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妈妈忘了爱我>第八章:喜见故人来

第八章:喜见故人来

作品名称:妈妈忘了爱我      作者:土炉      发布时间:2020-04-12 16:59:34      字数:4934

  农历十一的晚上,杨丽华在院子里泡上两桶糯米,陈国栋在一边帮忙淘洗,直到倒出的洗米水都是清澈的才又分别往米里加入清水浸泡着,杨丽华还往米多点的那一桶加进了些许咸粉,陈国栋伸手搅拌了几下,就把两桶米搬到小走廊上。陈楠抱出一大捆的粽叶,拿出了家里最大号的铝盆,把粽叶泡了起来,又搬来那块多年来只为压粽叶的洗衣石板把粽叶压没入水中。这些都是为明天要包粽子做准备的,禾城的七月十二是个包粽子的日子,不单是因为七月十四要祭祖先,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送粽子”。禾城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肉粽,一种是咸粽,别以为让人送粽子是占便宜的事,在禾城粽子可是不能乱送的。会让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粽子的都是在上一个七月十二之后家里有亡失人口的,送的必须是要送带着粽串的咸粽。肉粽的规矩比较不讲究,通常陪衬着咸粽一并送给那些比较亲的。若是想拿几个给家里没失人口的亲朋吃,必须把粽串剪开,把粽串剪散才可以,就算是要拿给自己分了家的年迈的父母吃也一样要把粽串剪开。
  今年杨丽华咸粽包了二十斤,肉粽包了十五斤,因为她娘家伯父和姨父去年过世了,她必须要送粽子给她的堂兄弟和表兄弟们。泡完米的杨丽华坐在客厅里打着杨麻绳粽串,陈国栋在一边拿着剪刀裁剪着长短。她已经约好两个不需要包很多的女邻居和陈奶奶明天过来帮忙了。
  十二的早上,各家分别带来了泡好的米和卤好的料。陈楠他们几个小孩负责洗四家的粽叶,陈奶奶全程负责包咸粽,因为咸粽的米只能包六分满,留出四分空间让米膨胀,煮好的粽子才能又软又糯,要扎出漂亮的四角粽全靠手头功夫。杨丽华全程负责炒肉粽的米,她炒的米一点都不会夹生,在芒果巷是出了名的。那两个女邻居就负责包肉粽,肉粽只要包扎实了就可以,不太需要高水平技术,一般的妇女都能驾驭。陈国栋负责在院墙外驾起两个柴火大锅煮咸粽和蒸肉粽。
  不需要送人的,只要包自家拜祖先用的,通常她们包的都不多,陈奶奶今年肉粽也只包了三斤,咸粽包了两斤,奶奶的咸粽里面还特意加了许多花生,晶莹的弹弹的花生咸粽沾着白糖吃,这是家阳最爱的了。
  七月十四傍晚家家户户要用粽子祭祖先。七月十五晚上老人规定小孩要太阳下山前回家吃饭并且不许再出门,他们绝不能让小孩出去碰上那些不干净的东西。这是禾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允许质疑,但必须遵守。
  七月十六,这是芒果巷热闹的日子,就是普渡!传说中,上天因怕七月的阴魂为祸人间,故而在每个角落安排一个普渡公,专管这等闲事。禾城人民体谅普渡公的艰辛,便自发的轮流在七月里挑一个日子“巴结”一下普渡公。芒果巷在文革后由当任的族长挑了七月十六这一天,连搏三卦都是圣杯,往后的每年就都以这天作为普渡节。
