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抢来的皇位>第二章 广开言路 百花齐放(第一部分)

第二章 广开言路 百花齐放(第一部分)

作品名称:抢来的皇位      作者:柴瑞林      发布时间:2020-11-07 14:39:18      字数:6349

  徽宗即位后,一切国家大事都基本请示向太后。
  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太后在神宗时即是守旧派,当政后随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相继上台。
  当年七月,向太后还政后不久,决定不久要将反对立徽宗为帝的左相章惇罢黜,在宋徽宗心中也耿耿于怀的自己立帝时出面反对的宰相章惇。
  向太后提出应该罢黜时,宋徽宗当即下跪参拜向太后说:“太后在上,听太后的,无须征求赵佶意见。”
  向太后示意徽宗起身就坐,笑容满面地说:“不罢黜章惇,新皇帝宋徽宗你没有稳定日子可过。”
  宋徽宗点头如捣蒜:“太后说到赵佶的心中了,当初听到在磋商赵佶立位时,章惇反对强烈,在全体文武大臣面前,很使太后您为难。”
  向太后生气万分地说:“不是为难,是难堪!在全体文武大臣面前,大大伤了本太后的面子。”
  宋徽宗看着向太后的表情,立即来了一句:“太后决定了的事情,他章惇也无能为力。小小宰相在太后面前装大,是自不量力。”
  太后稍稍平静下来说:“他以为他是天下老子,谁也不敢碰他!”
  徽宗说:“太后的决定一定扫平了大宋江山的污浊脏水,也能削去朕的心头之狠。”
  向太后说皇上记着罢黜章惇宰相一事必须及时,只是要找一恰当的时机,使大臣们心服口服,宋徽宗说一定按太后旨意行事。看来宰相章惇要倒霉了!
  在向太后的决定下,宋徽宗即位月余时间,便任命大名府知府韩忠彦为吏部尚书,真定府知府李清臣为礼部尚书,右正言黄履立为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皇帝任用的三人在朝野一片赞誉,都说新皇帝的果断行事采用真正人才,号令政事,合乎大宋臣民百姓愿望,深得拥护。
  一些以往因为进谏触及朝廷的被除名出朝的大将,都给以破格提拔。
  宋徽宗面对满朝的文武百官现场言讲:“朕要把真正衷心为大宋江山卖力的人才都推举出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抱负。广开言路,众中取常,给大宋江山添砖加瓦,使大宋江山日以巩固强大起来!”
  宋徽宗这么说了,也这么做着。
  然而,一件事情出来,大家看法和态度不尽相同。有大臣对韩忠彦迁升有异议,说韩忠彦系驸马都尉韩嘉彦之兄,元佑年间曾任尚书右丞,因为人言不齐,遂调往枢密院任职,如今韩忠彦刚升擢为吏部尚书,又升为辅佐宰相的门下侍郎,“使他日援以为例,恐政府将为敦爱外戚之地亦。”徽宗为此下诏说,忠彦之父韩琦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功劳卓著,忠彦德行敦厚,理宜升擢,其能因嘉彦之故妨碍贤能之路?
  朝廷上下看到一天天的新消息:品高立端之士龚夬(怪)被任命为殿中侍御侍,陈瓘、邹浩为左、右正言,江公望、长安民、任伯雨、陈次升、张舜民等皆居台谏之职。
  韩忠彦特地向向太后献计策说:“广仁德、开言路、取疑似、戒用兵”四件事情,向太后满心欢喜,给徽宗说,就这么办很妥,徽宗拜向皇后谢恩,一边说正是赵佶所想到的。
  太后喜笑颜开地说,皇上到底长才干了!徽宗恭敬地说,太后知道赵佶的意图是将韩忠彦做宰相,不过是我们开展朝事的开端。这一宰相,会为大宋朝廷把事情料理得妥妥贴贴。
  向皇后说,是啊,一个朝代的转机发展离不开高见得力的宰相。向太后又说,皇上既然任命了负责台谏的官吏,就早日拟诏公布天下,开始广开言路,接纳谏言,改变朝风,富国强兵。
  时过三月,深思熟虑的徽宗对满朝文武大臣说:“朕为了除旧布新,要下诏让宰臣、执政、侍从官等各举可任台谏者。”
  鉴于以往以言贾祸的情况时有发生,中书舍人曾肇上奏:过去言事人遭到迫害,心有余悸,不敢开口说话,守口如瓶。这次愿陛下借鉴古往今来那些圣明之君,面向朝野善纳进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最后,他激动地说:“皇上此举是当务之急,望皇上立竿见影,早日收复民心!”
