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金城病逝吐蕃国
作品名称:孟浩然新传 作者:李叔德 发布时间:2020-05-31 23:37:16 字数:5241
开元二十七年春.特大暴风雪袭击长安。山川城廓全被覆盖,四野白茫茫一片,没有半点生机。太阳惨白无光,天色终日晦暗。好像预感到开元盛世即将结束,也就是从这个寒冷的春天开始,活跃于开元年间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纷纷谢世作古。
首先是创一代讲禅之风的普寂大师。
自从立春开始,长安城著名的兴唐寺就被--阵肃杀之气笼罩着,院中落叶积有尺余也无人打扫。主持方丈普寂大师突然病倒了,长卧不起。满院的僧徒都陷于惶惶不安之中。
禅学北宗之祖神秀固然学识超群、风度绝代,但并不讲学。幸得他一支单传的高徒普寂开坛讲学,面向大众解题释疑,在京城蔚成风气,持续二十余年。听者盈门,长盛不衰,也使得北宗之学得以发扬光大。
普寂大师的病来得异常凶猛,几乎不让人们有思想准备,便在十余日后遽然圆寂,终年八十九岁。
消息传开,全城的人都惊呆了。无论是士大夫也无论是平头百姓,只要是听过普寂讲学的俗家人,个个都做了白色的弟子之服穿在身上表示哀悼。玄宗皇帝下旨,赐号普寂为大照禅师。等到举行葬礼的那天,地方行政长官、河南尹裴宽率领妻子儿女全部披麻戴孝,跟在普寂众门徒后面,亦步亦趋。其余官员依次紧随其后,士庶人等又后。白花花的队伍望不到尾,真乃倾城哭送,哀声动地,间里为之空焉。
在为普寂大师送葬的长长的队列中,有一位老先生显得特别悲伤,他就是玄宗皇帝的大哥宋王李宪。
李宪本名李成器,单从名字上看,可见他本也不是庸碌之辈。后
玄安梦谱紫云1
来为避玄宗母亲昭成顺圣皇后的讳,改名宪。
帝朝曾当过近一年皇太子、与星位仅咫尺之遍”这个李成器,在则天皇擦肩而过,此刻他看上去是如此苍老而颓废。。但是命运使他与皇位边捶胸痛哭,不知是在哭普寂还是在哭自己。他一边走在长街上,一无数次地强迫自已把希望扼杀在内心深。他有过无数次的希望又
让。他儿乎时时刻刻都在警
戒自己。虽然最终他博得工果帝的信任,拿家里人皆知他是个无野心无脾气的好好先生,但是深埋在内心白的痛苦有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没有李宪的谦让.也许历史会沿着另另一条轨迹发展。这位忠属大防创道了和平供让的奇道,又创造了自己表始普供的进,您此同时,出现了长达近三十年的盛唐开元之治的奇迹,
作为曾经的皇太子,李成器并不是全没有机会,只不过机会少-些而已。老三李隆基虽然在血风腥雨中为容宗这一支脉重登皇位立下赫赫战功,但此前他诛杀的毕竟是姑母(太平公主)或婶婶(韦皇后)等女流野心家,不会激起公愤。如果跟自己的兄长争斗,则在辆廷人心向背中,可能出现另一种局面。倘若皇帝凭武力取胜,对其心理上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取胜的-方将不得不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消灭政敌余孽上,从而延缓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步伐。
李成器与李隆基的关系十分微妙。即便是顺利登上皇位,李隆基却一刻也没有放松警惕。从对皇室成员的态度来看,玄宗皇帝是个十分矛盾的人,他对众多的儿子们可以说毫无感情可言。在他眼里,这
些小子们一个个都野心勃勃,随时想抢班夺权,取他而代之。所以他
一旦对某个儿子产生了怀疑,下起手来果断而绝情。然而,他对待上
一辈皇子、即他的兄弟们态度却截然不同,似乎非常信任、非常亲密。在李隆基当太子时,与兄弟们来往十分密切,很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兄弟五人的王府紧挨着,连成一片街区,号称五王宅。五王宅里一-年上头莺歌燕舞、酒宴如流水,其中大部分活动是由皇太子李隆基组织的。后来当了皇帝,他仍抽出许多时间来五王宅探望走访,从不间断。有次大哥成器的生日,玄宗用例亲自上王府祝寿。老辈的王子们来了很多,其中既有睿宗的儿子们,也有中宗的儿子们。大家尽情饮酒、听琴、观舞,享受着李家家天下的欢乐。这时玄宗突然走到宴厅中央,说要朗读一首前朝帝王,之诗作。众兄弟当然竭力摔场,鼓掌欢邀吐暮国玄宗梦谱紫云回
迎玄宗和着音乐节奏,用他独有的宏亮嗓音背诵了魏文帝曹丕的一首五言诗。诗起首十句日:
西山一何高,高处珠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药丸,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
众人听得糊涂,却争相叫好。帝心莫测,只往好处说总是没错的。玄宗含笑道:“你们说此诗好在哪里?
