只打土豪,专抢大户,“所到地方但令报水,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一时间,整个福建人心浮动、乱上加乱,下层的不安份子纷纷加入到郑一官的海盗军团中,他们认为这是逆天改命的绝好机会。
  
  至此,福建巡抚朱钦相才意识到郑一官的厉害。善于攻心的郑一官随后改名为“郑芝龙”,正式成立了“十八芝”反叛组织;与此同时,焦头烂额的朱钦相采纳了福建总兵俞咨皋(俞大猷之子)的计策,火速招安了另一伙长期盘踞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海盗组织抗衡郑芝龙,该海盗组织的头目名为许心素。
  
  1626年冬,“十八芝”打败了福建地方政府所招安的海盗头目许心素,战败的许心素带领残兵败退至广东沿海;另一方面,一同败于郑芝龙的福建总兵俞咨皋亦被朝廷革职查办。至此,福建巡抚朱钦相“以盗治盗”的剿匪方针宣告破产,劫富济贫的“十八芝”一度发展成10万人之众,澎湖、金门、厦门都成为了郑芝龙的地盘,其势力比肩中国北方的东江镇。
  
  1627年,北方的“丁卯胡乱”爆发之时,南方的朱钦相因“剿盗不力”而丢官下狱。新任福建巡抚朱一冯在兵荒马乱中冒死赶赴福州府,奉旨收拾东南残局。
  
  然而,几个月过去后,躲在福州府的朱一冯对于招安“十八芝”之事一筹莫展;然而,郑芝龙在那段时间也没有找新任巡抚朱一冯的麻烦,北京的大明朝廷一度错误地以为朱一冯“治盗有术”。
  
  原来,郑芝龙在那段时间很忙,他要应付一个比福建地方政府厉害得多的跨国组织,这个跨国组织有自己的军队、货币、地盘,简称VOC。
  
  荷兰东印度公司。
  
  1626年初,在郑芝龙于澎湖列岛竖起反旗后,为了让手下的部众有饭吃,开始往东面的台湾岛小规模渗透。刚开始时,郑芝龙为了避免刺激盘踞在台湾岛南部的荷兰人,表现得很节制,处处谨小慎微,并没有作出长驻台湾岛中西部平原之态势,郑、荷双方平安无事,河水不犯井水。
  
  然而,待郑芝龙痛扁了朱钦相、俞咨皋、许心素之流后,腰板立马硬起来了,深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郑芝龙,主动联络了台湾岛北面的西班牙人(看到荷兰人在1624年强占大明的台湾岛南部后,与荷兰人竞争、敌对的西班牙人有样学样,于1625年冬天跑到台湾岛北部的基隆、淡水筑城,赖着不走了),郑、西两股势力建立起了专门针对荷兰人的攻守同盟;然后,十八芝开始往台湾岛大规模移民,让受灾的福建百姓穿过台湾海峡,大肆开垦台湾中西部的沿海土地。
  
  郑芝龙往台湾移民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手下不断膨胀的来投福建军民之吃饭问题,此举严重触动了荷兰人的奶酪。
  
  原来,自1624年入侵澎湖列岛、强迫大明通商之举失败后,荷兰人退而求其次,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岛南部,并于当年开始修筑“奥兰治城”(于1627年改名为“热兰遮城”)。荷兰人的计划是首先弄好台湾岛的南部,然后向北蚕食台湾的中西部沿海区域(台湾中东部是遍布土著高山族的山区,不适合欧洲人殖民)。然而,在中西部平原地区成功站稳脚跟的郑芝龙,彻底堵死了荷兰人在台湾岛的北扩。荷兰人原本想借山区土著收拾郑芝龙的计划宣告破产。
  
  在中国北方爆发“宁锦大战”期间,谈判不顺的“十八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海峡呈剑拔弩张之势。在西班牙人的暗中支持、怂恿下,郑、荷之间的小规模冲突此起彼伏,一度殃及了已被“十八芝”打怕的福建沿海地方官兵。
  
  ......
  
  17世纪是属于荷兰人的“黄金时代”。在17世纪的前三十年,荷兰犹如初升之旭日,稳步壮大,痛打葡萄牙,叫板西班牙:
  
  公元1602年,由荷兰大商人阶层出资设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正式成立,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所股份制跨国公司,简称VOC。
  
  公元160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夺下了太平洋的“香料群岛”,垄断了欧洲的香料市场货源。
  
  公元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用武力从葡萄牙人手中相继抢下安汶岛(印尼马鲁)、莫桑比克岛,葡萄牙人咬牙切齿。
  
  公元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港设立商馆,正式涉足日本市场。
  
  公元161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洲的奥尔巴尼建立首个北美洲的贸易据点。
  
  公元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成立东印度公司的新总部,并于总部附近的班达群岛对拒绝离开家园的当地土著进行了残酷的“种族灭绝”。
  
  公元162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联合英格兰海盗军团,在波斯湾打败了葡萄牙舰队,史称“三岛海战”。
  
  公元1624年,从澎湖败退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岛南部。
  
  公元162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以欺诈的手段,用价值24美元的货物从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手中买下了曼哈顿。
  
  公元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古缅甸的南部建立分公司,殖民缅甸南部。
  
  ......
  