  徽宗仔细阅读以后,认为可以,当即下诏送往三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研究。
  皇上真可谓立竿见影,几天以后,下诏,诏书的意思是朝野全部臣僚庶民百姓都可以向朝廷提意见指出时弊。朕年少经验短缺,不知如何治理朝政。大宋天下土地广袤,人员众多,问题纷繁,要靠朕一人明察,是不可能的,亟待文武百官关心匡正,辅佐朕的不足。国家的五湖四海,匹夫有责,一心为国进谏。偏僻山乡的土民也好,城市市井平民也好,只要你说得对,朕都采纳,说得有偏差,朕一定不计较不治罪。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如朝廷的臣僚的腐败变质,搜刮民财,朝廷的方针政策有不妥的不符合民众利益的,朝廷臣僚与朕的风俗习惯脱离民众的,朝廷的恩泽不能普照民间的,老百姓的疾苦没有得到关心关照的,不闻不问的,均可以直言不讳地讲出来,其言有用,立刻嘉奖,其言不当,也不加罪。中外臣僚以及庶民百姓,各许实封言事,在京言事者,送给所属正域长官;外地言事者,送给所在州军转呈。
  这一篇诏书出自于中书舍人曾肇之笔,言辞激烈,文采飞扬,令人感动神往。
  在历史上像这么满含情感,推心置腹,心有民众的诏书,实属空前。
  从诏书的言语中,一位初出朝廷,身在朝廷大院涉世不深,虔诚淳朴的天子形象呈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天子年幼,再塑性很强,如果朝廷上下臣僚都是正人君子,衷心不二,以天下为己任,少年天子的成长就健康,不难铸就一付赤胆忠心为天下臣民的出色的大宋皇帝。向太后也不用心中期盼皇帝快快长大成熟,铁肩独扛的面对大宋的江山了。
  哲宗自幼跟着父皇神宗看着父皇苦心治国,把父皇的苦心铭刻幼小的心灵。等他从祖母太上皇的控制中脱出时,虽然当时少年,但他已经有了政治远见,他已经在政治上成熟,可以独当一面,在位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做出特别过激和不当的事情,虽然寿命不长,可是使大宋的国土安然无恙,边地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的几次失败,认识到大宋的江山稳如泰山,不可能侵略并吞。国内经济收入年年有余,民殷国富,虽然治国时间不长,但是可以上对苍天,下对列祖列宗,朝野天下臣民,可以瞑目归去了。
  可是这新帝徽宗不然。他从小喜爱书画书法,诗词文学艺术,天赐予他一幅聪颖灵秀头脑,风流倜儻,飘然如燕,在他一晓事就毫笔龙蛇,绘画飞鸟凫鸭,花草鱼虫,作诗吟词,开篇文章,百能白巧,夺取天工。他周身上下玉石一般洁白透亮,思想上下里外都是艺术、艺术,在美的世界里迈步,在美的天地里徜徉,他没有关心过朝廷政治,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成了皇帝,如何君天下?当不当皇帝,在以后的几年里他确实想过,并且为得到皇帝的位置努力过,也费了不少劲。他有意靠近皇帝哲宗以及他的臣僚下人;他千方百计巴结过宁福殿的最高权势,品德端庄,畅达贤惠,一片赞誉声中的向太后。他因为这个常常面对她下跪叩头,几乎声声喊她亲娘。他不分尊屈,满面呈笑与向太后的下人微娦,卫侍小斯厮混。他想战胜几个弟兄,他有当皇帝的强烈欲望。当皇帝是为了至高无上,为了荣华富贵,为了三宫六院美人如云。但是皇帝怎么当?当皇帝必须干什么?他没有刻意想过,他只听说当皇帝要用正直人当臣僚,要听朝野上下的谏言,要加紧国家建设,要富国强兵。但是这些又有什么重要?没有多想。
  宋徽宗不怕当不好皇帝,他知道朝廷有那么多臣僚就是为保皇帝江山的,他们什么都操心了,什么都会做好,皇帝吗,不就早朝一下,看看奏章,有问题了有专门臣僚运作,只要皇帝身边有知心知腑的臣僚,就山行水转了。
  宋徽宗起初的这些举动,也是来一个开门红,让朝野上下有个热烈反应就是目的。说穿了,他的心思还沉浸在书法绘画等等的场面里面,从来没有走出过。
  现在诏书既下,慢慢再看朝野臣民的反映如何,偷空把书法和绘画练练,这些天太忙了,一个皇位到手,真费了不少时间。明天早朝也不会有什么要紧的奏折了吧。
  可是,第二天早朝,韩忠彦立即上奏说,哲宗即位时曾下诏让朝野上下言事,发言的人很多。可是,到了章惇为宰相的时候,派人把人们的发言断章取义地摘录过来,随心所欲地发挥,胡诌说是诬陷朝廷,当时发言的人大多数获罪,至今人们还怨声载道,痛苦不堪。今天陛下又下诏征求意见,希望陛下千万不要重蹈覆辙,不要再出现那种坑害臣僚和老百姓的事情了。
  徽宗没有来及说话,正在思忖。中书舍人曾肇则说,祖宗以来,从不不编录臣僚奏章,偶尔编录亦略取姓名,以爱惜言事之人,免招罪戾。如果都编录出来,天下流传,必然贻害深远,子子孙孙没有完结的时候。编录臣僚奏折,害处很大,请陛下三思而定。
