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鸡鸣修禊
作品名称:江河日下 作者:淡水河边 发布时间:2020-04-24 15:19:29 字数:9138
B城处于广袤的江淮平原地区,向南距长江100公里,向北距地理上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150公里,因此,严格地说,B城在地理上属于南方地区。但是,中国人习惯将长江作为南北分界线,江南是南方,江北都是北方,长江是人们心中的南北分界线。B城位于江北,却与距离不远的江南毫无二致。
长江和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两条河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起于黄河流域,兴于长江流域,这两条大河孕育了从来没有间断过的中华文明,使中国人永远沐浴在伟大的文化之中。
自古,江南都是文化人流连忘返、趋之若鹜的烟柳繁华之地,因为那里风景优美,气候湿润,水系纵横,人文发达,是诗词歌赋的理想滋生地。
历史的大潮中,江南逐渐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今人称为江南文化。
在江南,没有凛冽的草原朔风,没有大雪纷飞的天寒地冻,没有遮天蔽日的大漠尘沙,没有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山清水秀,鱼米之乡,燕子呢喃,小船悠悠,白墙青瓦,小桥流水……中国所有的美的景色和精致的语言都来自江南。
江南人就连说话都不大声,生怕破坏了美丽风景构成的恬静,生怕自己的隐私被水面上划船而过的船家听去,生怕吵闹和喧嚣引来惊诧的目光,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被人误解为粗鲁和愚钝。
江南的教育在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最有名的四大书院有三个在江南,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直到如今,这里的教育水平明显高出江北地区一大截。
江南文化是一种美丽的意境,诗情、画意、韵味、秀美这四点是江南文化的核心,这些文化的特征蕴含在葱绿的山水、繁盛的花木、寂静的月夜、绚烂的晨昏之中,在氤氲的雨露岚雾中缠绵,在禅意状态的美丽中展现。在情意绵长的聚首分离中吟咏,在才子佳人的故事中传唱。
B城北面有一座小山,也是附近的惟一一座山,名曰鸡鸣山,面积不大,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海拔不到300米,四季葱茏。山上有座B城惟一的庙,始建于明朝,名曰鸡鸣寺,暮鼓晨钟中,寺院香客不绝,香火极旺。
鸡鸣山是B城的人们假日里最喜欢去的地方,千顷地一棵苗,偌大的平原上这惟一的凸起的小山包自然成了市民们的心仪之地,尤其在这个最热的季节,每到休息日,满山满谷都是纳凉游玩的市民。
历史考证,鸡鸣山属于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可以想见,很久很久以前,在江淮平原现在鸡鸣山的位置上,岩浆喷薄而出,该是一幅多么美的画卷。
很多人说鸡鸣山是老天赐给B城人的礼物,有的人说这话不对,因为先有的鸡鸣山,后有的B城,建城的时候一定考虑了风水的因素,才在鸡鸣山和虾湖之间兴起了一座城。
不管怎么说,B城与鸡鸣山、虾湖这两个自然美景偎依在一起,浑然天成,和谐共存。美丽的一山、一水,将位居其中的B城映衬得异常端庄、灵秀——抛去地理的因素,B城俨然是一个典型的诗一般的江南城市。
这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张伟昌在前一天晚上早已安排好了今天的活动,畅游鸡鸣山。
不过,他没有选择以往周六的独来独往,他约了好几个人,都是他的道同相谋的同级或下级,从年龄上他是最大的。A省分公司工会主席吴志红,鸡鸣山公司的班子成员陶涛、庹志刚、杨天水,奉复公司的副总单戈,苏岩公司总经理吴飞,还有一个人,李小凤。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文学。
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伟昌是个喜欢文学的理科生,每天书不离手。自上大学那时候去,他在图书馆借的没有一本是本专业的书,清一色的文学和历史书籍。但是,并不是本专业的课程他学不好,相反,他门门课程优秀,是一个天生的理科通。
他认为,理科大学的教育有瑕疵,理科专业的学生不上文科课程,造就了一大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连一纸通知都写不明白,前言不搭后语,通篇全是语病,让人严重怀疑眼前的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是冒牌的。“理科大学应该设置文学课,哪怕是选修课也成,关键的问题是没有理科院校这样做,所以,制造出来的大学生在文字上有很大的短板。”
张伟昌读书多,文笔横扫A省分公司,但他却高兴不起来。现在爱好文字爱好文学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心。年轻人的大多数根本无心去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他们在八小时之外是吃吃喝喝、玩王者荣耀、没有节制的恋爱或游戏人生;即使是无事可做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却选择了在父辈用汗水为他们搭建的窝里的沙发上长时间的“葛优躺”。
每次想到这些,张伟昌感到很失望。他不明白,物质的优渥为什么消磨掉了很多年轻人好学上进的意志?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精神世界,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舍弃了最美好的精神享受而变得越来越懒惰?
