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史料文本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14 20:23:43 字数:3880
很多普通读者和研究者在无法理解《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某些内容的情况下,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倾向认为《红楼梦》这本书仅仅是文学作品而已。这是研究者所遇到的一种逻辑,也是目前人们能够达到最高认识的判断。普通阅读者即非研究者则在之下行走,认为《红楼梦》无非就是一本小说而已。
由于认为是小说,而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因此会推出《红楼梦》中不可解释的内容,都是作者的虚构的。比如说,《情僧录》,吴玉峰,东鲁孔梅溪,《风月宝鉴》,杏斋,《葬花吟》等等不可解释,那么就是虚构的,因此,楔子中的“曹雪芹和批阅十载等”的记录也是虚构的。这种“虚构的小说”观点同鲁迅的“人情小说”观点是《红楼梦》认识首先进入的基本途径。比如说,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描写和贾府,大观园中的男女情事,生活场景的描述。当然,红学研究者支持的根本不会是“虚构的小说”观点和“人情小说”观点,首先确定一点是“现实主义小说”,具有作者自传性质和回忆录性质,也正如书中所说:“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半世亲睹亲闻”。其次,再给出“文学作品”的观点。因为里面所记载的内容是如此真实,手法如此高超,涉及领域如此广泛。如,从诗歌,哲学到园林艺术,从玩笑到一本正经的高论等等。因此,红学研究者从“现实主义小说”到“文学作品”的认知过程中,理出一个被人们接受得起的故事构架和性质结论,即它具有事实影射性。这就是影射论的观点综括。无论是影射历史也好,还是影射作者自己的一声经历所闻也好,总之统统都是影射。它无论是小说描述情节,还是考证,探佚,索隐等等,一言以蔽之,都是影射。我们在这里一个影射说就可以解决红学的考证学派同索隐学派的矛盾,争执没有意义,都是一鼻孔出气,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那么,我是如何把“影射说”升级到“史料说”呢?
“史料说”,即认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本史料,是以史料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角中。一般我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和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史料学之下,具体形式划分有各种类型。例如,书籍记录,实物,传言,档案,作者考证,历史考古,文献等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内证”和“外证”的划分。
《红楼梦》的文本领域,一手史料就是非传本内容,这就是《红楼梦》中的文字记载的情况,不论哪些东西,只要是可证文字,就都是文本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就是传本内容,例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蒙府本,戚序本,靖藏本等等。无论是实物考证影射,还是索隐历史文义,都逃不过“史料”这个概念的标准衡量。经得起史料的范畴定义,那么就是一个可行的考证,经得起史料的标准界定,那么就是一个可信的索隐。
那么,这些可行的考证和可信的索隐之谈,是通过什么东西来实现的呢?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们必须趋向对《红楼梦》中的“文史概念”的共同认同。“文史概念”认知有差异,那么结果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说,“风月宝鉴”的“风月”,古代指情色风流事,到了现代的人手中,理解成“男女情爱关系,卿卿我我的爱情故事”。再比如说,《红楼梦》中的用典概念,如“养小叔子”,“玉在匮中求善价”“箕裘颓堕”“从敬”“玉带”“撒盐”“木石”等等。这些用典的文史概念不理解,那么各人的认知结果就不一样。
《红楼梦》中使用的文史概念很多,几乎可以说就是一本文史概念的集成体系。因此,此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女娲补天,三生石,庄子,《四书》,玄墓山,各种戏剧名称,跑解马,百子衣,扶乩,谜语等等。作者不但有引用文史概念,也在记录当时时代的文史概念,同时也在创造新的文史概念。比如说,“无锡泥人”“斗草”“谐音化的手法”“汪恰洋烟”和“爬灰”“意淫”“太虚幻境”等等。所有这些文史概念不但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文化信息传递,更是史料证据。
由于《红楼梦》本身就有一手史料的硬在结构,因此,就出现了后人有些不可解释的内容。因为这些史料在中国历史上是《红楼梦》独家记载的东西,我们想在这些独家记载的东西之外寻找可证痕迹,寻找其他史料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最终在“外证”上给出的内容都是二手史料,都是在《红楼梦》一手史料之下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明。
后人研究《红楼梦》最可怕的错误就是陷入这种二手史料无法自拔。比如说,袁枚的《随园诗话》记录,裕瑞的《枣窗闲笔》记录等等。
