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下连当指导员
作品名称:人世间 作者:张良芳 发布时间:2020-11-14 08:32:47 字数:3286
第二天,工军宣队员们都下连队了。
原来军宣队进来之后,对学生们便统一集训,已经把他们像部队一样以军事建制把年段改为了连队。从初一到高三统编为六个连,六个连除初一年段和和补习的侨生以外,全都在教学大楼里上课,高三(六连)在最高五楼。这个连队—共有480多个学生,分十二个班,现在就编成了十二个排。这十二个排都在五楼,差不多占满了一层楼。
军宣队陈班长把全年段的学生都集中到年段的小礼堂里——每层楼都有一个小礼堂,把现有300多个学生集合起来(有许多学生还在家里),就介绍我和大家见面。陈班长指着站在一旁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我,说:“这是工宣队副队长张家良同志,来你们六连当指导员,请大家热烈欢迎!”大家都高兴地望着我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我。
我走到大家面前,仔细一看,这些学生一个个都长得高高大大的,已经完全是成年人了,有些男同学的嘴唇上已经长出了黑丛丛的小胡子,女同学们也都长成一个个亭亭玉立丰姿卓约的大姑娘了。我拿来名册一看,原来他们最小的也已经有二十一岁,最大的归国侨生已经有二十八岁。嘿,比人家大学毕业的年纪都还要大了呢。我一想,这不奇怪,实际上他们在1966年就高中毕业了,如果没有文化革命,现在他们已经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了。
我望着他们正在发愕的时候,解放军班长小陈这时向大家说:“现在我们请工宣队的张指导员给大家讲话。”
我一点没有准备,听得说,我只得站到他们面前去,我看着站在我面前的这些高高大大的男女中学生,不由得有点脸红。生平我还没有对这么多年轻的学生们讲过话,但既然队里派我来到六连当指导员,也没有办法了,我只得面皮老老地走到大家面前去,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同学们,我姓张,弓长张,名叫家良,家庭的家,良好的良。我是鹭江甘蔗化工厂的一个普通工人。我没有大家的文化高,也没有像模像样进过中学,对学校工作没有什么经验。
“陈班长是解放军,他比我们来得早来,军宣队的工作做得比我们好,以后你们还常和陈班长联系。至于我,我还得要向同学们学习,你们中许多同学去过北京天安门,到过全国各地串联,以后的斗批改,我想主要还是要靠同学们,我们和大家一起互相学习,我们共同努力把学校的斗批改搞好。我的话完了。”
我讲完以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都微笑地看着我,他们大都带着真诚的企盼的目光,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希望,给他们以出路。而我看到他们这样热切的目光,却感到惭愧,感到我们工宣队能不能帮他们搞好斗批改,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心中无数,更没有把握。
会散了以后,我请各排排长临时召集人留下来。向他们了解一些年段的情况。
原来这些临时召集人也是原来各班的班长。我发现刚来时在学区门口给我戴大红花的扎着小刷子似的辫子的高个子女同学,也是班里的临时召集人之一。一了解,她原来是这一班的班长,也是这个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据说还是学校团的宣传委员,校广播室的广播员,文革前她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我粗粗一看就觉得这是个热情、大方、谦和、待人有挺有礼貌的女学生。问了一下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她的名字叫李琳。木子李,王字旁边加个树林的林。
也许是她们背后已经打听过了我的出身和文革中参加的群众组织的派别,她们知道我是和她们大部分同学一样参加过老保组织。虽然工厂和学校都已经大联合了,群众组织表面上已经取消了,但思想意识上的派性还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大概知道我和他们同一个观点,同一个派别,所以李琳她们对我似乎感到特别的亲切,仿佛原来就是老朋友、老战友、老同学相逢时那样。他们把我围成一个圈,向我问了许多情况:问什么时候成立革委会?革委会成立之后再干什么啦?再下一步又是干什么啦?怎么样搞斗批改啦?工宣队来了后是不是不走了呀?几时毕业分配啦?去向那里啦等等。
我听了他们的话想了一想,感到她们提出的那么多问题,主要的问题还是今后分配去向的问题。也即毕业以后的出路问题。因为他们两年前就毕业了的。我对这些问题实际上比他们知道的还要少,因为我们从工厂来,对学校里的这一系列问题,确实都无从知道。前天我和顾国靖队长刚到市支左办公室去参加了一个会,但都没有讲起这些具体的斗批改问题,所以我也无法回答他们。
有的同学说:“工宣队同志呀,我们这些同学运气顶坏了,去向看来只有一条路,是到农村去吧?”
