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4节
作品名称:雨打风吹去 作者:廖梦君 发布时间:2020-07-02 08:21:30 字数:4452
年头年尾是大家都忙的时候,稿子也显得有些吃紧。刘怀明想起早先的一个计划,想做一次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报道。于是到三阳一中采访。在与老校长谈到当代教育问题时,他不仅赞赏老校长的教育观,也为其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而感佩。在谈到现今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时,老校长感慨说,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着实叫人忧虑。
刘怀明说,这是为何?
校长说,第一是社会环境变了,人们的观念变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生活富裕了,人们都讲究享受。家长们因为自己曾经受过苦,就只想让孩子享受,不再让他们受苦。这种心理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就怕走极端。刘记者,你是明白人,一个人如果只想到享受,而不想到这享受是怎么来的,那他就会慢慢认为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他不会反问自己,我究竟为社会做了什么。我总认为,苦难并非全是贬义的,恰恰相反,他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锻炼人的才干,而且从这苦难中出来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可造就不朽。而现在,人们大都不这样想,都只想如何赚钱,赚了钱就如何享受,如何挥霍。大人们如此,小孩便都效仿。所以,人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我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青少年学生只想享受,在班上比谁家富裕,比谁的爸爸当了官,谁的官大。而我们有些老师也不能抱着正确的态度,没有是非观,这就助长了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唉,我是老了,要退休了,有些事情也无能为力。
刘怀明听着,感到老校长心思很重。他便像劝慰,又像是对自己说,凡事都有其自行的规律,只要自己尽了力,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那倒是。所以,我现在很少插手管事,什么都让年轻人去做。他们问我,我便讲几句;不问我,我也懒得管。
现在,老校长继续说,冬天的早晨,整个校园里静悄悄的,偌大的操场上看不到几个晨跑的学生。我自己在中学时代,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然后沿着学校的操场跑六十圈,一般至少在八公里路程。我还特别喜欢游泳,童年时代,一到夏天,就要和兄弟一起在河里或是池塘里游上几个小时。我的身体能有现在这个样子,完全得益于学生时代的坚持锻炼。
而面前的这些学生,一个个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校长说,现在的长跑基本没人参加,就连体育课有时也被侵占。我讲过很多次,学生一定要抽出时间锻炼,但家长对子女期望很高,只要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他们宁愿牺牲锻炼时间。社会评价体系也有问题,你的学校好不好,就看你高考的上线人数多不多,上重点大学的人多不多。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我也是爱莫能助,无可奈何,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此下去,我担心学生的体质会急剧下降,综合素质也将下降。上次长跑不就出了问题?学生跑不了多远就发虚,脸色惨白,简直吓人。有一个学生只跑了不到八百米就倒下了,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会出人命。
听了老校长的诉说,刘怀明感到,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学校,还有青少年自己,都存在着一个误区。人们在否定过去苦日子的时候,同时抛弃了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在谈幸福的时候,过分强调了享受。而把人应该有的另一种宝贵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给摒弃了。其实,人的一生不只是享受,也还应该有别样的风景,有时候吃一点苦也是生活中的美好点缀!吃过苦的人更懂得珍惜美好和幸福,更懂得它们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因而会比没有吃过苦的人更能体味到幸福的含义。从另一角度看,苦难往往成就了人的坚强意志,成就了人的辉煌,因而使人的一生更加丰满而不苍白。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可以说,我是了不起的,因为我的经历丰富了生命的旋律,不只是高扬的,也还有低吟的,令人深思和回味的。所以,人的一生应该成为一首回肠荡气的交响乐,而不只是一首小夜曲,虽然小夜曲也不错,但那样毕竟单调。对于青少年来说,过早地泡在幸福的泡沫里未必是好事,毕竟大自然不会每天都是阳光灿烂。
回到报社,刘怀明把采访的素材整理了一下,想写一个关于校园生活的大稿子,题目就叫《孩子,你真愿意这样过吗》,但写着写着,便感到素材不足,说服力不强。而他自己手头事多,再去采访也没有时间,便想到和阳建新合作。他打电话找阳建新。阳建新接了电话,见是刘怀明,高兴地说,刘老师,您怎么想到给我打电话?刘怀明说,还真有事跟你商量。阳建新说,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在下一定尽心竭力!刘怀明说,建新,你也学得这么乖巧了?三阳晚报真是一个大熔炉啊,什么样的人一进来就得到锻造,你成了人才,可不要成人精哦。
阳建新笑了:刘老师,我倒是想成人精,可就是成不了啊。
成不了是好事,我就喜欢你朴实的一面。如果真要成了人精,我今天这电话也不会打给你了。千万不要太油滑;能适应也不错,但不要太世故。太世故我也不会喜欢了。
谢谢刘老师提醒,我记在心里——好,那我现在过来吧?
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想跟你谈一个计划。
阳建新应声“好的”,挂了电话,朝刘怀明办公室走来。
到了刘怀明办公室,一见面,阳建新就说:有何指示?
刘怀明说,不开玩笑,是这样。我定了一个题目,叫《孩子,你真愿意这样过吗》,手头有一些素材,但还不够,想请你再去做一次全面的采访。我的想法,是想通过我们这个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要掌握多方面的材料,正面的典型,负面的典型;采访的对象要包括家长、学生、老师,管理部门和社会;采访范围不只局限于三阳市,只要能使稿子有分量,外地的都可以。
这个报道要反映什么问题?阳建新问。
反映我们在培养青少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误区。一定要典型,正面的负面的都要有。
好,我马上去,我提供素材,你把握写作的角度。跟着刘老师一定可以做出好报道。
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名小学生。阳建新从他的经历中感觉到学习的负担之重。这个学生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家长另外给他安排了奥数课、书法课、绘画课、钢琴课、羽毛球课等等,每天都是饱满的,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这名小学生在谈话的过程中吐露了自己的真情:我好累哦,真想跟伙伴们去滚铁环、打陀螺。这名学生还说,我还算好的,我听说洪乡市一名学生不想学钢琴,他把自己的手指头砍了,真惨!
