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第十八章 锦绣文章(一、二、三、四)

第十八章 锦绣文章(一、二、三、四)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0-11-23 08:26:08      字数:4943

  一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贡举如期举行,这是继天圣二年、天圣五年,赵祯皇帝主持的第三次贡举。他在老师及朝廷重臣的教诲和影响下,认识到本朝广开科举之门实在是选贤任能的极好措施。
  宋初,贡举虽然每年举行,但取士很少,每届仅十人左右。太宗即位,立即下诏扩大贡举,定下了“十取其一”的原则。四帝赵祯秉承太宗遗风,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但改为三年一试。
  宋代重视科举,由于太祖制定的“重文抑武”国策,科举几乎成为士子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更由于几届皇帝对科举的重视和提倡,有志者无不以读书为上,不登黄榜死不休,有的皓首穷经一事无成。
  家中幼童尚不识字时便学会背诵真宗皇帝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皇帝劝勉读书人刻苦读书的良苦用心,就在这富贵和美女的赤裸裸的引诱下昭然若揭。
  宋初,贡举制度延袭唐制,考试内容也大致如唐,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二
  考试地点在礼部贡院,进士四场试,每天一场。
  几日来,每日三更天刚过,黑沉沉的街道上便络绎不绝的挤满了赴考的举子和随从,路边的早点铺和茶室也便忙了起来,早早的开门迎客。贡院在朱雀门外,周围的食店、茶室都挤满了举子和随从,吃完早饭等着贡院放人。
  一位老人赶着一只猪挤进人最多的一家食店,有好奇的举子便问:“这天还没亮,你到这儿凑什么热闹?”老者看看周围小声耳语道:“我来卖猪。”那举子笑道:“这儿哪是卖猪的地方,你这只猪打算卖几个钱?”老者伸出四指悄声道:“要这个数,要银四百两外加一两。”几个举子听了有笑的有生气的,上前对老者推推搡搡,都道:“你上这儿起什么哄,你穷疯啦,这人是个疯魔,赶了出去。”老者边躲边道:“且听我解释,猪身重五十多斤,时价一两。”说完看着大伙儿,有性急的上去给他一掌,“快说,那四百两呢?”
  老者忍着疼低声道:“那四个蹄儿(四题)要卖四百两。”围观众人均是心里咯噔一下,猜不透老者是来戏耍大家还是别有用心。
  恰在此时,考场开始放人进场,众人一哄而散。居然有两个富家子弟模样的考生仍恋恋不舍的围着老者攀谈。
  天刚黎明,数不清的举子已经围聚在贡院大门外,等待查验进场。宋代的贡院围着高墙,四角有了望楼,中间是一排排的号舍。
  进考场实行“浮票制”,票是举子在礼部报名时所发的凭证,上面祥细列明举子的身高、相貌、身体特征,考试期间凭此票进考场,这是为了防止雇“枪手”替考采取的严厉措施。为避免考试时发生舞弊行为,试场内外严设兵卫,围以棘篱。举人入场时,须搜索衣箧,严禁携带违禁书策。
  说好听点叫检查,说不好听的就是搜身。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以后会否荣登二府,今日的搜身屈辱你必须受着。就是要磨折你的锐气,促使你静下心来苦读,让你明白无论将来是飞黄腾达或者沉沦下潦,遭遇何种际遇皆是皇家雨露。
  科举制度到了大宋天圣年间已施行了几百年,几百年来无论哪朝哪代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最有意义的变化发生在宋代:施行结保报考制度,锁院制度。实施糊名制,设立收掌官对试卷弥封(或称封),以使阅卷官无从知晓考生名姓。后来又增加誊录制度,用红笔誊写考生试卷,谓之“朱卷”,再由另外的人复核并用黄笔改错,然后才送去阅卷,这样就杜绝了考官从笔迹上辨认考生的弊端。上述锁院、糊名、誊录这些隔绝考官与举子,只凭程文而不见本人的措施都是在宋代确立的,确实起到了保证考试相对公平的作用,这就导致了“取士不问家世”原则在宋代得以真正实现,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同时,考试的侧重点也由重视诗赋逐渐转向经义。
  礼部试通过后,要将上榜人名报上朝廷,称为“奏名进士”,奏名进士还要再参加殿试,最后再经皇帝临轩唱第,所有这些都通过了,这才真正是进士及第,金榜题名。
  殿试之制度自开宝六年始,这一年贡举,因考生徐士廉认为主考不公愤而伐鼓诉讼,太祖皇帝亲自在讲武殿复试考生,复试或称殿试由此始。
  在这种严格或说残酷的考试制度下,任你是谁,进入考场也会忐忑不安、气馁三分。别看这些考生平时何等张狂,眼空四海,真到了考场上,优劣立判。
  不行的无论如何你也是不行,而胸中确有才学的,也不是肯定能行。也许因怯场发挥不好,或者看题不准,无法准确下笔也是有的。故此,真要几场试下来,都能答的不错,那定是真才实学,装不来的,也不是蒙下来的。  
  三
  待到柳三变进场时,绝大多数的考生已经进场找到自己的号舍。柳三变来到自己的号舍前,看到簷前横木上写着一个“优”字,他虽然不信这些,但见了吉祥之字,也不禁面露微笑。心想这倒不错,还未曾考试,先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优字,安得不中。
  旁边一人见自己的号舍写着一个“登”字,不禁“呸”的道一声:“晦气。”柳三变诧异的道:“学优登仕,我们这一排舍,这字都很吉祥,属你这登字最吉利,你此届必登金榜也。”
  那个举子苦笑道:“登字确实不错,这字放你们谁身上都是大吉大利,就是我不行,在下姓毕名南,读起来成了‘必难登’也,你说我还有个好?”
