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雨打风吹去>第五章 第3节

第五章 第3节

作品名称:雨打风吹去      作者:廖梦君      发布时间:2020-06-06 17:09:23      字数:4262

  一天,汪同到东区宣传部找到宣传部长,与他谈起来年发行工作的事。宣传部长说,三阳晚报是党报,搞好发行责无旁贷。可东区是本市最大的区,发行工作难度大,我要做很多发动工作。除了我们努力外,报社也应该替我们基层想想,这么大的任务,经费负不起。
  不至于吧,市里不是都拨了专款嘛。汪同说,他对宣传部长的话将信将疑,心想他是另有所图吧?
拨是拨了,但那只是杯水车薪,能办多大的事?宣传部长脑筋转一下,接着道,我听说,任务完成得好,报社有回扣。要是这样,那下面干事的会效力一些,不知你们报社究竟内部有没有这个规定,也不知这消息确切不确切。
  汪同头一回听说发行有回扣的事,觉得很新鲜。就说,部长,你这消息我可是一点也不知道,报社成立发行部,我作为发行部主任,如果有内部消息,必须让我知道。连我都不知道,那肯定是空穴来风了。部长说,不管怎么样,为了调动基层发行员的积极性,报社总得想想办法。
  汪同说,你的意见我一定带回去,不过明年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这是硬任务。随后,宣传部请客,一同在酒店吃中餐。席间,少不了推杯换盏,喝酒谈天。酒喝到六成的时候,宣传部长兴头来了,对汪同说,汪主任,今天你既然来了,往后我们就是哥们,你的酒量看来不在我之下。这样——他在汪同肩上拍了两下,接着说,你我再来一瓶,看谁胜过谁。若我胜了,完成明年的发行任务后,你给我发奖金;若是你胜了,完成明年的发行任务,我送你三瓶贵州茅台。这个主意怎么样?
  汪同说,好好好,只要你完成了发行任务,我回去一定给你请功,报社不发奖金,我给你发。这够哥们吧?宣传部长竖起大拇指,够哥们!于是他们继续喝,直喝得双双趴在桌上,动弹不得。这个宣传部长后来与汪同成了铁哥们。
  就这样,从八月开始,汪同和部下分别下到各个区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区县领导,到十一月,整订和零售都如期完成。
  通过一年的努力,发行量迅速上升,与上年同比翻了一番多,达到十八万份。这是一个大功劳,丁一帮高兴极了,大大表彰了汪同,颁发证书一本,奖金两千元。在与同事们喝酒庆功时,汪同说,这是大家的功劳,我敬各位一杯!希望来年继续努力,更上一个台阶。
  在接到两千元奖金后,汪同没有忘记当初与东区宣传部长的承诺。虽然当时他们喝酒没分出胜负,但东区的工作确是做得不错的。这么大一个区,要完成市委交给的任务,宣传部是效了力的。单凭这一点,作为哥们,他必须去熟稔这分感情,以便为来年的发行打好感情基础。

  丁一帮与李真知矛盾先前并没有公开化,只是彼此打着“肚皮官司”,面和心不和。真正公开化是因人事问题而起。
  丁一帮有一个亲戚在一家企业当工人,单位效益不好,面临倒闭的危险,就想请丁一帮帮忙弄到三阳晚报谋一个职位。这个亲戚四十多岁年纪,也喜欢写点东西,在报上发表过一些小散文、新闻简讯,偶尔也有一两篇消息。在当时的三阳晚报,当个一般记者也凑合,因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三阳晚报确实正牌大学生很少,大多是初中生、高中生,后来通过读电大、涵授大学勉强拿了个大专文凭,像王人达、祁红瑞就是如此。以这样的情况,进三阳晚报也不是没有可能,加以有丁一帮这么一层关系,想来应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当丁一帮出于尊重的意愿向李真知提出来时,李真知毫不犹豫予以否决了。
  “三阳晚报不能再进这样的人了,今后进人必须是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还要看本人的情况来定,确实优秀可以考虑。”
  “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丁一帮说,心里很不是滋味。
  “没有。不过你可以放其他部门,不能进编辑部。”李真知坚决地说。
  “事情不能做得太过头了,过头了对你我都不好。”
  “这有什么过头的,原则问题。我讲了,你可以放行政或是其他部门,不必一定要进编辑部。”
  “报社初中生、高中生不是一大摞吗?上次阳建新进来你就不同意,人家不是干得很好吗?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一绝对就走极端,就容易出错。初中、高中生中也有优秀人才,而且他们往往比大学生能吃苦,更努力。阳建新就不错。”
  “错是不错,但三阳晚报要想提高质量,就得进文化水平高的,就得进大学生。就因为现在这样的局面,我这个总编辑当得好吃力!编辑、记者文化层次低,素质不高,要想办全国一流晚报只是一句空话!现在的现状是过去的历史造成的,对于既往的历史我李真知无法改变,但对于现在的事我有权力把好关,既然我还是总编辑,我就有这个责任把好关。否则我就是失职,我的书记同志,你懂不懂!”
