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唐玄宗杀子黜相
作品名称:孟浩然新传 作者:李叔德 发布时间:2020-05-31 23:38:59 字数:3848
千秋节既然是千秋之节,当然要千秋万代地办下去。
第二个千秋节比第一个热闹;第三个千秋节又比第二个隆重得多。开元朝后期,群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渐渐疏于读书、做学问、治理政事;而是各怀心事,纷纷出谋献策,怎样出奇制胜办好千秋节,讨得龙颜大悦。每-届的主办者都绞尽脑汁要把节日办好,至少得比去年精彩才行。
年过半百的唐玄宗对这个单为自己设立的节日十分喜欢,兴趣有增无减。开元二十四年他在东都洛阳过节,大宴文武百官于五凤楼。并降旨三百里之内的县令、刺史均要率其声、乐队伍赴京表演,并决出先后名次。有关衙门组织了以中央官员为主的评审团,认真观看各地代表队比较胜负高下,然后各赐赏、罚。当时河内邵守志在夺冠,命令乐工数百人日夜训练,提高演技。并于车上皆衣以锦绣.拉车的牛马则蒙以虎皮,及为犀象形状。这支声势浩大的奇怪的队伍进行在大街上,两侧行人骇目,小孩则吓得抱头而涕,反倒是皇帝十分兴奋,见着各路表演者的节目五彩缤纷、各具奇态,不禁喜笑颜开,频频赐赏。又是一年,皇帝在长安过千秋节。他下旨赐宴于勤政楼。金吾及四军将士,陈仗列旗帜,皆披黄金甲衣短后绣袍。太常陈乐,卫尉张幕。各路藩王和边疆少数民族酋长们奉旨进京,各献奇珍异宝,庞大的随从队伍在京城安置不下.纷纷扎驻于附近各府、县。表演开始后,异国他乡的风俗表演且不说,单京城各教坊争相推出山车、旱船、寻撞、走索、九剑角纸、戏马、斗鸡等各项活动,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相对于民间艺技,皇室也不甘示弱,玄宗令皇宫里的宫女数百,饰以珠翠,衣以锦绣,自帷中出击,擂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等。又引南陲诸国进贡的大象、犀牛入场,或舞或歌,阵势宏大。五十余岁的皇帝,雄心渐渐没了,精力却还旺盛,在勤政楼观看演出,寻欢作乐,常常忘记时间。各大臣、贵族、皇戚当然全程伴驾。年少的尚不在话下,上了年纪的只能拼上老命陪同,彻夜作乐,强颜欢笑。玄宗又亲自布置排演,命令参加舞蹈的四百匹健马,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那时候塞外亦有善于驯马者进贡了许多良驹,皇帝的骑师们对它们稍加训练,便能参加表演。这些马匹似通人语,在歌声的伴奏下,它们听从指挥,四蹄如风,踩着节拍起步,无不曲尽其妙。皇帝特别喜爱这些聪明的牲畜令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鬓,间杂珠玉。又亲自为它们谱了一支曲子,谓之《倾杯乐》。这些马匹只须把新音乐熟悉几天便能表演,奋首鼓尾,纵横应节,令人叹为观止。节目中有一攀高表演,在空地上架起三层板床,一小儿乘马而上,旋转如飞。另有一大力表演,-壮士虎臂熊腰,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舞毕马跃下,壮士面不改色气不喘。
不过,这年的千秋节,最终赢得比赛的却是一名女子。教坊中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她将长竿立于额上,竿顶上架一木山,呈瀛洲、方丈形状。又一七岁小儿持绛节沿竿攀援而上,出入其间,歌舞不辍。而王大娘载着这-神仙世界,历时数时辰不显疲态。当时就有诗人吟道:
楼前百戏竞争新,
唯有长竿妙如神。
谁得绮罗翻有力,
犹自嫌轻更著人。
当然,有了快乐的千秋节,也不说明皇帝就比从前更快乐。若把每个人的死到临头称为大限则活过五十岁就是小用,其生命活力已经大受限制。平头百姓不用说了,处于权力顶端的皇帝,往往过了五十岁就开始糊涂起来,变得多疑好色:残暴、追求实受。东宗皇帝李隆基就逃不过这个小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想他的童年时代多么率真可爱、他的青代多么勇敢无畏畏,他五十岁以前多么宽宏大量!可小限一过,玄宗皇帝便越来越多地陷入苦恼之中,既为死的迫近而忧虑,亦为生的困惑而烦恼。因为他不知道身边的人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谁对他忠心耿耿,谁又对他口是心非。半百之前,玄宗皇帝犯的错误很少,而且大都有逻辑可循;可是这之后他犯的错误就千奇百怪.莫名其妙了。在对待儿子们的问题上尤其如此。李隆基当王子的时候没受过什么委屈。后来成为皇太子,又是能使父皇逊位的强势皇太子。所以他一点不了解当王子尤其是成年王子的苦处。
成年王子们难以生存主要有三点:其一,他们的行为无所适从。首先不能吊儿郎当,那样会被批评为不堪重用:其次又不能表现得精明强悍,那样会被怀疑为要抢班夺权。其二,他们处于权力的漩涡之中,却又没有任何权力。其三,在夺权角逐中,胜利者只有一个,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注定要失败。
赵丽妃时代所立的皇太子瑛就处于这种可怕的境地。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鄂王瑶和光王琚。三个兄弟遂成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谈心,私下里不免也议论一下朝政。玄宗自从赵丽妃死后,就对册立皇太子的决定有些后悔。因为赵丽妃是歌伎出身,将来若是她的儿子当了皇帝难免会被天下百姓耻笑。但一一时找不到李瑛的过错,再说还有一位公正无私的丞相横在中间,事情便暂时那么搁着。
