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红楼梦》传>第50章 林黛玉传

第50章 林黛玉传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30 09:19:17      字数:4115

  林黛玉就是卞玉京。贾宝玉就是吴梅村。这是《红楼梦》的爱情主题,一开始就设定的好的。当真实历史人物化身为文学角色的时候,这主要是为了弥补现实世界的缺陷。作者不但为自己作传,更加主要的是为卞玉京作传。这是作者的初衷。第一回作者自云中有一个蒙府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卞玉京不但诗才横溢,而且个性独特,多才多艺。据今天仍然保存着卞玉京二副画,《暗香疏影》扇图和《兰石图》。不但会画画,还会鼓琴,工小楷,通经史。对于作者来说,现在唯一能提供赎罪的机会,就是把卞玉京在历史中,在《红楼梦》的这本书中,在人间流传下去。然而,由于卞玉京因爱而愤,把诗稿都烧了。这就是为什么吴梅村只录了一首《題扇送余兄志衍入蜀》的原因。黛玉焚稿是确实存在的。那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诗词是不是卞玉京的呢?按照作者的观点和诗词的风格,应该都是卞玉京留下的诗歌,否则作传就没有任何意义。但这些诗歌毕竟进过了作者的手笔,或者经过不断回忆而记录下来,那么有一定的出入也丝毫不奇怪。因而,在诗的领域,其实在《红楼梦》中二个人就已经完美合璧。或许林黛玉(卞玉京)的诗歌水平也绝不亚于吴梅村。
  就感情方面来说,我们站在外人的角度,责任也并非全部在吴梅村身上。只不过吴梅村来得太晚而悔恨一辈子,卞玉京来得早一步而已。崇祯皇帝的田贵妃一死,权臣门就开始瞅准这个机会到秦淮选秀晋献。本身就由于名气大的卞玉京就被国舅选中了,这就已经代籍了。那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社会稳定,吴梅村无论凄然不凄然,都没有份儿。因此,吴梅村其实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心态。而卞玉京在相比进宫和给吴梅村做妾的利害得失权衡中,肯定进宫是理想期望的。因此,她在初期也不会在感情上会过多地倾斜性付出。关键是社会动乱,进入朝代更替的历史背景中,二人同病相怜。再次见到的时候,一下子就带回过去相逢的日子,感情就陡然升高。这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月,吴梅村在常熟老朋友钱谦益和柳如是家遇到。卞玉京没有出去见面,而是躲在楼上借口不下来。后来吴梅村写了《琴河感旧》送给卞玉京,卞玉京回复第二年春亲自到太仓登门拜访。1651年春,卞玉京果然来了,但是是一身道装,还带了侍女柔柔拿着琴来。这里有个原因的,因为吴梅村的妻子郁氏去世不久。后来卞玉京回去,吴梅村一直把卞玉京送到苏州虎丘横塘家里,吴梅村还应该在卞玉京家里过了一夜。《临江仙·逢旧》“此生终负卿卿”就是说的这会儿的事情,然后各奔前程。那么这一夜估计他们俩个聊了很多,这正是吴梅村了解卞玉京的身世的来源的原因,《红楼梦》便开始记载这些情况。据吴梅村所说,后来曾经到过浙江嫁给杭州的一个诸侯,或说是叫“郑建德”,不如意,把侍女柔柔给了郑建德,自己孤身一人又回到苏州生活。但一个女子除了诗文画画之外,当时没有收入,这是很困难的事情。1653年,吴梅村正参加虎丘大会,应该了解到这个情况。于是暗中托其表兄郑三山收留卞玉京。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否则后来的一些情况,吴梅村是不可能知道,唯一的渠道就是通过郑三山才能了解到了卞玉京的后十年的生活情况。《红楼梦》的后半部最后的情况应该就是根据这个史实来继续展开林黛玉的故事。
  我们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可以了解到关于卞玉京的一些身世来源的情况。第二回,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本贯姑苏【甲戌侧批(甲辰夹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甲戌侧批: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字。】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贾雨村因而聘为西宾教黛玉读书。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贾敏,《论语》“敏而好学”之义)一疾而终。
  上述情况发生在明朝末年扬州有名的“商籍之争”。据《扬州府志》:“扬州皆四方贾人,新安(徽商)最盛,关陕山西、江右(江西)次之。”在盐商云集的淮安、扬州二府,西北商人因是外省入户定居而获朝廷特批拥有“商籍”,其子弟可入读淮扬二府的学校,每年还有7个不用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而徽商的家乡徽州与淮扬同属南直隶省,按规定,其子弟不得在当地上学。明崇祯五年(1632年),经徽商联名上书,巡查两淮盐政的官员上书,请求凡盐商子弟均可就地入学,获得皇帝批准。但这损害了原有学籍的山陕商人的利益,引起大家鼓噪,恰好时任扬州知府又是山西人,政策只得暂停。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徽商旧事重提,“西人复大喧哗,争讼不已”,终于又不了了之。这个历史就是林如海到扬州任盐政又叫贾雨村教林黛玉读书入学的事儿。那么,我们可以由此推知,卞玉京的父母肯定是卷入了某个官场冲突事件而被收监,家产儿女都被籍没。因而卞玉京就带着妹妹卞敏被送到秦淮教坊。这个事情同样发生在林四娘的身上。《林四娘别传》云:“林四娘者,明莆田人。父兆梦,闽中名下士。崇祯间,举江宁推官。四娘生金陵,美姿容。幼聪慧,喜音律。年十五,貌益出众。囗袖垂髫,婵娟窈窕,顾盼媚妩,不可描画。尝携箫登梅花山,一弄徵羽,风生碧竹,水咽红管,人皆以为弄玉前身云。”林四娘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悯受她拦轿喊呈的血书状纸,感其孝义,为其四娘父兆梦明冤、开释。衡王特派王府官员重资,礼葬了在狱中染疫去世的兆梦。林四娘被衡王赎身,成了衡王身边的宫嫔,后来进一步得王宠悦,纳升为王妃。林四娘感衡王恩深德重,最后为衡王战死沙场。
