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批语系统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14 20:04:15 字数:3558
《红楼梦》的批语系统,我分五个主要内容来阐述。
前言
第一,脂批概念。
第二,《红楼梦》即《石头记》的批语起源。该起源分二个小点:
1,批语的历史起源。
2,文本的历史起源。
第三,关于批语的内容和解释。
第四,写批语的人。
第五,《石头记》的批语的演绎逻辑。
前言
红学研究除了《红楼梦》中的作者自序和楔子,正文内容,历史传本,他人记录史,《红楼梦》诗歌,红学研究史之外,其最主要的研究根据就是《红楼梦》中批语和批语系统。没有这个批语系统,我们就像鲁迅一样把它归结为“人情小说”的结论。也是我们大多数普通读者直接进入故事情节的主题文学线索来开展自己的认知路径。
简单地说,《红楼梦》批语系统,就是红学展开研究的理论核心结构基础。这种情况事实上也是我们国家红学研究近来才意识的到的问题,因此关注起“脂批”的因素来。
红学研究在相关《红楼梦》体系中七个主要部分内容,自序楔子,正文内容,《红楼梦》诗歌,批语系统,至今仍然没有澄清或者说没有能力澄清,就是这四个部分系统。而对于历史传本,他人记录史,红学研究史这三个部分研究尚可。而关于批语系统则分二方面,第一方面从历史传本而来的批语内容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第二个方面,是没有理清这些批语意欲何为。因此说,批语系统被劈开两半,一半是已知,一半是未知。所以说,至今为止,红学研究所占据的半壁江山,骑虎难下。可谓也是半清不明的历史状态。
第一,脂批概念。
脂批也叫脂评,指确认脂砚斋的批语是《红楼梦》传本中最早写的,也是写的最多的点评。由此基础,也称八十回本为脂批本或脂评本。但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有批语的就都是脂批,这是不对的。因为写批语的人很多,除了脂砚斋之外,还有畸笏叟,立松轩,松斋,绮园等等落款的人。这个概念不能混淆。而且历代传本中不但有序言和后人不断增入的批语,例如,梦觉本的序言和戚沪本书局老板狄葆贤的眉批以及左绵痴道人的批语等。
后人归结的脂批数量:甲戌本有“脂批”1600多条;庚辰本有批语2000多条;己卯本有批语计717条;蒙府本有批语834条;甲辰本有批语230多条。眉批侧批共1800多条,加双行夹注有数千条,主要来自甲戌、庚辰、戚本,偶来自其他脂本。脂批其实包括脂砚(斋)、畸笏叟(60-70条)、松斋(杏斋,1条)、梅溪(1条)等(尚不知有多少为后人窜入)。其中有年月、署名的批共计一百零九条。
这些可观的数字,以及批语内容的互证性使得《红楼梦》迷雾重重。因此,有人建议专门成立红学的分支学科“脂学”来定义这个现象,并企图利用它来打开迷雾的大门。
如果要建立一门学科或者学说的手法,我个人对不抱乐观态度。因为一门科学的定义并非是人们想象中来得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奔着敲门砖的目的而来。就是“红学”这个说法,也是如此。这是一点,另一点是我们使用的名字也不恰当,例如,这里的“脂”,到底是指“脂砚斋”还是指“脂评本”,还是指所有批语,无所适从,浑水摸鱼。毕竟,勃勃雄心不等于脚踏实地。
第二,《红楼梦》即《石头记》的批语起源。1,批语的历史起源。2,《石头记》批语文本的历史起源。
批语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一种评论体裁的形式。是一种独特文法艺术。因此批语,也可以叫做批文。起源官方文书的批示,演变到今天成了老师给学生的文章写批语的形式。
明末时期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的批语非常卖力,形成了一种推动独特文化形式的风潮。《红楼梦》二处提到了这个人,第三十回【甲辰夹批:写进宝、黛无限心曲,假使金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第五十四回蒙府本回末总批:【会读者须另具卓识,单着眼史太君一席话,将普天下不近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起抹倒。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总评。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量,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
《红楼梦》中的批语也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集中出现的批语集合本。《红楼梦》之后,批语文化也逐渐消失。
