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抢来的皇位>第二章 广开言路 百花齐放(第二部分)

第二章 广开言路 百花齐放(第二部分)

作品名称:抢来的皇位      作者:柴瑞林      发布时间:2020-11-07 14:39:26      字数:5739

  宋徽宗换了话题对大臣们说:“卿们静听佳音吧。”
  接下来揭发的对象是御史中丞安惇,先不说安惇,再说说章惇吧:
  历史记载:苏东坡与章惇年轻时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苏东坡比章惇小一岁。宋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苏东坡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任商州令时,两人出游仙游潭,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深渊万丈。章惇提出让苏东坡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东坡不敢。
  章惇却神色平静,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树上,探身过桥,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惇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禁抚着他的背长叹:“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苏东坡认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果然,就是这位章惇,后来当了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人毫不手软,杀人不眨眼,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章惇因与苏东坡政见不合,因而对苏东坡也狠狠地往死里整。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章惇当权,把苏东坡贬到偏远的惠州。那可是蛮荒之地啊!在惠州,苏东坡随遇而安,以苦为乐,在诗中写道:“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传到京城,章惇吃了一惊:”怎么苏轼还不死啊?“他嫌苏东坡在逆境中也如此逍遥,就将他再贬到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岛)。在宋朝,放逐海南岛只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可见章惇之狠毒。章惇在迫害苏东坡的时候,还不会放过他的弟弟苏辙。曾经做过宰相的苏辙一度被贬为化州别驾(在今雷州半岛),同时不许他占用官舍。苏辙不得已就地租民房居住,章惇又以他强占民房为由,下达文告要求州里严治苏辙,最终因租赁双方手续齐全而中止。对于章惇几乎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人,苏东坡还是以大海般的宽容之心宽恕了他。当苏东坡知道65岁的章惇被放逐雷州后,他在给人的信中说:“章惇到雷州,我知道后很惊叹,这么大年纪寄迹海角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望以此开导他的母亲。”后来还托人给章惇捎去治疗当地常见病的药方。
  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称他是“一个快乐的天才子”。苏轼和弟弟苏辙感情十分深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就是他在密州时写给弟弟的。苏轼曾对苏辙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吾眼中天下没一个不是好人。”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成为他的好友;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发出真诚爽朗的笑声。可是安惇不能容忍他们
  宋徽宗看到对安惇的揭发材料是这样的:身为御史台的长官,掌管纠察官邪,肃清邪恶,扶正纲纪,但是,他与章惇携手狼狈为奸,助纣为虐。邹浩在哲宗朝因谏立元符皇后之事,被章惇加油添醋诬陷,被削官羁管新州(广州新兴)宋徽宗让他回朝廷任右正言。
  事情刚罢,宋徽宗还没有来及缓一口气,安惇就上奏反对,宋徽宗招来安惇,义正词严地说:“有你说的什么话?你和他是一丘之貉,一个板凳上的乱朝奸贼,你截至现在还不知道大宋朝野对你和章惇的一片反对的呼声吗?”宋徽宗没有给安惇好话,安惇碰了一个硬钉子,俏然退去。
  宋徽宗对大臣们说:“朕如果连这两只财狼都认识不清,还能当这个皇帝,”于是很快下诏,将二人除名,放归田野。
  言官又转到了一个新的内容,也就是转到另外的一个大的贪官污吏的身上。这个大贪官污吏就是赫赫有名的蔡卞。
  那么蔡卞是什么政治身世呢?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生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泉州府(兴化军)仙邑慈孝里赤岭境(今仙游县枫亭镇东宅赤岭自然村)人。蔡卞小时聪颖敏悟,就读于枫亭塔斗山青螺草堂(后易会心书院),他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经典也烂熟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时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免除农民遭受高利贷剥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
  宋徽宗对奏章详细阅读,并且进行分析了解。
  宋徽宗知道,言官们揭发的这一个目标蔡卞系蔡京的弟弟,名相王安石的女婿,绍圣年间任尚书左丞(是当朝的负责官员之一,权力很大,也可以说他是当朝执政。)以来,利用绍述的名誉,欺上瞒下,打击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使臣。
  他四处网络忠臣良民,大力罗列罪状,报道哲宗,哲宗不知详情,一一认可,蔡卞趁机以哲宗的旨意发布,让全国执行,现在言官向宋徽宗奏报上来,宋徽宗已经查实,正在着想应该怎么处置。
  没有一两天,右正言陈瓘试探宋徽宗说:“下臣本来想与下面言官一起打击这个蔡卞,却有后怕。”
  宋徽宗笑了问:“为什么?难道不相信朕吗?”