  为了这一天芒果巷的各家各户不仅要像之前那样做很多糕果来祭拜,还要宴请自家的亲朋戚友来家里做客。一大早各家主事的男人便要到市场上去买鸡鸭鱼肉、海鲜时蔬,女人们则在家烧水、备茶和茶点,等着客人们的到来。家里较亲的客人会早点来帮忙摘菜、杀鸭、洗碗、收拾等等,而那些只是有走动的亲戚就是走过场的来吃上一顿好的,顺便相互报报平安。临走时,主家的女主人还会捡几个炸枣或麻花酥让客人带家。芒果巷还算富裕,办的普遍丰盛,今天拖家带口来的亲戚绝对不会少。
  陈楠家今天的客人真是车水马龙,一大半是杨丽华的娘家亲戚,一小半是陈国栋的同事朋友,一小半是陈国栋娘舅家亲戚。
  两桌两桌的翻台,杨丽华掌勺,陈国栋跑堂、陈楠收碗,还好陈楠的二姨和三姨早早的来帮忙洗菜切菜和洗碗,不然会忙垮这一家子人的。陈文星和陈楠外公负责泡茶招待,陈楠的外婆帮着捡炸枣送客人。
  陈宏家的客人也不少,主要是陈宏奶奶的娘家人,虽然陈宏的爷爷奶奶很早就过世了,但是陈水平的舅舅、舅妈都是没得说的,就是他们三兄弟成家也都是舅舅、舅妈给张罗的,和他们那些表兄弟、表姐妹的感情自然也都是比较亲的了。
  冷清的依然是陈旭家,他们家年年普渡的中午都不会来一个客人,就是到了晚上也就是请一下奶奶店里的那些员工。和奶奶走得近都是芒果巷的人,唯一一个不是芒果巷的老姐妹,她们村也在今天过普渡。陈旭的同学因为在暑假里都回了家,就不会刻意请他们来吃了。看来整个芒果巷能在热闹中清闲的也只有二十七号一家了。
  家阳今天是有所期待的,她时不时的望向院子的大门,她盼望着这个世上最亲最爱的人能以热闹走动的名义来看她一眼,可是院子外的巷道里熙熙攘攘的人流看不见她想见的那个熟悉的身影,最熟悉的依然只有院门外路边上的那棵芒果树正迎风摇摆。
  下午两点开始,热闹的鞭炮声炸醒了在烈日下炙烤的海边小城。这是“讨炮城”开始了,陈旭拉上家阳匆匆的往戏台看热闹去,只见一支足有十来米高的木杆上横着一小段木棍,木棍的一头挂着一个“炮城”,那是十二个大炮仗用引线绑在用竹片圈成的圆形环上,“炮城”的挂绳是两条红绳子按十字打法做成的。炮杆底下几名专业的“讨炮城手”,光着膀子,左手拿着点燃的香烟,右手拿着一圈鞭炮,抬着头看着头顶上的小鞭炮串是否有挂在炮城上,是否能把炮城上的大炮仗点燃,如果没能点燃便继续点燃手中的鞭炮串往上投,周而复始,直到炮城上的大炮仗一个一个炸响。当然,点燃炮城的人是有奖金拿的,一般会在60到120不等,一个下午要是能点燃两个就足以超过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了。因为利益的驱动,就成就了这个行业。家阳双手捂着耳朵,依在陈旭的身旁焦急的期待着炮城被点燃……
  拜拜的妇女们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提篮担筐前往戏台后面那棵大榕树下去拜了,普渡公并没有庙,通常就是在某棵比较“出名”的树下搭个神位,神位前用几块大石板搭成一个固定的桌子用来摆祭品就成了。有新婚的男丁和那些新得儿子的父亲通常都会被选为“头家”,他们要提前到各家各户去收份子钱、准备公家祭品,还要到各个路口去插“指路神灯”,这是一种用白纸和竹条糊成的倒三角锥形的纸灯,天黑前都要在纸灯里点上蜡烛,好为各路孤魂野鬼引路。
  随着炮声轰轰烈烈的响起,太阳也一步一步的走向西山,芒果巷的石板路上迎来了多少旧客与新朋。
