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红楼梦》传>第17章 遗稿流向

第17章 遗稿流向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17 10:29:28      字数:4421

  关于吴梅村的遗稿流向问题,我们分四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流向:吴梅村是否有遗书中的明确标示。
  第二个流向:《红楼梦》书中的本身记载内容是否存在流向线索。
  第三个流向:传本和传本中是否能说明这个流向问题的信息。
  第四个流向:吴梅村人际关系圈或朋友圈同此书的关系。
  如果理解了这四个流向问题,基本上就敲定《石头记》遗稿的初始性质。从作者到书稿,从书稿演变历史到接触主体的确定,已经概括了所有问题的方方面面,也再也没有旁生枝节的可能了。我们已经确定作者是吴梅村,且有遗稿流传到《红楼梦》产生的合法性,一个重要的关节问题,就是《红楼梦》合法性的证明基础。即作者必须具备创作能力,这是一个先决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天才不但拥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基础,还需要合法的创作素材,创作工具,创作条件等等来演绎一部著作的内容并把它催生下来。因此,在著作合法性理由面前,还需要催生模式来证明遗稿流向和流传进入社会流通渠道的可行性。
  第一个流向:《吴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七《與子暻疏》记载:“吾於言動,盡寸不敢有所逾越,具在鄉黨聞見。吾詩文外,尚有《流寇紀略》一部,為無錫、常熟友人借去其半,婁中尚有抄本,須收葺完全,及《氏族》《地理》二志以付三子,此事周玄恭主之。”当时这个记载也被朱彝尊《曝书亭集》有关于《绥寇纪略》的《跋》云:“梅村以顺治壬辰舍馆嘉兴之万寿宫,辑《绥寇纪略》。久之,其乡人发雕(难)。是编仅十二卷而止,《虞渊沉》中下二卷未付枣木传刻。《明史》开局,求天下野史,尽上史馆,於是先生是本出。予抄入《百六丛书》。归田之后,为友人借失”。该借失内容有类似在《红楼梦》中记录:第二十六回,【庚辰墨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 笏叟。(甲戌回末)】。【 甲戌(庚辰墨)眉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二十回,【庚辰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此处写批语的人均为畸笏叟。畸笏叟三次强调这个“借失”的情形,有意图是拉脱这个愧疚的心理,确实同我无关,而且已经发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么,上述吴梅村的,朱彝尊的,畸笏叟的说的是不是同一个内容呢?根据《流寇纪略》的概念性质,应该是同指的。癸酉本钞本的内容似乎也能提供一点说明力。
  吴梅村的“无锡、常熟友人”,在无锡有秦德藻(1617-1701)和秦松龄(1637—1714)父子,有邹式金(1596-1677),邹兑金(1661年左右在世)兄弟。邹祗谟(1627-1670)是江苏武进人,曾经为《梅村诗余》搜集并作序。邹漪(1615-?)有说是无锡人,有说是常熟人。出版家。康熙十三年(1674),与父亲变卖居第、筹措资金刻成吴伟业《绥寇纪略》(又称《鹿樵纪闻》)十二卷。书成之后,清廷因其中多有忌讳之语,遂逮邹漪下狱。后邹漪为安徽施润章所营救,得以幸免。同年亦刻有钱谦益之《有学集》五十卷。此外,邹漪本人还于顺治年问编刻《明季遗闻》一书。全书共四卷。
  常熟的朋友有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钱陆灿(1612年-1698年)。钱陆灿曾学诗于吴伟业,也算是朋友兼半个学生。
  除了上述这些人外,其他即便有,也交集很少,再加上文本具有纪史内容,除却有的人不在了,时间上不符合之外,可定范围性质就狭窄了。因此,就只剩下邹漪和钱陆灿和秦松龄。在吴梅村到1671年死的时候,已经62岁。能出动身体出去借阅的人原则上说也微乎其微。再加上经济条件是否允许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延续《红楼梦》的历史时间的角度看,只有被秦松龄(1637—1714)借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既然说,还有常熟的朋友,那么钱陆灿和邹漪的可能性就很大。而钱陆灿和邹漪的比较中,则邹漪的可能性和条件就有优先分配。因此,吴梅村的遗稿有一半在自己家里,有一半的一部分在秦松龄手里,而另一部分在邹漪手里。根据年龄和描述生活情况来看,秦松龄则能可能有更长的时间保留下去,而邹漪即便有也永远丢失了。因此,正确分析,所谓“借失”的部分内容应该在邹漪手中的部分内容。
  吴梅村此处提到“玄恭”这个人,玄恭即归庄(1613年8月29日——1673年10月1日),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昆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学家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的曾孙。但归玄恭在吴梅村死后就不到二年也逝世了。这对除了是否有遗稿丢失的可能性就不大,即便有其他未知的手稿,应该也还在吴梅村自己的家中。后来吴梅村的儿子吴暻整理出《梅村家藏稿》。《梅村家藏稿》原为十卷本的诗集,未见传世。康熙七年(1668)又编成诗文集《梅村集》四十卷。康熙九年(1670)卢綋编《梅村集》四十卷。后来顾湄、周瓒续编。后来《吴氏家藏稿》抄本收集凡12册60卷,有吴伟业之子吴暻的朱笔校注,“一至八为诗前集,九至二十二为诗后集,仍各自分体,殿以诗余。二十三至五十九为文集,终以诗话。以较旧刻,多诗七十三首、诗余五首、文六十一首及诗话。其刻本有而稿本无者,诗文各八首。稿中溢出诸篇,皆世所未见。其他标题、字句,亦视刻本为详”。
