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孟浩然新传>第十三章:姚崇灭蝗排众议

第十三章:姚崇灭蝗排众议

作品名称:孟浩然新传      作者:李叔德      发布时间:2020-04-10 12:07:03      字数:3299

  大唐的朝廷君经和谐,诸事顺利。
  姚崇自从在渭水之滨拜相之后,全心全意辅助新皇帝治理天下。他用办小事细致入微的精神,去办那些万众瞩目的大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开元二年,姚崇向皇帝进言,请检责天下僧尼,以伪滥还俗者两万余人。开元三年,在他的建议下,玄宗皇帝亲自下诏,禁绝丧事奢靡之风。诏书上说:“自古以来,帝王们都不提倡民间厚葬的风气,因为其无益于已经逝世的人,却有损于活着的人的生业。”这份诏书,就是姚崇自己起草的。
  大唐中央政府以后又陆续采取了许多开源节流的措施,成效显著。只数年工夫,国家便空前地富强起来。库廪充实,民生熙乐,四境平安,八方来朝。光马匹一项,就从开元初的二十四万匹,增加到开元四年的三十万匹。姚崇当时被百姓称为“救时宰相”。皇帝褒奖有加,进封他为梁国公。
  但是姚崇从来没有忘乎所以,他知道,这个相位人之下万人之上,众目联睽,人皆欲夺而得之。但是大多数追逐之徒只看到相位的显赫风光,很少考虑相位的重大责任。所以他严于律已,宽厚待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唯恐见疑于皇帝,得罪于同僚,让投机之辈有可乘之机。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蝗灾,飞蝗成群结队,如乌云般遮天蔽日。所过之地,草木庄稼一扫而光。姚崇得报,这日早朝时急奏皇帝:“启禀陛下,《毛诗》上说,‘秉彼蟊贼,以付炎水。’又汉光武帝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蝗蜮,以及蟊贼'。这就是说蝗虫跟蟊贼一样,要毫不留情地加以铲除。这蝗虫虽然厉害,却是飞蛾一类,夜必喜赴火。我们在夜色中点燃柴火堆,再在旁边挖掘土坑,一边烧一边埋,可以把它剿灭干净。”
  皇帝准奏。姚崇立刻派遣御史分道星夜赶往灾区,教促当地军民以点火焚烧之法,全力灭蝗。
  不料,汴州制史倪若水拒不从命,他另上奏道:“蝗是天灾,要克服它只有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以德胜之。当年刘聪在山东掌权时,也曾灭过蝗虫,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遭到更悲惨的结局。”倪若水一边遣特使向皇帝表达不同的看法,一边将朝廷派去灭蝗的御史拒之门外。
  姚崇听到这个讯息大为震怒,立刻下令十万火急使者送牒报去汴州,通知倪若水:“刘聪伪主,德不胜妖;今日圣朝,妖不胜德。古代以来,有多少贤臣良将的辖区发生蝗灾,难道都是他们欠缺德行所致么?现在蝗虫每天都在吞食庄稼,马上会引起严重饥荒,你作为当地父母官难道能安心吗?我现在禀承圣意,以幸相的名义命令你,马上配合灭蝗御史,全力展开剿灭虫害的行动,否则你会后悔莫及!”
  倪若水听完此牒报,思虑再三,不敢不从。乃行焚瘫之法,几日内灭赠无计其数,害虫尸体堆积如山,投水断流。
  但是在朝廷里,持倪若水观点的却不止他一人。文武大臣们议论粉纷,认为媳虫飞降,乃是天意,灭蝗有违天道。
  玄宗皇帝于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再次召见姚崇。
  姚崇知道事态有些严重,皇帝只须一念之差,灭蝗之举便前功尽弃。他振作精神跪奏道:“陛下,切切不可听那些迂腐之论。自古以来安邦兴国的治策中,就有貌似违反经典却符合常理的作法,也有违反常理却适应实际情况的作法。从前魏国有蝗伤稼,因为不忍消灭,致使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人自相食的惨景。后来秦时又发生蝗灾,所过之处庄稼草木皆尽,人们为了活命,把牛马的皮毛都吃掉了。现在山东的灾情更胜于彼。一定要全力扑灭。就算扑不灭,也比放任不管为好。微臣知道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若因除蝗招致不测,臣在身官爵,并请削除。”说罢在地上把额头叩得砰砰响。
  玄宗皇帝那时年轻,胸襟开阔,善于容纳不同意见。他听罢姚崇论述后,点头称是,下定了灭蝗决心,再次颁诏灭蝗。
  姚崇趴在地上长长舒了一口气。
