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醉生梦死,六贼当道(第二部分)
作品名称:抢来的皇位 作者:柴瑞林 发布时间:2020-11-11 13:08:48 字数:4430
(三)六贼当道蔡京宠冠群臣。
蔡京进入仕途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1086),司马光任宰相,下令废罢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蔡京按照限令于五日内在开封府所属各县全部改募役为差役,受到司马光的称赞。
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蔡京任权户部尚书,力助宰相章惇重行新法。
宋徽宗赵佶即位,蔡京被弹劾夺职,闲居杭州。宋徽宗派宦官童贯到杭州访求书画奇巧,蔡京勾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得以重新起用。
崇宁元年(1102),他乘机排挤掉宰相韩忠彦、曾布,而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
蔡京善于奉迎,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
他与宦官童贯、杨戬、梁师成、李彦,权臣王黼、高俅、朱勉等,把持朝政,向宋徽宗进“丰、亨、豫、大”之言,竭全国之财,供其挥霍。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括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尽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民怨沸腾,币制混乱不堪,给北宋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蔡京是北宋最腐败昏庸的宰相之一。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童贯、朱勉、李彦、王黼、梁师成为六贼。而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宋徽宗上台第三年,即崇宁元年(1102),他才起用蔡京为定州知州,当年便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右丞相。第二年正月,又以更快的速度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左丞相,也就是百官之首的第一宰相。
蔡京仕途中历经四朝皇帝,五登相位,在宋徽宗时期,得以重用,不断加官进爵,享尽荣华富贵,那么蔡京是如何获得宋徽宗的信任,得以重用的呢?从进士到翰林,蔡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跋涉了三十年;从一个赋闲的散官,到一人下、万人上的宰相,蔡京只花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如此天上人间的轮回,只因为宋徽宗对蔡京的特别青睐。
蔡京千方百计投皇帝之所好,不但表现在物质上,还表现在政治上。
宋徽宗十分追慕父亲宋神宗、兄长宋哲宗的改革理想,他以“绍述父兄”为己任,他在位的第二个年号为“崇宁”,即继承神宗常法熙宁之意。所以,在政见上,蔡京按照宋徽宗“绍述父兄”的思路,继续走改革之路,而且成绩斐然。
任相那些年,他大力改革科举,发展州县教育,增设算学、医学、武学、律学,使科举考试与行政事务更加协调适应。
他大力改革经济,对茶法、盐法、货币、漕运、方田等进行了大范围改革,尤其是茶、盐的专卖改革,改革后较改革前,国家财政收入成倍增长,连年翻番,“异时一日所收不过二万缗,则已诧其太多,今日之纳乃常及四五万贯”(《宋史?食货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京还推行社会救助制度,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五十以上,许行收养。”
可以说,在宰相任上,他做了一些实事。而蔡京的聚财之能,对于以京畿为自己的后花园、以大宋国为自己的储藏室、且贪婪成性穷奢极欲的宋徽宗来说,真是求之不得,正中下怀。
蔡京出任首相后,也的确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
