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苍翠子>第四章:入学前一课

第四章:入学前一课

作品名称:苍翠子      作者:冯耀廷      发布时间:2020-11-03 07:46:20      字数:3536

  说几句题外话。在拟此文大纲时,想到传记文学的主人公名字,是否用现实生活的名字时,首先想到真名吗?自从有身份证那天起,实名被签发机关图省事,还是嫌“耀”字太麻烦,给用“跃”字代替?仔细分析一下也不对,本来我用的“廷”字没有广厦,愣是写成这个“庭”字,看来不是嫌麻烦,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去要求更正一下,工作人员说:“一个农民,干麻还咬文嚼字的呢?叫什么不一样啊?不影响种地产粮食,将就用吧,况且已入公安网了,再更改就困难了。”
  又仔细想一想,也对,就用实名作笔名吧。读者在文学网、微博、QQ空间的看到的笔名才是我的实名。既然名字可以这样随便使用,那在这部传记文中,再用一回爷爷留给我的乳名,也是对爷爷在世时对我的启蒙教育,直至今日缅怀爷爷赐我无形资产、享用一生的乳名和大号,本文用乳名岂不是不亦乐乎。
  所以书写传记认为自己的名字还是用乳名为好,因为爷爷在世那些年,经常喊弘文或小文。本书作者喜欢爷爷赐予的乳名弘文,更喜欢爷爷赐我的大号——耀廷。那就把我的爷爷赐予我的实名,用在我发表文学作品上作为笔名岂不美哉!
  西江月罢、书归正传:
  只因爷爷是弘文启蒙老师,记事儿起,爷爷在世那段日夜相伴,是弘文人生中最幸福和他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所以对爷爷感情也最深。与爷爷共同生活七年中,爷爷教会他怎样做人;怎样树立人生观,和学好儒家学说、中华文化等。不幸,在我入学半年后,爷爷因常思念奶奶年久而疾病缠身,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这个家。
  并不是父母不尽责,二老一个是忙于这个家的生计:爸爸忙于耕耘四十亩大田,妈妈是追求她人生伟大理想和一生的夙愿,尽职尽责地当好新中国第一代乡村接生员。
  二老在家与儿女在一起时间实在是太少,并不是很少。爸爸每天披星戴月忙在田里,晚上回来吃饭是在走动中完成。他先要给两匹马饮水、再拌上草料,然后牵来毛驴套上磨,准备人食用的玉米面,还有猪马鸡鸭鹅饲料。爸爸是在看着驴拉磨中完成用晚餐,实在是太辛苦也真让人心疼。
  弘文的两个姐姐那时只能做些简单家务,爸爸所做的这些,他们一点也帮不上忙,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爸爸单薄虚弱的身子,一直那样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妈妈几乎一日三餐都在需要她帮助的人家去解决,有时晚间回到家,他们姐妹五人几乎都在梦香中。
  当妈妈推开屋门时,爸爸总会一笑说:“又忙了一天,忠秀,累了吧?晚饭留在锅里,我去给你端来吧。”
  妈妈也知道爸爸的辛苦,只好微笑中给爸爸一个眼神,并含情地说:“士元,别忙了,我真想马上回家帮把手。可是,一家人的诚心留饭,走出几次都被拽回去按到炕上坐下,盛情难却之下,只好耐心坐下吃饭。难怪,现在生个孩子后,保健不到位,我用学过的针灸法把抽疯的婴儿抢救过来,她们感激得只会磕头。士元,没办法,想辞掉接生员,你又不同意,让我真是骑虎难下呀!”
  二老一生中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忙碌中也从来不忘在恩爱中去做每件事。他们姐妹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这是本书主人公名字的真实经过,后来在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姓名才更改为现在使用的名字。但在本书里,从头至尾不再更改主人公李弘文的名字……
  忽想起一位文友一段话:季节的杯盏里,倚风眷眸,细数流年悲欢,人情冷暖,世事多变。素衣淡颜,行走在文字中,兀自清欢。执一支瘦笔,染墨成痴,在微凉的指尖,绽一朵如花的缱绻,用无悔的执着,折叠一份清浅,撷唇边一缕浅笑,执一盏冬的温婉,用轻蔓指尖的欢愉,让文字开成一朵浅淡的心花,任世间风云变幻,亦无波无澜。这段话对弘文受益匪浅,也助长了弘文把传记写出来的信心。
  那是初夏的一个早晨,妈妈起的很早。每天的早饭,都是妈妈操持,一锅贴玉米饼子,锅下是炖菜。爷爷牙口不好、胃口也不是太好。每次妈妈做早餐时,炖菜上面要放个竹帘子,给爷爷蒸上一大碗鸡蛋糕,还要顺便蒸两碗咸菜。
  春夏秋三季,爸爸起的更早,他要给两匹马和一头驴拌草料。夏季的夜很短,二老几乎是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那时节东北农耕非常原始,木轮车还是汉代遗留下的战车模样。
  一根木轴穿起两个木轮子,上面架起个车棚,是那时代的运输工具;一根弯曲木材做的犁身,再斜插进一个安铧头木柄,是田里犁田农具,也叫犁杖;一根擀面杖粗五尺长木杆,另一头安上锄头,是农民锄草重要工具。(那是李弘文从十四岁到五十多岁使用过四十多年的锄头。)