  宋徽宗一甩龙袍大袖心中说:“朕认为有道理,朕要采取行动。朕正要对章惇进行制裁和打击,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宋徽宗便下诏撤销编录臣僚奏折的机构,让百官庶民放心言事。
  这一行动就是对宰相章惇的反击,这一结构是章惇为首的人构建出来的。
  虽然章惇的宰相已经架空,宋徽宗调他专门负责哲宗陵墓一事,对章惇来说,他已经心知肚明,宋徽宗在调虎离山,全朝文武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宋徽宗对太监说:“这一下大宋朝野就看朕一人的措施了!”宋徽宗春风满面,行动如风。
  宋徽宗这么开怀大度,上言之事络绎不绝,突出的意见,多表现在朝廷用人方面。现在徽宗却没有心思细致计数,而是要等等看看这些日益增多的意见和建议再说。
  宋徽宗想抽空看看著名朝野的大书法家蔡京的书法等作品。
  他早喜欢蔡京的书法墨宝,经过几次访谈和观摩,感觉到的确不一般,眼下再忙也要和蔡京聚首相谈一次了。
  另外,蔡京也和杭州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结交,童贯的爱好宋徽宗也很在意,他觉得他们这几个人才是心有灵犀,气味相投。
  于是徽宗派人召唤来了蔡京和童贯在后殿聚会,他们一边高谈阔论书法绘画文学方面的知识,一边即兴书写绘画,取长补短。
  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不分上下斜歪在座榻之上,随心所欲地聊起来。
  童贯悟到了什么,马上站起来说:“昨天的端王和今天的皇帝不同,我童贯再不能这么不讲礼仪,要像个下臣的样子!”
  蔡京诚惶诚恐地说:“在下心里何尝不明白,陛下器重我们,才有到陛下宫殿拜见的缘分。”蔡京说着这话,更坐端正了说,“以后是要分个主次高低,不让满朝文武笑话陛下。他们会说我们有意不尊重大宋皇帝。”
  徽宗哈哈笑起来说:“我们在一起永远不要论高低贵贱,我们永远是一体。”徽宗用手势示意他们两位随便歪在座榻上,眯起双眼要迷瞪一会儿了。蔡京和童贯也就倒坐下去,向后倚靠起来,也感到周公来请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他们三人睡醒以后,一个个坐起来,看内侍们已经把他们拉乱的书法绘画,笔墨纸砚收拾摆好,给他们摆好茶具,沏了新茶,摆上了几样时鲜点心,侍候他们净手食用。童贯开始喝茶,可是蔡京又走过去,翻开宋徽宗的书法习草欣赏不已。
  徽宗一边吃茶,一边问蔡京:“对赵佶的书法卿有什么指教?”
  这话吓坏了正在杭州闲居,被宋徽宗赵佶临时派童贯暗暗叫回来,偷偷带到宋徽宗赵佶身边的蔡京,他连忙站端正了说,皇上的书法艺术颇多造诣。皇上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瘦劲锋利,挺秀清雅,别具一格。初学蔡京心中甚是喜爱,可是无论如何临摹,也不可成为自己书法的精神面貌。皇上的书法意态天成,非可形迹求也。”
  童贯半天了,说不出话来,他感觉到皇帝的书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宋徽宗有点遗憾地说:“知道卿们和赵佶生分,就不当这个皇帝,有什么意思!”吓得蔡京和童贯直吐舌头,大气不敢出了。
  徽宗说:“赵佶也不说卿们的艺术才华,心里自有杆秤,卿们也不要恭维本人笔下的效果,我们日后互相学习磋商的时间长着哩,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以后把卿们调动到赵佶的身边,看卿们还给赵佶生分?”蔡京和童贯急忙往皇上面前一跪,握拳致敬,心中的甜美,不可以用语言形容。
  徽宗说,你们不起来,赵佶就走了,你们看着办吧。蔡京和童贯连忙立起身,抱拳拜了三拜,三人又回坐在座榻上,交谈起来。
  我们现在回来再说、宋徽宗下诏宦官黎民向朝廷直言朝事一事。朝野臣民看到宋徽宗襟怀坦白,纳谏如流,就敞开思想,直言说事。
  首先说话的是筠州(四川筠连南)推官崔鶠。推官只是掌一洲中司法事物的小官,位卑职微,但是他忧国忧民,忠于朝廷,肝胆相照,开胸直言。他说陛下下诏求我们说话,我如果不代表四川人民说出心中关注朝廷的意见,就对不住新登基的宋徽宗皇帝,便辜负了陛下的恩典。小官认为现在朝廷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国法不力。比如陛下身边的邪恶宰相章惇,搜刮民财,接受贿赂,结交匪徒,引诱圣上贪图女色;打击报复大宋忠臣重臣;将直言朝廷大事的大臣和百姓庶民,打击报复,治罪诛杀,以此遮堵天下人的口碑。朝廷内传言司马光奸诈,而天下人却说章惇和指御史中丞安惇为双贼。这等奸贼不诛杀,不足以平民愤。
  宋徽宗看完进谏大声说:“好一个章惇奸贼!”