多年以前,张伟昌的心中就有一个想法,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要用自己的经历和学识去影响别人,尤其是年轻人。“我就是一盏灯,虽灯芯如豆,只要能照出一丝光亮,也要坚强地燃着。哪怕有一个人被我改变,也是我对文化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张伟昌时常用自己的座右铭鞭策着自己前行。
上午9点钟的鸡鸣山人声鼎沸,B城的市民在周末来这里度时光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生活。人们手撑遮阳伞,三五成群聚集在山道上、休憩在凉亭边,有很多人在山坡的草地上搭起了五颜六色的帐篷,全家出动,其乐融融。
张伟昌没有搭帐篷,他带领着大家从登山开始,亦行亦歇,闲情怡然。他喜欢这感觉,带三五知己,没有目的地闲游,用身心去体会路边的风景,享受着看风景的心情。
“张总,今天我们谈什么话题?”陶涛已经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每次,张伟昌与大家聚会时总要选择一个有关于文化的话题让大家讨论。当然,主讲一定是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定了这一堆人当中他是最有发言权的文化大拿。
“你总是着急,看把我累的,和你们相比,年龄真是个不饶人的东西。”张伟昌边登山边气喘吁吁地笑着说,“那边有个亭子,咱们到那里歇一会,我会告诉你们今天谈什么。”
眼前的亭子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虎跳亭”,是有A省的著名书法家李学题写的,笔势苍劲有力,笔意气韵浑厚。
“谁能解释下虎跳亭是什么意思?”张伟昌坐定,开口问道。
大家面面相觑,以前都是多次来过这个亭子的,却从来没有细究过此亭名字的深意。
“字面上讲,应该是这里以前有老虎出没。”李小凤冒失地插嘴道。
张伟昌点燃一根烟,娓娓道来:“老虎这种动物居在山,却是深山,你们看着鸡鸣山,这么小的地方怎么可能有老虎出没?”大家围坐在四周点着头,细细地听着,
“在香格里拉,有景点名曰虎跳峡,是非常有名的大峡谷,两山以狭窄和险绝著称。虎跳峡由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组成,险滩丛生,气势非凡,因岩削壁立,老虎从这边一山可跳到对面一山。我猜测此虎跳亭的名字取自虎跳峡,但是,鸡鸣山压根就没有险的岩石和峡谷,何来虎跳一说?也许,是B城人民一种夸张的向往吧。这两天我问问李学老师,他写的字,他一定知道此亭命名之源头。”
庹志刚问:“你认识书法家李学?他可是很有名呀,并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很少看见他真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岂止是认识,他是我的书法老师,这个秘密我从来没有跟你们说过吧,今天算是犯戒了。李学老师为人品质高尚、谦卑有加、非常低调,虽然是A省的著名书法家,但自以为写书法为自娱自乐,从不张扬。大隐隐于市,李学的书法之所以很有名,索墨迹者前仆后继,是因为他习字三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文字上的大美的展现。他的书法作品就在那里,水平也在那里,即使他再低调也终究屏蔽不掉人们对他书法作品的追逐和热爱,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张伟昌的字写得还算好,无论是硬笔和毛笔,称不上家,但其水平在A省分公司也是出类拔萃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到了南方,我才知道北方的那些所谓书法高手大多数只能算是书匠的水平,他们牛吹得震天响,书法水平和南方的书法家相比,是学生和老师的区别。自古江南多才俊,直到今天,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环境依旧是文化发达于北方的主要原因。好了,咱先不谈书法,咱谈谈今天的话题——清流。”
