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路窄”
作品名称:故乡的云和月 作者:昆明池水 发布时间:2020-11-14 20:26:09 字数:3056
对于工厂的技术引进的问题,像这样的老化工厂,是多年的诉求。工厂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准备,并多次向部里提申请,毕竟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有些陈旧,升级改造对这样的历史大厂尤其重要。这次的机会当然十分重视,方案又在原来准备的基础上,总厂又专门组织人研究修改了好几个月了。这次开会就是负责方案制定的人员向厂领导和各主要部门做方案汇报,并听取意见,审查通过后向上级报批。
因为需要使用大额度外汇资金,主管上级非常慎重,专门组织几位专家来听取汇报,帮忙把关审查提建议。会议规格很高,作为主力生产分厂的总负责人,朱厂长当然要参加,汤潮是没资格参加会的。但朱厂长上任时间不是很长,虽然知道自己在这样的会议上,不会有太多露脸的机会,可自己对分厂的设备细节上心里真实没底。讨论起来,一旦有人对方案涉及生产方面有什么疑义,问起具体的参数,自己一问三不知就尴尬了。那就不是露不露脸的问题了,那可是脸丢大发了。给领导和专家们留下不好印象,今后还想升?
手底下的人各管一段,又不好带太多的人。经过抽调,分厂的技术部门的力量大不如从前了,自己对技术部门的负责人的水平不是太了解,关键时刻肯不肯出力也没十分把握。走在走廊里正在为带哪些相关人员去参加会议合适的事头疼的时候,抬头看到了汤潮敞着门,在办公室里对着设备图纸正不知琢磨什么呢。朱厂长灵机一动,临时起意把汤潮叫上带会场来了,以备被提问时帮着自己回答些生产流程的一些细节问题,反而没有带上其他人。反正参会的人员不少,各主要部门都有,所以不会有人注意和过问汤潮是干什么的。不过有一点朱锦江忽视了,在所以参会人员中,汤潮看上去就明显年轻。
总厂班子的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由厂长亲自主持。厂长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就开始由那天和宋总一起去图书资料室查资料,叫做钱宏的青年人做改造方案制定工作的主汇报,宋总在座位上不时帮着做补充说明。
来参加会议的人员中,除了工厂里生产管理部门这条线上的人,不熟悉那个青年人的不止汤潮一个,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上做主汇报人引起底下不少人的议论。在周围人的小声谈论、相互询问中,汤潮这才知道这个青年人叫钱宏,是文革后进厂的第一批大学生。来厂后,正赶上工厂大学生文革十年断档,知识分子青黄不接。曾经当过知青的钱宏聪明肯干,能吃苦,工作中个人表现突出,被领导看中。先是在生产计划科做计划、定额、调度,之后短时间到一线一个生产辅助车间做副主任,很快就回到生产计划科当了副科长,是厂里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是内定的第三梯队成员之一,(也就成了朱厂长最忌惮的竞争对手之一)。这回是协助宋总组织领导工厂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方案修改和制定的主要助手,是厂里领导有意给他的一次锻炼培养的机会。宋总也将主汇报人让给了他,更是要给他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大家多了解。这是很难得的,应为之前长时间、大量的资料准备和方案反复研究制定的工作,钱宏并没有参与。
钱宏是认真做了准备的,本身口才也不错,在会议室的白板上连写带画,把方案中设备改造的必要性、先进性,与现有设备的结合可行性等都仔细地做了汇报讲解,并且有做比较的核算数据。钱宏的汇报结束后,宋总又接着站起来做了工作过程和方案一些要点的补充说明。之后厂长开始征求各位专家和各部门、分厂的意见。专家们都是临时过来开会的,对厂里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工厂之前就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技术改造的准备,这次又是经过好几个月集中研究论证的方案根本就来不及仔细推敲,方案中所采用的技术也是国际上实行时间不是很长的技术,料想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来了又不能什么都不说,只是提了些一般性常规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并无实质性的修改意见。
