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风簾翠幕柳耆卿>第五章 宫廷惊变(三、四)

第五章 宫廷惊变(三、四)

作品名称:风簾翠幕柳耆卿      作者:自咏诗      发布时间:2020-06-16 01:42:00      字数:3246

  三
  孙奭脑海里首先冒出的想法是太子能否顺利继承皇位,在这个关系赵宋王朝命运前途的关键时刻,会否节外生枝。
  孙奭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他忧心忡忡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两件事最能说明,他担忧的事情也许就在一念之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两年前皇帝患了中风,卧床不起。宰相寇准见皇上这病不可能治好,便苦口婆心的劝皇上及早传位于太子,见皇上答应下来,寇准便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不料机事不密,皇后刘娥在屏障后面听到,已经帮助皇上处理政务多年的刘皇后早就把握了皇上的脉搏,她对皇上大吹耳边风,将寇准的宰相职务罢免,只保留了太子太傅的头衔。
  不久后,与寇准一同谋划皇上传位之事的大太监周怀政,不顾寇准的反对,铤而走险。周怀政是内侍省都知,权倾后宫,在二月初二日陪同皇上前往后苑的时候,趁着刘皇后不在身边,他苦苦的请求皇上退位称太上皇、不允许皇后干政、恢复寇准的宰相职位。
  周怀政急于向皇上表示自己忠心不二,说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着想,没有自己一己之利。他越说越激动,从身边掏出一把小刀,敞开胸前衣服,用刀将自己的胸脯划得鲜血淋淋。皇上吓的大惊失色,连声嚷道:“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快住手!你的忠心朕心里清楚,有事好商议。”声音都岔了气,本就虚弱不堪的皇上经此一吓昏倒在龙辇上,旧病复发。
  刘皇后得知,马上传令拘捕了周怀政,又从宫中搜出寇准的奏疏。于是以谋废皇帝的罪名,将周怀政处死,将寇准贬出京师。周怀政别看是个太监,还真有些风骨,没有牵扯任何人,只一口咬定是自己一人所为。尽管这样,寇准仍不免被刘皇后罢官驱逐。
  在刘皇后的搧动下,皇上不单处罚了寇、周二人,还迁怒到太子身上。幸亏宰相李迪一句话提醒了皇上,“敢问陛下,陛下有几个儿子,乃为此下策?”
  皇上恍然大悟,自己就有赵祯这一个儿子,自己又已病入膏肓、朝不保夕,这赵宋江山除了交给太子还能给谁?处罚太子的想法只得作罢。
  还有一件事就发生在几天之前,两府主要大臣前往皇帝御榻前探视问安,太子太傅孙奭也去了。众人见皇上精神尚可,只是说话有些困难,便纷纷说些龙体早些康复的吉祥话。
  临告退时,皇上指着自己胸口,先伸五指,再出三指,似乎是想向宰相丁谓等人嘱托什么。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何意,只得先行告退,想待皇上身体好些再问个明白。
  心有疑虑的枢密副使钱惟演,对走在身边的参知政事任中正说道:“皇上究竟想说什么呢?五加三等于八,八……莫非是八王爷?难道皇上想让八王接替皇位,那东宫太子赵祯将置于何地?”一闪之念,唬的他魂飞魄散,他赶紧抬手捂住嘴巴,刚才这个突然冒出的想法,想想都有掉头之罪。
  看看身边的任中正,似乎并没听清自己说的什么,钱惟演这一颗心才放下,听任中正自言自语说道:“皇上意思可能是说,或三或五前来看朕?”
  钱惟演赶紧附和道:“就是就是,任兄说的极是,皇上可能就是盼望大臣们常去看望。”
  后面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皇后身边最宠信的内侍江德明一路小跑着撵了上来,尖声道:“各位大人请留步,皇后口喻,刚才官家的意思是说三五日病就会好,别无他意,请各位大人不要多想,不必担忧。”
  孙奭想着这些事,心里越来越不踏实,刘皇后在后宫已经一手遮天,她的话就代表了皇上,外臣不再可能直接听到皇上的声音了。  
  四
  大宋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因中风缠绵病榻多年后,于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公元1022年3月23日)在他的寝宫延庆宫驾崩了,冀改元以祈康复的皇帝终于没能得偿己愿,乾兴这个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的年号之一。
  一心向道,荒疏国政的皇上,只活了五十五岁,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谁也不怀疑这一天迟早要来,却谁也没想到来的这样快。在一个月前的元宵佳节这一天,皇上还亲御东华门观灯,神情显得非常欣慰。现在已龙驭归天了。
  当皇太子赵祯换上丧服匆匆赶到延庆宫时,皇后刘娥及两府主要大臣都已经到了。
