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转战上阳
作品名称:铁骨铮铮九峰魂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1-06-09 15:07:09 字数:3711
不久,宁波地区形势紧张起来。自从新四军北撤之后,白色恐怖就笼罩了宁波和周边地区,国民党分五路大军围剿四明山,并且派出大批军警到处搜捕共产党和新四军的伤病员。陆子奇联络冯和兰后,决定让和兰老师暂时到鄞县布政乡的包港小学她姐姐处去隐蔽。这时和兰的姐夫毛元仁,也随浙东纵队北撤了。毛元仁原来也是共产党员。北撤前,他原来是镇海城关地区的区委书记。毛元仁一走,姐姐只得带着两个孩子回故乡包港小学来教书。当地校董对冯仪很器重,让她到包港小学当校长。把小冯老师叫回来到包港小学后,随后陆子奇自己也来到包港小学隐蔽。她们暂时做校长冯仪的助教,也就是有时帮助冯仪代一下课或批改一下学生作业。
没过了几天,1945年的10月初,冯和兰领了镇海特派员(这时候留下的地下党负责人都实行特派员制了。)交给她的新任务,上级叫她带领党员竺冠玉(也是冯老师在公德小的学生。)青年教师吴家安、(已经在那里),以及侄女董碧芬(二哥李长来的继女、也是公德小学的艺友和爱国进步青年)到镇海的江南地区去开辟工作。这是和兰老师所期望的。丈夫跟新四军北撤去了北方打国民党反动派,她不愿愁愁闷闷地在家老想着健民,还是去工作的好。工作了,思想分散了,不会老去想健民了。工作了也能为在家乡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作点贡献。这也是她和健民离开塔峙岙后,四年来第一次去独挡一面工作。党组织对她这样信任,她两话不说,毫不犹豫地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了二嫂。天未亮就带着竺冠玉、董碧芬往东面滨海的上阳乡去了。
走时,四岁的缘山一觉醒来,不见了妈妈,朦胧中见妈妈出了家门,就急忙叫着妈妈爬下床去追。他隐隐约约看见妈妈在前面走,一面哭叫着妈妈,一面拼命在后面跑着追赶,一直追到三里路外,他实在跑不动了,也辨不清回家的路便蹲在路边伤心地大哭。一时那里也没有人走过发现他,于是小缘山在外面流浪了一天一夜,又冷又饿又害怕,蜷缩在一座破庙里。第二天清晨,幸而被一个过路农民遇见,他感到这个孩子只有五六岁大,这么小的孩子不像是流浪儿,便好奇地问缘山,你是从哪里来的,缘山回答是小李家的。因为小李家在当地是有名的,于是这位好心的乡亲叔叔就将小缘山驮在肩上送回了小李家。爷爷见到他好伤心,他在床上望着孙子哭了。他的妈妈为了革命儿子也顾不上了。
和兰老师这回奉命去到上阳,要在上阳地区开展农民运动。那里是镇海的东南角,她带着竺冠玉、董碧芬从横河出发,再向东走十几里路就来到了上阳地区。
这里地处穿山半岛,是象山港口,它位于白峰镇南部,北枕天台山余脉;东南与勤山村相邻;西边与太平岙交界。是一个具有八百多年历史古老的老村落。三人到了那里一看,见这地方一面靠山,一面靠海,那宛延曲折的海湾就是著名的象山港。上阳就是象山港的入口处。向东就是东海。从这里向北的两边港岸就是象山县、奉化县、宁海县、山门县。而夹江相望,对面就是梅山岛,能清晰地看见梅山岛上的树木和山脉。
现在这地方早有了公路,梅山都造起了大桥,交通十分方便。梅山已经变成了宁波一个开发区,制造各种重要机械,甚至能买到小型飞机。半个小时就可到大碶,一个小时就可到宁波城了。可是在七十多年前,去哪里还只能靠两只脚走路,和兰老师带着竺冠玉、董碧芬从横河走到那里,走了大半天,才到这上阳的(读音:la)头村。
那时上阳是一个乡,有很多村庄,她们来到的是头村为中心的一个大村庄。头村,由焦山下村、阮家村、枫棚村和太平岙等各自由村庄组成。
上阳地区历来就有革命传统。早在1922年3月21日,头、昆山、三山乡民,不堪盐税重剥和盐警凶横,就聚集3000余人攻打柴桥盐政局,焚毁警长住舍。第二天调集百余盐警来头村报复,打死乡民4人,负伤无数。后经镇海县知事带着海晏、郭巨两乡自治会长赴盐税总署陈说利害,盐务总署慑于民愤,许诺降低盐税,约束盐警,盐民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冯老师在公德小学的同事吴家安奉三东地区(当时指镇海、鄞县、奉化三县的东部地区)特派员王起的指示,已先期来到上阳头村开展地下活动。白天他在头祠堂教书,晚上走村串户联络和发动当地群众参加农民夜校。
吴家安本是宁波城里的人,1923年出生在一个弄堂烟纸店的家庭,从小父母双亡,靠姑父母抚养长大。初中毕业后,在附近小学当代课老师。1940年4月,日寇侵略镇海,激发起他抗日爱国热情。冲出城里参加慈东抗日游击队,在队内担任文书。1941年2月,受抗日游击队派遣进庄桥小学任教,在地下党员林影同志指导下,开始阅读进步书藉,汲取进步营养。在庄桥,吴家安和林影同志一起经常冒着敌机轰炸上街宣传抗日,还组织学校的小朋友宣唱抗日歌曲,激发群众抗日热情。