我的“史料说”一举解决了《红楼梦》多年以来困惑人们的认知问题。即便《红楼梦》是有小说的内容,比如说,贾宝玉的林子洞故事,金哥的故事其实本身就是“小说”中的小说。而这些小说同《红楼梦》本身作为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的小说性质一样,是属于明清小说史料的范畴。当其一手史料的性质,本身就具有真实可靠的实物支持。因此,我建议红学研究回到《红楼梦》这本书中来。读懂《红楼梦》才是王道,而不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头体倒悬。
当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读一本史料。就如同读司马迁的《史记》和一些野史的说法一样所应该具备的眼光。在更加广阔的范围上说,《红楼梦》是一本中国文化史料。
说《红楼梦》本身就是一本史料,因为《红楼梦》有以下特征:
第一,书中的诗歌和诗歌记录。从这个角度而言,《红楼梦》具有诗话的纪实特征。例如,《红楼梦》中很多诗歌都是历史中独一无二的记录,如《葬花吟》,芦雪厂联诗,凹晶馆联诗等等。
第二,作者在书中对人物名称的设定是经过改称的,但事件是真实的。作者本人以主要角色之一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进入《红楼梦》文本。
第三,一些批语陈述的史料特征非常明显,有署名,有明确时间,甚至还有当天的天气情景。批语中说引用的话语,人物,诗歌和书名几乎都是同该书是同时代和背景的。
第四,《红楼梦》中的戏剧剧本索引名称广泛,大多数也是相近时间的作品。
第五,记载的林四娘故事,近日之唐伯虎和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以及“庚黄”出现三处,说明历史继承性非常强烈。林四娘的记录就是《红楼梦》的一手史料。
第六,一些物件的出现,西方物品和名称,都能证明在明末时期那个时段的东西。
第七,艺术和文学,诗歌构思的历史走向证明出现在明末时期的史料特征。例如园林艺术,泥人,弹词说书,乞丐妓女,戏子,丫鬟买卖等底层人物社会现象和制度证明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史料,因为雍正之后,所有这些底层人物都被编入了正式社会户籍。
第八,《红楼梦》的诗歌风向和《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南曲新声特征证明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潮流。
第九,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符合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时代性特征。
第十,《红楼梦》文本灌入的神话意境,香奁文化,神魔小说特征符合那个时期的文本构造气色。
第十一,批语特征必须产生于那个时期是一个独特印记。
第十二,谜语的盛行时期,玉带,百子衣,画艺,扶乩,三一教等等都史料同时证明出自同一个时代。其中玉带,百子衣和扶乩的宗教形式在清朝就不大流行了。
《红楼梦》所涉及的文化领域:第一,诗歌是最多的,词曲很少。批语明确说作者有传诗之意。另外还有诔文。
第二,园林艺术。如大观园。江南园林艺术兴起在明朝后半期,盛行于明末清初。园林是江南大地主或新兴的资产阶层私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戏曲,剧本和家班。盛行于明朝后半期到明末清初。康熙中期就下令取消文人蓄养家班。
第四,行酒令以及娱乐生活。这是一个闲暇场合,富有,妓女成群的生活经历。其他场合也很少会有这个兴致。
第五,秦可卿之死,是一个皇家气魄的丧礼。这个丧礼绝对不会发生在普通人家,即使王府也没有如此盛大。
第六,贾元春省亲。这是正宗皇妃的出巡礼仪。一般人接触不到,也不可能描写如此仔细。
第七,贾府的女子,都是年纪轻轻的,而且轮番来了好几趟。服侍人数之多超过任何当时社会权贵的特征。
第八,中医学领域。
第九,哲学领域。看贾雨村的正邪两赋和史湘云的阴阳讨论。
第十,佛学领域和道教领域。看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佛教和道教思想的讨论。
第十一,儒学和历史领域。各种历史观点都有出现。
第十二,神话和太虚幻境的构想领域。如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只有文学水平和诗歌境界很高的人才能发挥出来,并制造一个完美的玄幻世界。
第十三,明末清初的时代领域。近人唐伯虎,扶乩,女先儿,家班,西楼记,玄墓山,林四娘,倡和诗歌和联诗,慧绣,百子衣.五鬼...等等。
第十四,诗话和学诗,诗论领域。例如香菱学诗,姽婳词等。
第十五,诗社。这也只有明末清初盛行的文化特征。
第十六,服装领域。描写地非常细致,都是明朝末年的服装。
第十七,饮食领域,这没有富裕而放荡的亲身经历,很难接触一些精美的食品。
第十八,人群等级制度,官职和宗族制度领域。例如丫头都分三六九等,嫡系和庶系等。
第十九,江南风俗和当地著名景点。如林子洞,玄墓山,各种寺庙道观,无锡泥人等等。
第二十,外国进贡品。例如西药,鼻烟,玻璃等等。
第二十一,文学概念领域。例如北邙山,庄子,淮南子,列子,太上感应篇,阴骘文等等。
第二十二,南曲新词领域。融合北曲和南曲的特征。如红楼梦十二支。
第二十三,当时社会的领域,饥荒,蝗灾,海啸,黄巾,赤眉,耶律雄奴,社会骚乱,流寇,林四娘娘子军,物价飞涨,典当等等。
第二十四,思想领域。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还泪,我为我的心,情情,幻灭,造劫,禄蠹,毁僧谤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等等。
第二十五,对后人文化影响的创造领域。如意淫,爬灰,养小叔子,葬花吟,末世,三一教,通灵诗论,谐音法,谜语,隐射,养生堂,护官符等等。
第二十六,纪史领域。如林四娘故事。如果没有纪史性质,很难进入现实主义的文学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