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第三十三章 仙境桐庐(三)

第三十三章 仙境桐庐(三)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1-05-18 00:03:54      字数:4484

  范仲淹兴起修建严陵祠的念头还是在他初到睦州之时。在经过漫长的三个月旅途后,这一日终于进到睦州境界,当船只经过富春山严陵祠下时,见当地百姓正在举行吴俗祀神活动,祀神的人们一遍遍地唱着一首好听的曲子,音律协美动听,与这祀神的热闹场面和壮丽的山水融为一体,范仲淹觉得自己从未听过这样好听的乐曲。他让船家将船靠到岸边,仔细地听着歌词,听到“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时,他不禁击节叹赏道:“曲子好听词更好,想不到桐庐还有这样的人才,等我安定下来一定要见识见识此人。”
  这时睦州的官吏已得知新任知州到了睦州境内,纷纷前来慰问。寒喧罢,范仲淹问道:“刚才祀神队伍中所唱的曲子是何人所作?”
  众人乱纷纷答道:“这首祀神曲的词牌是《满江红》,填词的人不是本地人,是当今最有名的填词名家,东京汴梁的柳三变柳七。范大人在东京,想必听说过此人。”
  范仲淹哦了一声:“原来是他,怪不得这词曲如此和谐美妙,果然是名不虚传。我虽早已闻他大名,却是不曾见过。”
  范仲淹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想的却又是一回事。他在想自己在东京时不时地听到柳三变这个名字,不管你想不想听,这个名字也总是不经意的飘入耳中。关于这个人的种种趣事,如临轩被黜大闹殿院、皇上面前填词言志、奉旨填词轰动京城等,范仲淹听了并没有太当真。给他的印象是此人精音律,但名声不佳。
  可是今天在这严子陵隐居之地听到这样一曲美妙的词曲,一下子颠覆了柳三变留给他的最初印象,他想能够作此词的人绝非泛泛之辈,也绝非放荡无行的浪荡公子,一定是个有大志向的人。此人胸襟抱复决非用个“无行”一词便能概括,应是个有为之才。也许他只是以表面上的风流浪子形象来掩饰,观此人之志决不在歌儿舞女队中,若按一般说法: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此人也许是“中隐”者也。若是推测不错,那么此人既有严子陵之风,又有俞伯牙之才也说不得。刚刚不久前自己才向皇上举荐了胡瑗,观柳三变之音律才干只在胡瑗之上不在其下。自己一旦回京,必要访一访这个人。
  范仲淹在本地官员的带领下来到严陵祠,众人见他对《满江红》一词颇为欣赏,便请他也填首词。范仲淹想了想对大家道:“诸位父老,今天来得凑巧,和你们一道祭神。本人不懂音律,就让我献首绝句送神吧!”接着咏道:
  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在范仲淹看来,刘秀在云台所绘的三十六名开国功臣,抵不上严光一人对后世的影响大。
  范仲淹走进祠堂,见祠堂里里外外已经颓圮荒凉,令他颇生慨叹。当他把睦州事务安排好后,便派手下的从事章岷负责修葺严子陵祠。祠堂建成后,范仲淹召会稽僧人悦躬画了严光像张挂堂中。他在给当时的名士邵悚信中写道:“暨抵桐庐郡,郡有严陵钓台,思其人,咏其风,毅然知肥遁之可尚矣。能使贪夫廉,懦夫立,则是有大功于名教也。构堂而祠之,又为之记,聊以辨严子之心,决千古之疑。”范仲淹在信中所写的这段话,表明了他重修祠堂的目的是为了发扬光大警醒后人,学严子陵不求名利的精神。
  办完这些事,范仲淹意犹未尽,又写了一篇为后人经久传诵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在这篇短文中,他称赞严光: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名于名教也。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说严光所作所为使贪夫廉、懦夫立,说他的品格山高水长,可谓褒奖到了极致。严光本是一个隐士,千百年来靠着范仲淹这一篇祠堂记而声名远播,享誉千秋,范仲淹文字感染力之强,于此可见一斑。
  范仲淹还将这篇《严先生祠堂记》拿给旰江(今江西南城县)人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几遍之后,赞叹不已,他对范仲淹道:“先生的这篇文章公之于众后,必将造成极大影响,依在下愚见,通篇文章中只有一个字有欠酙酌,我的意思是用另一个字替换它,那样这篇文章会更完美,内涵更丰富。”范仲淹很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虚心向他请教道:“先生不必客气,尽管说是哪个字?”
  李泰伯道:“就在那四句诗中,前面两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诗境和意境都很广阔和深沉,但用来修饰后面这个‘德’字,好像有点减少了诗句本来的厚度,若是把‘先生之德’的‘德’字改成‘风’字,你看如何?”范仲淹略一沉吟欣然接受,称道:“改得好!诗的意境和内涵更显阔大深远了。”这一改就成就了一段千古传颂的文史佳话一一一字千金。
  范仲淹还亲笔将柳三变的那首《满江红》词题写到祠堂壁上。
  词云: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
  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
  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
  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
  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在浙江省桐庐市境内;烟漠漠:
  烟霭迷蒙之貌;游宦区区:谓因微不足道的小
  官奔走于仕途。区区,微未。底事,何事;云
  泉约:白云清泉之约,意为隐居;仲宣:汉未
  王粲,字仲宣;从军乐:指王粲的《从军诗五
  首》。)
  