“清流?”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提起‘清流’二字,我便想起东晋时那场流芳千古的聚会。公元353年4月22日,距离今天已有1600多年了,书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个人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阴兰亭相聚饮酒赋诗。那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放浪形骸,畅叙幽情,名士们齐聚兰亭,一觞一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是多么恬淡幽静、文思泉涌、浪漫多彩、游目骋怀的一次聚会啊!众人‘流觞曲水’中吟诗作赋,编辑一册,作序者大家首推的人当然是王羲之,他不但文采飞扬,而且写了一手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字,于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此问世,中国的文学和文字之美在这部书法作品中都得到了最伟大的诠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敢想象,中国书法的最高峰早在1600多年前就出现了,后来者永远登不到这个高峰了,只能望着高高的苍穹,不断攀爬那座永远也到达不了峰顶的高峰。
“事实上,追溯中国文脉,诸子百家是文化和哲学的又一座高峰,我们永远超越不了。我们作为后人,你不得不慨叹祖先的绝伦智慧,中华文明发展的刚一开始,文化的顶峰就已经矗立在那里了,我们只有学习、继承发扬的份儿,后来者无论如何钻研和创新,总跳不出古代先人所创造的文化和哲学范畴。孙悟空翻多少个跟头也无法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样一说,就好理解了。
“好了,不说这些,中国文化这个话题太大,我们今天只谈一个方面的问题——清流。谈之前我先解释下何为‘清流’。‘清流’与‘浊流’相对应,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德高,德,道之所用也。这些人的人品端正,为了正义不畏强权不畏生死,不贪钱财,当世或后世影响巨大,堪称历史上的楷模,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神支柱。
“东汉末年,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这两位叔侄统治时期,昏庸无道,官场腐败,政治极其黑暗,他们宠信最不该宠信的宦官,导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宦官得势的朝代,都很乱,都不正常。宦官割掉了命根,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心理上的扭曲,而一些昏君则认为不是完整的人的太监没有任何欲望,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能人伦的太监会把欲望都集中在权利和金钱之上,对于阻碍他们的人残酷无情,甚至大开杀戒。朱元璋曾立碑,言曰禁止太监干政,可是,他的后人糊涂,没有遵守他的遗训,历史上明朝的太监闹得最凶,明末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是典型人物。
“东汉末年的宦官当政,朝廷昏聩,国家需要一些名士站出来激浊扬清,于是,当时的李膺、郭泰、贾彪等一批儒家士大夫挺身而出,与宦官集团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被朝野上下称为‘清流’,这个名词就是这么来的。”
张伟昌口若悬河,一谈起悠久的历史文化,他总是刹不住车。庹志刚早从茶摊买来一壶鸡鸣山地产茶沏的水,为张伟昌斟了一杯。
“我继续讲。宦官集团可不是等闲之辈,立马给清流们扣上了‘党人’的大帽子。这招太狠了,宦官的意思是清流们是朋党,结党营私。欧阳修有篇文章《朋党论》,有时间你们读一读,有关于朋党说的很清楚。在古代,皇帝最反感、最痛恨的是朋党,大臣们一结党,对君王的威胁最大,一旦朋党与太子勾结,那危害更大,可能导致帝位被篡夺。这场‘党锢之祸’,清流党被清洗四次,充军、禁锢达七八百人。尽管宦官集团对清流党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是清流党在老百姓中的口碑非常好,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明朝中晚期的东林党,其实质就是清流党,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东林党人依照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评价人物,他们的言论被称为‘清议’,当时亦是宦官当政,在清流出现的时代,总缺少不了这个团体。