众人不敢乱言,唯大哥鼓足勇气说:“帝王之诗,取意自当与凡人不同
玄宗摇头道:“皇兄此言差矣。你们想想,这魏文帝千辛万苦上西山采药,总算碰到了两仙童给了他神药,而生羽翼。然而一”他停顿了片刻,加重语气高声道:“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
众兄弟方知皇帝是以此来强调皇室的团结是多么重要。大家立刻争献忠心,表白不二之意。玄宗意犹未尽,继续道:“陈留王曹植有超代之才,堪佐经纶之务。但是文帝嫉妒其才华,绝其朝谒座令,致使其忧郁而死。文帝如此自断其翅,即便有再多的仙童帮助又有何用?魏祚不过两代而终。我们再来瞧瞧虞舜至圣,大爱天下,则数千年天下归善焉。
五弟薛王李业本来叫李隆业,为避三哥的讳,去掉了“隆”字。此刻他说:“如今四海升平,八方归顺,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二十岁的男子竟不知道武器是何物。万岁爷就是当今的處舜啊!”
日之盛世,玄宗乘机道:“联一人何能有之?全凭众兄弟相助,方有大唐今众人感动得热泪位眶:老大宋王李成器更是老泪纵树,哽咽不能言。不过,玄宗费尽心机能拉拢老一代兄弟,却拉不住新一代的子侄们。自己的儿子们不用说了,,已故中宗朝的皇太子李重俊的儿子们就曾私谋造反,要重新夺于回帝位的继承权。更有甚者,那位高唱赞歌的薛王李业府里竞也出出现了一位逆叛者,那就是他的三儿子,这小子长相与其三伯李隆基年F轻时十分相似,几乎可以乱真,侄儿像伯伯本来
玄宗梦谱紫云
没有什么,可这小子在其随从的唆使下昏了头,
行走,且酒后兴酣之际,竞假扮皇帝私自外出,在王府中常作皇帝状被仇人告发以谋反罪问斩。薛王吓得魂不附体,,吓唬百姓籍以取乐。后
,玄宗却表现得宽宏大
量,在其生日时仍亲临祝寿。可怜的薛王心神不定,为求自保,下帖请了不少兄弟来作陪,准备皇帝发怒时借以教命。谁知玄宗不但一字不提这件事,居然诗兴大发,回忆少年时与李业在海水边遇段兄弟相救之事,并赋诗日:
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今逄诞庆日,犹为学仙归。棠棣花重满,翎原乌再飞。
李业听着,好像是既往不咎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
开元二十九年十月,宋王李宪得了重病。玄宗皇帝把外国进贡的奇药妙方赐给大哥,又天天派宫内最有名的太医来王府协助治疗。但是李宪对人生和世界似乎并不留恋,一个月后遽然而逝。作为养尊处优的皇室成员,李宪活到六十挂零,不算长也不算短。他死后,被谥日“让皇帝”葬于惠陵。“让皇帝”之名号空前绝后,也算千古一帝了。李宪之死总算使玄宗松了口气。倒不是怕老哥子谋反,而是欠其的那份情义时时提醒他:这皇帝是别人让的。一个大恩人摆在那儿,使他处处心存忌讳,不能随心所欲。从此总算可以为所欲为了。那一年,为开元之治作出重要贡献的老承相宋琼和韩休好像事先约定一般,相次谢世,副与开元朝共存亡的架势。宋王李宪在开元朝代即将消亡的最后时刻,加入了这个殉葬者的行列。