  第二个流向:空空道人第一个经手,并把《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有的人可能会认为,空空道人是虚构的,不是史实。原则上是这样确认的。但文字描述也有个先后问题。我们不确定它是不是真的假的。因为是否真假没有任何意义。说真的我们也不会相信,说假的,我们也不会相信。
  我在这里主要确定它的一个性质,且该性质相对于后来描述的内容是否意义,后文是:“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从空空道人的楔子这一段主要有四个性质:1,石兄。这是写入文本的人的叫法。我在前文有论述过。2,接受石头的说法,即释疑自己提的二个问题,无年代可靠和恐世人不爱看。3,再检阅一遍。这个情况透露了空空道人在该书整理成书中的角色问题。4,毫不干涉时世。
  综合这四个性质,也等于就是给出了传书条件。满足了这四个条件,那好吧,我给你传。如果不满足,对不起,这个责任太大,如果连身家性命也搭上,而且是还吃力不讨好,不会有人干。
  这些话语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就是发现写这个楔子的人是因为同吴梅村的交情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太好,而且也有能力和条件,且有他的环境所允许的摆明。
  下文有批语,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犭式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其实就是继空空道人之后的第三个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原来是谁来负责吴梅村遗稿的整理。这就是一个遗稿流向的第一个步骤。接着,我给你传,把名字也改掉,理由很简单,遗稿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因此叫做《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个初始流向的线索虽然简单,但内容复杂,未知因素太多。批语一进入,有的写批语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明二点问题,1,后来的不知道前面的事情,2,写批语的人同写“正文”的人不在一起。
  这个情况就导致两个分支流向,一个流向是正文流向,一个流向是批文流向。
  由此得出,1,两个不同流向意味着两个不同流传的钞本,这由不同的人分出章回回目不同的钞本可以获得证实。比如说 :第七回:(甲戌回目: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戚序回目:尤氏女独请王熙凤  贾宝玉初会秦鲸卿)。那么,就是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人不止曹雪芹一个人,还有另外一个人在干着同样的事情。甲戌本所记录的是根据正文流向执行的。另一个记录则是是根据批语流向执行。2,从非传本到传本的过程中,有二个明显的阶段,即在甲戌本出现,告一个段落。到庚辰本出现又告一个段落。初本定本是甲戌本,最后定本是庚辰本。甲戌本流向脂砚斋,是依照正文流向形成。庚辰本最后依照批语流向形成。
  这就形成了第三个流向的问题。在历史时间顺序上的的排列是:
  癸酉本(1693年)→甲戌本(1694年)→己卯本(1699年)→庚辰本(1700年)。
  但是在流向问题上并非是线性的。它可证两点:
  1,秦松龄有吴梅村的遗稿《流寇纪略》,相对较少,但非常关键。“空空道人”有明确的《石头记》原稿兼部分诗稿文稿等。而癸酉本最初必须具备《石头记》和《流寇纪略》。这是一个所有遗稿总集的保存方式。
  2,癸酉本(1693年)→甲戌本(1694年)和己卯本(1699年)→庚辰本(1700年)都是连续二年分开的二个历史阶段,说明文本整理的过渡性很强。包括对吴梅村遗稿第一次披阅增删,加上这四个钞本的时间,正好符合“增删五次”,可证这个说法是真实的。
  在批语系统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跟批”现象,就像今天的论坛发帖。“跟批”现象能够说明遗稿流向的稳定性,这就对追踪遗稿到底经过谁之手就有了线索依据。
  第四个流向问题,吴梅村的朋友圈。不管朋友有多少,既然有遗稿留传下来,作者肯定会先作一个权衡人选。首先是1,理解他的人,2,作者能够信任的人,3,有能力刻画的人,4,有水平同他不相上下的人,5,有足够时间并富裕的人,6,能撑得起至少也能避过小风浪的人。
  在吴梅村生前,就已经有二宗事件就是前车之鉴。1,庄氏明史案,2,邹漪刻《绥寇纪略》被逮下狱。到了乾隆朝,后来靳荣藩(1726—1784)以《梅村家藏稿》写吴诗注释本《吴诗集览》,一度因“内有钱谦益唱和诗篇”而为闽浙总督三宝奏缴,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奏准禁毁。这个历史其实非常重要,是导致后人到今天都不知道吴梅村是谁的一个主要原因。能知道的人,能读他的诗歌,欣赏他的诗歌的人一般也都是在少数的范围之内。
  我们在现有的《红楼梦》文本中,能够通过诗歌风格,史笔描述,作者自云,楔子的文本题名情况可得出作者是谁,在根据作者的朋友圈来限定几个人,这本事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批语,这个朋友圈就会被放大。因此,有绮园落款的批语和明确时间的落款批语就能组合起一个狭缩朋友圈的指定范围。通过绮园就是吴绮为基本线索,符合吴梅村的朋友圈的遗稿流向嘱托条件,只有二个人,就是无锡的秦松龄和苏州的尤侗。
  无锡的秦松龄是属于遗稿批语流向系统。苏州的尤侗则是遗稿正文流向系统。吴梅村死后,绮园写了缅怀诗。尤侗不但写了《满江红》纪念吴梅村,还写了《祭吴祭酒文》,《西堂杂组》二集卷八:吾闻先生遗命,殓以观音兜,长领衣,殆将近其初服,逃轩冕而即韦布乎”。而顾湄的《吴梅村先生行状》中仅以“殓以僧装”。说明尤侗所得情况比顾湄更加具体。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