“唐朝末年,权臣朱温,即后来的梁太祖,诬陷宰相裴枢及一些大臣为朋党,行刑时,朱温的谋士李振献言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允之。这些目光短浅者哪里知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或浊不是他们说了算,是历史和时间。
“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清流存在,与浊流进行着不屈的斗争,这些正义的清流人物为的是皇帝的江山社稷,为的是天下的普罗大众,为的是维护儒家的文化传统与尊严。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没有他们的挺身而出,不知有多少生灵惨遭涂炭,不知历史会被引向黑暗的何方。
“好了,上半场结束,我刚才谈的是狭义的清流,广义的清流指的是那些舍生取义的人、为国尽忠的人、崇尚道家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沾染魏晋风度的人、被蒙冤贬谪而自我思想突围的人、为官一任清正廉洁的人……你们先思考一下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上述范畴之内有哪些人可称为清流之人,中午饭后百家争鸣,你们谈我听。”张伟昌呷了一口茶,指了指山顶的土菜馆,“走,喝两杯去。”
小陈子土菜馆位于鸡鸣山顶,经营已有多年,老板小陈子已变成了老陈子,但饭店的名字仍叫小陈子土菜馆。B城市民对于老陈子和他的饭店的熟识度排在全市第一,到过鸡鸣山的人没有不认识老陈子的。
平时的工作日,小陈子土菜馆没什么生意,来鸡鸣山的人少之又少。一到周六周日,一到饭时,来吃饭的人海了,需排队等候,老陈子和伙计们忙得就像屁股着了火,一刻都不得消停。为了生计,每周的这两天红火日子必须在拼命中度过。
包间是张伟昌早都定好了的。张伟昌每次来鸡鸣山都要亲自给老陈子打个电话预定房间,老陈子每次都很热情,慢慢的,张伟昌与老陈子熟络起来,他喜欢和生活在烟火气中的人交朋友。
四荤四素,张伟昌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了两瓶一斤装的北京红星二锅头:“我只喝这个酒,没有假的,度数高,味正。你们几个喝什么酒,如果不喜欢二锅头就整一瓶别的。”
男士喝白酒,北京二锅头,女士不喝酒,西瓜汁。这顿中饭酒好喝,菜可口,吃的好香。
张伟昌结账:“工资我最高,我年龄最大,所以理应我付钱。”大家谁也不敢争,都了解张伟昌的脾气,谁要是抢着付钱,他就跟谁急。
饭后一支烟,好比活神仙。男士们都会吸烟,边步出饭店的门,边吞云吐雾,他们来到隔壁的王老二茶馆。
一壶清茶,几盘点心,清风徐徐,畅谈继续。
“我先说吧,否则,如果他们说尽了,我就没啥说的了。”吴志红首先举了一下手,“我最敬佩的清流是竹林七贤,以嵇康为最。魏晋的那些名士主流之所以崇尚道家,甚至到了完全忘我的地步,是因为当时政治浑浊,司马氏篡夺皇权,建立西晋,打压异己,为了巩固政权,滥杀无辜。竹林七贤是当时最有名的七个名士,他们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归隐竹林,放逐自我,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他们最可贵的是这种自由的表现没有虚假的成分,完全是率性而为,无为之为,他们就像一只只自由飞翔的大鸟,任世间风云变幻,毫不改其路线和方向,‘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这是自由的充分体现,符合老庄的哲学。可惜的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得罪了小人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嵇康一生无拘无束,终因其豪放不羁的生活方式而死,就连死都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嵇康绝世,从此广陵散亦绝矣。昏聩的君王和陷害嵇康的小人虽然杀了嵇康,但是,嵇康的名声永留青史,广陵散虽绝矣,但是,嵇康体现的魏晋风度和竹林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令后人景仰。”
吴志红一口气说完,感觉余兴未消:“张总,有机会咱们专门谈谈竹林七贤,值得一谈。”
“没问题,别着急,我们要谈的还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张伟昌最景仰的名流也是竹林七贤,他向往那种随性而为的理想生活,吴志红大谈特谈的时候,他想起了老地方、帐篷、《少年维特之烦恼》。
