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开财源调理有方 遇良师创新特色
作品名称:潜龙井 作者:黄金山 发布时间:2020-05-06 07:46:19 字数:4794
诗曰:户靠青山乃宝源,山中藏有养颜丹。
寻来自比黄金贵,美味流传香远天。
诗曰:自古兴家靠俭勤,从来浪子总虚名。
资源利用成品牌,日夜都会进金银。
那丁三浪一个大力士,却死于一个花容彪悍的女人手上,虽说是“宁可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但究竟是很值不得的。黄棕一行人为他叹息,也告诫了挑夫们不可斗狠和贪淫。
但是这个丁三浪死后却也值得,因为在21年后,这个刘三小姐带着两个风度翩翩的男孩来给他上坟立碑,碑文上刻着“先父丁三浪”。原来,就是他那一阵和刘三小姐在好汉坡顶的折腾,竟然使刘三小姐怀孕,一下生出两个男孩。大男取名为丁龙、二男取名为丁虎。刘三小姐也在没出嫁,带着孩子读书练武。后来丁龙考取榜眼,官授川西知府;二男丁虎考取武举,官授都统。那丁三浪得此良妻好子,在九泉下也是安息的。这些后话,按下不表。
且说黄棕回到黄氏农场,继续收购药材和桐油等山货。
那日正端午节日,谭氏学堂放假,她正给黄天明包煮粽子,约黄棕、黄悦圣等来家喝雄黄酒。刚到正午,却见在兴隆口上门的黄大来到家门,身上背着鼓鼓的一个大包包。一见面,黄大就向伯伯叔叔行礼:“伯伯好!叔叔好!”
黄天明招呼黄大坐下,问道:“近来可好?”
“很好!”黄大开心地笑起来,“我的媳妇很能干,也勤快,加上两个老人的照料,我们还很发财呢?这不我就是来请你们过去玩几天,在指点指点。”
“你们有生财门路了?”黄棕问。
“有。”
“做的啥?说来听听。”黄悦圣显得很是关心。
黄大把背来的包包打开,一股清香德的气息飘出来。大家一看,那东西绿幽幽的,像搅拌干得稀面糊,但是很柔嫩,很细腻的。
“是啥子?有什么用?那里得的?”黄棕一串地问。
黄大开始讲述起来。他说:“我的媳妇刘西秀,认得一种山上的树叶,她利用时间才回来,用清水洗净,用手搓揉,把叶子揉烂后,放入小石磨中磨碎,制成绿绿的叶浆;再用纱布包好挤出汁水,倒入锅中烧开,再盛出来装入瓷钵中,然后把调好的草木灰制成的水膏均匀放到里面,凝固后很是好吃,凉爽、止渴、开口胃。”
“新鲜!”黄天明说。
黄大继续说:“我们看到进山里来打柴、采药、过路的人有许多,他们有时饥饿、口干,媳妇就在家里开了一个冷饮室,用这个来招待他们。每一小碗收五厘银子,一个月就可得三四十两。媳妇还用黄豆磨成豆浆,也有客人来喝。这不我们一个冬还存了二百多两银子,开年有本钱了。伯伯叔叔,你们去看看吧。”
“怎么吃?”黄棕极想尝尝。黄大就进屋找来碗和盘子,用带来的味水加以凉拌,再加上盐、辣椒、醋,色如碧绿的翡翠。好看,鲜色,晶莹剔透。
“好吃!”味道清凉,酸辣爽口。黄棕赞美,喊大家都来品尝。
黄悦圣还把盘子端起,向各处的人送去。“真的新鲜,好吃!”大家都说。
“这个叫什么名字?”黄棕问。
“我的媳妇给他取的名字叫‘斑鸠豆腐。’”黄大回答。
“斑鸠豆腐。好名字,雅俗共赏。”黄天明赞美,他突然想起,眼下这个东西就是当年叫“鬼豆腐”的,只是有十几年没吃到了。
话从简说。黄天明、黄棕一行到兴隆口黄大家去了一趟,资助黄大三百两银子,开起“兴隆客店”。除经营特色的斑鸠豆腐和豆浆外,还请来四五个帮工,制作豆腐。添置酒菜,招待四方客人。刘西秀央求黄天明说:“两个老人只能当帮手,人手不够,能给我物色一个管事的人来?”黄天明回答说:“好吧!我叫瑛姑来给你当管事。”黄大夫妻满心欢喜。暂且按下不表。
黄天明回到黄氏农场,对黄棕说:“你是杜家的兄弟,你好久没去看他们了,你去阳世湾看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回来我们来一起安排。”
黄棕积极地去了。
第二日上午,黄棕回来,告知阳世湾的杜小山由于要照顾老娘,没有外出,打算在家里开设煮酒和养猪,已经排起了头,但是急缺资金和人手。杜小山说:“希望我们给他几个人或借点银子。”
黄天明思考了一阵说:“我来安排!你还是去经营生意。”
三天后,黄天明把全族老少全部召集在农场,他先把自己几天来的想法说与大家,对前头的所有行动表示好感,并加以鼓励。再把近来一段的变化和大家通气,最后他对发展做了总体规划。黄天明构思的规划是:全族在挽草的范围内分开成二十个家庭居住点,可以适当扩大向外发展。具体管理由如下人员具体安排:
管理农产种植:黄明、黄朝远。
管理商务外事:黄棕。
管理内部财务:黄海。
管理教育学习:谭氏,黄文静。
管理医药:黄悦圣。
管理养殖和煮酒:黄艺、黄刚。
管理房屋建筑:黄冠、黄登石。
管理后勤事务:黄朝虎。
管理挑夫班子:黄登植。
管理安全:黄红。
黄天明将大小事务一一调理,落实责任,最后说:“我们这里地势好,左有锁龙桥,后有潜龙井,前边地势开阔,远对九龙奔江,后边地势绵长;加上这里山林茂密,气温适宜,我们得有此好地,发财兴家是天意,我们要尽人力而为之。”
大家一致叫好,一个个摩拳查掌,劲鼓鼓的。
黄永安一直没有听到安排自己,就问黄天明:“伯伯,我搞什么?”