  尽管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在17世纪的头三十年里面风光无限,但荷兰人还是在那段岁月犯下过不少错误、遭遇过一系列的挫折:
  
  一、两度染指中国领土澎湖列岛,两次均被大明帝国的水师打跑,被大明朝廷直接列入对外贸易“黑名单”。终明一代,不懂汉人潜规则、不会贿赂沿海地方官员的荷兰人,被汉人呼作“红夷”,只能对长年享受对华贸易便利的澳门“佛朗机人”干瞪眼。
  
  二、因为战术、同盟、实力等多种因素,荷兰人在17世纪的头三十年多次进犯葡人经营了一百年之久的马六甲城,却屡次铩羽而归,损兵折将。(公元1641年,大明帝国灭亡的前三年,荷兰人终于从葡人手中抢过了马六甲。)
  
  三、因为澳门葡人得到了大明帝国的坚定支持,所以,妒忌的荷兰人多次攻打澳门却每次无功而返,死了不少雇佣兵,浪费了不少钱。(明朝灭亡后,澳门葡人转而贿赂大清皇帝,被后起之秀英格兰人挑战的荷兰人无力再染指澳门,这让葡人最终保住了澳门,直至20世纪末。)
  
  四、公元1624年,荷兰人的劲敌西班牙人用了十一个月的时间围攻荷兰的本土重镇布雷达,荷兰守军于公元1625年被迫投降,史称“布雷达之围”。“布雷达之围”重创了荷兰人,荷兰人的军事威望被强大的西班牙帝国陆军打至谷底。
  
  然而,荷兰人在17世纪头三十年犯下的最愚蠢错误,不是打澎湖、打马六甲、打澳门,而是打了“葡属巴西”的主意。
  
  葡属巴西,是由葡萄牙人在1549年开发的一块南美洲殖民地,它最早由葡萄牙籍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于16世纪初发现,被命名为“Brassa”,此词在葡语中意为“红木”。
  
  后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在公元1581年加冕为葡萄牙国王后,西班牙与葡萄牙遂合二为一,葡属巴西在法理上亦成为了欧洲哈布斯堡王族的海外殖民地。在“布雷达之围”发生期间,海军实力天下第一、陆军实力还差西班牙人一截的荷兰人,居然想到了一招“围魏救赵”。
  
  公元1624年公历5月,在欧洲大陆战场酣战之际,一支由26艘盖伦船、3300名荷兰东印度公司雇佣兵、450门红夷大炮共同构成的强大武装,跨洋过海,秘密偷袭了葡属巴西的首府“萨尔瓦多港”,一击得手。
  
  萨尔瓦多港的失守一度让“伊比利亚半岛联盟”的时任君主费利佩四世恐慌与紧张,幸好,负责围攻布雷达的西班牙名将斯皮诺拉侯爵顶住了来自国王费利佩四世的政治压力,拒绝撤围。
  
  1625年公历5月,葡、西海外联军艰难地收复了葡属巴西,史称“萨尔瓦多之围”;同年公历7月,斯皮诺拉侯爵为首的西班牙陆军打下了荷兰本土的布雷达,一战封神。
  
  尽管被葡、西联军夺回了巴西的萨尔瓦多港,在南美洲呆了整整一年的荷兰人却已在巴西“食髓知味”:丰富的巴西甘蔗、铁矿石、咖啡豆、红木、煤炭、畜牧......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印尼总督科恩,亲率荷兰舰队再次入侵巴伊亚州(葡人在巴西最早建立的殖民州)。
  
  在耿仲明为首的东江镇船队到达福建近海之16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力舰队集结于南美洲海域,正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组成的海外联军激烈地争夺富饶的“葡属巴西”,动弹不得。
  
  敢向荷兰人叫板的郑芝龙明显了解荷兰人在西太平洋兵力不足的窘况,长崎港乃是“日本人女婿”的郑芝龙之情报源头。所以,郑芝龙大胆地往台湾岛中西部渗透十八芝的势力。
  
  眼看郑芝龙已向自己亮剑,西太平洋的荷兰人很想痛扁聚众十万的郑芝龙,却因为主力部队被钉在了南美洲而缺兵短将,遂选择焦虑地等待其同盟英格兰人的增援;而郑芝龙却老谋深算地耐心等待再次痛扁荷兰人的最佳战机,不断动员福建境内的“泉州老乡”给十八芝筹集各类战争物资,不轻易打出第一枪。
  
  本来,早在1624年的郑芝龙还是“郑一官”之时,他就曾在前福建巡抚南居益的领导下痛宰过侵占澎湖列岛的荷兰人雇佣兵。对于再次对战“红夷”荷兰人,郑芝龙是具有心理优势的。
  
  然而,东江镇船队的突然出现,让郑芝龙、荷兰人两方势力同时惊恐不已。
  
  根据“基隆猪队友”西班牙人主动提供的错误情报,郑芝龙以为新任福建巡抚朱一冯请来了北方的明军水师到福建,意图联合荷兰人夹攻自己;另一方面,不明所以、等待英格兰人增援的荷兰人却以为郑芝龙重新接受了大明帝国的招安,特意请来了夹攻自己的新帮手。
  
  一时间,台湾海峡风云莫测。
  
  对此,初来乍到的耿仲明、孔有德2人毫不知情。
  
  盛夏黄昏,海面无雨。手下人员众多、船队规模庞大、在福建近海垂钓了两天海鱼的“大舰长”耿仲明,终于迎来了一位由福建巡抚朱一冯派遣而来的特使。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