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第三十六章 欲速不达(四、五)

第三十六章 欲速不达(四、五)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1-07-05 08:02:51      字数:4681

  四
  正自想着,门下人匆匆进来禀报,夏竦夏大人来访,已到府门外。郭劝听了不禁一楞,再没了闲心品茶。
  他知道夏竦此人奸诈多术,惯使些旁门左道的手段,素少来往,今日登门必有麻烦事,莫非为其亲属当官来请托?这个你可看错我郭劝为人,我绝不会拿着朝廷给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何况与这样的人来往,肯定会遭受同僚白眼,极易树敌,弊大于利。
  他心里还在想着是拒是迎,门外已传来一声爽朗地问候声:“郭尚书好雅致,何不我二人对坐品茗更增雅兴。”
  夏竦已经自行走进厅内,郭劝不敢怠慢,赶忙起身,脸上堆起笑容道:“何事劳动夏大人亲自登门,有事吩咐一声,下官定当去府上拜望。”
  二人落座叙礼寒喧后,夏竦直接切入正题。他道:“听闻睦州知州报上一个柳三变,此人刚到任一个多月,能有何善政可陈,值得吕知州着急忙慌地上报?这里面必有隐情在内。”
  郭劝一听夏竦是为这事所来,心中就踏实了,身子向椅背上一靠,坐得更舒适些,接道:“敢是夏大人专为此事而来?不知夏大人与此有何关系,竟至深夜来访。”
  夏竦道:“我与吕蔚、柳三变素不相识,无仇无怨。但是朝廷律令定下三任六考,我来提醒郭大人莫要坏了朝廷规矩。”
  郭劝一听夏竦说话这样难听,心中生气,你不就是资格比我老点儿嘛,就来指手画脚,说话也就不太客气:“这个不劳夏大人提醒,下官自有分寸。恐怕夏大人并不是与柳三变无仇无隙吧,我看睦州呈文上列出柳三变几件事还真有点儿水平,非是一般刚任职什么都不懂的官吏所能比,比如一钱斩吏、巧断假契约、巧识纹牛案等,几件案子都很精彩,一般官员也许在任几年都办不来一件这样的案子。莫非说夏大人对某件案件的处理有意见?”
  夏竦见郭劝点他,知道也瞒不过他,便直接了当地道:“既然郭大人什么事都知道了,我也就不必讳言。为了我自己声誉,我必须把话讲明。听说一钱斩吏那个案子牵扯到我府的奴才赵小光,别以为我为这个而来,我才犯不着为他的事儿出头露面。那个斩了的赵秃子,死得活该,像这种泼皮无赖多斩几个才好。再者我府中的那个赵小光,更不是什么好鸟,巴不得让他碰上这个柳三变才好,只是碍于夫人情面,我才收留他让他在我府做事。”
  他端起茶杯,还没挨到嘴唇又放下了,“但是我不是说的这件事,我说的是这个人,柳三变此人名声极坏,在官场上也是个另类,不听招呼,不卖情面,无视官场规则。官场上容不得这种另类,不能由着他利用这几个案子沽名钓誉。要让他懂得官场规矩,知道哪些事做不得,哪些人动不得,要听招呼。他那里一心要做清官,若让他开了这个头,他会得寸进尺,一旦升到我们这个位置,就会威胁到官场秩序、朝廷秩序。不能让他破坏了规矩,不能让他带这个头儿,否则人人效仿,就再没规矩可言了。”
  郭劝不屑地道:“丞相这么说,也太抬举他了,就他这么一个四十多岁才踏上仕途的能有什么作为?论起动心术、玩权术,在官场上玩玩手腕,他一样也拿不起。”
  夏竦又端起面前的茶杯,呷了一口道:“别认为他官职低微不起眼,我看他这个人能量很大,在下层民众中很有人缘,连皇上心中都有这个人。一旦让他得势,大家都会身受其害。”
  看到郭劝只是敷衍了事地点头,老奸巨猾的夏竦决定用话刺激刺激他,少跟自己面前装模作样,“你还真莫要小看了这个浪子柳七,一旦让他融入官场,以他的人缘、能量、名气和不懂规矩,会把这官场搅得人仰马翻,到时候勿怪老夫言之不预矣。有件事你肯定没忘,连老夫都记在心里。天圣八年他还任嘛不是,就是一个落第举子,你不就因他外放三年吗?不是这次出使,你还回不了京城。”
  一句话勾起郭劝心头痛处,他不住点头,暗赞夏竦看得远看得深。随着夏竦的话暗暗动着心思,是啊,既然皇上让我掌管这么重要的部门,我就要把好关,不能让这种官场另类得到升迁,一切离不开规矩,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官场之上不能任意胡为。
  郭劝沉思的样子被夏竦看在眼里,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他,便趁热打铁道:“我原想带两刀上好的宣纸和笔砚,我知你素来清廉不屑于此。只带来两罐茶叶,比你这茶强多了。”
  说着让随员托出个沉甸甸的包袱,放到郭劝面前的桌上,起身告辞。