  二老一年四季贪黑加起早,休息睡眠时间被压缩到不足五小时。春夏秋三季大田作业一步接一步的紧。
  冬季田里没活计,但妈妈要在蓖麻籽油灯下做针线。七八口人之家单衣棉衣及鞋帽,都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爸爸无论有多累多困,都要在蓖麻籽油灯另一面说唱古典文学陪伴着。除非是爸爸病体支撑不住倒下那时,妈妈会一直守候在爸爸身旁,那时才会停下几天贪黑做针线。
  尽管二老在那样生活环境中,每天家务及琐事很多、很累,但在爷爷和他们几个孩子面前,他们憔悴面容总是挂着微笑。
  弘文那天起的也很早,在被窝里听爷爷的说教。今天是弘文上学第一天,他来回地翻了几下身,爷爷摸了摸他,他抓住爷爷手不放。爷爷知道他睡醒了,格外地嘱咐说:“弘文你醒了吗?”
  弘文用两手支着下巴,看着爷爷说:“是的,爷,您想说什么就说吧,我在被窝里听着呢。”
  爷爷用铜烟袋锅装满旱烟丝,弘文拿来火柴给点上。爷爷吸了一口烟,呛得咳嗽几声,于是问道:“弘文,今天该上学了吧?”
  弘文给爷爷拍了几下后背,又钻进被窝说:“是的,爷,我想起能和伙伴们在一起学写字、聊天、玩耍,一高兴就醒了。”
  爷爷停下吸烟,又磕去燃烬烟灰,接着问道:“弘文,到学校不仅是学文化,也学礼仪,中华文化中不仅是学文字和学写文章,读书人不可以没礼貌,以前和你说过的还记得吗?”
  弘文一直点头看着爷爷说:“记得,见到师长问好,鞠躬。还有、还有啥来的呢?啊,想起来了,比自己大的同学在校园外称呼哥哥姐姐,比自己小的同学称弟弟妹妹。要是在校园内,互称名字。爷,对吗?”
  爷爷微微一笑说:“呵呵,我孙子记忆真好。弘文,这些是对的,还有,要遵守学校规定的纪律。不打架、不骂人、不损坏学校一切设施、不破坏一草一木。这些记住了吗?这几样非常重要,也是一个人在修养中的大事,不可忽视啊!”
  弘文认真听爷爷的每句话,于是回答道:“这些没忘,爷,您念书时候也有这些规矩吗?”
  爷爷一声长叹说:“有的,私塾学堂纪律更严,念到大学时,人也成熟了,那时靠的是自我修养,但校方纪律更加严厉。弘文,记着一句口头语:家有家法、铺有铺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它的地域规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爷爷,我听您的话,没忘您天天常说的那些,一定会做个优秀男儿的。”
  爷爷又把弘文揽在怀里说:“乖孙子,务必记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知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记住,新中国学堂不一定学论语,尤其是孔门四科、五行,以后爷爷给你补上,那是孔学精髓。”
  “爷爷,我记住了,不会忘的。”
  天已经大亮了,弘文穿好衣服,离开爷爷身边,从水缸里舀了一盆水,端到爷爷面前说:“爷,先洗脸吧,您洗完以后我也洗一下,等吃完早饭,我就去上学了。真高兴,一高兴才想起伺候爷爷洗脸,爷爷您高兴吗?”
  此刻爷爷觉得孙子长大了,懂得尊老的苗头初次展现出一点点,于是急忙下地接过洗脸盆放在木凳上,对孙子一笑说:“我的乖孙子真懂事,知道为别人做事是个好孩子。帮助别人、收获快乐。曾有名言为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弘文,在家尊敬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将来一定是个做好事、大事的人……”
  七岁的弘文听爷爷唠叨一长串话,不全理解,但心里美滋滋的感觉。一笑说:“爷爷,我去帮妈妈烧火去了,您洗完召唤我一声,我洗完再去把水倒掉。”
  今天弘文是第一次给爷爷端来洗脸水,以往这些琐事都是妈妈或者大姐来做。弘文的初次表现,得到爷爷、爸爸妈妈的夸奖;也就是从这天起,早晨给爷爷端洗脸水就成了弘文早起后第一件事。
  儿时被长辈夸奖的良句,是一生的记忆,直至今天他已快入耄耋之年,那段情感一幕,仍记忆犹新。
  由此可见,幼年至少年是被长辈夸大的年龄,幼年至少年这时段,孩子做对的及时表扬,应该是治家育儿参考良句十分正确。首先,李弘文自己深有体会……
  温馨而明媚阳光,穿透了弘文家大门外柳树叶的缝隙,李弘文仰首深呼着春天空气里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生活本是一场美妙戏剧,有冷有暖,清浅流年,他已懂得了一些初浅的守心向暖。岁月于我们,终是落花流水两无情,只是那些渐行渐远。
  年少时唱过的歌,仅记韵律,词已支离破碎;年轻时有过亲密交往的人,不经意间,已被光阴隔在了对面;不是难以相见,已是阴阳两重天。
  曾有过的意气风发青春,早已被岁月的风华染上了印迹。曾经照顾我们的父母,那些被自己经历多变的风尘,模糊了来时的路,记忆中的无数。不是心伤,是很在意曾经的那段时光,和美妙记忆,回想时,苦中常带微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