  谁来继承大统当然没有疑义,已做了四年太子的赵祯聪明睿智,天命已定,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孙奭心中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十三岁的赵祯成为赵宋江山的第四位皇帝,突然君临天下的少年皇帝,坐在临时安放在延庆殿东楹的龙椅上,茫然的面对百官的大礼参拜。尽管他已在两年前就在资善堂面南而立,接受辅臣参决国事,学习处理政务,但在心理上仍未做好御领天下的准备。
  转眼间,大宋建国已过了一个甲子,这比五代加在一起的时期还要长,人民真正过上了太平日子。从这一日起,开始进入大宋第四位皇帝赵祯的时代。事实上,真正进入他的时代还要在七、八年后,现在只是名义上的。
  皇位定了,新皇帝只有十三岁。那么,谁是辅政大臣呢?谁有条件担当这个重担?
  早些时真宗还能说话,面对前来探视的各位大臣表示,要召被贬在外的前宰相寇准、李迪回京,重回中枢辅佐太子,真宗当时的意思表达很清楚。可是眼下这两个人并没在跟前,寇准远在道州任司马,李迪也不在京城,不久前被贬出知郓州。
  正在胡乱猜疑,宰相丁谓取出先皇遗诏大声宣读,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这后一句明白的告诉大家,辅佐年幼皇帝的是皇太后,没有设立什么顾命大臣。
  遗诏宣读完毕,除丁谓外,其余大臣仍在垂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本应定下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皇上才是正途,但由太后垂帘听政也不算出格。刘太后垂帘听政在众大臣意料之中,毕竟太子年幼。
  但是诏书明示权同处分军国事就非同小可了,这是先皇遗诏,就是说先皇将一切权力交与太子和太后,而太子年幼,自然是太后独掌大权了。
  而这正是孙奭最近分外担忧的那件事。他对太子登基没有抱太大的担忧,对于刘皇后垂帘听政或干政也已想到,但是对于宣读的“权同处分军国事”的遗诏就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难道先皇真的会这样明白无误的将赵宋江山交给太子和皇后共同治理,他对身边的皇后竟会如此的放心?这份遗诏明确了母子二人同掌江山,可是太子年幼,又是不经世事还有些懦弱,还不是太后一人独揽大权。这还不说,待到皇上长大成人时,太后早已羽翼丰满,那时会是何等局面,让人担忧啊!
  孙奭想着想着,甚至对诏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可是皇帝殡天时自己并没在身边,自己没有资格胡乱猜疑。他又想到丁谓的人品和太后的机心,这两个人会不会合谋捏造了这样一份遗诏?孙奭仍打消不了心中的疑虑。可是参知政事王曾在场呀,有他在,遗诏应该是真的吧。
  忽然,新晋皇太后的刘娥止住悲痛,沉着脸对一众哭泣的大臣道:“这不是哭的时候,一会儿有的时间让你们哭,现在先要处分几件事。”大臣们这才止住悲声,并对刘太后说话办事的决绝暗自吃惊。刘太后的语气是冷冷的,令人不寒而栗,她对眼前这些大臣说话毫不客气,口气简直像是训斥小孩一样。饶是两府大臣个个是权柄在握,饱经世故,脊梁上也禁不住泛起阵阵寒意。
  事实上,在真宗卧病这几年里,太后早已参与了朝中大事,许多大政都出自她的意见。如今先皇遗诏她权同军国事,她名正言顺的从幕后走上了前台,她的权力、地位谁也撼动不了了。
  只有枢密副使张士逊仍不识时务的在说什么,丁谓却早已见风使舵了。
  宰相丁谓率领两府大臣按照先皇遗言草拟制书,制书是朝廷正式对外颁布的文书,由参知政事王曾执笔。当议到新皇年幼,太后“权同”皇上共理国政时,丁谓提出取消这个“权”字,这在大臣间引起一番争论。在王曾的据理力争下,制书中保留了“权”字。
  权是“暂且”之意,这一暂且就是连头带尾十二年,实打实的整整十年,这是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小皇帝和众位大臣当时谁也没有料到的,更甭提以后若干年间因这“权同处分”而引起的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那些波谲云诡、杀机暗伏的明争暗斗了。
  赵祯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登基坐殿,执掌了大宋的万里江山。而此后的十年间,年少的皇帝始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任人摆布,军政大权牢牢掌控在太后手上。
  果然,刘太后上任后的首件大事,便是再贬寇准,彻底结束了他再返朝廷的可能,也印证了孙奭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她在垂帘听政的第五天,便下诏贬道州司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雷州在岭南瘴蛮之地,从贬所看,刘太后打算让德高望重的前宰相客死他乡的愿望是毫不掩饰的。与寇准周日被贬的还有李迪,这也是大臣们意料中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