  临出门前,夏竦像是想起什么,对郭劝道:“我记得先帝真宗时有一条诏令,你不妨找到看看。”又意味深长地看看他,“你品品我的茶叶,要是喜欢,过些天我再送你一些。”
  郭劝按照夏竦的指点,很快找到那条诏令。他看罢诏令,一股凉气从后脊梁骨直窜到后脑勺,这才知道夏竦整人的手段高明、毒辣,心知今后自己只能跟着夏竦走,这个人万万得罪不起。
  他又自言自语笑道:“柳三变呀柳三变,你纵有千变万变,你也逃不出夏竦之手,就凭这一条诏令,让你十年翻不了身,你可莫要怪我哟。”
  次日,郭劝见到皇上,取出一份真宗时的诏令呈给皇上。郭劝奏道:“吕蔚举荐理由,谓太祖、太宗时选人初任,荐举不限成考。但微臣记得,这条规定到先帝真宗时已经改变,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正月,真宗诏令:‘诏幕职、州县官须三任六考,方得论奏。’这表明早在大中祥符年间便已严格执行三任六考之制,祖制不应因柳三变一人而更改。”
  遇到这种官吏,虽为皇帝却也无奈,兼之赵祯皇帝又是耳软心慈,对吕蔚举荐之事只得罢论,他告知郭劝,既然有这项规定,那就抓紧对柳三变的磨勘。
  孰料郭劝已经铁了心的要跟着夏竦走,此后他几次三番地奏请皇上,请求重申真宗时的这条诏令,以维护真宗以来选人改官的旧制。面对这样的臣子,皇上也无可奈何,到了景祐二年,皇上终于下诏:“六月丁巳,诏幕职官初任未成考,毋荐。”明白告知天下,初任幕职官的官员,未完成三任六考的,不得举荐。
  诏令一下,这就给了夏竦一个机会,此后夏竦趁主管吏部时,故意散播此诏只针对吕蔚荐举柳三变而发,致使柳三变受制多年,朝野皆知他“久困诠调”。
  柳三变的第一次改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夭折了,除了夏竦和郭劝,没人知道内中奥秘。整件事上表面看一片平和,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平静,谁又知道或者想过,表象之下暗藏的机心、权术、阴谋的深不可测呢?
  
  五
  柳三变正在衙署看书,忽然知州派主簿来请,说是有故人相见。柳三变纳闷,如果说是故人,睦州这地方最多也就是朱儒林、周乡绅等,但他们不会先去见知州呀。
  范仲淹在苏州任上不久,因在苏州治水有功,景祐二年又奉调回京。好在时间充裕,他便绕道来到睦州,本打算再好好看看睦州山水,重温桐庐仙境,一旦回京就再不会有这样的轻松和好心情了。
  到了州衙与吕蔚知州互道了仰慕之情,亲耳听到吕蔚说作《满江红》词的那个柳三变进士及第来到此地作官,范仲淹直觉得真是机缘巧合,这天下事令人不可思议。他从睦州到苏州,每到公余饮酒赋诗之时,常常以在京时为什么就没有认识柳三变这个人为憾。想到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一定要结识下这个填词名家,看看他究竟是何许人。不料这次回京赴职,一进睦州界便经常听到这个名字,挂在百姓嘴边,仅这一样就能得知柳三变在睦州受欢迎的程度。
  范仲淹想,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怎么那么巧,自己贬到睦州,就听说此人大名。自己刚离开睦州,他就登榜派到这里为官。
  已经饶有兴趣地听吕知州讲了柳三变帮办几件案件的经过。范仲淹听得很专注,原以为柳三变填词很好,不料还真有为官的手段,干练、清正,很有发展前途,不应埋没在这里。
  范仲淹又听了吕知州举荐被驳回之事,深感惋惜。吕知州越说越来气、后悔,真是欲速则不达,此事非但于柳无益,反而是害了他啊,两个人不住地叹息。
  知州请范仲淹帮助想想办法,范仲淹说自己马上回京,到时再相机行事吧。为今之计,破格拔攫的机遇已失,朝内有人盯着此事,只能按照规定完成三任六考,早些换地方走完流程,才是好办法。我回到朝内即去想办法,任命下来,还望知州不要阻拦。吕知州道那是当然,我已经害柳兄不浅。
  范仲淹对吕蔚道:“据我的一些听闻,又听了你的这番介绍,我的初步印象是柳三变这个人是个耿直、率性、没有机心的人,这种性格之人恐在为官之途上不会一帆风顺。举荐之事虽然对他是个挫折,但根子不在这里,恐怕他以后还会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打击。他的长处在于,害人之心不可有,他天性如此;可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他又学不会。”
  “嗐,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范仲淹笑道:“还不请过这位柳兄过来见面叙谈?”