  柳三变听他这一说,也笑道:“照你这一说,也是这个理。兄台既然信这个,不如考完以后去礼部申请改个名,就叫毕易、毕定、毕准,什么都行啊。”
  那人还真的当真,“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也只能如此了。”
  原来考场的号舍是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排列,“千字文”产生于五代的梁朝,宋时已是启蒙教材,故此自太宗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很熟悉,许多儿童更能倒背如流。
  朝廷在使用千字文排列号舍时,特意挑出其中几十个不吉祥的字删除不用,即便如此,仍然有考生见到号舍门楣上的字后,产生沮丧的情绪。
  一排排的号舍黑压压地伏卧在黎明的晦暗中,像一张张怪兽巨口,将这数千个考生转瞬吞噬。转眼之间,走道上只剩下往来巡察的官员。  
  四
  按照规定,要考四场。第一场考诗、赋,赋题是《司空掌舆地图赋》,试卷发下后,考生如果对题目有疑问,可到主考官那里隔帘上请。
  柳三变见自己这一排号舍不时有人走到前面,后来竟发现有几面之识的欧阳修也从自己面前经过,心道以他的学问对此题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柳三变却不知,欧阳修是借此机会卖弄才学。
  柳三变打开试卷,一看题目便有些发楞,似在哪里见过,揉揉眼睛再看,顿时想了起来。正是那天到自己家里的不速之客刘公子问到的这句话,怎么竟和今天的考题一样,难道考题在几天前就泄露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怎么办?莫非那位公子今天也来应考,他事先知道考题,便找自己来问,是为了早作准备。
  他忽然想到刚才在外面见到的老者卖猪的事莫非是真的?当时他也在人群当中,可是当笑话看的,以为是优人故意到举子面前来打趣。
  他心中暗暗吃惊,我交往的刘公子是个什么人哪?不是个正派人,真正有骨气的人不会干这种事。我柳三变瞎了眼。
  可凭他与公子的几次交往中,他知道这位公子的才学深不可测,根本没必要使用这种下三滥的行径。又一想,人心难测,既便他没那个心,也许他家里有钱,买个双保险也说不定。
  脑筋一转,他又想到更奇妙之处,看公子这才学,拿到这个题目,即使马上答不出,以他的学问翻翻书籍就能解决,用得着登门求我吗?莫不是他有意让我知道考题,让我先做准备,是为我着想,是听说我几考不中为我着急?要真是这样,那他可热心过度了。要真是这样,我竟然连一点儿疑心都没有,他可太有机心了,不单通报了消息,而且天衣无缝,不显山不露水,我连拒绝的理由都没有。
  想到此,他又有些沮丧,我这不是被人耍了吗?天圣五年,肝胆相照的朋友朴成花重金买来的考题,我连信封都没打开,一把火烧掉,挫伤了朋友的心。这次,不单事先看了考题,而且认真做了思考和准备。刘公子呀,你这不是陷我于不义吗,你不是在帮我,你是在害我呀!你难道不知道,我柳三变纵使一辈子考不中,我也不屑于此啊。我可怎么办哪?这就像吃到肚里的东西,吐也吐不出来了。
  柳三变再又一想,别人的事管不着,但自己若是按照那天的解答来作文,未免有点儿胜之不武。再者退一步说,如果的确是那位公子买来考题自己用的,他按我那天讲解的思路来作,两人文章倘若相似,一旦将来考师问将下来,又如何作答?