殉葬者的队伍继续扩大,在开元元朝所剩无儿的时候,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也怏快病倒了。
金城公主初到吐蕃时,尚不满十五岁,其夫君也只是个小男孩子。国家军政大权被手下几员将军所把持。不过唐中宗顾忌到女儿的处境,在各方面对吐著示好,两国关系非常友善。叶著王室也实现了承诺,给公主另筑一城,城内建筑装饰尽量遵照唐朝风俗,不使年幼的公主有远离家乡的感觉。公主小小年纪却却非常懂事,待人宽容和蔼,行事中规中矩,举止优雅大方。她很快熟悉了吐著的环境,甚至学会了如何种植青样,博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如果两国就这么和好下去,公主到也逍遥自在。
但是,仅数年后,令公主揪心的事件就发生了。首启争端、打响第一炮的仍是唐军。当时吐春在西南-带小国中实力首屈一指,十分强盛,周边诸小国尽附之。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唐睿宗接过政权后不那么顾及金城公主了。朝廷上有个监察御史李知古,以天朝臣子自居,对西南诸小国不直接向唐朝进贡很生气,上奏道:“姚州诸蛮,竟然只认吐蕃。请圣上发兵击之,以此方可振天朝威风。”睿宗跟他哥哥中宗一样,也是个无能的皇帝。当即顺坡下驴说:“既然是你的建议,朕就令你去实施得了。”
那李知古本一介书生,知古不知今,得了圣旨,兴冲冲地征募了数万剑南士兵,前往西南征剿,以为凭藉天朝声望,这些小国早就吓破了胆,他李知古只须把长鞭一指,对方就溃不成军。他则马到成功,大获全胜,然后班师回朝,光宗耀祖。谁知道西南诸蛮中有个杰出的首领叫傍名,擅长作战,只略施小计,便把唐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大败而归。那李知古既不善战,竟连逃也不会逃,身为一军主帅,轻而易举就被生擒。作了俘虏又不认错,被傍名五花大捆斩首祭了山神。天朝声威一落千丈。
这事虽与吐蕃无关.却因吐蕃而起。吐蕃松赞在金城公主的敦促下,上表谢罪。春宗皇帝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遂不了了之。
到了开元时期,玄宗皇帝执政,提起旧账,发兵攻打,与吐蕃互有胜负,轮换攻守,边界军事形势呈拉锯状。其间金城公主竭力调停,无济于事。
开元十五年,金城公主已经为吐蕃王室生了两个小王子,其中一个荣登王位.所以她在王室里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吐蕃松赞遣使赴中原求和。
那时候玄宗皇帝到秦山封禅刚回京,中书令张说道:“吐蕃丑逆,就把其消灭-万次也不为过。可是年年征讨,实为劳弊。这十数年间,甘、凉、河都征发发不息,百姓不堪骚扰。我朝就算偶尔打胜了几仗,也改变不了边境境形势。听说他们已经悔过请和,请陛下派出使者,准其所奏,以便过边境恢复平静,则苍生幸甚。”
玄宗皇帝准奏,自此两风息兵。边频两旁的军民齐好万岁。海又知道这短暂的和平包含着金城公主的多少良苦用心!