  夜幕下,红砖埕的露天电影为芒果巷的普渡节添上了最后的精彩,幕布前多少被抱在手中头上还搭着花被的小孩手中拿着冰棒一边吸一边滴,吃完一根再接一根,大人们只求他们不吵到自己和别人看电影。这可忙坏了那几个肩上背着冰棍箱,手中摇着铁铃铛的卖冰棍的小男孩。
  幕布前的精彩深深的吸引了陈家阳的注意力,陈家阳的专注又紧紧的牵动了陈旭。
  禾城的善男信女们忙完七月的拜拜,又该忙着孩子开学报名了。
  当陈旭带着家阳从幼儿园报名回来时,奶奶已经做了满满的一桌子菜了,煎六只麻油花蟹,一盘水煮虾,一盘吧浪鱼酱油水、一盘海蛎煎和几碟小菜,还有一只切好的卤鸭应该是奶奶刚买回来,整个屋子被这一股股浓郁的香味填上了满满的幸福。
  陈旭和家阳都认为奶奶准备这一桌子菜就是为了庆贺他们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幼儿园的。一大一小到外面洗衣池洗了手就直接抓上虾沾上醋吃了起来了。奶奶从厨房端出大骨冬瓜汤时看见这一幕轻轻的拍了拍两人的手,指了指楼上说:“今天家里来了两个客人,赶紧把虾壳收拾走,别让人觉得没礼貌。”
  “客人?咱们家还有亲戚?”
  “这两个客人家阳认识,你不认识,快,到楼上请他们下来吃饭”。
  “他们去楼上干嘛?睡我的床吗?”
  “就你那猪窝?你以为人人稀罕呀。”
  “不然他们去楼上干嘛?更不可以去睡家阳的床!”
  “是我叫他们上去看一下家阳的房间的。”
  祖孙俩你一句我一句的对答着。
  陈旭不太情愿的上了楼去,心想:什么人呀,凭什么还要看一下家阳的房间?
  正摆着碗的家阳,看着楼梯走下来的两人,立即放下手里的筷子迎了上去,原来,来的客人是她以前的邻居呀!
  “大猪伯、阿忠哥哥,你们怎么会来我家的?爸爸没跟你们一起来吗?你们是专门来看我的吗?”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家阳过分的热情还使得陈旭心里很不爽。
  “这个死丫头,平时对你这么好,来两个熟人就完全把我抛一边去了。”陈旭心里愤愤的想着。
  林大猪高兴的摸了摸家阳的头对陈奶奶说“家阳真是好福气啊,能到你们家来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现在还读上书了,我替福开谢谢你了。”
  奶奶高兴的点了点头,一边往他们父子俩的碗里夹花蟹和虾,一边说“也该是她和我们家有缘,不然哪能这样机缘巧合的就到我们家来了呢。”
  “这丫头从小也勤快、懂事,阿忠和阿勤从小就疼她。”
  开心吃着饭的一桌人,一会聊着地里的收成,一会聊着市场的兴衰,一会聊着缘分,一会聊着命运。
  原来,这次林大猪和阿忠会到奶奶家来,是因为阿忠考上尾滨高中了,今天过来报名。连福开知道奶奶的百货店离尾滨高中不远,就托林大猪给奶奶带了一袋红心地瓜、一袋刚碾好的新米和一袋煮好晒干的花生,顺带看看家阳长高了没有。林大猪一家心里也是疼惜家阳的,知道林大猪要来看家阳,他的老婆提前就捡下了六十个鸡蛋让一起带了过来。
  一早,他们父子俩把东西带到了百货店,热情的奶奶一定要他们报完名后再到家里来吃个午饭,不仅要感谢他们不嫌麻烦的为她带来这么多土产,也想让他们去看看家阳现在的生活,好免去连福开的牵挂。