阳建新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线索,可作为负面典型说事,便迅速赶到洪乡市,找到了这个学生家。见到家长时,这位家长只是摇头,不住地叹气,然后说,我真是糊涂啊,后悔不该这样逼迫孩子,谁知他性格这样刚烈。说话时,家长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告诉阳建新,请记者转告那些还在望子成龙的父母,千万不要像她一样逼迫孩子,要给他们一点自由的空间,人其实只要活得健康就好。
阳建新完成采访任务,把情况跟刘怀明讲了,刘怀明说,很好,你辛苦了。现在我们可以写一个好稿子了,会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
令阳建新没有想到的是,稿子见报后,刘怀明竟把他的名字放在前面。这让他为之感动,也深感刘怀明人格之高尚。便马上找到刘怀明说,刘老师,您真是,稿子是您写的,问题也是您发起的,您是主创,我只是提供一点素材而已,怎么把我的名字放在前面呢?这叫我怎么承受得起?
刘怀明说,题目虽然是我提出的,稿子也是我写的,但你提供的材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这些材料,这个稿子的框架便撑不起来,就没有说服力。所以,把你的名字放前面是实至名归的。
阳建新仍然觉得不应该如此。他先前以为能在刘怀明后面挂上自己的名字已是一种荣誉了,哪怕不留名字他也心甘情愿,要知道,与刘怀明做朋友是他的一种荣幸,无论就他的为人,还是他的名气来说。他不敢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刘怀明之前,一是自己本来没执笔;二是文风与功力上也不匹配。因而他内心感到不安。但由此,他也看出了人格的高下,他先前跟郝志和、陈可合作的时候,所下功夫不比这次少,气力不比这次弱,可从来没有将他的名字放在前面,因为这其中不仅关乎工分问题,还有名字出现的频率高低问题。而刘怀明却不把这些放在眼里,确是令他敬佩。阳建新心里当然很自豪。但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内心的不安,因为毕竟稿子不是他写的,只是提供了素材而已。
这个报道后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家长打电话到报社,要求见见阳建新和刘怀明,倾诉他们的感受。阳建新的名气也随之高涨,但别人提到这个问题时,他都说,这是刘怀明的功劳,文字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我只是敲边鼓而已。
事情慢慢地过去了。快到月底时,阳建新还在为完成当月的任务而奔走。他的分数仍然没有达到平均指标,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有好几次写的稿子被压掉了,说是不重要,鸡零狗碎,就被其他政府会议消息或是市直属单位的相关稿子取代了。稿子一推再推,便没有了时效,最后被主编扔到了垃圾桶。如此一来,他这个月离完成任务还差十几分,即使加上与刘怀明合作的稿子,也还需要几分方能达到平均值。
阳建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线人不报料,街头无新闻,去县里也不一定有什么收获。实在地说,这些年上下颠簸,东奔西走,也让他身心疲惫了,甚至于有些油了,完全没有初来时的那股劲。毕竟年纪也大了,家事也要考虑,精力不够,写稿也就成了应付差事一般。
为了完成当月的工分,他坐在办公室看网上消息,看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写一个报道,凑满当月的工分。突然,屏幕上一个标题吸引了他:《狗也要座位,人坐哪里?》这消息说:一个卷发女人乘公交车抱着自己的狮毛狗上车,将狮毛狗放在位置上,自己又另占一个位置。这一行为使得别的乘客没了座位。一个乘客说,如今这世道狗比人还贵气,狗坐着,人站着,人竟不如狗了。另一个乘客说,狗是谁的,快抱走,我要坐。那女的见状急了。说狗是我的,它先来,你后到。
噢,这倒新鲜——还有与狗论先来后到的?
……
结果是女人的言行受到全车人的指责。
这个消息令阳建新颇感新鲜,也颇有典型性。他想,三阳市其实也有类似现象,只是没人去关注,不是经常听人说猫占座位、狗比人贵气的情况发生?他于是依样画葫芦,来它个偷梁换柱,把名姓和地址改了,写出一条消息来。事件大致一样,文字稍有变化。稿子写好后交到主任手里。主任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社会新闻,可以对不良风气进行鞭挞,弘扬正气。
果然,稿子一路绿灯,马上见报了,而且发在头版,只是位置稍稍偏低。这已经很不错了,社会新闻能放到头版便显出其非同寻常的价值了。阳建新很高兴,这个月的任务不愁了。但高兴之余,他手心里也暗捏一把汗:万一被别人识破了,说他的稿子是嫁接别人的,他该如何辩解?这稿子里没有写清具体的车号,只是提到102路车。102有许多趟啊,究竟是哪一趟?阳建新想,没有写清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可以说,对于负面事件,指其行而不提其名,便于规劝当事人,毕竟这是不光彩的事,不要太具体了。有了这一层,他心里不再发虚。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天便有读者向总编室打电话,说这稿子有抄袭之嫌,网上同样的稿子相差无几。总编室将情况反映到吴果安那里。吴果安听了问了一下情况,总编室的人说,网上那条稿子跟这条确实差不多,事件一模一样。吴果安说,行,在编前会上通报一下,要主任查一查。
编前会上,陈可承应了查清事件来龙去脉的任务。但因为手头事情多,而阳建新平时表现也不错,陈可便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不久,此事也就淡化了,也没有人去追究,毕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阳建新暗暗庆幸,他对自己说:记住,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