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乐极生悲
作品名称:偷来人生 作者:谢卫 发布时间:2020-06-10 16:22:48 字数:3920
1966年的春天来得早,这一年的麦收时节同样也来得早。6月23日端午节刚过,昨天还是麦浪滚滚的苏南平原,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放眼望去,那一片片农田,已经被尖利的犁铧犁出了一条条镶边状的土垄,在经过太阳公公的几天暴晒之后,排灌站立刻开启了大功率抽水机,那白花花的水流,就顺着纵横交错呈管网状的排灌渠迅速流向广袤的田野。
这时候,在泥土里“睡”了一冬的黄鳝泥鳅们,也在水流的浇灌滋润之下,开始慢慢苏醒过来,开始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而对于人类来说,这些刚刚苏醒过来、在水里优哉游哉、懒懒散散地游弋的黄鳝泥鳅们,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因为极易捕获,所以,一到晚上,人们就争相用各种工具,打着手电筒,到水田里搜索、巡弋,一旦发现目标,立刻以稳准狠的手法,将其收入囊中。这其中,人们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叫竹夹钳,其作用和性能与老虎钳差不多,都是采取杠杆原理。它们的支点都在中心上,它们都是柄长嘴短,也就是钳合处离支点近,而用力处离支点远,因此是个省力杠杆。唯一不同的是,老虎钳是双“嘴”咬合,而竹夹钳则呈剪刀状,由三根粗厚的竹片组成,前端呈锯齿状,只要用它夹住黄鳝的颈部,它就再难逃脱了。
头脑异常聪明的黄继武,在见过大人使用这种工具一二次的情况之下,就决定自己动手来做这个竹夹钳了。他首先选了三根粗壮的竹竿,然后用斧子将其一一剖开,用锯子锯成一样长度之后,接着开始将竹竿上的每一个竹节都一一削平,削平之后再用砂子从上到下慢慢打磨,等到手摸上去已经明显感到平滑了,再用刀在每一根竹竿的前端削出一个又一个的锯齿;完成这些步骤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在三根竹竿的中间打眼了。竹子不同于木材,非常容易开裂,打眼过程当中稍一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在此之前,黄继武没有看过别人是怎么操作的,他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此刻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坐在一旁缝补衣服的姑婆给他提了个醒,说你先把要打眼的地方蘸上一点水试试。他依言而行,蘸上水之后,为保险起见,他又找来一根大头钉,将尖头摆放在做过标记的部位,然后用力均匀地挥动锤子,一下,二下,三下,居然成了。
竹夹钳做成之后,黄继武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因为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这是他在观看大人夹黄鳝时发现的一个情况,那就是手电筒的光亮越强,在水里被照射的黄鳝就越“乖”,就越不会随便乱动。所以,他在下水之前,还必须做一把改装过的手电筒。换句话说,商店里平常出售的手电筒只能装两节电池,他要将这种只能装两节电池的手电筒,改成能够装三节、四节电池的。他的这个想法刚一说出口,就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姑婆的坚决反对。姑婆反对的意见是,一把手电筒要多少钞票?你算算帐看,这要夹多少黄鳝才能赚回两把手电筒的钱来?爷爷也觉得姑婆说的有道理,也表示不同意他瞎来来,“瞎来来”,常州话瞎胡闹的意思。
眼看着这一计划就要泡汤的时候,他却意外地在他们学校的垃圾箱里,捡到了一把破旧的手电筒。他如获至宝地带回家后,就立刻着手进行改装。这项改装工作的关键就是要首先找到焊锡材料。有了焊锡材料,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那么究竟到哪里才能够弄到这些焊锡材料呢?黄继武再次开动脑筋想啊想,忽然就想到了电表插头上面的保险丝。那上面的保险丝不能随便乱动,这个他当然明白,但那次电工来他家装电表时,应爷爷要求,电工给他家留下了一把保险丝,这事他记得清清楚楚。于是,在征得姑婆同意的情况下,他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很快,一把能够装三节电池的手电筒,就被他改装成功了。
这时候的黄继武才真的开始跃跃欲试了。
这一天是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七,星期六。这一天是黄继武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一放学,他就飞奔回家,然后从家里背起刈(割)草篮子飞奔出去。从那一刻开始,他已经心无旁骛,他不会跟任何小伙伴打弹子、拍香烟纸,更不会玩好人打坏人的游戏,因为从那一刻开始,他只想着赶紧刈满一篮草回家,回家喂完兔子之后,赶紧吃夜(晚)饭,吃过夜(晚)饭之后,天快点暗(黑)下来,到那时,他就可以整装待发,他就可以去田野一试身手了。
农历“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日照最充足的时节。黄继武盼着太阳公公早点落山,它却跟早就猜透他的心思似的,他越是想快,它就越是拖泥带水慢慢吞吞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爷爷收工回来,已经挑起粪桶,将屋前屋后自留地上种的菜都浇上了一遍,太阳公公还是懒洋洋地挂在那里,还是没有一点想落下去的意思;直到他们夜(晚)饭吃好,锅碗筷都洗好,家中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妥妥帖帖,太阳公公仍然悬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一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样子。黄继武急得猫爪挠心,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检查或者说摆弄他的竹夹钳,三节头手电筒以及装黄鳝用的木桶;竹夹钳已经试过无数遍,无论手感还是灵敏度都是顶呱呱的;手电筒也早已经调成最佳聚光状态;木桶虽然是家里常用的那种,但他在木桶上面加了一个“盖头”,“盖头”中间挖了一个小孔,这样一来,他就能够确保他从水田里夹上来的每一条黄鳝都万无一失。