  下朝后,他走出宫门,黄门监卢怀慎赶上来劝道:“梁国公,蝗是天灾,岂可以制以人事?外面的议论都以为此事不妥。再说虫虽小亦是一命,杀虫太多,有伤和气。现在改变政策还来得及,请您考虑考虑。”
  姚崇正色道:“楚王吞蛭,厥疾根除;叔敖杀蛇,其福乃降。赵宣至贤也,恨用其犬;孔丘将圣也,不爱其羊。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以人为先,所以不失大礼。今蝗虫极盛,驱除歼灭可以拯救百姓;若任其纵食,民将何以为生?这件事我已经面奏皇上得到批准,请公不复为言。若因救人杀虫,因缘致祸,崇请独受,与别人无关。”
  卢怀慎满面羞惭而退。
  在军民合力围剿下,山东的蝗灾很快就趋于止息。
  开元最初几年,可算是皇帝和宰相的蜜月期。初登帝位,又正是年富力强,三十来岁的年轻皇帝李隆基当然雄心勃勃,暗暗立下个心愿,要将国家治理得富足强盛,甚至超过太宗贞观之治。他唯才是举,唯贤是用,朝臣们个个才华横溢、勤奋敬业。
  在内宫,玄宗也是个风流皇帝。除了共过患难的王皇后之外,李隆基特别宠爱歌伎出身的赵丽妃。一个是统驭天下的健壮男儿,一个是千媚百娇的绝色佳人,两人都通音律,善歌舞,真如干柴烈火,日日厮磨,相互撞击出炫目的生命之焰。因为王皇后不能生育,皇帝特意把赵丽妃的儿子瑛立为太子,以示爱心。
  不过,李隆基毕竟是从刀丛中趟过来的人,玩乐之余,并不荒弛国事。统治疆土、发号施令、日理万机的滋味,对他来说还很新鲜。姚崇的事无巨细件件躬亲的作法,开始玄宗皇帝尚能接受,慢慢渐生不满。再者姚崇的年事渐高,精力不济。尤其不幸的是,辛勤的宰相忙于国事,却忽略了家务。他的儿子和部下屡屡利用他的权势在外面狐假虎威、以权谋利,得罪的人越来越多,终于东窗事发。玄宗皇帝于是以此为借口,免了姚崇的职。
  在君臣最后一次见面时,姚崇除了谢罪之外,还慎重其事地向皇帝推荐了张说和韩休等人,称这几位大臣经验丰富、处事稳重、才华斐然,可以接宰相之职。皇帝道:“朕心中有数。”然后封了老宰相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送他到东都洛阳养老去了。
  姚崇时年已近七十,倒落得清闲散淡。他在洛阳慈惠里北头幽静去处置了一方住宅,整日里弄花养草,培竹栽树,抚琴下棋,怡然自乐。这一日,门仆送进一张谒子,说是襄阳布衣孟浩然欲上门拜见。
  姚崇虽然老迈,却时刻关心着天下的诗赋大家和文章高手,早闻襄阳鹿门山有位隐士孟浩然,诗格清幽高雅,独具一格,便命快请进。
  门仆回声:“是。”转身正要走,却又被老主人叫住了。
  姚崇想,我与孟氏素无往来,那孟浩然前来干谒,无非是请我帮他在京城拉关系找找门道,以便走终南捷径进入仕途。我在家养老,逍遥自在,可不想揽这个差事。便命道:“回复说我身有小疾,不便见客。”
  门仆喏喏答应走了。
  孟浩然在洛阳城住下后,带着告八上姚府求见,却遭婉拒,便在城里大小街巷胡乱转悠。
  这里街道整齐,建筑巍峨,果然处处透着威严大气,与偏安一偶的襄阳城迥然不同。因为离则天时代不远,中宗、睿宗又是孱弱之君,玄宗统治不久,所以洛阳建筑中,处处还残留着周朝神都的豪华痕迹。
  他们先参观了巍峨雄伟、直插云天的万像神宫。虽然玄宗皇帝先把神宫腰斩,又改名明堂,却除不去其傲视天下的雄姿。他们又到郊区东汉历代帝王的陵寝北邙去游览,孟浩然看着那起伏高原上迎风飘摇的细草如波,细细体味汉朝皇帝“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忧郁,感慨不已。
  从汉陵出来,主仆二人在路边找了个小酒店,要了几斤牛肉,打了两大碗酒,对酌起来。不多会儿,一年轻的碧衫客走进店内,坐在旁边桌上,也要了酒肉,听着这边讲得热闹,笑着搭话道:“二位要往哪里?”
  孟浩然扭头看去,对方是一个浓眉亮眼的青年,满脸的稚嫩中透出些许深沉,觉得这张面孔好像在哪里见过,便友善地回答:“准备去看伊阙石刻。听说龙门二十品件件是举世惊品,尤其香山与龙门山两山对峙,石壁销立,望之若阙,伊水奔腾其中,咆哮澎湃,蔚为壮观。此乃洛阳第一景也。”
  那碧衫客道:“兄长所言极是。不过,对于兄长来说,这些都是可看可不看的。唯有一处兄长非看不可。”
  孟浩然奇道:“哪一处?”
  碧衫客道:“西山极南洞。”
  告八好奇问道:“极南洞有什么妙处?”
  那碧衫客笑道:“你们看了就明白了。”说着远处有人喊他,他便起身告辞,眨眼间不知所终。
  告八望着那人背影道:“孟爷,此人好生奇怪,似乎专为说这句话而来的。您知道这极南洞在哪里?”
  孟浩然摇摇头:“咱们到西山找去吧!届时便知其奥妙了。”
  但伊阙横跨河水两岸,面积太大,得一个整天游览。于是,他们先去了洛阳城东的白马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