  陈瓘说:“这个,这个吗,怎么说呢!”
  宋徽宗有点着急了,没有好气地说:“卿是什么意思?吞吞吐吐,给朕一个铁榔头……”说着,龙袍大袖一甩,要站起来离去。
  陈瓘连忙跪下去说:“皇帝息怒,下臣有点举棋不定,不知道怎么禀报皇帝!
  宋徽宗随即和平下来说:“有话当讲就讲,不要有后顾之忧。朕已经下诏告诉朝野上下了,大家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唯你后怕,明明就是不相信朕嘛。”
  陈瓘说:“臣以为如果打击奸臣贪官,出现了后患,麻烦就不是下臣一个人的事情。”陈瓘看到皇上的忍耐已经到了极点,就豁出去了说:“今天打击蔡卞,怕明天他的哥哥蔡京返朝。”陈瓘仔细观察宋徽宗的表情,看是什么状况。
  宋徽宗的表情沉稳,立刻问:“是你一个人的想法?”
  陈瓘速快而诚恳地说:“朝臣中议论纷纷,都恐怕蔡卞去朝,而蔡京返朝。”
  宋徽宗说:“朕已经了解清楚原因了,即使贬除蔡卞也绝不起用蔡京。设若如此,岂不等于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卿勿存疑虑,”
  陈瓘看皇帝态度坚决,放心了,马上梳理列举了蔡卞六大罪状:
  欲追废宣仁皇后;凡绍圣以来纯圣以来窜逐大臣,都是蔡卞所为;编排元祐章牍,致使入狱获罪者过千人;邹浩因进谏忤旨,蔡卞落井下石,故意激起哲宗之怒,导致邹浩被贬于远恶州郡;置居编录僚奏章,士大夫得罪者830家;皆是蔡卞出谋画策,章惇下令执行。罪大为甚,愿陛下“亟正典刑,以谢天下。”
  宋徽宗一看这情况,为难了。一则自己和蔡京有相同的爱好,心中早就有了蔡京,再说,这蔡卞也有书法方面的爱好,兄弟两应该都是自己长期结交挚友,今天如果处置了蔡卞,蔡京怎么能畅快?蔡京弟兄两在满朝文武中还有什么面子?如果不处置,这事情是自己下的指示,或者说是自己下的诏书,说不过去。宋徽宗左右为难,迟迟没有表示。蔡卞原来有这么多这么严重的问题,全是有案可稽的大问题,说放也难以放得住,怎么办呢?
  正在极力思考一个过得去的办法,对蔡卞的奏词又来了,这一次是御史龚夬(怪)上奏,内容是:蔡卞和章惇表里相济,天下妇孺皆知。有民谣唱:“一蔡二惇(章惇、安惇),必定灭门,藉没家财,禁锢子孙。”这告诉我们,谁如果得罪了蔡卞、章惇、安惇等宁臣,必遭灭门之灾,家产被没收,子孙被禁锢。又说:“大惇小惇,入地无门;大蔡小蔡还他命债。”臣是说如果触怒了大惇、小惇,就会被整得出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连入地的门都找不到;若是惹恼了大蔡、小蔡,就连性命也难保全了。以上皆属事实,伏望陛下明察!