满面春风的钱宏,还是很谦逊地表示一定尊重专家们的意见,把方案尽快完善。各部门、分厂对这项国际上的较新技术的许多名词听都没听说过,哪里还提得出意见。上边做汇报时,底下倒是还不消停,可一让提意见,马上底下就没声了。眼看汇报结果很圆满,钱宏面露得意。可这一得意,坏了。
见大家都提不出新的问题和意见,厂里几个主要领导小声交换意见,准备宣布把该方案尽快完善后上报,并让相关部门开始做项目申报程序准备,然后散会。厂长清了一下嗓子,宣布前象征性地再次问了底下各部门来的人还有没有补充的?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象征性的一问,问出问题来了。
本来一直低着头躲在朱锦江身后、一声没有的汤潮却突然出乎意料地说了一句:“我有问题。”
本来今天来到会场,看到这么多领导、专家在场,汤潮就知道今天没自己什么事,就坐在后排的椅子上,准备只要朱厂长没有什么问题问自己就不准备说话了。上次在图书资料室见到钱宏的不快,汤潮也早已经丢到脑后了。听了钱宏的讲解,汤潮确实是有些不同想法,可也没打算在现场提什么意见,毕竟这么大的场面,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说三道四。
可心里对钱宏本来就有意见,所以也就见不得他做完汇报后一副得意洋洋、又故作谦虚的样子,汤潮看着就觉得假。心里一生气,把已经丢到脑后的不快给勾了回来,于是在众人的惊诧的目光中强做淡定地来到钱宏讲解的黑板前,指着钱宏刚才汇报时写的一个计算说:“从目前的常规方法来说,这个计算不完善,有缺项。”说着就动手改了起来,改了一项,又改了一项,一连改了好几个地方。别人看不懂,还在愣神的时候,两位从大学来的教授已经看明白汤潮的计算了,插话表态说这地方原来确实是有点问题,汤潮的计算的修改是对的,应该是比钱宏用的计算更新的、现在较通用的方法,要完善得多。
钱宏原本很兴奋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了,看着汤潮牙根直咬。可当着领导和大伙的面又不好发火、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又拿眼看着宋总。
作为领导制定方案的总负责人,无数次准备,这次也是在多年的资料基础上又搞了好几个月的方案,被一个新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当众指出不足,宋总这时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本来以前的方案,也是在宋总的领导下制定的,技术是成熟的技术,准备得也比较周全稳妥。是属于国际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期的成熟技术,而且国内已经有过引进。虽然在国内还算是先进的,可这次在方案补充修改时,有人提出这是重复引进,是在浪费国家的钱,现在应该选择更先进的技术。因此大家几次讨论后,决定采用这项国际八十年代初的技术。宋总虽然觉得不是很稳妥,但也不愿意背负花国家的钱,引进落后技术的罪名。宋总曾经通过内部资料渠道,看过一篇这次方案中所采用的技术的介绍材料,当时印象很不错,因此同意了相关建议。可方案一修改,时间就有所耽搁。时间是有期限的,新技术有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虽然在项目立项后,有些细节可以再与设备厂家再进一步沟通,宋总依然不放心,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包括去部里和高校。包括最后关头,仍然想把有些细节上的事情再敲定一下,也才有了上次在资料室与汤潮的相遇,却没有细问。
虽然尴尬,宋总还是很诚恳大度地对汤潮说:“是我们的工作有疏漏,回去我们会尽快把计算进一步完善的。上次见面匆忙,没多聊,这次也欢迎这位小同志多提意见。”一心想把事情先应付下来再说,会后再仔细研究,也真打算进一步征求汤潮的意见。
但很快他和钱宏就明白了,汤潮上来不只是要给他们完善计算的!汤潮并没打算就此打住,而是继续冲着否定去。
“我个人还是认为这个方案考虑还不周全,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项。”在毕业论文中曾做过仔细计算,技术对比比钱宏做的多得多、也细得多的,并且在论文答辩时曾应对过身为国内顶级专家的老师们的尖钻的提问,汤潮心里非常有底。来厂之后在对主力分厂的生产流程了解过程中,对全厂的生产保障设备的状况也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说话很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