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石头记》传本
作品名称:《红楼梦》传 作者:整子 发布时间:2020-04-14 10:49:59 字数:3529
根据《红楼梦》第一回楔子的内容所记载,该书原名《石头记》,后经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名为《红楼梦》,东鲁孔梅溪题名为《风月宝鉴》,后来曹雪芹题名为《金陵十二钗》。
以上书名,均没有任何实物传本传世,我称之为“《红楼梦》前史”。根据书名的意义分析同《甲戌本凡例》中的“《红楼梦》旨义”的对应性可知,它们都是指同一种材料上不断增加和扩展的文本,因而根本不存在有可对应的不同书名的实物版本传世。而到了甲戌本这一重要考古资料的出现,结合楔子描述的连续性和《甲戌本凡例》的佐证,可完全证明甲戌本这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就是在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的基础上生成,重新使用《石头记》这一书名。
据楔子补录所言:“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可知甲戌本已经是重抄而且还进行了重新评论,写上批语的事实。我们知道,古代人抄书写墨笔字不会有我们后来写钢笔字那么快,更不会有打字那么快。而且《石头记》是一本大部头著作,就这样想想,别说整理,就是光抄字眼都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儿。
抄好后,脂砚斋还写上自己的批语。无论是曹雪芹还脂砚斋,对于这两件事的工作分工的事实也很明显。曹雪芹整理增删,脂砚斋抄书评阅,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搭档。故此,被称为“一芹一脂”。二人去世后,畸笏叟痛哭流涕。那么,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传本中,我们发现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即必须存在脂砚斋的初评本。该初评本在甲戌本之前。既然存在初评本,那么初评本肯定还有一个底本。这个底本就是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即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非传本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传本的演变历史中间,必须存在一本脂砚斋初评本。没有这个初评本,《红楼梦》的历史就从此断绝。
那么,脂砚斋初评本究竟到了哪里去了呢?它有那些内容和意义呢?
我们首先确定一个性质,脂砚斋初评本一者直接来自于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二者直接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传本提供过录本基础。于是,它就有了双重身份,即脂砚斋初评本拥有“非传本和传本”性质集合于一身。对于“非传本”的意义,它发展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传本。等于就是说,我们看到甲戌本,就是看到脂砚斋初评本的内容。对于“传本”的意义,这个钞本必定流传到他人那里。而且可以绝对确定的时间是在“甲戌年”之前,任何甲戌年之后的时间一律淘汰。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产生,当我们抄书的时候,必定要有一个底本放在那里,才可以抄的。如果只有一个底本,那么,必须抄完之后才能给他人传抄。
我们可以发现甲戌本回目中的这些记录:第八回到第十三回之间的9,10,11,12都没有。第十六回到第二十五回之间的17,18,19,20,21,22,23,24都没有。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就是说明抄书的底本这些章回都在别人手中作为底本誊抄或整理。
由此推出三个性质:
1,甲戌本没有的章回正是脂砚斋初评本所具有的。
2,甲戌本抄录必须后于脂砚斋初评本传本的形成,然后反馈回来即看到其他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重新写了评语。
3,甲戌本字迹工整,有凡例,说明刊印的企图非常显著。
那么在这三个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得知,戚序本或蒙府本传本所具有的内容正是甲戌本所缺乏的内容,即戚序本或蒙府本的流出支系就是脂砚斋初评本的一支。而甲戌本则走向己卯本和庚辰本。但庚辰本是一个汇合点,把来自于甲戌本和来自于脂砚斋初评本重新组合起来。
那么脂砚斋的初评本今安在否?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
康熙三十二年 癸酉 公元 1693年 -1753年乾隆十八年
康熙三十三年 甲戌 公元 1694年 -1754年乾隆十九年
康熙三十八年 己卯 公元 1699年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康熙三十九年 庚辰 公元 1700年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
康熙四十一年 壬午 公元 1702年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康熙四十三年 甲申 公元 1704年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
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 公元 1705年 -1765年乾隆三十年
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 公元 1707年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
甲戌年之前有一个癸酉年。今天有一个新钞本叫癸酉本。此书中第一回有批语: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共百零八回,名曰《风月宝鉴》,每回仅三四页也,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第一百零八回 有批语:本书至此告终,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吾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这个“癸酉腊月”恰好能同脂砚斋初评本的时间契合,之后第二年就是甲戌年,即甲戌本所明确的纪年。至于癸酉年之前的本子,无论是传本还是非传本,均不存在任何迹象。而这个癸酉本所提到的《风月宝鉴》则正是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底本。所谓“另改名《石头记》”的说法,同《红楼梦》第一回楔子“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说法相似。其中“不干涉朝政”的说法同《甲戌本凡例》的“不敢干涉朝廷”的说法也一致。
上述三点足够证明癸酉本就是脂砚斋初评本。尽管此书后人多次传抄,或不可见实物传本,而只能当作非传本的性质。该书批语没有提到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说明二点:1,《金陵十二钗》的书名不合适,同脂砚斋的意见是一致的。2,说明癸酉本同甲戌本是《石头记》的二个不同分流支系,正因为此,多数的目录和回目也有不同。
至于此处文本所说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吴氏梅村”,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该书的内容时间锁定几乎是绝对性的。
以下是主要有特征价值的传本:
己卯本,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题字。此抄本残存一至二十回、三十一回至四十回、六十一回至七十回,内六十四、六十七回原缺,均与庚辰本同。已由武裕庵抄补。最早的收藏者是近人董康。董康字绶经,别署诵芬主人,清末进士,著名法学家,卒于一九四二年。董康有《书舶庸谭》一书,一九二九年印,卷四说:生平酷嗜《石头记》,先慈尝语之云:幼时见是书原本,林、薛夭亡,荣、宁衰替,宝玉糟糠之配实维湘云,此回目中所以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后来归了陶洙。
庚辰本,原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称脂京本。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为晚清状元、协办大学士徐郙(号颂阁)旧藏,一九三三年胡适从徐郙之子徐星曙处得见此抄本,并撰长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一九四八年夏,燕京大学从徐家购得,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存七十八回本,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其六十四和六十七两回的残缺,各本皆然,现存各本的这两回或是据程本,或是经后人增补过的)。第六十八回脱去约六百余字,估计失去一页。十回一册,共八册,每半叶十行,行三十字。庚辰本有不同于甲戌本的2000多条批语。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并记曰“此后破失,俟再补。”另页写明“暂记宝钗制谜云:朝罢谁携两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等文字。后人续补了宝玉及宝钗两首谜诗,就将此谜错改属了黛玉。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回前单页记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第二十回朱笔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靖藏本,脂靖本。题石头记。原藏于扬州靖氏,故名。存78回。缺第28与29回,自别本抄配,附于80回后。第30回残失3叶。原本分19小册,合装成10厚册。此本每分册皆有“明远堂”及“拙生藏书”篆文图记。此书1959年夏由毛国瑶先生南京在浦口发现。1964年尚在,后迷失。有批语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因命芹溪删去“更衣”、“遗簪”诸文,是以此回只10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4、5页也!”“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木一枚。”
蒙府本,系“清王府旧藏本”的简称。题“石头记”。因内中有“柒爷王爷”字样又称王府本、脂蒙本。原为八十回,存七十三回此本共计批语七百一十四条。双行夹批和回前回后批大多同戚序本,有多出之,无署名。另有六百二十三条侧批此本独有,因第四十一回回前诗署名“立松轩”。
一般后人对传本的分类为“八十回本系统(脂评抄本或叫脂本系统)”和“一百二十回本系统(如程甲本,程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