太阳公公终于在黄继武的不断念叨当中,慢吞吞地落了下去,天色也终于慢慢地暗了下来。这时候,黄继武迫不及待地拿起竹夹钳,再把改装过的三节头手电筒往胸口一挂,然后拎起那只加了“盖”的木桶,就迅速穿过村前的那片竹林,朝他向往已久的田野走去。
此刻的广袤田野,已经有点“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的况味了。因为是农历月初,天黑下来以后,满天的星星就显得格外闪烁和耀眼,不甘寂寞的萤火虫也在远远近近地舞动着它的身影;远处的蟋蟀在低吟浅唱,清脆的蛙鸣更是不绝于耳;连路边草丛当中都不时传出带颤音的歌声,那是“纺织姑粮”在演奏它曼妙动听的《夏夜曲》。黄继武的双脚一跨进水田当中,立刻就感觉到了水的温润、温暖和抚慰。他有些亢奋,但更多的是全神贯注,是枕戈待旦。三节头手电筒打出来的亮度就是比两节头的强,射出去的光柱,跟电影《小兵张嘎》当中鬼子炮楼里射出来的探照灯一样。嘘!发现目标了。先把木桶留在原地,然后屏住呼吸,接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尽量不弄出声响地向目标靠近,再靠近,直到完全接近目标,这才张大嘴巴,一口咬住手电筒,然后双手紧握竹夹钳,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准黄鳝颈部位置,猛地向下,再猛地一夹,呵呵,成了。
首战告捷,黄继武自然欢欣鼓舞,精神倍增。但他与此同时也明白,这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的第一步,他还必须更加倍地努力扩大战果。
很快,又一个目标出现在三节头手电筒的强光下面,黄继武立刻如法炮制,就这样,又一条黄鳝乖乖地进入了他的木桶当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黄继武除了经常跟其他夹黄鳝的人,在水田当中擦肩而过之外,几乎一无所获。他不由停下了脚步,几个人,几把手电筒同时在一片水田里来回转,再笨、再傻、再呆的黄鳝,也不可能就这样乖乖地等着你来夹啊。这样想过,他决定立刻去远一点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去寻找新的战机。
上了田埂,向新的战场走去的路上,他轻轻唱起了刚刚学会的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行走在漆黑一片的田间小道,他就没有一点害怕和畏惧的心理?别的不说,万一碰上毒蛇怎么办?这些,也许他想过,也许他什么都没有想,因为他当时的脑海里面,已经被如何夹到更多更多的黄鳝这个愿望占得满满当当,他已经无暇他顾。
是的,做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充分的准备,黄继武岂能就这样草草收兵,他今晚是志在必得。他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他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
黄继武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离范家塘一里开外的东杨圩塘与西杨圩塘中间的那片水田。这里紧邻河浜,范家塘往外运粮运草(当然也包括从外面运回来所需物资)的几条船都锁在东杨圩塘或者西杨圩塘的河潲头。出东西圩塘往东行300米左右,就进入通江河了。
另外,黄继武的亲娘(奶奶)邹凤英的坟地,就在西杨圩塘河潲头的南侧。黄继武此刻来到这里,先去坟地给他亲娘(奶奶)鞠了一躬之后,就立刻转身,正准备下水田的时候,手电筒光照的前端,田埂下方浅浅的沟道之中,一条又长又大的黄鳝,已经赫然在目。好家伙,你这是在专门迎候我的吧。黄继武不由心头一阵狂喜,但他很快按捺住兴奋的心情,采用稳准狠的手法,迅速将这条“专门迎侯”他的黄鳝送入木桶当中。
紧接着,他就下了水田,往前走不远,又一条黄鳝进入了他的视野。他不由分说就过去将它收入囊中。刚刚解决了这一条,前面又出现了一条。黄继武的心儿开始扑通扑通乱跳了起来,如果此刻还在村口的那片水田里转悠,哪里来这样的战果?可见自己开辟新战场的决定有多么英明正确。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他就马上提醒自己,前面两条加上刚才三条,总共也就五条。所以说,现在也还仍然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现在还不是骄傲自满的时候,相反应该继续加油才对。于是他立刻集中注意力,继续开始捕捉新的战机。
哈哈!新的目标又出现了,赶紧过去把它“拿下”。乖乖隆底咚,这一条才真叫一个大,它的长度跟姑婆量衣服用的木尺差不多长,它的头则跟鸡蛋差不多大,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黄鳝王啊?黄继武一边沉浸在抓获黄鳝王的喜悦之中,一边继续向前搜索,寻找和捕捉新的战机。
最后不得不说,黄继武来这片水田真的是太英明太正确了,他是在感觉到自己已经有点拎不动那只木桶的情况之下,才正式决定鸣金收兵打道回府的。
拎着足足有大半木桶的黄鳝回到家,黄继武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然而尽管如此,他脸上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一张嘴巴更是乐得始终合不拢。自以为见多识广的爷爷在给孙子开门之后,见此情形,他竟然也有点惊愕,有点不敢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他情不自禁地惊叹:“嘎许多(这么多),都是你一个人夹的?”
黄继武连连一边大口喘着气,一边点头说是啊是啊,脸上仍然洋溢着抑制不住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