  宋徽宗看完以后,心中想,民谣所指,不会有虚,如果不是他们作恶多端,民间怎么能有此议论?宋徽宗示意内侍沏茶,一口茶没有喝下去,就来了台谏陈师锡、陈次升、任伯雨、张庭坚等先后上疏言蔡卞之奸,前后弹劾者一共有十多个人。宋徽宗为了顾及大臣体面,传来蔡卞告诉他自己上疏辞职。
  宋徽宗面对蔡卞显出自己无法自圆的表情:“朕只能这样处理,就看卿以后的机会了!”
  蔡卞看出来了,宋徽宗不会把他一棒子打死,可是目前得让宋徽宗下台啊!不得已,按宋徽宗的指示做了。
  宋徽宗照例下诏挽留,好像在做戏,蔡卞上第二次请求辞职,宋徽宗还是舍不得蔡卞,从轻发落:“朕贬卿为江宁知州,江苏南京地方不错。”
  蔡卞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自己以后一定会回来。皇帝那么爱惜自己的兄长蔡京,怎么会永远把自己放在外边!于是,谢罪叩头,长拜不起。
  事情还是不得过去,台谏认为处罚太轻。
  宋徽宗苦思冥想后,招来蔡卞说:“卿也不要终日以泪洗面,朕怎么发落卿就怎么行动,朕怎么可能将卿一棒子打死而后快呢,有卿兄长在前面,卿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今天朕免卿江宁知州(江苏南京)之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太平州(安徽当涂)居住,绍书中数其罪恶说的内容卿好好看看。无论怎么说,说是说……”
  蔡卞狡诈出名,早踹度出了皇帝的恩典,又伏下谢恩半晌不起。
  宋徽宗太“不容易了”,千方百计,不堪辛苦。他明明知道在台谏那里肯定过不去,强装笑颜,面对满朝文武大臣。可是台谏远远不行,宋徽宗只好再降蔡卞分司池州,地处安徽贵池)。
  之事就算是放下了。
  宋徽宗叹了一口气说:“天子啊!不容易!”内侍赶紧奉茶服侍。
  接下来邢恕、蔡京、林希也是言官弹劾的主要对象。
  我们先看看邢恕状况:“邢恕字和叔,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西)人。早年从二程学,举进士,补永安主簿。神宗熙宁二年,为崇文院校书,忤王安石,出知延陵县;十年,复为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古今成败故事尽在胸中,每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颇有战国时游说于七国之间的纵横家气度。但他在做官的文人中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元丰二年(一〇七九)。为馆阁校勘(同上书卷二九八)。谄事蔡确,累迁职方员外郎。哲宗即位,除起居舍人。元佑四年(一〇八九),蔡确败,贬永州监仓(《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哲宗亲政,知青州,召为刑部侍郎,累迁御史中丞。元符中出知汝州。
  这事是宋徽宗最为头疼的事情,心中对言官有些腻烦,可是也没有办法,只好应付下来。
  他又看到的弹劾内容是这样的:刑恕狡诈阴险,绍圣年间任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时,与蔡京、章惇同流合污,排斥元祐诸臣,诬告宣仁皇后有废哲宗之意,在朝廷引起一片混乱,又诋毁大臣梁涛、刘挚图谋不轨,致使几位大臣严重灭族。陈瓘上书弹劾,被安置均州(湖北丹州市西北)。
  蔡京、蔡卞同胞财狼……宋徽宗阅读到这里,停下来,心中一片茫然。
  他思谋,这蔡京很遗憾,怎么一位在翰林书法中有天赋的才子,卷入政治潮流之中落此骂名,那如在艺术的道路上迈步前进,一定有成就啊!想到这里却出其不意地笑了:“朕,怎么这么难为蔡京啊?自己不是从晓得事情开始就喜爱翰林诸事吗,深深地沉溺于其中,不可自拔,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要自己不喜爱女人可以,要自己废掉书法绘画文学之爱,必然不行,自己会憋闷死亡。可是在当皇帝一事上,自己却费尽心血,花尽气力往进钻挤,皇帝当上了,为了巩固位置,不是在坚持奋斗着吗?宋徽宗又笑了,他在笑话自己对蔡京是旁观者清。遗憾是在自己成为皇帝的时候,蔡京已经被除去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之职,贬为知太原府,皇太后命令他留京修史,如若没有弹劾中的这些问题,不就顺理成章是我宋徽宗身边的挚好吗!”