陶涛清了清嗓子:“我最推崇的清流是历代的忠臣,他们为了国家大义和皇权的稳固,誓死保卫国土不受侵犯,保卫人民免遭血洗。但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忠臣却往往不得善终。岳飞,一心收复旧山河,立言宁可战死沙场,也要从金朝手中夺回北宋失去的领土,迎回徽钦二帝。可是,他在民族利益面前是对的,但在政治上却是不成熟的,最终在十二道金牌的召唤下,惨死风波亭,留下了那首著名的词《满江红》;文天祥是宋末抗元英雄,被俘后,誓死不屈,忽必烈惜才,亲自劝降,许以宰相的职位,可文天祥大义凛然,坚决不降元,后被忽必烈下令处死于大都。文天祥活了47岁,和岳飞一样,用短暂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可被砍头也要保持忠臣的做人的气节,文天祥不愧是民族大义的化身;最后说一个人,袁崇焕,一个文绉绉的进士出身,却肩扛起反抗大清入侵的旗帜,在宁远(今天的辽宁省兴城市)数次击败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的军队。实践证明,袁崇焕文武双全,精忠报国,只可惜,他辅佐的是一个昏君。一个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人,居然被陷害,昏君崇祯的一纸手令,袁大将军被以最残忍的方式——凌迟处死。漫长的历史澄清了袁崇焕的这起冤案,但是,每次想象袁督师被行刑的画面,我的心都疼,太冤枉了,但愿袁大将军地下有灵,世人都知道你是赤胆忠心的人,你可以永远瞑目了。”
张伟昌点评道:“你们俩谈的非常好,你们说的这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清流,是脊梁,是人间正道,是值得我们缅怀景仰、学习的历史人物。”
该轮到庹志刚了,这个自小生长在黑龙江的人满嘴的东北话,南方人特别爱听:“我补充一个重要的人物吧,谭嗣同,舍生取义的楷模,如果落下这个人物,我认为清流的世界会逊色不少。维新变法的时代,是皇权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的垂死挣扎阶段,那时的改革派太弱了,慈禧太后为了维持腐朽的清王朝,戕害了百日维新,追捕仁人志士。谭嗣同本来可以像梁启超、康有为那样远走他乡,择机再图伟业。可是他看透了,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中国的民众起来推翻旧的体制,建立一个新的中国,于是,慷慨赴死,戊戌六君子流血菜市口。从另一个角度看,谭嗣同这样的以救中国为己任的民族脊梁在变法失败后,首先想到的是民族的前途和方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这就是清流的本质所在。”
“谭嗣同的血没有白流,后来者前仆后继,终于,在谭嗣同死后的第13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辛亥革命开始,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彻底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谭嗣同可以含笑九泉了。”张伟昌点评道。
“包公和海瑞也算是清流吧”,杨天水侃侃而谈,“一个是北宋的,一个是明朝的,他们都是断案清官,现在的官职等同于法官。在古代,即使是法家治国的朝代,若地方官人品不正,断案也不会公平、公正。因此,人品、德行俱佳的清官,像包拯、海瑞,就会受到老百姓的极大拥护和颂扬。我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也需要倡导向这两位学习,尤其是审案子的法官,先做人,后根据法律断案,才能彻底避免冤案错案。”
“单戈的名字起的好,为你起名字的人一定是个有文化的人,单和戈合起来是繁体的战,战斗的战,好名字!”张伟昌看着单戈,意思是“轮到你了”。
单戈不善言谈:“我崇敬的是于谦,明朝的那个居功至伟的大臣。忧国忧民,从不表功,生活简朴,居所简陋,个性刚直,宁死不屈。“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后含冤遇害,留得美名,至今为人传颂,是为清流人物。”