开元十八年十月,吐著使者名悉猎等来到京师。交宗皇帝有驾宣政殿接见。羽林军仪仗队排列两旁,气氛肃穆庄严。
那名悉猎已经年愈六旬,却步履稳沉,精神铄然。他颇晓汉语,深造唐朝礼节,三十年前就是他代表吐蕃松赞迎娶金城公主于长安。因为他能言善辩.既表达了对天朝的敬意,又维护了吐蕃的尊严,当时朝廷百官皆称其才干。
两鬓班白的吐蓄使者给皇帝行了三跪九拜的大礼,又恭恭敬敬献上了吐蕃松赞的求和信和哈达。那信札其实是金城公主亲自撰写,又一字句仔细修改拟定的。
上表日: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中间因李知古先动兵马侵抄吐蕃,边将所以相互征讨,迄至今日,遂成敌对状态。外甥以先代文成公主、今金城公主之故,深识尊卑,岂敢失礼?又因年少,枉被边将谗构斗乱,令舅致怪。伏乞垂察追留,死将万足.前数度使人入朝,皆被边将不许,所以不敢自奏。去年冬天公主专门派大臣娄众失力递书给您,您马上派使者前来看望公主.外甥不胜喜荷。现在我谨遣大使论名悉猎,及副使押衙将军浪些统夜悉猎入朝,奏取进止。两国事意,悉猎所知。外甥著中已处分边将,不许抄掠,若有汉人来投,便令却送。伏望皇帝见近察赤心,许依旧好,长令百姓快乐,如蒙圣恩,千年万岁外甥终不敢先违盟督。谨奉金胡瓶一、金盘一、金碗一玛瑶杯一、零羊衫段一,谨充微国之礼。”
玄宗皇帝含笑接受。
清朝文武听得此信,暗暗惊讶比当国也有如此文高手后玄宗皇帝似乎对这个“皇帝身舅”的名称很喜欢,接见完毕后,特地
重礼遇。并赐给吐蕃王紫
在内殿设宴,招待使者团全体人员,给于隆缯采。又赏给名悉猎一对地金带,另有鱼袋及当时中原流行的饰脱、而婉言谢绝了鱼袋,说本银盘、一对胡瓶。名悉猎接受了袍带器物,
国无此章服,不敢当殊异之赏。:大夸奖了一番。
玄宗皇帝见他如此遵守礼义,名悉猎又把金城公主特地捎来的礼物贡献给皇帝,多是些金银器具。
玄宗皇帝此时随便问了一句:“金城公主身体可安康?”其实他对这个堂妹印象很模糊。
名悉猎回答:“金城公主很好,陛下不必牵挂。不过,公主十分思念故乡文化风俗,临走时专门叮嘱属下,要皇帝赐予(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部带回去。”
玄宗皇帝说:“能以中士文化宣示化外之民,公主这个想法很好。朕会制令秘书省,将这些经典各抄一部给你。”
有个书呆子叫于休烈,跟李知古一样是个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他听说此事后急急上奏日:“以臣的认识,那吐蕃乃国家的外患,而经籍史书是立国的根据。对于外患,不可以没有防备之心;对于经典,自古以来就有珍藏的制度。《左传》上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所以格其非心,在乎有备无患。从前东平王入朝求《史记》、诸子百家的作品,汉帝不许。因为《史记》上有许多用兵的实例,而诸子的作品中包含着权术诡计。圣上,东平王是汉室的至亲,尚且不愿示其征战之书;今吐蕃乃国之劲敌,岂可轻易赠其经典之籍?
玄宗当然不准其奏,不高兴地说:“朕乃吐蕃王的皇帝舅,怎么不是至亲?金城公主代朕以中原文化教化夷蛮,树立天朝经典,乃大善之举。卿言谬矣。”
皇帝随即下诏,令御史大夫崔琳充当大使,在与吐著国交界的赤岭一带测量地形,准备竖分界之碑,约以更不相侵。
开元二十二年,边界测量完毕。玄宗另遣将军李全于赤岭各处,与吐蕃分界立碑,划清所属。边境线遂成友好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