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第八章 矾楼夜宴(一、二)

第八章 矾楼夜宴(一、二)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0-07-09 15:28:00      字数:4566

  一
  深秋季节,和暖的阳光晒的人身上暖洋洋的,金黄色的落叶在秋风的吹拂下打着旋的在空中和街巷里舞蹈,头顶上不时传来阵阵悦耳的鸽哨,身边不断响起杂沓的马蹄声和车轮的轧轧声。
  这是大宋京城开封普普通通的一天,自后晌起便有数不清的人涌向京城第一大酒楼——矾楼。
  申时(15一17时)刚过,还未到往日上客时分,矾楼院里院外便热闹起来,但见客人三五成群前来订房订座位,不管是包间散席,也不管价位高低,只要订到便是心满意足。而且同平日相比更透着一丝怪异,往日的客人以富商巨贾居多,今日来的客人多是豪门贵妇和青楼歌女。
  不到一个时辰,平时可以容纳上千人同时吃饭的矾楼已经是一座难求了。那些看上去明显是为主家订座的人,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心里已在盘算着领赏的事了。
  而那些为自己预订桌位的人,其中以妇女居多,为了占住座位不丢失,索性就不走了,要上壶茶,坐下来慢慢消磨时间。
  见到在矾楼里占有一桌或一个座位的人的满脸喜色,没有占到座位的人沮丧着脸挤站在庭院中,仍是心有不甘。虽然矾楼外面的街道上早已人满为患,但还有不少人仍在络绎不绝的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涌来。
  这样轰动、壮观的场景只有朝廷在宣德门上举行庆典或元宵灯会时才能见到,可是今日引起开封倾城而动的缘由,却只是为的一个望风捕影的传说——柳七今夜要来矾楼赴宴!!
  就因了这一捕风捉影的传闻,沉寂两年的汴京歌舞圈又渐次热闹起来。
  矾楼是大宋都城东京汴梁排名第一的大酒楼,也是第一等好玩的去处,特别是夜晚的矾楼更是奢靡无度,与众不同。矾楼的夜晚远较白日为盛,灯烛荧煌,恍如白昼,笙歌燕舞,美酒佳肴,繁华盛世尽显无遗。
  宋人有首诗单道这矾楼好处,诗道: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
  诗人直到老年仍在时时缅怀少年时的美好时光,夜深了,吃饱喝足了,再去矾楼听歌赏舞,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亮如白昼,美艳的歌女舞女盛装相迎,什么样的愁烦都会在美酒、美人和歌声舞姿中化解,这样的场景和经历,能不让人留下终生的美好印象吗?
  这样令人神往的生活只有在大宋朝的大都市里才能看到。无论你生活在哪个朝代,哪怕是盛唐时的长安城,对宋朝夜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是无法想象的。
  唐朝时的长安城,夜色来临,已是家家户户掩门,市井坊巷栅门紧闭。除了睡觉,再无其他娱乐活动。富人家还可饮酒谈天,但是家中有客,客人也必得天亮解除宵禁方可离去,这样,又能有多少人会在别人家里待上一宿啊。
  虽然矾楼一年四季生意总是异常火爆,但是在大宋四帝赵祯天圣七年(1029年)深秋的这一晚,矾楼里举办的这场宴会,对于早已见惯日日笙歌夜夜歌舞的开封城臣民来说,仍然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龙蛇混杂的夜晚,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想像的夜晚,今晚的这些人物注定要在历史风云中峥嵘显露,谁人流芳千古,谁人遗臭万年,谁人笑到最后呢?只能等待历史给出答案吧。汴京人最喜闻乐道的就是这类诗酒歌怀、风流韵事,历来都挂在嘴边上,以至很久之后谈论起来仍然乐此不疲。
  这场宴会更使一位早已蜚声大宋国朝,特别是在东京汴梁家喻户晓的填词名家柳七红上加紫。开封城内数不清的歌女自此都以不认识柳七为耻,认为没见过柳七或不会唱他的词,就不配做歌女。以至伎家都道:“谁人不识柳七面,羞为歌楼唱曲人。”
  这场盛宴的特别之处在于,客人来的并不多,但排场大,花的银子多;名伎如云,多是不请自来;新人绽放,成就了几名顶尖的歌女;轰动效应大,影响长久。为此,又有人填了一首《鹧鸪天》词,记下了这场矾楼盛会,词曰: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
  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
