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怀顺王>第七十章 游子归乡

第七十章 游子归乡

作品名称:怀顺王      作者:纸鼠      发布时间:2021-07-19 20:08:18      字数:3305

  “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监军纪用奏报大明天子朱由校
  
  入夜,风起。几千具阵亡于宁远城外的金兵之尸体,在黄教喇嘛环绕的篝火中熊熊燃烧。
  
  “大汗,五贝勒活过来了......但是他的右腿,以后的行动可能不如以前灵活......”一名金人军医谨小慎微、吞吞吐吐地对皇太极说。
  
  “救过来就好!”
  
  皇太极长吁一口气。济尔哈朗与皇太极一起长大,他由皇太极生母孟古哲哲抚养成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父汗,不好了!锦州城外的留守部队遭到了城内明军的偷袭!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八贝勒阿济格的镶白旗猝不及防,伤亡惨重!幸好二贝勒阿敏、额亦都之子图尔格2人的部众及时从沈阳赶到,众人合兵一处,总算把明军打回锦州城内。”
  
  贝勒豪格心急火燎地闯进汗帐,告诉皇太极新的坏消息。
  
  原来,在宁远城外的野战打响之时,辽东巡抚袁崇焕用一头经过训练的“海东青”,往几百里外的锦州城报信。他让锦州城中的统帅赵率教、监军纪用组织敢死队,在夜里偷袭城外的金兵。
  
  袁崇焕的“海东青”由逃往辽西走廊的原叶赫部女真人训练出来。投降袁崇焕的叶赫女真被关宁军称作“降夷”,他们没有忘记努尔哈赤违背诺言,杀死叶赫部的末代首领布杨古。
  
  “就算叶赫那拉只剩一女子,也会灭亡建州女真。”
  
  ——布扬古之诅咒
  
  “大汗,宁远不宜久留!”
  
  面对后方不稳的危局,在皇太极争夺汗位的行动中出力颇多的抚顺额驸李永芳,向皇太极提出了明智的撤兵建议,头脑清醒的皇太极无法拒绝。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从宁远城败退至锦州城外围的八旗军主力,在翌日午时出现在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等奉汗旨围困锦州城的女真贵族之视野中。
  
  “你们的伤亡如何?”皇太极询问众人。
  
  “大汗,如您所见,我军在夜里损失了上千人......我的儿子萨哈良、萨标额2人负伤了,不能出来迎接大汗!”锦州留守部队的临时统帅莽古尔泰回应皇太极。
  
  不服输的皇太极抬头望向烈日下的锦州城,良久,他对代善、阿敏、莽古尔泰3人为首的众多女真贵族们下令:
  
  “传我汗旨,全军休整一个时辰,在日落前攻陷锦州城!”
  
  ......
  
  日落,黄昏,锦州城上空下起了一场久违的大雨。尽管大雨减缓了炎热带给幸存八旗军将士的不适,但火力强劲、固若金汤的锦州城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关宁军的手里,皇太极为首的八旗军在白天的攻城中再一次损失了上千人马。
  
  天启七年(1627)农历六月初五清晨,粮料吃尽、士气低落的八旗军缓缓撤离锦州城。个人威望一下子跌至谷底的皇太极于六月十一日返回沈阳城,这是一场让皇太极“辱名”的战争。
  
  “宁锦大捷”把还处于饥荒状态的大金汗国之战争潜力彻底耗尽了,阿敏为首的朝鲜侵略军在年初抢回大金汗国的物资基本上打光了。然而,在天启七年取得胜利的明军并没有把“堡垒计划”继续贯彻下去,就连刚被金人拆毁、离锦州城很近的小凌河堡也不修了。
  
  皆因,袁崇焕被阉党赶下台了。
  
  对于自己的遭遇,大英雄袁崇焕早有遇感。从他得罪了“魏公公”的亲信太监刘远的那一天起,他已做好了回家种番薯的准备。
  
  “各位将军无须为我袁崇焕的境遇而对朝廷心怀不满,我已经在辽西走廊当差好几年了,也是时候回南方的东莞县看我的老母亲,尽尽孝心啦......在座各位作为关宁军的高级将领,在我走后,你们的一举一动将关系到国家边防的安危!因此,你们今后的工作还是要继续做好!”
  
  “遵命!袁帅!”祖大寿、朱梅、左辅、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为首的十余名关宁军高级将领齐声回应功成身退的袁崇焕。
  
  所有人都相信,大明朝廷会在未来再一次起用曾2次打败八旗军的袁崇焕。
  
  ......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袁崇焕不是一个人从辽西走廊走回广东东莞,除了一大群袁氏家兵护卫袁崇焕以外,还有“假佛朗机”孙元化亲自陪同袁崇焕南下,另还包括众人的家眷。
  
  他们走海路。
  
  “初阳(孙元化字),你这个‘假佛朗机’就是不听我劝,偏要辞官回上海县......你如今不在宁远,我其实很不放心。”刚被免官的袁崇焕在夏日的海风中一边把玩着从孙元化手中赢回来的鼻烟壶,一边挖苦、埋怨孙元化。
  