  午饭过后,林大猪起身前往车站,他要尽早回到家里,多少再做点农活,奶奶则同行到百货店上工去了。阿忠被家阳留在家里,她看到那一袋红心地瓜,嘴巴突然就馋起了烤地瓜了,至于砌土窑烤地瓜,陈旭是不懂的,可阿忠却是高手。
  每年的暑假,村里的孩子们都会一起到山坡下那片大草坪去放牛。牛放着去吃草,人却组织起来分工烤地瓜:两个人捡土块、两个负责砌土窑、两个专门捡柴火,两个机灵些的负责去偷挖临村人种的地瓜,通常还会安排两个精明的去偷摘甘蔗。到了太阳下山,牛吃饱了,孩子们也吃饱了,牛一头接一头整齐列队在路边前进着,孩子们则跑到牛后面,眯上一只眼睛对着比比哪家的牛肚子鼓得最高。这是农村夕阳下的一曲欢乐颂。
  每到暑假,家阳没少吃阿忠带回来的烤地瓜。再说学校明天才上课,下午的时间是空闲的,陈旭的学校也要6号才去报到,家阳把她想吃烤地瓜的想法告诉了陈旭,没想到陈旭不但不嫌脏还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下午,他们仨提了二十几条地瓜来到村里人倒海蛎壳的那片空地上,阿忠用手抓上一把细土慢慢的让土像沙漏一样漏成一条线,根据风向的指示,他选了个风头的地方清理起地面,然后就在周围捡起了土块。
  陈楠是过两天的车票才要去学校的,陈宏因为还在找关系调整也还没下落,现在他们俩都在家呢,也都没见过农村这种烤地瓜的方法。陈旭叫家阳去把他们喊过来,要是学会了,以后寒暑假就可以想烤就烤了,下次新加坡的陈林或台湾的陈昊回来,都可以带着他们来烤。
  当一个瓦窑形状的土窑砌起来时,陈旭也不能不佩服阿忠的技术,这种土窑底下要用大块的土,上面用小块的土,然后一层一层往里靠一点点,最后在顶尖合拢。底下还要留一个二十公见方的灶口,要让柴火容易伸进去,整座窑还必须要牢固,不能风一吹或轻轻一碰就塌陷的。这绝对是一项技术活,离开了阿忠,他们仨没一个能弄得起来的。
  空地上,一个大男孩在用手捧着细土轻轻的在给土窑培土,另外三个大男孩带着一个小女孩在四处捡着柴火树枝,收集到一定量了就抱到土窑旁轻轻放下,然后又朝另一个方向去继续收捡。
  阿忠小心翼翼的点燃了第一把火,烟火开始把窑上的红土熏黑,他们烤地瓜的进程在阿忠的掌控下顺利的进行着。他不敢把烧火的重任交给别人,没经验的往窑里送一把柴火都会把土窑给捅塌,那样一切的工作又要重新开始,等到半夜都吃不上地瓜了。
  火要一直持续大火烧一个半小时左右,窑顶的红土一开始会变黑,再变红,最后会变白。等到变白的时候,火候也就到了。阿忠首先用一块较大的土块把灶口堵上,然后拿着一根拇指粗的龙眼树枝轻轻的把窑顶的几块土给捅下去,随后把十条地瓜放进去,又挑了两层的土块进去,再把剩下的地瓜全都放进去,最后用土窑的土块把地瓜埋在中间,陈旭他们也帮着把土块用砖头和粗木棍拍碎。等到这一切做好后,他们几个人又合力用手捧土把土窑盖得严严实实,一点热气都不让透出来。阿忠把整个程序以实际行动讲解给他们三个听,一边讲流程,一边还解释着为什么这样做。三个城里的孩子渐渐的崇拜起这个农村来的人。
  半小时后,土窑上的细土被蒸得湿润起来了,冒出的热气带着一股泥土的烤红薯的焦香,阿忠手执树枝从一边轻轻的拨开一层一层的土块,香喷喷的土窑烤红心地瓜就出炉了。
  陈旭几个承认,这是他们暑假里过得最实惠的一天!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