我也只能苦笑着望望他们。因为形势明摆着,他们现在想升学一时是不可能了。因为大学都关门不招生了,大学自己也在搞斗批改。工厂这两年估计也不会招人,他们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了。
有的同学干脆说:“我们这些同学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是去定了,希望工宣队能让我们早点下去,下去能自己赚口饭吃。叫我们这么高高大大的人老蹲在家里吃父母的饭实在是吃不下去了,也不好意思再吃下去了。”确实,我听了也很同情他们,书不能再读了,又没有工作,年龄都这么大了,老待在家里怎么办呢?
这些学生曾记何时,社会上曾把他们当作文化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现在呢,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这是文革初期他们没有想到的。
今天各连选连排干部,我先到一班,也就是现在的一排。见一排坐着四十多位同学,男女大概各占一半。问她们人数都到齐了没有?原来的班长李琳说,除了小数在泉州、惠安、南安、永春等外地的同学,基本是都来了。我点点头,对他们说一个班选两个排长,一个正排长一个副排长,各派选一个。以免大家认为一个排长做事带派性,有两个排长有事也好商量。同学们听了说这样安排好。
接着同学们开始提名,大家想了一下,有人说:“现成人选摆在面前,还是李琳吧。李琳过去是我们的班长,现在就当我们的排长好了。”旁边许多男同学说:“我们没有意见。我们再选举一个男的就行了,这样也平等。”李琳说:“我不行,你们再选一个吧,我文革时不是很积极的。”
大伙说总要有人当的,你是我们过去的老班长,现在叫排长了,还不和班长一样,就是你了,不用再换了。李琳看看推不脱,也只好由着大家选她。她说那再选一个男同学吧。大家又提了一个,正好是另外一派的。那个男同学嘴上已经长着黑黑的小胡子。他谦虚地说:“小小一个班,一个排长就够了何必要两个。”李琳说工宣队指导员老张同志不是说过了嘛,一派一个,一定要两个的。那同学说文革中我虽然也参加过群众组织,但我是挂挂名的,其实我是个逍遥派,我在文革中我没有参加过多少活动。只是在串联时我到全国各地走了一遍。
我在一旁说这问题不大,就这么定了。就这样这个班两个排长选出来了。在接着考虑谁当正排长谁当副排长时,由于李琳原来是班长又是团支部书记,大家就选李琳当正排长,那个男同学就当了副排长。
一会,我回到会议室,陈班长说其他各班也都选出来了。我对陈班长说趁热打铁,接着就选正副连长吧,陈班长说好的,连排长选好后,我们也可以回部队去了。于是我和陈班长一起分头把十二个排的正副排长都叫来后,就请他们提名酝酿一下连长、副连长两个候选人,还是协商,一派一个,男女搭配。
经过十分钟的酝酿,很快把正副连长的候选人也选出来了。
接着又召集全体同学来到会议室来开会,正式选举正副连长。叫一个女同学拿一些纸来,剪成350小张,因为有些同学还在家里,分给一人一张,无记名各写上自己喜欢的连长、副连长的名字。再找两个检票同学,然后再选项两个唱票的。选举结果,名单公布,李琳票数最多,李琳得票320票,王仁只有130多票,李琳被选为连长;王仁的票数很少,相差悬殊,王仁只好当副连长。这大概与这两个人参加的群众组织有关系,李琳参加的群众组织是多数派,王仁是少数派。于是李琳当连长,王仁当个副连长做李琳的助手。王仁咬着嘴唇不吭声,可能有点不服气。他想当正的,他大概觉得他是一个男的,却要在一个女同学的领导之下工作,做女同学的助手,觉得没有面子。
林琳正想推给王仁当连长——她对王仁说:“王仁,还是你来当连长吧,我做做你的助手就行了。”但大家说:“李琳大家选选你的票数最多,你应该当正连长的。”没有办法,要调换大家不同意。于是李琳当了连长,那王仁只能当个副连长。
选举后我问陈班长,你看这样选行不行?陈班长说,你掌握得好,一派一个,男女搭配,暗底里符合两派的人各派都有代表;选连长时,又通过无记名投票,这样选举大家口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