“你有重大任务,另有安排!”接着黄天明对大家说,“黄大在兴隆口开成酒店,发展势头很好,我已经派黄瑛姑去给予帮助。”
“好!”大家赞成。
“还有阳世湾的杜小山家,开办起养殖和煮酒,需要钱和人力支持,我打算叫黄永安带一千两银子,去阳世湾发展。”
黄永安回答说:“要得,我去和杜小山干,保证见到效果!”这正是:家合万事兴,合力好捞金。有诗为证:
历来美德数团结,创业齐心万事隆。
今日潜龙铭大事,千秋弘志鼓东风。
黄瑛姑本是黄氏家族中的女能人,二十来岁,她面目清秀,唇红齿白,利索干净。不仅能言善对,还唱得一口好山歌。她一来就把黄大的店堂彻底打扫,桌子搽洗一清,把四张小桌和椅子摆列整齐,给人很是清爽的感觉。她还在大门口贴上红色对联:上联是:山里美味好;下联是:人间交情多。
黄瑛姑还把店命名为“兴隆旺旺”,用木牌书写成大红字,高挂在店门上。瑛姑还叫哥哥黄艺定期送来自酿的白酒和猪肉,添设饮酒特色。客人们品尝斑鸠豆腐、喝豆浆、饮白酒,吃炒菜,美味的绿色菜肴,日日酒香味飘,生意顿时锦上添花,远近客人争相往来,一时名气远扬。
这天上午,出现一个奇怪的客人。那人面皮白净,身穿对襟汗衣,缠一条白布腰带,脚穿反帮牛皮鞋,二十四五岁年纪,样子很是精悍。他每天上午十点准时到店,要一碟斑鸠豆腐,一杯豆浆,叫一个炒菜,喝上二两白酒,几乎把酒店的食物都要品尝高。然后再从布腰带里取出两个小壶,一个装豆浆,一个装斑鸠豆腐。每次给足五两银子,然后离开。一连十几天都是如此,这情形被瑛姑看在眼里。
瑛姑心想:这个客人天天这样,看来不是一般的行走客人,肯定是一个有固定营生的主顾,而且还很讲信誉,我们不能轻慢他。
瑛姑还发现,这个客人很喜欢品味他的豆浆,爱吃斑鸠豆腐大有百吃不厌的感觉。这内中一定有原因。她拿定主意,明天再来一定要问问,和他谈谈话儿。瑛姑把心事与黄大、西秀通气,叫他们也一旁留意。只因这一谈话,却引出一段不朽创造。这正是:交心好似开窍钥匙,合力换来广开财源。
此日,瑛姑打扮得比平日更是秀丽,温好豆浆,拌号斑鸠豆腐等待来客。上午十点,那客人准时而来,坐下就喊:“豆浆,斑鸠豆腐,再来酒菜!”
瑛姑笑脸相迎。麻利地端上几种食物。客人品味着吃,瑛姑问:“这位大哥,你已经是我们的老客人了,今天请给我们的饮食提提意见好吗?”
“没意见,我只是觉得好吃!”那客人一脸憨厚。答话间眉宇里隐着笑容。
“你每天带回去的,是自己吃还是别人吃?”瑛姑问。
客人回答:“那是给我爹爹吃的。他也喜欢吃你们做的东西,每天都要叫我按时来。”客人一笑,“你们这个豆浆比谁家的都好喝,纯天然里还有异香。我爹这样说。”
瑛姑问:“那你爹真是有见识,他是干什么的?你贵姓?”
“我爹也是卖豆浆的,20岁就开始卖豆浆,做豆腐生意的,一干就是40多年,而今老了就不出门了。”客人说,“我爹叫杜三林,我叫杜奎。”
“那你爹一定手艺不错。一定是个善良的人。”瑛姑说。
“那是。我爹老好得很,人们叫他‘杜菩萨’。”杜奎说。
说话间杜奎已经喝完豆浆,取出小壶装上要带回的。
黄英姑满满地装上两小壶,递给杜奎:“今天包括你吃的,一律不收费,算我们孝敬你爹他老人家!”