  林黛玉家被籍没的时候,林黛玉已经六岁,是一个正开始懂事的小姑娘。因此,遭遇不幸的家难,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刻下永远伤痛的痕迹。正是这个生活经历和环境,塑造出一个如此性格独特,孤独高傲,多才多艺,警慧,有个性,直率,愤世嫉俗,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多心,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第三十一回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第二十五回癖性喜洁的特征。吴梅村说他“见客,初亦不甚酬对。少焉,谐谑间作,一坐倾靡。与之久者,时见有怨恨色。问之,辄乱以它语。其警慧,虽文士莫及也。与鹿樵生一见,遂欲以身许。酒酣,拊几而顾曰:“亦有意乎?”生固为若弗解者,长叹凝睇,后亦竟弗复言。”卞玉京善喝酒,故有“酒垆寻卞赛”之说。《红楼梦》第八回林黛玉就支持贾宝玉喝酒,把李嬷嬷刻薄了一顿。
  那么,为什么林黛玉进贾府,叫贾母是外祖母,“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正是当初籍没护送林黛玉入教坊的人(“贾雨村”等)哄骗小孩子的话。把林黛玉送入贾府后,“贾雨村”就升官去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林黛玉逐渐因为才貌出众而被游客垂青,但性格上相当排外,但并非内向,因为她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了,她在寻找脱离苦难生活的机会。因此,卖艺不卖身。而吴梅村却带着另一只眼光来看待卞玉京,认为她不可能是一个纯洁的女子。而事实上却也许如此,因为卞玉京同吴梅村的堂兄吴志衍当初关系也挺好,同《十美词纪》的作者邹枢也有一定的交往。然而当卞玉京认定吴梅村是自己的一个意中人的时候,就直接出击,这使得吴梅村有点突然而措手不及。经过一段时间接触认识后,吴梅村逐渐认识到这个女子不简单,对他的好感就来了。卞玉京也为自己所喜欢的人第一次奉献出了肉体。吴梅村《春思》:娇眼斜回帳底,酥胸緊帖灯前。匆匆歸去五更天,小胆怯誰瞧見?臂枕餘香猶膩,口脂微印方鮮。云踪雨迹故依然,掉下一床花片。这首诗歌就证明当时卞玉京还是一个处女。因此,林黛玉在《葬花吟》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林黛玉心里认定一生中就吴梅村你一个人了。但吴梅村并非这样想,因为他一开始就同董小宛打得火热,秦淮名妓才貌双全的比比皆是,吴梅村看得有点眼花缭乱,因而无法锁定卞玉京。
  而吴梅村的名气在当时不但很大,由于经常出入风月场所,逐渐也在这些女人中传开。大家都知道他是崇祯身边的红人,是皇宫中过来人,所任的官职正是“无事忙”的“富贵闲人”。这就引起很多名妓想巴结吴梅村的想法。例如,红玉想攀高枝。弄得这个园子里的女人谁都想嫁给宝玉。结果女人之间的各种纷争活灵活现的就出现了。第六十一回非常形象,柳氏啐道:“发了昏的,今年不比往年,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众奶奶了。一个个的不象抓破了脸的,人打树底下一过,两眼就象那黧鸡似的,还动他的果子!昨儿我从李子树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见了。他离的远看不真,只当我摘李子呢,就屄声浪嗓喊起来,说又是‘还没供佛呢’,又是‘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还没进鲜呢,等进了上头,嫂子们都有分的’,倒象谁害了馋痨等李子出汗呢。叫我也没好话说,抢白了他一顿。可是你舅母姨娘两三个亲戚都管着,怎不和他们要的,倒和我来要。这可是‘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由于林黛玉的社会身份问题,因此想到了父母,有父母的人真好。
  林黛玉的这些性格人格特征同贾宝玉也几乎一样。而且对于社会的名望,林黛玉是靠自己坚强打拼出来的人生成果,差距成为皇帝的妃子只有一步之遥,因此号叫“潇湘妃子”。奈何时运不济。而吴梅村的事业名声成果也是依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但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里,这种依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努力成果永远象飘飞的柳絮。这种环境会自发消灭这种凭个人努力创造的事业成果。是谓“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作者在《红楼梦》中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
  第七十回:薛宝钗《临江仙·咏絮》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咏柳絮之后,文章就直接进入写风筝的问题。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