吴飞是个内心细腻的上海人:“我是上海人,我当然最推崇我们上海自己的清流人物。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这个人是绝对的清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历经坎坷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率领大家将导弹、原子弹的成功发射提前了20年。在近代中国的科学家中,能和钱学森相提并论的人凤毛麟角,他是我们上海人的骄傲。”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李小凤,这个东南大学毕业刚一年的高材理科生与张伟昌一样酷爱文学。“我谈一个人物,苏东坡。这个人太完美了,完美得你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这个人太可爱了,可爱得有时候像个未脱稚气的孩子。这个人太天真了,天真得因一纸文章差一点就丢掉了性命。这个人太顽强了,身处最糟糕的逆境却能乐观地活着,实现了思想的黄州突围。他是宋朝最有才的大才子,文章、诗词冠绝整个宋朝,书法写的也好,其著名的《寒食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大书法家黄庭坚都是他的学生。感谢历史吧,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苏轼,否则,中国文化会缺憾颇多。苏轼生性善良,活得简单,博学多才,命运多舛,然而,除了刚被贬谪时的无所适从,苏轼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大多是乐观、豁达,清流中的清流,苏轼实至名归。”
大家都谈完了,眼睛都看着张伟昌。“我总结一下吧”,张伟昌掐灭了烟蒂,“今天我们谈的非常好,非常深入,列举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清流人物,这个名单其实可以写得很长很长。在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上,正因为清流人物的不断涌现,才使得历史的车辙不至于偏向别处,才使中国文化在声声杀伐中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辉煌文化,具有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生命力,翻开历史,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后来的秦汉唐宋明,汉族占中国主导地位的朝代,不论统一还是分裂,汉文化始终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在异族掌握政权的朝代,北魏、大元、大清等,这些马上民族一旦进驻中原,便很快从马上下来,号召胡族百姓和汉人一样逐田地水地而居,脱下胡服,躬耕于田亩。先进的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的吸引力是任何一个异族都无法抗拒的,于是,有点胡人统治者甚至改了姓氏,融入到汉族文化和汉族大家庭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发展到今天,56个民族一条心,是文化融合的结果,是文化认同感归属的结果。今天,我们更要学中国文化,多读书,丰富自己,照亮别人,尤其是咱们这些从高等学校大门走出来的人,更要担负起这沉甸甸的使命,如果每个人都能做一颗火种,将形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力量。古人说,身为读书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这个古训也适用当代人,做一个人品端正的人,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为国家多做贡献,每个中国人都遵循这条古训,那么我们的国家便会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富强,人心越来越向心,天下越来越太平。好吧,今天就谈这么多了,”
夕阳西下,一抹渐红的色彩挂在高高的云彩上,一天的酷热也在悄无声息地消退,山风吹打着松叶,发出欢快的声响。鸟儿也在阴凉处躲避了一天后,啾啾地鸣啭与山林之间,尽情地享受这短暂的日落时分的美好时光。与鸡鸣山相伴了一天的人们纷纷向山下走去,谈吐间,尽是欢声笑语,年轻人嘻嘻的打闹声萦绕在山间。
离别的时候到了,在张伟昌的带领下,这一伙成年人度过了文化滋润中美好的一天,这一天的谈话内容与工作无关,没有人世间的家长理短,没有烦恼的勾心斗角,没有令人烦扰的人际关系;只有清风、花香、鸟鸣、二锅头、土菜和有关于文化的探讨,对于他们来说,精神上的世外桃源远比现实生活简单得多,美好得多。那些整天喝大酒、尔虞我诈、喜欢斗争的人是无福享受这些精神大餐,因为,他们太浅薄,浅薄得只剩下酒池肉林。
分手之时,张伟昌兴致勃勃地宣布:“下次,我们谈书法,到虾湖中惟一的小岛——孤山岛聚会,我把我的老师、书法家李学请来,给大家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