1944年吴家安调到公德小学任教。在这认识了冯老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夜间吴家安便到冬学里上课,向当地农民宣传抗日灌输爱国思想。有时还到小墙门里教妇女们识字和动员抗日,影响很大。
1944年,吴家安来到小港中心小学找抗日同志董氏兄弟商量今后工作和策略时,两个日本鬼子突然扑到小港小学来,他和董氏兄弟等人把日本兵灌醉,机智地夺取了鬼子两支长枪上四明山鲁迅学院学习。为防敌人追查,在这里吴家安改名柳沙。他在学院学习努力,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45年春,在鲁迅学院毕业后,调到南山县大岚区工作,担任大岚区中队文化教员,教战士识字唱歌,十分活跃。不久又调任兴梁弄区署当民政指导员。
1945年9月,浙东游击纵队北撤时,吴家安也要求同去北方打国民党反动派,但是组织上看吴家安一时还未入党,留在国统区危险不大,又见他活动能力很强,敌后也很需要这样的革命青年,嘱吴家安易地坚持斗争。他就听从党的安排,渡江来到镇海江南工作。他先在高塘的张希瑾家中,然后转入应家。在这里正好碰到地下党领导三东特派员王起同志,经商议王起决定派他到上阳去开辟工作,并请应书霆任上阳中心小学校长,让吴家安去上阳乡小学教书。于是吴家安就来到了上阳的头小学。
吴家安还很有文艺天赋,他还根据当地农民反映的长工苦,编了一个《四季调》,和《长工十二个月苦》的曲调。后来董碧芬老师来了以后,就在夜校里教唱他编的歌,启发贫苦的农民:为什么我们长年累月干活却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是因为这个社会到处有压迫和剥削,我们种来的粮食棉花都叫地主老财剥削去了。
《十二个月长工苦》歌词说:
正月初三节未过,包袱整弄去上工,
今朝吃过老板酒一杯,好比黄眉落鸟笼;
二月初三二月二,大小老板看戏文,只有长工没有份,手捏锄头立田中;
三月初三三月初,秧籽撒在田当中,一朝春寒一朝风,秧籽烂掉也怪我长工;
四月初三四月初,上午耙田下午种,
一个秧把插三行,老板看见还讲欠种浓;
五月初三五月初,杨梅桃子满山红,
酸红的杨梅让你尝,烂腐桃子送长工;
六月初三六月初,割稻打稻一个人,
十个手指九个肿,老板还嫌我呒用;
七月初三七月初,夜里蚊子闹轰轰,
老板睡在纱帐中,蚊子专叮我苦长工;
八月初三八月初,中秋月圆想家中,
老婆孩子盼团圆,我长工无法回去见家人;
九月初三九月初,粽子煮得香哄哄,
老板吃白糖沾糯米粽,麦粽拿来请我长工;
十月初三十月初,老板做寿闹哄哄,四亲八眷都走弄,剩羹剩饭请长工;
十一月初三当月初,晚稻割好天入冬,
冻得手指伸不直,老板还说我是鹅掌疯。
十二月长工叹苦来唱完,大雪纷飞飘空中,
一年辛劳双手空,眼泪揩揩回家中。
农民四季歌
春季里来雨绵绵,扛着犁耙去耕田,从早做到天乌黑呀,苦啊苦,农民累得腰骨断!
夏季里来热难挡,拔草车水忙又忙,满身皮肉都晒黑呀,苦啊苦,农民不如牛和马。
秋季里来秋风凉,黄金谷子堆满仓,苦啊苦,长工空手回家乡。
冬季里来雪花飞,长工从春做到冬呀,苦啊苦,家里无衣又无粮。
这些歌词都是吴家安来到上阳访贫问苦以后,了解长工和贫农的疾苦和地主富农生活以后,用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曲调套进去编出来的。董碧芬唱得凄切哀婉,唱得贫苦农民特别是当长工的农民泪涟涟。他们说:“吴老师,董老师,你太晓得我们农民的苦楚了,这些话都唱到到了我们的心里头了。我们受的苦实际上比你歌唱的还要苦。不说打稻时十个指头肿胀了还叫劳动,有时干得生病发热起不来,老板还要叫你爬起来去田头干活呢。”吴老师听了点点头向大家说:“地主老板就是对我们这样狠心的。”这时还有人说:“吴老师歌中唱的五月里给长工吃酸杨梅,我给那家地主做长工,从来也没有吃过他家的一个杨梅。他们宁可让杨梅烂掉也不给我们吃一个的,小气着呢。给我们的工钱谷都是湿得会冒出水的。晒一下,100斤谷起码要蚀10斤。谷里还有搀着许多泥沙和秕籽,吃饭时满口都是沙子和秕籽,你说地主的心黑不黑?”吴家安听了说:“地主老板这样对待我们,我们还能容忍吗?”
大家说:“不能!再不能容忍了!”
吴家安说:“那我们贫苦农民大家起来就要和他们斗。”
农民说:“斗?怎么斗呀?”
吴家安说:“我们首先要抱成团。”
农民们问:“咋抱成团?”
吴家安说:“就是我们贫苦农民要团结起来。”
农民们说:“可我们怎么团结呢?”
吴家安说:“比方说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先结拜成兄弟,以后有人再敢虐待我们,欺侮我们,我们结拜兄弟们就可以团结在一起和他们斗争!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组织农会。用农会组织来和地主老财们斗。”
大家齐声说:“好,我们听吴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