  徽宗在藩邸时,就知道章惇是奸佞之辈,自己即位时又是章惇大肆反对,对章惇窃恨心中,这时候崔鶠揭发,正对准他的心意,但是自己是新上任的皇帝,要处置章惇,还得三思,不能让天下人说自己乘机报复。为此徽宗吃饭睡觉都在掂量其中分量,还是暂时隐忍不发。
  正巧,于1100年(元符三年)九月间,章惇任哲宗山陵使时,将哲宗灵柩陷入泥泞之中,直到第二天才把灵柩抬出泥泞之中,棺材已经被淤泥污浊浸泡得面目皆非,不堪入目,言官们上奏,章惇分明是对哲宗皇帝不满,才有意这么抱负,是对哲宗皇帝的最大欺辱。
  徽宗一看处置章惇的时间到了,顺理成章地把章惇贬出朝廷,将宰相降为章惇以知越州(浙江绍兴),皇帝徽宗总算叹出一口晦气,心中稍稍宽松一些。
  宋徽宗长叹一口气说:“章惇啊,章惇,你小子今天才知道不能面君的赵佶的威力了吧?我叫你死,你得死,但是,我不让你痛快地死去,我让你慢慢地品尝一下死亡的过程。”
  到了十月间,言官陈瓘提出朝廷对章惇的处罚过轻,,又揭发出来章惇以往发生过的更严重的问题。揭发他在绍圣年间私下设置元祐诉理局,凡是元佑年间有过发表意见的人士,残酷处置,其中有剥皮、足上钉钉、斩颈、拔舌,残忍到目不忍睹。
  我们首先想知道章惇的身世,才能更进一步了解章惇。
  章惇(1035—1105),字子厚,号大涤翁,浦城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章惇出身官宦世家,博学善文,相貌俊美,高傲自负。嘉祐二年(1057),章惇进士及第,步入大宋官场。元祐八年(1093),章惇拜相。
  章惇是一位有改革意识的政治家,深受欧阳修等人的赏识。
  熙宁二年(1069),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了章惇,章惇也由此参与制定新法。王安石变法失败,章惇与司马光产生冲突。元祐元年(1086),章惇被贬官知汝州,改任杭州知州,再任汝州知州。元祐更化时期,章惇被贬到岭南。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章惇被启用为相。绍圣元年(1094),章惇执政,逐步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
  章惇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容易树敌,很难与同僚相处。
  宋代文人陈长方曾在《步里客谈》中评说:“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正因为智慧过人,容易目空一切,最终四面树敌。
  与章惇同科进士的苏轼,同朝的司马光等,后来与章惇都是水火不容。
  以后章惇又深度介入了皇室内部的纷争,当然招致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打击。
  宋徽宗看到章惇这些非人罪行,立起来离开龙座,气歪口脸,拍案呼叫:“此可忍孰不可忍!章惇啊,章惇你是怎么残酷地对待你手下的‘罪人’,我宋徽宗就要怎么对待你。不是不报,是时间不到!”
  宋徽宗轻而易举将章惇再贬为没有实际职务、只是安置贬谪官员的武昌节度副使,安置潭州(湖南长沙)。
  宋徽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对章惇的处罚,仅仅是个开始。朕让章惇一步步走向黑暗,直到在无人中悄然死去。”对宋徽宗来说,体验到了一种去掉心头大患的快乐。谁说宋徽宗是一位没有主见的皇帝,也不仅是然。
  以后又有人提起关于皇帝对章惇的处理意见时,宋徽宗笑着说:“卿们放心好了,对章惇的处理,朕永远不会放松。”他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然后站下来,面向大臣们看了看,而后却转向殿口冷笑几声说:“章惇啊章惇,你这一奸贼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到了收场的时候了!你就是有十脏九肺,也到了苟延残喘的时候了。多活几天,是你的运气!”
  很多大臣们都会心地笑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