  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
  馐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静下心来从头演绎这一段千古传奇吧。
  前首诗中提到的梁园代指东京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汴梁又称汴京、东京、开封。早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在这里修筑粮仓,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西汉景帝时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西汉的梁孝王封疆于此,在开封城南大兴土木,建了一座豪华、壮阔的别馆“梁园”,很快成为全国文人追逐、向往的中心,有了“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的典故。
  唐时以开封为中心设为汴州,由于汴水漕运在货物运输、人员流动中的巨大作用,位于汴水上游的开封,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开始繁荣。中华词史上最早的几首词中有一首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说的就是这一时期。
  到了宋代更不用说了,建都于此。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宋代的开封城在当时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它的繁华、开放、包容,独领世界百年风骚。开封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矾楼则是汴梁城中最著名的酒楼。
  开封这块土地上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后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在此定都,可称是几朝古都了。
  大致明白了这一沿革,我们就不必再纠结汴京、汴梁、东京、开封这几个名称了,总之都是指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二
  矾楼又叫白矾楼,位于皇宫大内东华门外的景明坊,因商贾以此做为买卖矾石的基地而得名,是东京城最有名的酒楼。
  这酒店内共有三座楼,一座主楼两座副楼,成鼎足之势。飞檐斗拱,金碧辉煌,楼与楼之间用飞桥栏槛连接,明暗相通,曲折掩映。楼内陈设华丽,朱簾绣户,楹联匾额,名人字画,装修得十分雅致。一进酒店大门,宽敞雅致的院落旁有一条百步主廊,曲曲折折串联着几座楼阁。
  一年到头不管是多么寻常的日子,廊上也总有数百名歌舞乐伎游来逛去,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妖冶风骚。见有客人进院便凑上前去,搔首弄姿,或是打个招呼或是打情骂俏,一旦有客人召唤,便高兴的随着客人到桌前表演歌舞和侑酒。
  楼间院落中各种花木繁茂,四时皆有花开花落,四季皆宜,漫步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庭院,端的是令人赏心悦目。各楼的两廊另有小阁,用来安排散客。
  矾楼酒窖里贮满了各种官私名酒,厨房里水陆珍肴齐备。矾楼可以同时容纳上千名客人宴饮,每日里忙至深夜也停不下来。
  粗略统计,多数时日每日流水所用白银就在六万两以上,这该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还仅仅是矾楼一家酒楼,透过这家酒楼,可以想见大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繁荣程度。
  那么是不是汴京城里只有矾楼这一家酒楼是如此繁华豪奢呢?那你就小瞧了。京城里与矾楼不相上下的酒楼还有不少,号称七十二家之多,这些条件较好的酒楼称为“正店”。
  能称为正店的酒楼必须在酒店的规制、菜肴的特色、酒茶的品种、服务的规格等多方面达到一定规模才成,这七十二家酒楼除矾楼外,如仁和店、姜店、宜城楼、清风楼、班楼、八仙楼、刘楼、长庆楼、李七家正店等也非常有名。
  东京的酒楼又很扎堆,互相攀比,竞比豪奢。仅九桥门街市一段,酒楼林立,绣旗相招,几乎整条街道都被绣旗遮蔽了天日。还有的街道干脆就以该街最有名的酒楼命名,如位于东城的杨楼街。