  再说,我也不能再那么写呀,我那天阐释的内容等同于卖给人家了,那已经不是我的了,刘公子临走不是还留下五十两银子嘛。他又在临走时假作不经意间提到束修一事,我那时是当笑话听,现在看来他是故意说给我听的,表示他不是白来讨扰我,是等价交换,是交了学费的。得,柳三变越想越是这么回事,既然是买卖,我也不领你情,买卖已交割,咱们两清了。
  柳三变真是个不通情理,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是正常的,甚至都不值得同情。因为多好的机会他也不会把握,他关心的只是在旁人无所谓的名声和心安理得。
  如果说他与虫虫的结合是天作之合,那么这头一天的考场之上,柳三变遇到的就是天赐良机。
  敢问古往今来,乃至向后千百年,谁能有柳三变这样的神奇机遇?天圣二年贡举不用说了,虽然有用不完的财富,随便拿出几粒珠子就能打通关节,铺平道路,但这不是他的行事作风。可是天圣五年,四场考题已提前到了手边,以他水平只消思考一、二个时辰,便可成竹在胸。可他却连看都不看上一眼,一把火烧掉,要知道,那可是用价值连城的珠宝换来的啊。
  而今日,这考题却是当今圣上似乎不经意间送给他的,也算是心照不宣吧。他虽然不知道刘公子是何许人,但多少已料到此人不凡,所谓向他求教的事也许正如他想到的那样,是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心安理得的接受。
  请问古往今来,有哪个考生遭际过如此幸事?简直就是有皇上暗中关照,这样奇特的机会你都把握不住,那你就玩去吧,真要再不中,以后就别再考了,也别再装清高了。
  柳三变就这样想呀想呀,猛然惊觉,大半个时辰已经溜走了。恍惚中见到欧阳修身影过去了,心想,这样的题目还能难住他,他到考官那儿干嘛去了?
  到了这会儿,他神情才算清醒下来。不过柳三变就是柳三变,清高孤傲无人能敌。他打定主意不按原来的思路去写,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切入点呢?
  他将《周礼·地官》和《礼记》两书中的文章从头到尾快速默诵一遍,又细思了汉代孔颖达的注疏和郑玄的笺注,心下一阵清明,心道有了:我可以从这里切入,先述汉代司空的职责,再联系到西周的司徒职官制度,这样便可更全面的阐述赋题中“掌”字所包含的所有内容了。
  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柳三变理清了思路,下笔便不在话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华丽辞藻不加思索便流出笔端。
  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柳三变放下笔,两手一举伸个懒腰,心中不免得意。他却不知他与欧阳修在赋的立意上竟然不谋而合,而欧阳修拿到题目立即看到题中隐藏的深一层内容,这就是欧阳修后来之所以成为古文大家的过人之处,于这次考试可见今后成就的取得不是偶然的。
  柳三变提前半个多时辰写完试卷,趴在卷上闭眼休息。忽然一阵风捲来,刮得纸张哗哗乱响。觉得脚下有什么东西,低头一看竟是一张试卷。拾起来未及看上面名字,也许看了,恍惚之间也只记得一个“王”字。
  只看答卷,也好看看他人如何作答。却不料试卷上只有寥寥三五行字,还未及题意,柳三变不禁一笑:古人云,“博士买驴,书纸三页,不见驴字。”离题太远了。又一想,恐怕不是跑题这样简单,很可能这个人看不懂题意,无从下笔。
  考场上遇到发生这种情况,柳三变只消将这试卷交与巡官即可。可他竟动了恻隐之心,心想考卷再回到那人手中,恐怕他也答不出,时间也来不及了,不如我成全他吧。想到做到,柳三变提笔将曾经对刘公子阐述的思路刷刷的写成一篇赋。
  文章刚成,墨迹尚未干透,也到了交卷时间,柳三变便将两张试卷一并交了上去。
  不知是怎么想的,是卖弄才学、是同情、是怜悯,还是有意消磨时间,连柳三变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应了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句诗:“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说那个欧阳修,考试的第一天竟也发生了和柳三变相似之事,下面再说。
  次日早上排队进考场时见到欧阳修,柳三变问情况如何,欧阳修一脸不屑地道:“昨天这赋对我等岂不是小菜一碟,只是这题目还是有层深意,不知柳兄看出沒有?”
  柳三变说以后再详谈,你的那几位朋友如何?欧阳修道:“梅圣俞自我感觉良好,方希则和王拱寿恐怕够呛,王拱寿还是我今早硬拉来的,按他的意思就想放弃了。我说即使本届无望,这也是个难得机会,也可以为下次考试作练习,他这才勉强来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