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妈妈忘了爱我>第五章:禾城大年俗

第五章:禾城大年俗

作品名称:妈妈忘了爱我      作者:土炉      发布时间:2020-04-11 23:38:28      字数:4621

  时间飞快的到了腊月二十九,三十就是大年夜了。
  二十九这天对于整个禾城的已婚妇女来说是忙碌的。通常她们一个上午都不能停歇的,要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包括浆洗床单被褥,下午则开始为大年夜的年俗做准备:蒸芋粿、蒸年糕、蒸发糕。别看这些年俗,这些能把整个禾城的妇女忙得像打仗一样,遇上个好男人还会帮忙推推磨、烧烧火、打打杂,但通常都是妇女们自己结对互助,因为禾城的男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活和洗衣洗碗之类就是女人的事情,谁去帮忙就说明那男的是没本事的,甚至大部份的妇女也都这么认为!
  可这个一年到头才蒸一两回的糕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技术是生疏的。她们经常会大火蒸十个小时都不能把一笼芋粿蒸熟;对于年糕更是畏惧,据说有人蒸二十四时打开蒸笼看依然还是米浆;发糕倒是都能蒸熟,只是能发上来跟不发上来而已。因为大家都不能掌握技术的要点,便都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一些听起来很荒唐的借口上。诸如:对编蒸笼的师傅招待不周,师傅对那副蒸笼施了咒;又或者正在蒸的时候被人问“蒸熟了没有?”;有还在守孝期的人从旁边经过,因为在禾城,带孝的人家是不能蒸这些糕粿的;甚至还有怪哪个妇女来了月事。总之理由千奇百怪,就是从来都不会怪是自己技术不行。因为这些都是三十要供奉在案台之上祭祀用的,女人们都争着让自己表现一把,再说这些糕粿是有特定意义的,所以没人愿意承担蒸制失败的责任。
  所谓的芋粿,就是“益果”的意思,家家户户初二十六、大年小节都会诚心祭拜,到了年终更为能求得善果。年糕在禾城的传统上只有一种,那就是红糖年糕,甜到从二十九蒸放到正月初九都不会坏,它是祈盼着来年日子能即红火又甜蜜的。发糕,理所当然就是求发财,祈盼日子在经济上能辉煌腾达起来。
  陈奶奶由于在少妇时期就开始跟着她师傅到处帮那些有婚嫁的人家做这些活,实践多了就积攒下这一不可打败的技术。芒果巷的三姑六婆新媳妇有遇到重大问题都会请她去指点指点,就是平时偶尔有呆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都会主动请教相关细节。比如芋粿中米和芋头的比例、选择何种大米,年糕中糖和糯米的比例等等。其实这些都很好传授,难的是在调浆的稠稀、火候的大小、蒸时垫底的布巾是否有留足够的空隙让蒸汽透进来以及蒸锅里水的量是否刚好等等,这些非实地不可传授!
  每年除夕前一天都是陈奶奶最忙的,她通常要蒸三笼芋粿和三笼年糕分给她的店员们,今年当然也不例外的又叫上陈楠的妈妈杨丽华来帮忙了。百货店的生意在春节前通常都达到一年的高峰,店里的职员们很自觉的加班加点,陈奶奶除了在除夕上午给他们每人发个红包外,会再另外给他们每人一块芋粿、一块年糕、一包茶叶还有几包鱼皮花生和生仁等,下午开始到年初七都会给员工们放年假。这些福利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没有哪家企业能做到像陈奶奶这么有人情味的。人们时常开玩笑地说:陈奶奶的职员家里一定供着一尊好菩萨。很多企业职工只要在过年前没收到下岗通知书都算是过上个好年了。
  这些糕粿都是用家乡的水、家乡的米、家乡的石磨和家乡的柴火烹制而成的,所以每次有华侨回来探亲,家里人都会做一些让他们带到大洋彼岸去慰藉那些远出的游子以及游子的孩子们。陈旭的大伯公、二伯公和小叔公回来时,陈奶奶要蒸比过年还多的糕粿让他们带到台湾去,因为那里有她的侄子、侄女、侄媳、侄婿和侄孙。虽然台湾在制作这些糕粿上与禾城的一般无二,但家乡的水米总归多了一份至死不除的乡愁。
  晚上陈奶奶和杨丽华把六笼蒸好的粿和一笼发糕都摆在几个箥箕上放到餐桌和茶几上,连饭都没吃就洗澡睡觉了。不过她们俩倒是饿不着,因为帮着街坊试粿都试饱了。陈旭和家阳这几天也是累得够呛的,浆洗所有的被褥、晒棉胎、擦洗门窗、清洗全部餐具厨具,打扫了天花地板,连院墙上的花盆也都一一擦过一遍。这些都是陈旭和家阳两兄妹一起完成的,连着几天的大强度劳动使得两个孩子都手酸腿疼得厉害。看着奶奶睡了,两人也决定晚上不煮饭了,陈旭拿出菜刀来切了两大块芋粿,兄妹一人一块就着开水就把晚饭给解决了。