  “你这个‘白面书生’都已不在辽东啦,我勉强留下来,也修不了堡垒......我倒不如趁此机会回家看看我的父母、师父、师娘。”46岁的孙元化回怼43岁的袁崇焕。
  
  “哈哈哈哈哈哈!我袁崇焕就喜欢你这秉性......你知道我为何偏要走海路,而且求皇上特批一艘战船护送我们回江南吗?”袁崇焕笑嘻嘻地问孙元化。
  
  “我估计,你这名被朝廷罢免的巡抚是害怕太监刘远雇佣杀手追杀你。”孙元化脱口而出地回答袁崇焕,袁崇焕听后却笑而不答,深深地吸了一口鼻烟。
  
  良久,袁崇焕对胸前悬挂银质十字架的孙元化说:
  
  “自八旗军屯兵三岔河与我关宁军对峙开始,皇上就把我师父(孙承宗)从高阳县召进了北京城......把八旗军主力从锦州城引至宁远城决战,是他老人家在来信中给我的建议。这次能打败皇太极,幸不辱命也!”
  
  “能在野战中打败八旗军主力,你孙元化也功不可没!当初,我听从你的建议大手笔建造‘鲁密铳’,现在看来,那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孙元化笑着问袁崇焕:
  
  “走海路,不往北直隶走,难道也是孙老师(孙承宗)的建议?”
  
  袁崇焕也笑着反问孙元化说:
  
  “你这‘假佛朗机’为何如此聪明呢?”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当江南的岸景跃入游子孙元化的双眼时,两鬓灰白的孙元化激动得像一个小孩。自从跟随恩师徐光启进京后,他已经超过三年时间没有回过江南了。
  
  “初阳(孙元化字),不用如此激动吧?打赢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时候,我都没有看过你如此兴奋呢......来来来,搞些鼻烟定定神!”袁崇焕装出一副鬼脸挖苦四十好几的孙元化。
  
  “我几年没有回家,还不是因为你这个被罢官的袁巡抚长期不给我批假!待你复官后,我可不理你啦,当你袁崇焕的部下就是一件苦差事!”喜极而泣的孙元化对故意揶揄自己的袁崇焕说。
  
  “哈哈哈哈哈哈!我逗一逗你就生气成这样,你这名‘耶稣会’的虔诚信徒,嘻嘻嘻......”袁崇焕继续挖苦知己好友孙元化。
  
  然而,当上海县的岸景清晰地呈现在准备靠岸的袁、孙2人之眼前时,俩人停止了以挖苦彼此为乐的游戏。皆因,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已经在辽东见惯大场面的2人非常惊奇。
  
  在平静的近海面上,舟船如织,旌旗蔽日,在每一副舟船的旌旗上,都绣着鲜明的“东江”2字。这阵势,直逼觉华岛的明军水师。
  
  “看样子是毛文龙的船队,规模好庞大。”袁崇焕严肃地对孙元化说。
  
  孙元化一本正经地回应袁崇焕:
  
  “我曾听我师父(徐光启)说过,他老人家曾与东江镇的将领打过一次交道,当时的毛文龙委派其手下将领南下采购出产自澳门的红夷大炮。那名主动找上恩师的东江镇将领,好像叫做耿仲明,......元素(袁崇焕字),我们马上靠岸看看吧。”
  
  原来,在“丁卯胡乱”后,两任登莱巡抚相继为毛文龙表功(1627年农历五月,李嵩离任登莱巡抚,孙国祯继任),大明天子朱由校为嘉奖东江镇在朝鲜境内的抗金活动,大手笔地给东江镇一次划拨了价值30万两白银的粮饷。朝廷经费到账后,毛文龙迫不及待地委任年轻能干的东江指挥同知耿仲明为“东江采购队”的总负责人,带领一支庞大的采购船队南下澳门。
  
  在惨烈的“丁卯胡乱”中,东江明军的大部分主力被阿敏为首的侵朝金兵打残了。毛承禄、沈世奎、尤景和、李九成、王辅、陈继盛的部众不是打成了全军覆没,就是被打得不成建制。“耿家军”、“尚家军”,以及陈有时、陈良策2人的皮岛留守部队倒是建制完整,耿家军是实力摆在那里,后三者是没有参加激烈的平壤大战。
  
  针对东江明军的兵员锐减问题,一品左都督毛文龙在短时间内做了应急的部署。除了利用在平壤战场上所俘虏的朝奸军士卒补充各支部队的兵员以外,毛文龙还通过向大明朝廷积极争取,申请把临时从山东登莱北上增援东江镇、以山东指挥同知龚正祥为首的6000山东水师收归麾下。最终,在阉党头目魏忠贤的帮助下,毛文龙得偿所愿。
  
  在随后的宁锦大战中,龚正祥为首的这一支新加盟东江镇的六千生力军很快为大明朝廷建立了奇功,龚正祥本人亦在东江镇站稳了脚跟。
  
  “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袁崇焕在天启七年为毛文龙上奏表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