  宋徽宗只好继续阅读奏章,接下来对蔡京的弹劾是这样的:侍御史陈师锡上奏说:“京、卞同恶,迷国误朝,而京好大喜功,日夜交接内侍、亲里,以觊大用,如果用之,天下大乱自是而分,祖宗基业自是而隳矣。被其迫害的多位大臣含冤而死……”宋徽宗没有看下去,他知道,蔡京和蔡卞的事实,家喻户晓,全国人民难以容忍,朕要有表示,不然事情难以过关。眼下,朕不表态行动,下面弹劾不止。
  宋徽宗长天而叹:“天不随人愿啊!”
  宋徽宗的偏爱实在放不住了,把蔡京逐出朝廷,贬为知永兴军(陕西西安市)。言官们还在弹劾处置太轻。因为蔡京罪恶太多,诏书中简单带过,未免掩盖不了朝野一片反对之声。宋徽宗装着不知道,就这么放过去了。好处是把蔡京赶出朝廷了。
  那么言官们弹劾的林希又是怎么一种情况?
  林希(约1035~1101年),福清西门外西溪人,字子中,号醒老,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初授泾县主簿,入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林希出身世宦望族。祖林高,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累官屯田员外郎,赠太师,追封吴国公;父林概,进士,官太常博士,入循良传,弟旦、邵、颜,皆进士出身,另一侄摅,以荫补,皆有政声。林希有文才但不用在正道上,以致邑人摒弃,在县志中不予立传,惜矣!
  神宗朝召为同知太常礼院,负责朝仪和外交礼节。时朝廷派其出使高丽(今朝鲜)交涉国事,林希却“惧形于色”,托辞不去。神宗大怒,林希被贬官,改任监杭州楼店税务。次年,改为秀州通判(副知州),不久又复任知太常礼院,晋升为著左郎、礼部郎中。元丰六年(1083年)受命修《两朝宝训》。元祐初(1086年)历秘书少监,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因累官晋升太快,招人非议,称其“行谊浮伪,士论羞薄”,结果以集贤殿修撰出知苏州,以后改知宣州、湖州、润州、杭州、亳州,加天章阁待制。
  绍圣初,哲宗亲政,章惇揽权用事,大肆排斥打击元祐老臣司马光等,同时极力网罗人才。此时林希正自感“久不得志”,章惇又“许以为执政”,一拍即合。本来朝廷已授予林希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但他接受章惇拉拢,不赴成都受职,留京都任中书舍人,为章惇“典书命”。参与章惇为打击司马光等大臣策划的“密议”,并执笔起草攻击司马光、苏东坡等官员的奏稿,用词“极其丑诋”,骂司马光是“老奸擅国”。
  因为投靠章惇,不久即被晋升为礼部、吏部尚书及翰林学士,又速升为“同知枢密院”(全国军事最高副长官)。此前,在中书舍人任上,受章惇指使,阴探曾布所为,为曾布所觉察,曾布将计就计,使林希叛章惇。林希怨章惇答应提拔他执政大臣没有实现诺言,被曾布所诱,终于叛惇。章惇获罪,林希以同党受贬官,曾布又袖手不救。结果林希被斥出京城知亳州,改杭州。不久升为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
  林希在绍圣初年巴结朝中权势,起草贬斥司马光、吕大防、苏轼等人的诏书,颠倒黑白,胡编乱造,性质恶劣,右司谏陈祐上疏弹劾,林希被削去端明殿学士之职,出知扬州(今属江苏)。
  宋徽宗说,一不做二不休,接下来把吕嘉问、吴居厚、徐铎、叶祖洽等人相继除罢,轰出朝廷。他在朝议中,面对满朝文武大臣理直气壮地说:“朕真正作到了,全朝无奸宁官宦,一片清净,只等待迎接源头活水汩汩而来了。”一片佳美呼声响彻京城大地。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