  家阳洗完澡后,静静的站在阳台前,看着海那边闪闪的灯火,她的心又漂到了上埔村去了。
  除夕前,家里的猪一般都卖钱了,牛都吃摘回来的甘蔗叶了,村里的孩子们几乎都不用干活,所以大家会在一起玩各种游戏,只有个别人才要去看那些砍好捆堆在路边等车来载去糖厂的甘蔗。
  村口的祖墓和菩萨庙前的晒谷埕都是孩子们游戏的主场。傍晚时分孩子们陆续到场,小一点的孩子就自己组织玩“抓木人”游戏,上了初中的就玩“攻击关”游戏,这两种游戏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盛行,因为不用花钱买任何道具,只要参与者能懂游戏规则就可以玩得忘乎所以,有时在一旁看的大人都会忍不住加入。
  家阳因为家里比别人更穷一些,所以大多时候都会被拒绝参加。有一次她看隔壁林大猪的儿子阿忠玩“攻击关”赢了,高兴的拍起了手,却被输的阿锋把她推倒在地,从那以后,她每次看别人玩游戏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看,不敢吱声更不敢鼓掌。还好隔壁林大猪的儿子阿忠和女儿阿勤都对家阳很好,每次要去玩的时候看到家阳没事都会带上她,哪怕让家阳坐在台阶上看着,家阳都觉得自己是有靠山的人。
  上次听爸爸说年底卖了甘蔗就要还人家石头钱,不知道家里的猪卖了没?甘蔗砍了没?钱是不是够还?妈妈到底是生了弟弟还是妹妹?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时常的想到自己在这里过得好不好……家阳飞舞的眉眼渐渐的缩皱了起来,眼睛也慢慢的擎起了泪水。
  冷不丁的在身上加了一件外套把家阳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看见奶奶和哥哥站在身后,迅速擦拭掉眼眶里的泪水,可此时的眼眶像一汪挖开的泉眼,汩汩而出。陈奶奶一把搂过家阳,她知道这个重情的孩子又记挂起她那八面透风的家了。
  在奶奶缓缓的述说中,家阳知道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奶奶又到上埔村自己的家中去了,给爸爸带去了几斤猪肉、几斤带鱼和两斤虾,还给小弟弟带了两套新衣服。家里的猪卖了,甘蔗今年也卖得很不错,爸爸还卖了点秋季的稻子把所有的欠账都还清了,只是日子依旧很拮据。
  得到这样的消息,对家阳来说就是好消息,她在沉睡中挂着微笑。
  阳光和煦,碧空如洗,对于今天要写很多春联的陈国栋来说是个绝好的天气。
  一大早陈老师就把家里的两张八仙桌摆到院子里,桌上摞起了很高的一堆红纸,那是邻居们拿来要陈老师帮忙写春联的。旁边有两个用线缝的土黄色的旧本子是春联录入本,里面是陈老师自己记录的禾城人民喜欢的春联。另外一个新的笔记本是用来记各家分别要几副大门联几副小门联,或者有什么特别要求的。本子旁边还有两把割稻子用的镰刀,因为用镰刀割出来的红纸自带花边,还因为镰刀是收割用的,大有丰收的意思,在禾城还是一个吉祥物。
  今天对于陈文星来说更是一个特别高兴的日子,他的弟弟和弟媳一大早意外的回到家来过年,这让年过古稀的他倍感惊喜和欣慰。陈文星一早也让陈楠和陈宏把他那把番石榴木做的交椅搬到院子里的小石桌旁,当然必须一起搬出来还有他那一套天天泡茶用的茶具。
  杨丽华一早就起来把茶缸、茶杯、茶盘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还在石桌上放了两包友谊的香烟,作为家中女主人的她一边安排着家里的围炉宴,一边关照着家公陈文星的茶水,现在正准备着叔叔婶婶的早饭和床铺,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老夫妇此刻最想的就是先睡上一觉了。
  上午九点还没到,沐浴着阳光的陈文星已经换了好几泡茶叶了。邻居们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有来送红纸的,有外出工作的晚辈来探望送茶叶或茶点的,有芒果巷的老辈们来窜门的,还有听说他家老幺回来了过来看看的。每年的除夕来家里的人不少,今年特别多,超旺的人气让老爷子脸上焕发着光彩,心里喜滋滋的。已经泡了一早上茶的他都不觉得手酸。
  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在大街上、巷子里、戏台上、祖庙前奔跑着、追逐着,放着小响炮和小烟花,给芒果巷的年味加了很重的一抹色彩。