  三
  范仲淹喜爱睦州的青山绿水,经常是逸兴遄飞,妙笔生花,除留下脍炙人口的《潇洒桐庐郡十绝》等诗篇外,让范仲淹高兴的是在这里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事,他与从事章岷关系甚密,饮酒品茶,互相唱和。
  他还写了一首《和从事章岷斗茶歌》的茶诗,这首茶诗很长,写得非常好,让喜好茶道之人赞不绝口,认为与唐朝卢仝的那首茶诗可谓珠联璧合,互为姊妹篇。
  虽说是遭贬外放到睦州,范仲淹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却是心情舒畅、轻闲。就在他打算在睦州任上好好整治一下社会治安和环境时,接到朝廷一纸调令。景祐元年(1034年)八月,范仲淹又调到他的故乡苏州任知州,章岷也跟着他到苏州任节度推官。范仲淹走后不久,睦州百姓修建了思范坊、思范堂、思范亭、潇洒楼、范公祠等建筑,来表达对这位贤知州的怀念之情。范仲淹仅仅在睦州任上几个月的时间,睦州百姓在其走后若干年间便陆续修建了这样多的建筑来纪念他,可见他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这位大宋名臣,我们还是不厌篇幅、不吝笔墨吧,不妨拿卢仝
  和范仲淹的这两篇茶诗对照来读,别有一番趣味。
  酒文化中有酒神杜康,茶文化中有茶圣陆羽。唐代时言及饮茶,几乎离不开陆羽、卢仝之名。唐代诗人卢仝能在茶文化中与陆羽比肩,只因其一首写饮茶的诗。卢仝这首诗全名《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作者在这首茶诗中,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卢仝茶诗的开头是感谢孟谏议寄来新茶,说自己大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部分写煮茶和饮茶;最后想到辛勤采制茶叶的亿万苍生,对他们的苦难寄予深切同情。由于作者用了优美、生动的诗句来表现对饮茶的深切感受,使得这首茶诗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后代文人骚客,广为引用。诗中直接描写饮茶的几句诗最为人称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之所以要在本章中全文引用这两首茶诗,这是因为谓之茶道的饮茶,发展到大宋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从范仲淹的这首茶诗,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宋人生活的精致,他们会生活会享受,远比单纯的大吃大喝高雅多了。
  宋人讲究斗茶,讲究茶礼,文人士大夫喝茶是非常讲究品位的,煮茶待客颇见主人的功力和风采。唐代时视“花下饮茶”谓之“杀风景”,宋代则是“花下饮茶”已成为时尚。煮茶、饮茶、品茶、斗茶、茶具已成为士大夫生活中须臾不可少的内容,市井街巷、酒楼茶肆、寻常百姓家,生活中也离不开饮茶,饮茶是开封人和其他城市、乡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的文人雅士和上层社会聚会一起饮茶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做“斗茶”。为什么叫斗茶?因为要比茶叶、比水、比器具、比环境,更要比主人、客人的高雅和学识。总之,斗茶是为了炫耀,炫耀财富、知识和品味,每次茶会那才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样的聚会,从煮茶、煎茶、望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开始,然后便是比文章诗词、书法绘画,谈天说地、海阔天空,这些岂是世间凡夫俗子,腰缠万贯的豪商巨贾所能为。在这些文人骚客的面前,他们只有自惭形秽,一文不值的感觉。回到家中偷偷演练,除了皮毛,什么都不是,尽管精心准备,咬文嚼字装作风雅,过不一会儿,便就露出浅薄无知的本来面目。
  中国的品茶自唐朝传到日本,演变成茶道,之后又内销回中国,即今天所说的茶道、茶文化。这一出一进之间,却丢失了宋人斗茶中凝聚的文化内涵和趣味,后世的茶文化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要想寻求真谛只能从范仲淹的诗中去品味。从中也可以一睹大宋名臣范仲淹的风范,活要活得精致,为官万古流芳。
  参加一场宋人的斗茶聚会,不亚于去一趟豪华饭店,甚至比那个还贵。你去参加茶会,事先要有准备,肚子里没油水,这一天你的肚子是扛不下来的。
  本书中因对饮茶的描述较少,只在第十六章《千古际遇》开篇中简略地提到一次饮茶,而实际上柳三变不单好酒,也精于茶道,只是篇幅所限没有展开来写。可是这样一来,难免对宋代生活的全景描述便不完整,故此有了范仲淹的这首茶诗,便可弥补本书之不足。
  范仲淹与卢仝的茶诗各有千秋,共同点是都赢得了后世喜爱茶道的人津津乐道,与柳三变同为属官的章岷也因范仲淹的这首茶诗而青史留名。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范仲淹《和从事章岷斗茶歌》云: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春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喜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担,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太子,林下英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人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头归。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