桂奎显得不好意思,说:“那怎么要得!我还是给银子。”说着去掏衣袋。
瑛姑伸手拉住:“我说不要就不要。”杜奎说:“那我不好意思拿走也!”迟迟不起身。
瑛姑见状,立即说:“我也不是白送,我也有个条件!你给我办到,算是交换。”
杜奎高兴起来,微笑着:“请你说,么子条件?”
“明天请你把你的爹带来,我要请他,我要看看他,还有你来了就知道……”瑛姑显得正儿八经,“你一定要办到。”杜奎答应:“一定。”
杜奎拿着装满豆浆的小壶高兴地走了。黄大和西秀过来问:“瑛姑呀,你看出啥子门道了。”
瑛姑说:“你不听杜奎说吗,他爹一直卖豆浆30对年,小生意做得如此长久,一定有好的诀窍,我才要他来,乘机向他讨教,不是对我们大有好处吗?”
黄大一搔脑袋:“对呀!我就没想到。”西秀说:“瑛姑你真能干!”
闲话少说。第二天十点,桂奎带着老爹一起来到兴隆旺旺。瑛姑热情地接待:递茶,送豆浆,端斑鸠豆腐,打酒、炒菜……伺候得杜三林父子舒舒服服。
瑛姑开始向杜三林讨教:“杜老爹,听杜奎说,你是卖豆浆的行家,你今天可要教我们一些经验啊!我们才新开张,难得您老看重,天天来照顾生意,我们谢谢您!”
杜老爹见瑛姑直爽热情,就说:“不是我老汉吹我做的豆浆还是有销路的,但是我总是感觉你们做的豆浆,就是比我做的还好喝些,含有异香的味,很特殊也!你们敢说出你们的诀窍,我就传你们一个手艺,包赚钱的!”
不待瑛姑回答,黄大说:“老爹,我们没有诀窍呀,就是用石磨推的呀!”
刘西秀也说:“要说诀窍,就是黄豆选得干净。”
杜老爹呵呵一笑:“你们不说呀,我也不传手艺了。”起身招呼,“奎娃,付钱走人!”
瑛姑连忙拉住:“杜老爹,你再坐回,我给您说。”
“这还差不多。”杜老爹坐下来,“说吧!”
“其实老爹呀,我们没有诀窍也,就是做干净点。”瑛姑说。
杜老爹见说:“没有诀窍,我们走了!”站起身来,瑛姑连忙拉住。
“老爹硬要说我们有诀窍,我们没法,今天就当着老爹父子的面,把我们做豆浆的全过程做来给老爹看,再请老爹喝就是。”
“要得,现兑现。瞒不住我的眼睛。”杜三林答应。
刘西秀一听,马上将泡好的黄豆捞起,推磨、倒锅、烧浆、下膏、过滤、盛碗。这一切全在杜家父子的眼皮下完成。
杜三林端起一喝:“果然好味,纯真而带异香。”杜奎也喝一碗:“好喝!”
“巧了!”杜三林赞叹。随即想起一件事,问,“你们用哪里的水?”
“就是屋后的泉水呀!”西秀说。
“去看看!”杜三林马上拉起杜奎走,黄大、瑛姑、西秀马上随同。
山岩缝里,一股碗大的清泉汩汩而出,一口小井像一面镜子。
杜三林捧起泉水,咕咕的喝,细细地品,点头。啊!原来,就是这个味道。
“你们没有绝招,绝招就是你们的水好!看来你们该发财哟!”杜三林赞叹。
回到兴隆店里,杜三林赞成黄大、瑛姑的为人老实,于是就向他们传授起自己做豆浆、做豆腐的手艺来。先做豆浆,杜老爹演示一遍;接着做豆腐菜,杜老爹教拿手的“酱烧豆腐”。只见他把豆腐改切成5厘米宽的对角的三角形,1厘米厚的片,用平盘装上,撒上盐腌一下,滗去水分;再把猪肉剁成末,大蒜切成2厘米的段;豆瓣辣酱要剁碎;将猪油烧沸后下入豆腐,待两面都煎黄后就取出;再将油烧沸,下入猪肉末炒熟,烹料酒,加入豆瓣辣酱炒香;最后加入豆腐、味和汤,加盖焖入味,收干汁,放入大蒜和香油,装入盘内。杜老爹提醒说:“注意:水别放太少,豆腐一定要慢火烧透才入味。”大家一看:颜色金红果然好看,接着一尝:豆腐软香,微辣咸鲜、回味略甜,果然好吃。
从此,黄大的兴隆旺旺小店又多了一道名菜:“酱烧豆腐”。
接下来,黄瑛姑与杜家父子协商,聘请杜老爹为技术顾问,杜奎为管理员兼推销员,扩大豆腐生产,制作菲薄的脆香的绵口的带回味的“黄大五香豆腐干”。在黄大和杜奎的巧妙的推销下,“黄大五香豆腐干”成为一种绝色美味,传入川西,进入京城。
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无不顺风。”要知后事,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