  丁一帮被他讲得无言以对,看样子李真知是滴水不进,丝毫不买他的账了。他感到非常恼火,自己堂堂一把手,竟不能在这方面左右局势,岂非笑话?但他还是压住心头怒气,对李真知说:“我知道你原则性强,但我们现在不是还没有这一条吗?进人不是还没有文凭的讲究嘛。我就是跟你商量,我们俩达成一致后,才好拿到会议上讨论。你总得给我一点面子吧?难道我这个党委书记就连这一点权力都没有了?”
  “你怎么没权力呢?大权在握啊。我并不是完全反对他进来,只是说不要进编辑部。关于编辑部进人的问题,我想过好久了,想给你提出来,从明年起,我们要定一些规矩,不能随随便便进人。”
  “你就不能看看他本人的情况再作计较?”丁一帮退一步说。李真知半晌没作声,他原想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即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要挡回去。但既然丁一帮这么委婉说话,他也不能就冷着脸,姑且看看情况再说吧。
  于是,第二天,丁一帮叫那个亲戚来了。他特意带他到李真知办公室,笑呵呵地对李真知说,李总,人我带来了,你看着办吧。说完就从李真知办公室退出来。李真知眇了一眼,对来人说,坐吧。
来人坐下。李真知问:你现在干什么呢?
  当车工。
  挺好吧,干本行不是很好吗?到报社来要能写,你的学历怎样?读过几年书?
  初中毕业,“文革”一来就没读了。李总,我真想来报社当编辑或是记者。当不了编辑记者,干校对也行。他说着,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递给李真知。李真知接过来翻了翻,然后放在一边。接着问,你喜欢写东西这是不错的,但办报不是凭这一点东西就能干好工作的,这和车工不一样。
  李总,这我知道,但我可以学啊。我有的是精力。
  今年多大了?
  四十二岁。
  嗯,年龄也偏大了一点。李真知说,除了当记者编辑,你可以到行政或后勤搞吧。稍停,他又说,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们研究后再说吧。
  那人只好出来,走到丁一帮办公室,把情况告知丁一帮。丁一帮说,那你就先回去,有消息再告诉你。
  最终,李真知也没有同意丁一帮的亲戚进编辑部,虽然进了报社,暂时只好放在发行部协助汪同搞发行。
此后,丁一帮对李真知心里恨恨的。
  过了几天,李真知收到全国晚报协会的一封邀请函,说是召开晚协年会。李真知对丁一帮说,过两天我要去参加全国晚协年会。丁一帮说,你最好不要去,让廖为伦去吧。
  李真知说,年会每次都是我去,有些情况廖副总编不清楚。
  正因为每次都是你去,所以也该让廖副总编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他一直没有机会出去,好事不能一个人全占了吧。
  李真知清楚丁一帮是不愿意给他好处,而廖为伦确实也是没出去几次。于是只好同意廖为伦去。
廖为伦四十多岁了,从来没去过北京。这是1989年的初夏,北京的气候有些干燥,人们的心情似乎像这气候一样沉闷得异常。廖为伦没顾及这么多,他一心向往着大北京的辉煌与壮烈,要看看首都的伟大。到达北京是晚上十点多,一下车,他就感觉到一种与三阳迥异的氛围。那绚丽的灯火,那不断闪烁的霓虹,那川流不息的人群,处处都洋溢着首都壮观的景象。他在宾馆住下后,尽管疲劳,却向往着次日清晨去看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面,怎么也睡不着。直到凌晨三点左右才迷迷糊糊进入梦乡。大概五点钟的时候,有人喊起床咯,看天安门升旗去。他从睡梦中醒来,翻身爬起,囫囵洗了一把脸就去坐车,赶到天安门广场时太阳还没有出来,东方的天际只吐出微微的鱼肚白。许多人都在等待着。北京的早晨透出阵阵寒意,人们穿着厚厚的茄克、毛衣,在广场上来回走动。
  这广场真大。廖为伦心里说,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广场,难怪这么雄伟壮丽。他对身边的同行说,看天安门升国旗恐怕成了到北京来的人们必看的节目吧?