《石头记》批语文本的历史起源,这是一个游荡在非传本中的幽灵。这首先得“实录其事”说起,第一回楔子:“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红楼梦中的事件应该绝大部分为实录其事。这不但是作者自己所说,也是众多批语中所说。所谓“绝大部分”,指除原著外的其他整稿人所润色的内容剩下的部分。润稿人的故事添加则几乎是纯文学小说笔法,只要求在各个真实事件之间的逻辑衔接做的完美就可以。其他没有什么要求。而主要事件则是原作者所厘定的,对应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
那么润稿人所增删的部分也是根据上述要求所增,根据有的事件过于宣淫和触及忌讳的可能或者颇有时政针砭的内容所删。假使该文学是具有影射功能的呈现,那么,这些内容就是所增的内容,对红楼梦原著来说,是荒唐的,纯文学虚构的内容。既然是虚构文本,那么就不是作者的原意。
作者自己的界定此书:“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批语界定润稿人此书:第一回,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所有续书人以及题名界定此书皆陷入了一种错误的视角。这种错误的视角也因此误导后人对他的认识。如果说原著是有隐射明清历史的政权更替等的性质,那么作者自己所说的不过是为几个异样的女子昭传的说法就发生逻辑冲突。
因此,红楼梦其实并没有隐射或者影射什么。只不过是实录其事,且是家常普通,生活事件,无非就是将其中的真实人名隐去。所谓“异样女子”,并非是巾帼英雄,驰骋沙场。而是文才,思想出翘,艺技出众,美色绝伦,各有特点。除此之外,没有相关其他的意义,也没必要节外生枝,想入非非。她们都是苦命的女子,生来悲惨,死去凄惨。作者为之昭传,也就是说明她们在现实生活的历史中曾经留下一道令人留恋和怀念的足迹。因此,红楼梦作品就不可避免地带上“现实”的烙印。所有的思想辐射均来自于这个现实生活的原点。然后改名:“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再然后“题名”: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其中经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然后“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这个时候,成熟的“批语系统”就建立了起来。
第三,关于“批语”的内容和解释。
“批语系统”的“批语”,从广义来说,分补文,回目,批文,回前批,回前诗,回末总评,他人序言,甲戌本凡例,另纸,改文,落款批,纪年批,图解这些内容。狭义的批语即指其中的批文点评。批文点评中,还有二处记录非关《红楼梦》文本的内容,叫做异批。
异批1,第二十一回庚辰眉批: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
异批2,《庚辰本》第75回标题后面是(回前墨):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就批文点评来说,批语即指对书本的点评系统。
其他有以下内容:
眉批:写在书页文本上方的批语。
夹批:在书本文字行间的批语。夹批也叫夹注。
侧批:写在书页左右两边,多为个人意见感想的批语。
双行夹批:在书本文字行间写上两行的小字批语。
另外可继续分出:回前批,回前诗批,回末诗批,引批(如第十三回:【庚辰眉批:松斋云:好笔力。此方是文字佳处。】),异名批(如脂砚斋,脂斋,脂砚和畸笏叟,畸笏老人等)。
就形式来说,如红批,墨批。
就眉批的特征来说,畸笏叟的批语大多数都是眉批。
就脂砚斋的批语来说,大多数都是侧批和夹批。
这个特征我们可以看出,钞本的眉批位置是有意挪空的,凸显畸笏叟的在《红楼梦》批语系统中的地位。
第四,写批语的人。
写批语的人,主要有脂砚斋,畸笏叟,棠村,松斋,梅溪,立松轩,绮园,鑑堂、玉兰坡,左绵痴道人等。批语中其中有提到其他人名,如“杏斋”,“一芹一脂”“芹溪”,“雪芹”等属于“批语中人”性质。
第五,《石头记》的批语的演绎逻辑。
这个逻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语在从非传本到传本的演化历史内容。
2,纪年批和落款批的历史特征。
3,文本传递。一个是内容传递,如“撒手悬崖”“情不情”“情榜”“末回”“卫若兰射圃”“茜雪狱神庙”“袭人有始有终”“白首双星”,“实诔黛玉”“瓜洲渡口”等等。另一个是抄写传递,即钞本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不同人阅读,不同次阅读抄写所形成的增批。如畸笏叟的先后批注和脂砚斋的三抄四阅等。
4,如畸笏叟对脂砚斋的纠正(第一回,斯亦太过)和命令曹雪芹删去(第十三回),第二十七回: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等等指令性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