  吃过早饭的陈旭领着家阳帮着奶奶把那些糕粿送到百货店,今天他们还有比放鞭炮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帮陈国栋割红纸、晒春联、送春联、贴春联。
  陈旭他们进到院子的时候,陈宏和陈楠已经割好了一大叠的对联纸了,陈宏一大清早就来陈楠家了,他是在陈楠家吃的早饭。一旁的陈文星抽着烟、喝着茶,悠哉悠哉的看着他儿子在挥墨如洒的写着春联呢。
  陈国栋用一个鸡公碗装了大半碗的墨汁,碗上架了两支咖啡色的大号的狼毫,手里还握着一支小型一点的正挂着墨汁呢。他一边翻着他的春联本,一边在他的脑海里不停的对应着哪家盼望什么,要写什么样的春联更为应景。像陈旭家一直都是要以平安为主,自己的父亲则更盼望着四兄弟能来个大团圆,而邻居陈永贵则更希望二儿媳能为他们家添上个男丁,当然大部分人都以祈求发财为主。春联虽说是迎春用的,但也是有根据各家愿望侧重的,陈国栋的春联本就是根据这样的侧重分门别类的。
  陈老师写春联是按户写的,一户写完再写另一户。可能是多年来写出经验了,他的春联纸不需要再折小格都能把字分布得很均匀,一个个苍劲有力的中锋行书让看到的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一边写着,陈旭和家阳就跟着把春联拿到院墙上挂着晒干,然后再一副一副的卷起来,挨家挨户的给人送去。今天,送春联是个肥差,主家多少都会打赏点糖果、芦柑什么的,有一些外出工作回来过年的,还会给一些没见过的吃食呢。
  家阳并不识字,她看着陈老师气定神闲、一气呵成的飞舞着手中的毛笔已经十分崇拜,再看到大红纸上发亮的黑色毛笔字一个个像要跃出纸外似的就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她想上学的心更加空前的强烈了起来。有几次看出神了,陈老师写好的春联都快把桌子铺满了,她都忘了拿去晒,光顾着的看着他手中的飞扬的毛笔。
  看着痴迷的家阳,陈国栋轻轻的问着“家阳想学吗?”
  愣了片刻的家阳才反应过来,用力的点了点头,她多想自己能成为自己崇拜的那个样子!
  中午吃饭的时候,陈国栋突然宣布要收家阳做关门弟子教她写毛笔字,并且承诺要准备一整套高级的毛笔用具送给她。大家都知道陈国栋不是一个爱开玩笑、随便承诺的人。他的内心是有点在可怜这个小女孩生于那样的家庭,但更多是觉得这个机灵的小姑娘求学的欲望很强,值得栽培。
  陈旭感动得拉着家阳一起连连道谢。
  中午杨丽华为大家煮的是一大锅咸稀饭,里面放了肉、芋头、豆腐、海蛎、鱿鱼,特意炸了香喷喷的葱油拌了进去,还煎了两大盘的芋粿,狠狠的满足了这一大群人的食欲。这三个正能吃的年轻人的饭量的确不容小觑,每人足足吃了五大碗,家阳因为心里高兴也吃了两碗。陈文星先吃了半碗,他还要等着自己的弟弟起来和他们一起再吃。陈国栋吃了两大碗就坐到石桌旁的小方凳上陪着老爷子一起泡了一泡茶,休息片刻后又继续写着春联了。杨丽华送了两暖瓶开水出来,然后准备去叫醒陈文河夫妇,因为咸稀饭冷了就不好吃了,这可是她婶早上点名要吃的家乡味。家阳帮着收拾了碗筷,陈旭仨继续着早上的活儿。
  除夕的下午,陈楠提着一桶浆糊,陈宏拿着的一把笤帚,陈旭和家阳抱着春联,一大群浩浩荡荡前往各个祠堂、庙宇去贴春联了。真正的大年夜就到了,过了今晚,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所有的华人都共同长大一岁啦。
  出入平安四季福
  风调雨顺万户春
  看着陈旭把大门上的春联贴得工工整整的,系着围裙、拿着锅铲的陈奶奶满意的笑着走进厨房继续做着她的蒜头肉。
  天黑了,整个禾城也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开餐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谁家院门外放起了鞭炮就表示他们已经祭完祖先开始围炉——吃年夜饭了。饭桌上,家里的长辈会先动筷给每个晚辈夹上一块蒜头肉,然后再把提前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这是长辈们给予的最好的祝福。在禾城的传统里,谁的一生不是为了后辈好,所以后辈的好才是他们一生的牵挂和追求。
  除夕夜的禾城烟花璀璨,灯火整夜通明!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