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陈年>第十章:往事(1)

第十章:往事(1)

作品名称:陈年      作者:宣门寺卿      发布时间:2020-10-26 14:17:24      字数:4860

  顺宁市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城市,沙河缓缓从市中心流过,十座大桥把这个城市南北连接起来。南旗山,北沙山,把这个城市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新兴的房地产行业,使得沿岸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崛起。夕阳余晖中,显得稳重而奢华,河滨路上的车辆更是川流不息,只是有一片棚户区却在南岸高楼大厦之间,显得那么的不合局。这一片棚户区住着大约五十户人家,面积也不是很大。政府有意拆迁棚户区,但这片地原来是市设备厂的,设备厂因为贷款早把这块地押给中行,中行决策者们敏锐地判断到,这片地将来一定会寸土寸金,任凭政府怎么谈,省中行就是没有同意拆迁。而设备厂破产清算组也认定这块地的价值,也没有同意中行收购的条件,一块地成为市政府、中行和设备厂的香饽饽,更多的人开始涉猎其中。
  但棚户区的居民,却希望早日动迁。棚户区的日子是苦楚的,道路坑洼不平,热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水。低矮的房子,拥挤的住户,时不时因为线路老化发生的火灾,顺手牵羊而来的小偷,把这个棚户区折腾得够呛。但这里又是快乐的,邻居都是往日的工友,家长里短说个不停。谁家有大事小情,不用特意找人,总会有人过来帮忙。漫漫长夜,这些人聊着儿女,聊着新闻,终归会聊到设备厂,那个让他们辛苦半辈子的地方……
  每天傍晚,菜贩子于松总要骑着三轮车从棚户区的家里出来,前往自己老家农村采购蔬菜。他原来是设备厂的职工,三年前因为企业破产,四十岁的他和原做保管员的妻子岳红下岗了。父母都已经退休,工人出身的他们,每个月的退休金加一起不到一千五百元,而上学的孩子于鹏,才刚刚初三。一家五口人,住在棚户区里,虽然住在三个房间里,而面积仅仅五十平,院子却有六十来平,可以堆放一些杂物,但低矮的地势,每年夏天都要泡上几回水。和他们相同命运的人很多,连片的棚户区,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夫妻二人在下岗那天晚上都没有吃饭,于松抽了一盒烟,最后狠狠地把烟头扔在地上,说:“我们卖菜吧!”不想这一卖菜,就是三年。
  于松是锻造车间工人,有一把力气,虽然每天要往返四十里,还要翻过一座沙山,但他感觉还可以。卖菜是个辛苦活,妻子每天早出晚归,挣不来多少钱。特别是城管局开始治理市委附近市场,常常撵的她不知所措。好几次都快被人撵上,最近一次,她也想放弃逃跑。但很奇怪的是,那几个城管中有人说了几句什么,就都走了。岳红回到家,和丈夫讲了,于松很是奇怪,就偷偷观察那些城管,终于发现,城管队伍里,有他原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刘东子,看来,刘东子认出卖菜的岳红了。
  于松脑瓜转的很快,他深知在这片市场卖菜,必须有熟悉的人撑腰,于是,下了狠心买了两条红塔山,去找刘东子。刘东子认出了他,坚决没有收他的烟,只是说,他当班就不会难为岳红,别人的班注意些。于松很是感动,每每刘东子上岗时,总让岳红准备些菜给刘东子,几元钱的事情,使得刘东子不好再推迟,但确实为夫妻二人说了好话,其他班的城管,也是不太认真撵他们了。
  于松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三年了,孩子已经是高三,很懂事,学习很好,明年就是高考,估计能考入好的大学。于松知道高中生活很苦,特别是备考时期,营养一定要跟得上,所以他一定要多赚些钱,好为孩子做准备。另外,在他心里,有个想法,就是希望房子动迁,好让年迈的父母住上楼房。所以,他每次都多进些菜,给另外一些菜贩子,好从中挣几个。
  晚上六点钟,于松终于把装着满满蔬菜的三轮车,推到了沙山山口,再往下,就是灯火辉煌的市区。繁星点点的夜空下了雨一样,淋湿了于松的衣服。于松有些累了,把车停在山口,从兜里掏出一支二元一盒的骆驼香烟,稳稳地吸上一口,感觉关节都那么舒坦。他看着前面的下坡路,有些陡,往常自己很轻松地过去,今天的菜多些,看来自己得稳点推了。
  于松嘴里叼着烟,小心往下放车,这时,身后传来鸣笛声,一辆车突然出现在后面,于松想把车往边上靠,毕竟菜太多了,惯性使得他很不好控制,那车也跟着下来,三轮车忽然往道中间一拐,那轿车右前轮已经碰到三轮车,震动之下,于松手一松,感觉自己的左腿已经被刮了,踉跄跑了几步,就摔倒了,而三轮车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冲向山下,直接碰到路边道牙上面,后面车轮子撅了起来,蔬菜洒了一地。
  小轿车在前面停了下来,司机出来看看车,径直过来,骂道:“你怎么推的车?轿车都让你刮花了!”于松站起来,左腿疼得厉害,还好只是破了些皮,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这里路太陡了!”对方不依不饶起来,非得要去修理厂,甚至威胁报警。最后,于松掏出二百元钱,说,“对不住了,今天兜里就这些钱,做小本买卖的,照顾照顾!”司机骂骂咧咧接过钱,抛下一句“你以后小心些”,就走了。
  小轿车缓缓地开走了,于松默默走到三轮车旁,拾掇掉下来的菜,心里非常的难过。菜损失了不少,不成样子,看来这趟活算白干了,而且左腿钻心的疼,让他打了几个趔趄。于松强挺着把车扶好,浑身是汗,那小轿车忽然掉头回来了,于松叹了口气,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车停了下来,从后面下来一个人,走过来,说:“你是于松大哥吧!”