皇帝贪玩,他就陪玩;皇帝喜欢珍宝,他就设法搜寻;皇帝要建万岁山,要把全国的名胜古迹,珍禽异兽,奇花异石,“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都统统浓缩到这里,他就马上安排心腹朱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事搜刮。
为了把这些奇花异石、珍禽宝贝运到京城,他还在全国各地征调船只无数,通过运河、汴河运到汴京,大兴“花石纲”之役,宋徽宗刚刚上位之时,万事开头难,认真了两天,但他爱玩贪婪的本性不久就暴露无遗。
宋徽宗从1101年做皇帝,到1126年被金国俘虏,在位25年中。他和蔡京在一起的时间时断时续,将近20年。他们先是因共同的艺术爱好而相互仰慕,后来成为政治上互相依靠的君臣关系;再后来因儿女结亲成为亲家,关系是一层加一层,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1100年,宋哲宗逝世,年仅26岁,无子。向太后推宋神宗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哲宗的弟弟,端王赵佶做皇帝。当朝曾有大臣认以赵佶为人“轻佻”表示异议,但最后在向太后的坚持下还是顺利继位,当时的赵佶刚18岁(1082年出生)。从小在宫中长大,受到过严格的皇家宫廷教育和培养的他,有着过人的艺术才华。
无论书法、绘画、文章、诗词、琴、作曲,古董鉴赏等等都很有水平,恐怕就连唐玄宗也未必能比拟,尤其他的书法和绘画成就,在历代皇帝中实为罕见。
他虽然年青,但看惯了宫廷的政权斗争,尤其对政府中的党朋之争,给国家造成的损害很是不满。于是他上台后改年号为“建中靖国”,(1101年)以表达他要在朋党斗争中保持中立,一心要搞好国政的决心。
但不到一年时间,他发现这种保持中立的平衡政策实际已不可行,必须在保守与改革的两条路线中做出抉择。他决心要有所作为,继承父兄的改革之志,于是改年号为“崇宁”,(1102年)就是崇尚“熙宁”(神宗的年号)要在中央政府中他选用改革派人物执政。
凭着对前朝历史的了解,他决定请蔡京出来主持大局。因为徽宗在称帝前,就知道有蔡京此人,他当者大臣们的面对蔡京说:“陛下藩邸已知臣,盖非今日,岂胜荣幸。再拜谢。上掐指曰:‘二十四年矣’。左右皆大惊”。
可见徽宗在做太子时就知道蔡京为人了。
徽宗对蔡京的工作尽心尽职,而且能力颇强也是很清楚的,(有司马光对他评论为据)认为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忠实信徒。加上其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相信蔡京应当和改革派团队的人物关系十分密切。加上蔡京又是当朝的大书法家、美术家,他的作品在前朝已是名闻遐迩,连本身就是当朝著名山水画家的宦官童贯,也很佩服蔡京的艺术才华,愿意把蔡京的作品带进宫中,让后宫的太后、皇妃们欣赏。所以蔡京的艺术作品在宫廷里极受欢迎,尤其是向太后,就曾亲自出面反对保守派将蔡京贬往江宁任知府的举动,并让他修完国史再行赴任,以此挽留他住在东京。
修国史对蔡京来说当然十分重要,也反映出宫廷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此外常在宫廷的端王赵佶,自然是很了解蔡京的艺术水平的,因此蔡京离京去杭州闲居后,作为艺术作品的交流,蔡京通过常来往于东京和杭州的供奉官童贯,将自己所创作的另外还有自己搜集的字画送奉徽宗和后宫,让他们欣赏,徽宗和后宫都会很高兴的接受,徽宗早在做端王时就和当朝的大艺术行家们,有艺术上的往来和交流,徽宗的艺术修养之高是可以想见的。作为艺术,当朝皇帝和后宫的皇后嫔妃们,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绝非一般人可同日而语,岂是一点小恩小惠能打动的?他们完全是艺术才华上的心灵沟通,心心相印而已
正因为蔡京有着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才华,所以才会被很没政治头脑和艺术才华的徽宗看中。
正因为他们艺术心灵相通,思想感情相印,追求目标一致,虽然年龄相差颇大(蔡京长徽宗36岁)但,应算是忘年之交。在以后长达二十多年的共事中,难免在一些政治见解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左,但他们的私人感情一直是很好的。