我想是的,同行回答。等会你帮我照张相。
  行,相互照吧。
  好的。
  说着,就见长安街东西两端的车暂时停了下来。同行说,国旗队要来了。接着就有人喊:来了,国旗队出来了。
  人们的眼光立时朝天安门城楼方向望去。但见城门大开,一队战士迈着矫健的步伐,领头的肩扛着国旗,他们是那样整齐划一,那样威武挺拔,令观者无不为之自豪。铿锵有力的节奏敲击着大地,他们走过来,愈来愈近,愈来愈近。大家凝神屏息,看着那标准的动作一一展示于眼前。这等功夫可非三五日可成。廖为伦想。接着,他们看见战士升旗,看见国旗与太阳一齐升起,又在空中迎风飘扬。廖为伦和同行抓紧时机照相,将难忘的时刻定格于美好的瞬间。他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梦,他在心底里又一次潮起对丁一帮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开了三天会,讨论了晚报的发展方向。参观故宫的那天,他们经过长安街,看到了首都大学生上街的壮观场面。那种场面令他一辈子不能忘怀,以至于后来时常在梦中出现。随后两天,他特意去了八达岭长城、天坛、地坛和香山,然后就迅速往回赶。回来时,特意给丁一帮带了一些北京特产。
  到家的第二天,他去丁一帮的办公室,特意送去了那些特产,且高兴地说,这次能去北京是一次好机会,要感谢你,丁书记!
  丁一帮说,不用谢,你是老同志,应该有这个待遇。怎么样,感觉如何?廖为伦说,看到了大场面,太壮观了。不瞒你说,感觉到气味异常,好像将要发生一些什么。
  丁一帮说,会发生什么呢?
  说不好,那场面总让我想起电影里的许多镜头。廖为伦抑不住激情,又绘声绘色说得唾沫四溅。丁一帮听了,兴致颇高,说三阳市也在行动。我们的报纸要不要有所反映?
  廖为伦想了想,慎重地说,这个我看还是看上面的动静为好。中国的事情历来如此,跟着上面走稳妥些。切不可当出头鸟。不是说枪打出头鸟吗?
  丁一帮笑了笑,觉得廖副总编还是个怕事的人。不过以过来人的经历看,也许他有道理。于是说,你说的得对。我们是党报,还是不带这个头为好。
  廖为伦说,我们看海西日报的行动,他们动我们也动,他们不动我们就静观其变。还有,你最好请示一下林书记,不妨将我看到的一些情况给他汇报,看看他的态度。
  丁一帮觉得廖为伦的建议有道理,答应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
  廖为伦走后,他就给林文打电话。林文说,不要动,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给我出乱子。告诉李真知,人民日报怎么着,三阳晚报就怎么着,不要画蛇添足,不要报道学生的事。稳住阵脚。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听中央的,现在内部情况也很复杂,不是你我能左右得了的,我们只能等待,看一步走一步,不要自作主张。丁一帮连说是,我一定按您的指示办!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