  吕蔚也笑了,“咱们俩个谈了这么久,是该请他过来一见了。”
  柳三变与范仲淹初次相见,两人都认真地打量对方。范仲淹见面前的这位填词名家中等身材,面目清奇,一脸正气,身上无一点儿轻浮习气,心下便十分喜欢。柳三变也在琢磨这位心中久仰的人物,见范仲淹身材比自己略高一些,脸形微胖,五络短髯,面貌虽然和蔼可亲,眉目间却又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令人不可小视的威严。
  两个早已慕名却交臂而过的人终于见了面,在吕知州的接风宴席上把酒言欢。
  范仲淹很健谈,见柳三变话并不很多,有些诧异地道:“印象里我感觉柳兄应该是很能说的,一见之下并非如此。”
  吕蔚赶忙解释:“这就是柳兄本色,当说则说,说话一是一二是二,应酬话很少。”
  范仲淹哈哈一笑道:“好好,不讲空话、大话,这是为人、为官最应具备的品质。柳兄受挫之事,知州大人都对我讲了,你也别放在心上。要说挫折,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要说教训,倒是可以吸取一点儿。别看你年龄大上我几岁,你身上书卷气太重,不懂人心险恶,再有是你初入官场,涉事不深。拿我来说,我去岁被贬睦州,我事先已料到,所以既没有惊慌也没有后悔,我只尽心去做,对得住我这颗心。”
  吕知州道:“听说范大人被贬后,离京时都没有几个朋友送行?”
  范仲淹一笑道:“世态炎凉人之常情,这也怨不得他人。俗话说,人到难处友情少,有酒有肉朋友在,无权无势陌路人。夫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即从,君无势,我即去,此其理也,又何怨焉?诚所谓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范仲淹话锋一转对柳三变道:“我是明明白白的,可你呢?你改官不成,谁给你下的绊子,你心里清楚吗?你根本都不知道对手是谁。本来吕大人的举荐对你确实是个机遇,朝廷破格任用也不乏先例,可惜遇到阻挠,失去了这一机会,可惜可惜!”
  范仲淹连说了几个可惜,又接着道:“可是话又说回来,驳回举荐的理由也是说得过去的,确实你任职时间太短。又整了人又冠冕堂皇,这是人家为官手段高明。以我自己说,我初入仕时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九品官,比你现在还低一阶。六年后才调任泰州西溪盐场任盐仓监,第九个年头上才为兴化县令。仕途坎坷,变化莫测,柳兄也不必太在意。”
  柳三变本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听了初次见面的范仲淹推心置腹的一席话,他的心里更加释然,也非常感谢范仲淹的信任和劝勉,更加敬重这位朝野闻名的人物。
  范仲淹又咛嘱柳三变道:“你既然对办案、公文有兴趣有办法,那就还要在律法上下些功夫。我朝太宗雍熙二年九月癸未曾下诏:‘自今京朝、幕职、州县官,并须习读《律令格式》。秩满至京者,当试问,若全不通晓,则量加殿罚。’因我也是从州县那层台阶过来的,所以记得很清楚。”
  柳三变真心地感谢,“多承范大人教诲。”
  范仲淹一摆手,“教诲可谈不上,一会儿咱们聊聊填词,那时我可真的要受教了。”
  范仲淹与柳三变二人相见甚欢,临别时范仲淹又对柳三变劝勉一番,不要把改官一事放在心上,朝廷制度下层官员总要在地方上转任几处。知州吕蔚见是话头,赶紧问道:“依范大人之见,先到哪里任职为好?”
  范仲淹想了想道:“我意先到盐场,那里虽苦却也锻炼人,盐为国家重要经济命脉也最易出成绩,这个我来操办。”又对吕蔚道:“时机到了,我们两个要做柳兄的举主。”
  吕知州高兴得连连应是:“这个自然。”柳三变相谢二人。
  吕知州又对柳三变慨叹道:“真舍不得你走,咱们在一起论诗填词,饮酒听唱,郊野踏青,该是多么惬意之事啊。”
  果然不久后柳三变就离开睦州,转任盐官。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