年纪给理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光对皇帝而言越来越厉害,对大臣也是如此。张九龄尚是前承相张说的助手时,对政治形势观察敏锐,头脑极为清醒,常常给上司提-些非常及时而中肯的建议。可借临到他自己当政,竟缺乏这样忠诚明智的助手,只好根据残缺不全的消息独自作出政治判断,以至于失误频繁。
而他最可怕的政敌李林甫却在朝廷上下春风得意、左右逢源。经过审时度势,李林甫瞄准了三个大人物,决定顺着这三条渠道向上爬。其一是当年把皇帝让给李隆基的皇帝之兄宋王李成器(后避讳改名为宪);其二是形影不离皇帝左右的宦官高力士:其三便是独宠后官的武惠妃。
李成器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其富有和权势比皇帝也差不了多少。玄宗皇帝对这位让贤的大哥始终心存感激,凡他的奏折无不批准。而李成器也有自知之明,从不提出非份要求,且远离政治,耽于声色犬马。李林甫投其所好很快与这位呈兄打
人送来一份十人的名单,许为近来要求提成一片。有天宋王李成器派培养私人势力,不过是收取了人家的是按的官员。未王这倒不是在
的礼物只好给予回报而已。李林甫
为了掩人耳目,对名单上最著名的一个人非但不提拔,还寻个过错降了这倒着蛋一级。然后.理直气壮地提拔了了另外九人,半点不露痕迹。末王十分欣贺李林南办本的手段,便常在望帝面前说我好下结识高力士则颇花费了一一番心事。李林甫听人说,皇帝常常宣防上有力士在,身边。我师觉即变心。可见这个大监权多之大,地店力士为人谨慎,除随时准备何候皇帝外,其余时间深居简出,从不单独抛头露面。不过李林甫一点不灰心.时刻寻见着机会。
巴结武惠妃则容易多了。女人贪小便宜.经常送些金钗银桃,奇珍玉器即可。何况武惠妃还有更大的事情有求于他。
开元二十四年春天,李林甫被封为左相。虽然有张九龄中书令和裴耀卿右相在前,但他已经稳操胜券,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只不过是时间早迟罢了。
皇帝也还没有老迈得一塌糊涂。或许心中暗生歉意,自从王皇后逝去,玄宗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他对武惠妃几乎是百依百从,在封后事上却怎么也不松口。
武惠妃眼看没有争得皇后的可能,就一心想让儿子李瑁取代太子李瑛,以企将来有朝一日儿子登基,自己干脆一步登天当上皇太后,以了夙愿。
武惠妃这个野心,官内可谓人人皆知。太子李瑛尤其自危。自从母亲赵丽妃死后,李瑛便在宫中失去了援助。父皇玄宗对他日渐冷淡,终年难得见上一面。李瑛深知自己处境险恶,故而行为特别谨慎,谁也找不出他的过失。虽然武惠妃多次在玄宗耳边挑拨他们父子感情,终没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促使玄宗废掉李瑛。于是武惠妃便指使自己的女婿、驸马都尉杨洄暗中监视太子的言行,寻隙打击太子的势力。这天午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据三人在太子东官寝室聚集,大约是喝了点酒,两个弟弟为太子哥哥的境地发了几句牢骚。李瑶是个不满二十的小青年,生母仅为地位卑下的才人,所以他在王子中的排名也不高。他愤愤不平道:“太子是一国储君,凭什么要受她一个后官妃子的气?”光王李琚也道:“李瑁那小子各方面平平常
法
常,仅凭他母亲的一点姿色,想争太子岂非白日做梦?”
太子李瑛慌忙摆手叫他们住嘴,然而已经迟了。
然
站在墙壁后面的小太监中有杨洄安排的心腹,所以这些话很快被汇报上去。杨洄如获至宝,赶紧进官添油加醋地向武惠妃汇报,说太
新
子等人近踪诡秘,常污言皇妃娘娘、蒙骗圣上;说娘娘欲立寿王为太子就是图谋不轨、扰乱朝纲。还说圣上昏聩,就像当年的高宗皇帝,
傅
第二个武则天就要出现了。
武惠妃听了心中又喜又恨,喜的是抓住了把柄,恨的是太子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若此时不除掉他们,一旦他们掌权,将后患无穷。过了一会儿,下朝的玄宗高高兴兴来到惠妃宫殿,见爱妃不像往常那样施礼恭迎,而是背对他抽泣。玄宗不觉纳闷,挥手示意官娥退下,惠妃扑到他怀里大哭起来。玄宗爱怜惜问:“爱妃有何委屈?朕为你作主。武惠妃悲泣说:“瑶王和光王背后说您昏庸无道,还企图谋害我和寿王。他们这话是在太子东官里说的。而太子竟没有表示不同意见。照这么下去,我恐怕伺候不了您几天啦!
玄宗怀疑道:“虽然瑶王和光王年少无知,太子却一向谨慎,怎能容他们胡说八道?
武惠妃委屈地说:“这是在场的几个小太监亲耳听到的,难道还能有假?
玄宗大怒道:“大胆犯上,朕非废了这几个孽子不可!”
第二天,玄宗一上朝,召见三位宰相,便把此事告诉他们。他想废除三皇子封号、将他们贬为庶人。
阶下的大臣们听了均大吃一惊。
秉性耿直的中书令张九龄虽然不明其中原委,却觉得不妥,出班奏道:“陛下,太子系社稷之根本,岂能以道听途说之言而随便废掉?隋文帝听信谗言,废太子杨勇而立炀帝,导致二世而亡。前鉴不可忘啊!微臣析求陛下三思。”
右相裴耀卿也随声附和出班劝谏。
左相李林甫则低头垂眉,骨碌着双眼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