徽宗主动把自己最宠爱的当朝第一美女,四女儿茂德文姬,嫁给蔡京的儿子蔡鞗就是明证,这里特别看不出有什么政治婚姻的影子在里面。因为作为宰相公子的蔡鞗,并没有必要非去娶一个比自己年青许多的公主。而当时的蔡京已是70多岁的老人,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搞政治婚姻。作为徽宗的女儿,真正是皇帝的公主不愁嫁,又是当朝第一美女,非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大了许多的男人来做驸马?这里只能说明,这是徽宗和蔡京有着超过一般君臣关系的密切友好关系。徽宗的眼里没有看错蔡鞗,在后来落难于金国时,身边就只有蔡鞗一人,全身心地保护着他,关爱着他,不惜以自家生命去顶撞金朝统治者,以保卫徽宗的尊严和人格。
徽徽宗曾七次乘小车来蔡家,和蔡家人共度愉快时光,没有了那种君臣之间的尊卑贵贱,这是徽宗和蔡京友好的另一个证明。从现在留下的徽宗的绘画像《听琴图》、《文会图》、《雪江归棹图》上都有蔡京的题诗、题跋,这是两位艺术大师的互相交流,也表现了徽宗的过人之处。他的礼贤下士的风度是很值得赞扬的,在历代帝王中也是不多见的。
至于徽宗曾三次罢黜蔡京的首相之职,这当然属于徽宗的政治手腕,是他作为一位封建政治家的正常表现。
政府里人事的争斗,派别的争斗,都可能成为执政者、当权人的麻烦。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理由,让执政首脑换换人,以取得政治的平衡、舆论的赞美、人事的和谐等,都是聪明的皇帝常用的手段。但不可否认,蔡京和徽宗在政治见解上确实有矛盾,这与他们所处的地位、思想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主要表现反映四个方面:其一,对待保守派和反对派他们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徽宗出于统治权力的需要对他们的打击比较坚决,绝不手软,许多保守派人物被贬职、流放皆出于徽宗的决策,把他们的名字刻于朝堂,公布天下,亦是徽宗的决心,这是有史料可证明的,蔡京仅是坚决执行了徽宗的命令;其二,在对待农民起义问题上,蔡京主张“招安”不主张武力解决,而徽宗为自己的统治地位,主张坚决镇压,如对待方腊起义,两人因意见不合,蔡京被免去宰相职位;其三,在对待联金灭辽上,蔡京坚决反对,而徽宗则给予否定,支持童贯等人的意见。蔡京曾以在野的身份给予劝说,未被徽宗接受;其四,在国防政策上,蔡京主张设立“四辅”保卫东京,徽宗则在别人的反对声中,放弃了对蔡京的支持,而废弃了“四辅”,这些矛盾就反映在蔡京三次免职上。
徽宗曾两次利用天象,所谓“天人感应”来为政治行为说话。蔡京前后二次的下台都是徽宗说因彗星出现,天将降罪于天下,皇帝要下罪已诏,以回应上天,所以对手下的官员都要进行管教,以表达对上天的诚心诚意等等,而罢黜宰相常是列朝皇帝表达一种心意的行为,并非表示徽宗已完全不信任蔡京,否则为什么又会再次让他执政呢?而且每次重上台,徽宗都要为蔡京加官进爵,以表示歉意和诚意,而蔡京自然“心有灵犀一点通”,每次下台,并无怨言,事后上台依然鞠躬尽瘁。正因为两人心心相印,才能配合得如此默切。不至因政治见解不同而伤了感情。这也正是蔡京年近耄耋,目已半盲,徽宗宁愿让蔡京在家办公,让其子蔡絛代为文书办事,也还继续要他以太师身份执政的原因之一。
于公于私,宋徽宗都对蔡京特别青睐,虽然多次贬过蔡京的宰相职务,但往往转瞬就重新起用。其对蔡京的眷顾真是情深谊长。
崇宁二年任左相,后封为嘉国公。
崇宁五年,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改封魏国公。同年,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大观元年,复升左相,拜太尉、太师。
大观三年,致仕退休。
政和二年,复召辅政,封鲁国公。宣和二年,致仕。
宣和六年,再起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称“公相”。同年,复致仕。
在宋徽宗的扶持下,蔡京不断加官进爵,是北宋以来加官最多、地位最高的宰相,前面已经说过,宋徽宗还曾七次亲临蔡京府上,权力如日中天,无以复加。当时,民间甚至有:“但知有蔡氏,不知有朝廷”之说(《程俱年谱》)。
六贼之患,蔡京为首。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邦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人朝庙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朝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