  较大的酒楼,门前都扎有牌楼或彩门,俗称“欢门”。到了晚上,酒店里外灯烛辉煌,此时便是浓妆艳抹的歌女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她们要粉墨登场了,每座酒楼都有数十上百的歌女聚于主廊檐前,等待顾客呼唤。
  楼檐上高挑着彩绣的酒旗,迎风招展,在烛火的映照下,宣示着开封城豪奢喧闹的夜生活的开始。
  此外,东京城内大街小巷更有不可胜数的小酒店,以其随时随地可落脚歇息、方便吃喝统统谓之“脚店”。有些脚店的规模也很大,堪比正店。
  大宋的酒店因其规模大小而在服务项目上有些区分,较大的酒楼饭店,可以包办红白喜事宴席,包括送请帖、排坐次、为客人劝酒、歌舞陪客等事都由酒家统筹办理,主顾只需出钱,其余皆不用自己费心张罗。这些酒店一般都配有客房,供客人休息住宿。
  另有一种是直卖店,这是一种不设座位的零售酒店,只售酒不卖饭食,直卖店同官库、子库等一样,都是脚店;再有一种叫旗亭的酒店,则是小酒楼,规模一般居于正店和脚店之间。旗亭自唐代已有,名称也是自唐代延续下来的,这类小酒楼多开在郊外,位于官道、驿路两旁。
  单表这座矾楼,既为七十二家正店之首,自然是规模、气度不同凡响。单以这主楼而言,楼内大厅十分阔大,不算楼上楼下几十个包间,仅这大厅之中就可同时摆下二十几桌酒席。
  到这矾楼来的,往来无非富商大贾就是官宦豪绅,哪个都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进进出出的客人无不踌躇满志携香挽玉,一个个腰缠万贯、志得意满。
  此外最有看头的,便是陪酒卖唱的歌女舞妓,花枝招展的出来进去,个个艳丽妖娆,与那勾栏瓦舍中的寻常歌女不可同日而语。只观此楼光景,便知这汴京城中歌舞升平,豪奢糜烂之风史上未有。
  特别是随着天圣八年贡举的越来越近,数不清的学子纷纷涌入开封,举子身边还带着仆从、朋友,开封城内好的客栈、酒楼早已是顾客盈门。
  开封城的歌女本来就很有看头,很惹人喜欢,引得四面八方来的士子们趋之若鹜,让他们眼花缭乱。谈吐不俗,懂点儿文墨的歌女更大受这些文人学子的欢迎。
  矾楼的主楼因商人靠卖矾起家,因而起名矾楼,后虽不断发展,到了今日之规模,仍将此饭店称为矾楼。你可能会问,卖矾还能发大财?这你就是少见多怪了。矾楼紧邻皇宫大内,大内所用宣纸量极大,都需用矾加工。成匹成匹的宣纸从南方的宣州运到东京,无论生宣熟宣,都需要再加工,主要工序就是用浓度不同的矾水浸润、刷匀、晾干,以供应宫廷用纸所需。宫廷中宣纸的使用范围极广,用量极大,诏令文书、书法绘画、书籍、赏赐,以及宫中各类生活用纸,简直是海量。
  另外两座楼是后来陆陆续续建起来的。单说西南侧这座副楼,虽然规制远小于主楼,但其风格却与主楼大相径庭。如果说主楼还有暴发户的味道,这栋楼则全无一丝庸俗习气,最新最豪华,装璜精致最是典雅。登楼梯上得二层,便是极宽阔的大厅堂,周边是包房。壁上满是名人字画。北侧几只高背靠椅,古朴精致,几明桌亮。南侧临窗处置一大几案,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均极精致。故此,这间楼最受文人骚客所爱,若是肚里没点学问,都不好意思到这里来。
  特别是明年正逢大比之年,来京参加省试的考生,自今年暑天一过便纷纷涌入东京,到了东京,无不盼望有幸到此来沾点仙气。
  因为此楼可西望皇宫大内,初建时起名“眺龙楼”,吸引的客人蜂拥而至,不为的吃饭,为的是一眺神秘的大内宫禁,满足自己的窥探私欲。
  但是开张不久,因怕客人窥望禁城,开封府将三楼查封闭锁,这栋楼只对外开放下面两层。但名气早已在外,由于少了一层客房,座位更加紧俏,往往需得早早预订,生意反而更加兴旺。
  而且商家头脑极为灵活,改楼名为“望魁楼”,“眺”是“看”的意思,“望”是“盼望”、“希望”之意,望比眺所含的内容更丰富、意思更深,就更受举子的青睐。随着天圣八年贡举的即将到来,涌入京城的各地举子成群结队的来到望魁楼,这里一天十二个时辰人流不断。
  回过头来再说这场夜宴。这一天午时前后,一位富家公子早早派人包下这栋望魁楼,来人嘱道:“我家主人要的是高贵、清雅,不喜欢嘈杂吵闹。这栋楼日常一晚的消费,我出两倍的价钱包下,你告知店东,召集京师各酒楼歌肆档次最高的歌女三、四十人傍晚来此侍候。届时除乐工和打杂倒水之男人外,只准女人进,其余闲杂人等不得出入。酒菜须是上好的招牌菜,菜不须多但一定要精。”
  负责接待的账房先生黄算盘只听的暗暗咋舌:好傢伙,这口气真大呀,两倍的价钱!他连连称是,一切照办。
  午时过后不久,他就忙着楼上楼下的张罗,并派专人对想到此楼来的客人好言劝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