  岳红今天菜卖的很快,特意给丈夫买了一瓶酒,早早回家把晚饭做好,老人和孩子先吃了,她却一直在等着丈夫回来。约莫着时间,顺手洗洗衣服,不时过去看看儿子学习。时间已经到九点了,于松还没有回来,外面很黑了,岳红有些紧张。两个人用不起电话,根本联系不到对方。老婆婆也过来问,岳红笑着说:“他可能给别的菜贩子送菜呢!”但心里开始着急起来,走到院子里,周围高楼的灯光,使得小院子很亮,但门口依旧静悄悄的。
  忽然,不远处传来车声,一辆小轿车行驶到门口停了下来,只见丈夫于松从后面一瘸一拐走了下来,另外两个人扶着走进院子,岳红吃了一惊,只听一个人低声道:“岳姐!”岳红感觉很熟悉,却又一时半会想不起是谁,于松笑道:“晏子初啊!”
  原来,晏子初做设备厂会计时,经常和岳红他们打交道,彼此很熟悉。当年晏子初装修房子,岳红还偷偷给了他一桶信那水,更让于松去帮着干活。结婚时,也是双双出席。后来单位破产,人就联系不上了。晏子初没想到撞车的人会是于松,看清后赶紧让司机小张回去,于松见了晏子初也是吃了一惊。晏子初顾不得寒暄什么,直接领着他去了医院,看了伤势,没啥大碍,包扎之后,直接给送回来了。路上,晏子初打电话给王斌,让他找人把三轮车收拾好。于松很是惊讶地看着这个往日很腼腆的会计,如今变得很干练了。
  三人进了屋,晏子初看看这个家,比起自己家显得寒酸多了,心头一阵酸楚,简单说了自己的情况,岳红笑道:“我就知道我兄弟是个能人,当初你来上班,我们可没少议论,说你年轻有为,将来能干上厂长,嗨,没想到企业黄了!”声音有些发颤,于松看她一眼,说:“就你拿那个企业当宝,如今出来的人过得不比以前好多了呀!你大姐就是念旧,都不开资没活路了,还上班呢!”晏子初笑笑,说:“大姐在企业干了二十年呢,能没有感情啊!”夫妻二人又问了问木子的情况,很高兴地说:“赶明领孩子来呗!我看看孩子长得像谁!”正在这时,木子打来电话问在哪呢?格格想爸爸了,晏子初赶紧说一会就到家了。于松嘻嘻一笑,说:“一看就是怕老婆!”晏子初脸一热,说:“不怕不行啊!”从兜里掏出五百元钱,说:“这钱你们拿着吧,这几天估计大哥不能出去了,不用客气!”岳红笑道:“这事怨我家老于,怎么让你花钱?”晏子初笑了笑,说:“没事,我们车有保险的,你就好好伺候大哥吧!本来我们多年未见,应该好好聊聊,但我还有事,先走了。大哥记得我的电话吧,有事可以找我。”起身往外走,于松要送,晏子初说,“歇着吧,我们以后有机会的!大姐,你也留步!”于松得意地对岳红说:“看我兄弟,真是有出息了!”
  小张开车出来,晏子初让他绕到设备厂门前,他想看看。设备厂已经闲置多年,大门紧锁,厂区黑洞洞,静悄悄的。工字型大楼,一点灯光都没有,只有门卫室有一盏昏黄的灯亮着。晏子初想起以前,企业辉煌时,晚上加班加点生产,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运转声音在厂区回荡,工人也是高高兴兴的,往往很大声训斥前来探望的家属。而行政楼里亦是热闹非凡,每天晚上都有领导和各科室值班,往往聚在一起,喝着茶水,一顿神侃。而财务处每逢月末,常常夜里也要加班,月初给主管局报企业快报。财务处的几个小子干活很麻利,工作很轻松完成,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打打麻将,然后吃顿食堂准备的饭,那时大家都很愉快,一直认为这么好的一个单位,会永远存在下去……
  大学毕业前,学校让每个毕业生填写档案,其中最后一项,就是就业愿望。包分配政策已经改变,晏子初恰恰是传说中最后一拨,虽然晏子初那时还在盲目乐观自己会通过父亲同学关系进入国税局,但还是很认真地填写了就业愿望:国地税、工商局、财政局、银行,各大国有企业……特别注意的地方有个选项,“你愿意服从分配吗?”晏子初想了想,还是写下“愿意”两个字。
  国税局最终没有去上,而那年的地税招聘公务员考试也耽搁了。面对一张分往机电局的调令,晏家近乎绝望。晏母只能去找弟弟,在此之前,晏子初大哥已经给舅舅打了电话,恳求舅舅帮忙,把弟弟弄到舅舅的工厂,毕竟,那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而舅舅却没法帮这个忙,他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若是前些日子,他或许有办法把外甥安排进来,但一切为时已晚,今年的毕业生入厂仪式通过电视已经播出,自己不可能会让工厂计划外招收的外甥再进入这个企业,虽然晏子初的实习,就在这个工厂财务处。他没有这个权力,也知道晏家不能承担起这期间运作的费用。生活,总给你一些教训,凡事都要有所准备!
  面对姐姐期望的眼神,舅舅心里非常着急。他想到了那个在市委工作的侄儿,也是晏子初的表哥。虽然没有实权,但至少是个官。这个表哥和晏家有着太深的牵连。当年,晏子初的三舅因为文革事情,变得精神错乱,家庭生活困难,晏母大力帮忙,但自己的家庭也是艰难,做为姑姑已经仁慈义尽,有些事情,还是没有帮助到底。这个表哥有几分怨气,晏家也是知晓,所以,一直没有去找这个表哥。舅舅多少知道各中情况,但为了外甥,他还是找到了这个侄儿。
  对于老叔和老姑相求的事情,晏子初表哥犹豫很久,他若出手,能帮着找个单位,关键是自己还得求人,各种花费不说,还会欠下人情,官场上历来讲究礼尚往来,自己的发展还是需要铺路的,他没有拒绝,而是想法找到了一个乡镇,说晏子初可以去那里上班!
  面对表哥的提议,晏家没有同意。一则,那个乡镇政府已经多年不开资,晏子初过去就是一个编外干活的;二则,晏子初好不容易离开了农村,再回去,未免辜负了这些年的念书。
  晏家很坚决,不想回乡下,骨子里还是觉得城市好,这也许和哥哥姐姐毕业没有留在市里有关,晏家的三个孩子,都是从高中考取的大学,三年一个,哥哥和姐姐念的师范大学,都想留在城里教书,都是舅舅帮忙找工作,结果都没有办成。对于城市的向往,让晏家觉得在市里工厂上班也是不错的结果。
  舅舅很理解晏家的想法,农村的落后,让他不得不为这个小外甥想办法,最终,通过一个朋友,把晏子初安排到当时红红火火的设备厂上班。晏子初听到那个单位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记得自己刚去市人事局报到时,恰巧遇到高中的同学,闲聊时,同学不无得意告诉他,他是从大学被单位直接要走的,那个单位就是设备厂。这个同学的父母和晏母是高中同学,而且当初高考发榜时,是两个人一起取的录取通知书。缘分有时候就是这样,而晏子初问他这个单位情况时,同学出于面子也好,或者出于对这个单位的信任,说单位效益好,自己一个月开五六百块钱。虽然晏子初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去那里,但脑海里还是有了印象。舅舅提出这个单位,晏子初表示可以去。
  为了以防万一,晏家让晏子初去单位看看,晏子初一早从家里坐小客出来,到了市内,打听着找到设备厂。进进出出的车辆,兴高采烈的员工,让晏子初心存好感。门口有些退休人员百无聊赖地坐在那里聊天,晏子初心一动,找到一位退休师傅,打听这个企业情况。退休师傅非常热心,详细介绍着企业情况,声音里充满了自豪,说有幸来这里上班,是一件好事。
  晏子初想法进入厂区,挨个楼层走了一遍,果然是人满为患,车间里更是机器轰鸣,看得出确实很火。晏子初满心欢喜,回到家里描述了企业情况,一直愁眉苦脸的父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